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自古无意最感人 ...
-
想到明日就要走了,千寻没有直接回到斜阳殿,而是来到了城内大街上,千寻来到街道上时,天已经黑透了,勉强能借着高楼上忽明忽暗的灯光瞟见一些,四周早已经没有先前那番繁荣景象,一阵阵涩风掀飞了原本贴在墙上的对联、贴纸。
街道上纸张横飞,勉强几个人佝偻着身体迅速窜过后又不见了踪影,路过的人都是些中老人小孩儿或者妇女。
“小娘子!”
“小娘子!这边,”
千寻正走神,耳边却传来一阵呼唤,她朝着声源处看去。
“小娘子,这边,起风了,这里能避风。”
借着灯光,千寻勉强能看见侧前方屋檐下,正站着一家三口,那妇人也就三十来岁,正掀开斗笠上的布帘笑盈盈地看向这边。
千寻原本也不打算去,但提起脚时又鬼使神差的朝着那个方向去了,到了与她们相隔五步左右,千寻停下脚步立在原处,不成想那妇人上前一把将千寻拉到屋檐下去了。
“生的好白净的小媳妇儿,想来是刚成亲不久吧!怎么一个人?夜里风大,近来也不太平,怎么还在晚上出来?”那妇人连问几句,千寻一时不知该从何答起,
单是她唤的好几声‘小娘子’千寻就不知该不该答应,想来也是,城中像千寻这般年纪的都已经出嫁了,若是赶早的,孩儿都得学走路了,但千寻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唤,而且还没成亲,不免有些难为情来。
而且,此时周围昏暗,昏暗中只能瞧见千寻披衣的白毛领,兴许,还有她那发白的脸,但也看不清眉目。
千寻暗想,若是她们看见千寻的脸,兴许就不会这样了,毕竟曾经,她们都是拿她当煞星来看的。
“夫人一家,不也正在路上吗?”千寻反问道。
“哎呀!我们是因为街头那家,就……李楚河他娘一个人在家,前几日不知怎么了,李楚河出去就没回来了,他老娘都八十多岁了,一个老人家挺不容易的,我们陪她坐会儿,她老人家困了我们才回来了。”
听到这里,千寻一时发了会儿楞,那夫人见千寻不做反应,用手在千寻面前晃了晃,原本也看不见,只是她晃手时带着的风打断了千寻。
“哦,许是……忙什么别的事去了,最近湘城发生的大事有些多,”说着说着千寻向下看着那妇人牵着的小女孩儿,她那双眼睛闪闪发光,千寻不禁摸了摸她的脸,小声道:“能随时跟着爹娘一起,很幸福吧!”
“小娘子搞错了,我们不是她爹娘。”那妇人突然说到。
“?”千寻看向那妇人,心里不免有些惊讶,看他们这和和睦睦的样子,真的跟一家子没什么两样。
“她父亲也在前些时日不见了,跟街头的李楚河一起不见了的,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她爹爹向来对她最好,不可能把她丢了的,但……”
“她才七岁,我们不忍见她一个小姑娘孤零零的一个人,刚好我们夫妇二人成亲多年也没有孩子,就把她带在身边了,娘子不要误会,若是她爹爹回来了,我们也定是要归还给她爹爹的。”那夫人便说明边解释。
“我知道的,夫人不必如此。”千寻说道。
只是听她说起二人的失踪时,千寻脸上僵了半天,正不知该说什么好时,千寻选择低下身来,轻抚着那孩子的头,柔声道“乖,近来湘城全城组织队阵去协助护法修阵,爹爹定是去当英雄去了,你说是不是。”
那孩子突然开心的睁大眼睛看着千寻,问道“那爹爹是不是不用多久就可以回来了?”
千寻摸着那孩子头发的手突然停了下来,半响后千寻答道:“可是爹爹要一直在外守着湘城呢,守着湘城春天开的花,夏天绿的叶,秋天来的风,冬天飞的雪,你耳畔吹来的风,看到的潮起潮落,眼前的山川河流,闻到的花香,听到的鸟鸣,都是爹爹的功劳。爹爹是湘城的大英雄。”
那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着头,千寻觉得此地确实是不宜久留,所以起身正准备离去,那妇人又一把拉住千寻,千寻吓得一惊,正准备挣脱那手时,不料头上一阵暖意,原来那妇人是将她头上戴的斗笠帽戴在千寻头上了,千寻正准备拿下来,
“我素来怕风,这是我男人给我编的,不过小娘子莫言嫌弃,这帽子是我今天新戴的,干净的,我男人别的大事做不成,但这斗笠帽子遮风还是可以的。”那夫人笑盈盈地道,说完还不忘笑着看着身旁那男子,那男人不知所措的挠着后脑勺,还低头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多谢夫人,夫人说的是哪里话,我怎会嫌弃这些,只是,夫人好心,我本不该拒,但这是这位大哥为你编的,那我就更不能要了,”千寻边说边准备拿下帽子。
但那妇人伸手阻止了千寻,还为她系上了帽绳,“我家里还有好多,小娘子不必客气,这个就拿去吧!夜里风大。”
“既然风大,夫人又受不得风,这帽子我是定不能要的,还是……”
“我家就在前边儿了,看,就转个弯就到了,这帽子若是不嫌弃,就听我的戴上,现在风停了,我们也该走了,小娘子你也快些回家吧,”说完那妇人拉着那男人就走,那男子抱起那个小姑娘,一家三口就这么走了,千寻还没来得及成功摘下帽子,就见他家三口走过那转弯进屋去了。
千寻楞在原地,思考半会儿后她慢慢走到那家人门前,见屋内烛火摆摆,偶尔传来似有似无的说话声,她没有进去,千寻暗想,收了人家的帽子不回些礼似乎有些不妥,搜了个全身,上下也没带着什么东西,正犯难时,头上的白玉簪子许是因为帽子压紧头发的缘故,竟就在这时掉了下来,千寻捡起那簪子,见四周屋舍布局陈设简单,比起别家,略显寂寥。
这白玉簪子是上好的白玉刻成,价值不菲,刚好门口有个背篓,千寻正想把玉簪放入其中,有突然觉得过于单调,又怕这独独一根白玉簪放入其中怕不被察觉,不小心丢了也那也是功亏一篑,她索性解下披裳将簪子包裹在其中,这披衣本就是一件孔雀裘,倒也又算得上是一件宝物,若是不想卖,倘若那妇人惧寒,那么冬天用来保暖也是极好的。
将东西都放入其中后,正巧听见屋内的人正推门出来,千寻一个急闪就去了别处。
走在去斜阳殿的路上,四周的夜风拂着周围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但千寻却感觉不到冷,忽然前方殿门口正出来一人左右环望,是楠枫。
他认出了千寻的身形,疾步朝着这边走来,“披裳呢?怎么还站在这风口里?”顺着摘下身上的斗篷为千寻披上了,完了又伸手将千寻的手捂在手心,“还好,手心还是暖和的。”
千寻只是看着他,有些发笑,“楠枫,我不冷,”
楠枫低头用手掀开了千寻帽檐上的布帘,“不冷?”
千寻微微点头,“不冷,我们回去吧…”
楠枫有些意外,但还是又捂着千寻的手,“好,先回去!”
这一夜千寻都想明白了,以前的自己