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皇上病重 ...


  •   皇上昏迷不醒,嫔妃,皇子,公主都得侍疾,贤贵妃作为宫中主事,自然得跟小美商议如何安排侍疾,这么多人不能一拥而上,还是轮流着来的好。为着皇上安危考虑,便安排两位嫔妃同时侍疾,这样也好互证清白,免得有事情说不清楚。这边要给皇上侍疾,那边还要办先皇后和四公主的丧仪,先皇后如今是妃位,自然是按嫔妃品级来安排丧事,可是太子却不答应,坚持要按着皇后品级办,这可为难了礼部那帮人,礼部是淑妃母家管事,淑妃之子二皇子跟太子还算亲厚,于是礼部老大人便托外孙给太子说好话,如今先皇后只是妃子,只能按妃子品级办丧仪,不可越制,还望太子以大局为重,不要难为下头的人。二皇子想着自己母妃夹在中间也难办,毕竟淑妃也管着后宫事务,便硬着头皮来求见太子,恳求太子看在二弟的份上能退一步,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事情也好办。如今皇上毕竟只是昏迷,若哪一天醒过来了,知道太子这般强硬,也是不喜的。太子听了这样的话,心中却入醍醐灌顶般被劈开了一道迷雾,对呀,老爹如今是昏迷不醒,要是永远都醒不过来,自己这个太子岂不就名正言顺了,若自己是皇帝了,这帮老臣们还会为了这个问题跟自己纠缠吗?自己是皇帝,母亲便理所应当是太后,什么妃子丧仪都他妈的滚蛋。

      之后太子一反常态得表现出孝子的模样,日日都要到御前来侍疾,甚至为了表明至孝,连汤药都要亲自尝了再给皇上喂下去,那些对太子有偏见的老臣见了也感叹太子终于有了太子的模样,太子孝心感动天地,皇帝却依然昏睡不起,太医院的太医轮着诊治,众口一词道都是丹药惹得祸,丹药中含有朱砂,虽不至于致命,长期食用却能致人血脉贲长,血管炸裂,皇帝此次受了惊吓,导致脑中血管破裂,才长期昏迷不行,得赶紧将脑中淤血疏导出来才能有一线生机,否则长期昏迷必将导致身体衰竭,即便是千年老参吊着,也终将于事无补。只是用什么将脑中血瘀疏导,众太医还没有商讨出一个结果出来,只能暂时用药来固本。此事只有贤贵妃知晓,太后过身,将身后之人都留给了她,所以她将此消息封锁得密不透风,谁都没有透露。只是看着太子如今这般行事,她渐渐得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难道太子知道了些什么,所以才这般守着。她当然不希望太子顺利登基,虽然如今太子是最合理的继承者,可是事在人为,当年先帝的时候谁又能想到是当今圣上做了这个皇帝的呢?

      只是若不是太子继位,那么该由谁来继位?贤贵妃倒是希望自己儿子能继位的,但一想到自己祐儿是个口不能言的,她就知道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大臣那一关。按理说淑妃的儿子排行老二,是最合理的继位者,但是贤贵妃自打在协理后宫之中跟淑妃有了嫌隙,便不乐意这样的好事落在了淑妃头上,到时淑妃成了太后,岂不是自己得向她低头。接下来便只有老四了,虽说老四这个孩子有点白眼狼的味道,好歹宜妃把他全须全尾得养大,他却一转眼便认了自己为母妃,说是因亲生母亲之事于宜妃有了嫌隙,还想要自己为他母亲做主,查出当年真凶,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胡话,以为他的亲生母亲之死是宜妃的手笔。只是这样的事情对自己也是有利无害,故而自己也并未替宜妃澄清,谁让宜妃跟淑妃那样要好。俗话说‘无毒不丈夫’,只要跟四皇子联手,一起做了这事,就不怕他以后荣登大宝了不俸自己为太后了。

      建宁三十三年宫变始于先皇后的一把大火,终于皇上醒来,太子暴毙,贤贵妃贬入冷宫,四皇子被幽禁。据宫中传出来的传言那日的惊险不亚于当年先帝爷年间的宫变,那几日皇帝昏迷不醒,太子日日侍疾在侧,本是众口称赞,却不料贤贵妃突然召辅政大臣进宫,揭露太子侍疾真实目的是为了每日偷偷在皇上的药里下药,好让皇上再也醒不过来,还当场让太医验证皇上每日喝的药中被掺了从曼陀罗花粉中提炼的药粉,正常人误食皆会昏睡一日,更何况已经昏睡不醒的皇上,更是不容易醒过来,此药只要连续服用一个月,大罗神仙也难以救治。太子当然不服,当场就揭穿贤贵妃早就知晓皇上昏睡不醒的原因,却迟迟不告知众人真相,还迟迟不让太医救治,拖延时间,如今又对太子下手,无非就是想要趁机谋害太子,为自己早日成为太后做准备。贤贵妃却哭将起来,“众位臣工,你们皆知本宫只有一子,而且此子因当年先皇后谋害,自幼失聪,口不能言,本宫就是再有野心,再心疼吾儿,也知祐儿不堪重任,如何能继承大统?本宫今日揭穿太子,无非就是不想让皇上这三十多年来的辛苦谋划,交到这个心肠歹毒之人手上,于国于民于江山社稷都是祸害。”

      太子一听便跳将起来,骂道:“你这毒妇,嘴上说得好听,不是为了你的自己,暗地里却和四弟往来频繁,早就跟四弟商议好,将孤从太子之位上赶下去,便扶了他来做太子,你好在背后掌控他,众臣工们,难道你们将来就愿意屈居一个女人之下,难道想看着牝鸡司晨的事情发生在本朝本代?后世将要如何来记录这段历史?”

      贤贵妃拿出当年跟着父亲在战场上的气势,提剑指着太子骂道:“本宫知太子为着先皇后身死恨透了皇上,恨透了本宫,认为是本宫代替了先皇后,让太子在这后宫成了无根之木,疏远了皇上,还做出了不少大逆不道的事来,可是即便是如此,皇上也没有生出废了太子之心,可是太子呢,却在皇上病重之时借侍疾之由,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谋害皇上,好让自己如愿登上这皇位?太子,你为何如此心急,即便皇上醒来,你也依然是太子,这个江山社稷未来的主人。本宫知道,是因为你心中的愤怒,心中的仇恨,让你一刻也等不了了,所以才出此下策,可是这后宫还不是由太子你说了算的,本宫是贵妃,这宫中地位最高之人,太子做得虽然隐蔽,可也未必没有纰漏,今日被本宫抓住了把柄,就不会轻易让这件事情过去的。各位大臣,前朝的事情本宫不懂,太子之事牵涉国本,故今日请众位前来,想要请众位一个主意,太子可还堪重任?王爷,您是太后亲子,皇上亲哥哥,您来说一说,此事该如何决断。”

      太子自知自己在朝中口碑不好,本来力挺他的都是些老臣,随着这些老臣因年岁原因在朝中失去影响力,支持自己的大臣就更少了,这也是为什么自己要孤注一掷做下此等事情的原因。如今事发,若自己被治罪,四皇子躲在贤贵妃身后轻轻巧巧得占据太子之位,将来继承大统哪还有自己的生机?于是挺身向前,指着自己的脖子说:“来,来,来,孤的脖子就在此处,你尽管向此处砍来,一剑下来,你便也如愿了,那还需要王叔来为你撑腰,那还需要大臣们为你谋划?孤倒不知道,你一个后宫女子,能提着剑来父皇寝宫里,你是想谋反不成?父皇呀,您睁开眼瞧瞧,您的女人如今拿剑来逼着儿臣退位,还编造了这些理由来抹黑儿臣,明明是她不愿父皇醒来,封锁了消息,是儿臣坚持侍疾,好看住她不让她能继续谋害父皇,她才出此下策,逼儿臣于死地,好让她如愿。”

      四皇子今日正好被排着跟太子一起侍寝,这也是贤贵妃选在今日发作的原因,好当场让大臣们定了自己做太子的。原本也想要替贤贵妃站出来出来指责太子的,却因为这句话只能选择沉默,免得落实了自己和贤贵妃沆瀣一气的事实。几位大臣意见不一,有认为是太子做下的,太子在太子之位上做的时间太长了,被约束的时间太长,也总是得皇帝训斥,故而想着早日登基做皇帝,受他人蛊惑才出此下策,也有认为太子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他已然是太子,妥妥的继位者,登基是早早晚晚的事,倒是贤贵妃因先皇后得事情跟太子素有嫌隙,当然不愿看到太子顺利登基,暗中也确实在支持四皇子一派。众人举棋不定,最后还是珲王说了话:“众位臣工,按理我只是管着宗人府得事情,这朝中大事轮不到我来说话。可是如今床上躺着得是我的亲兄弟,地上跪着得是我的亲侄子,举着剑要打要杀得是我得亲嫂子,我不愿看着自己得亲人互相猜忌,互相伤害,当年先帝因没有早早定下太子,导致后来得宫变,最后那么多兄弟只余了我们兄弟两个,不少亲人都身首异处,死无全尸。我不愿再看到当年惨状再现,就是皇兄也多次跟孤提起当年之事,心中哀叹若非太子犯下重错,绝不废储。贵妃娘娘,众位大臣,今日我们来决定太子之事是不是有些过于决断了,皇上毕竟还在,虽然他如今昏睡不醒,可并不表明皇上就不可能醒来,那么这样得事情是不是得等皇上来决断。我得建议是宫中虽然贤贵妃位份最高,如今又牵涉其中,就该避嫌才是。至于宫中之事,大家别忘了,宫中还有一位贵妃,完全可以让莞贵妃来主事,等皇上醒来了再来决断如何?”

      就这样,小美被推上了舞台中央,全权打理太和殿之事,任务只有一个,那便是想方设法让皇帝醒来,这样下面得事情才好处理。至于太子,对外宣称在东宫为皇上祈福,实则被禁足于东宫。而贤贵妃则声称为了皇上早日醒来,自告奋勇带领一帮嫔妃在佛堂为皇上祈福,宫中诸事交由淑妃打理,宜妃因着四皇子则也被拉着去了佛堂。小美其实不想去太和殿,她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得事情,若皇上能醒来便好,若是醒不来,岂不是她得过错。那将来无论谁当了皇帝,自己都得被问罪。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得心态,一狠心,小美让太医用了针灸放血,几日之后,皇上奇迹般得醒来,睁眼第一眼瞧见小美,蹦出来得第一句话竟然是“平阳,你回来啦!”之后便死死握着小美的手不放,仿佛小美会消失一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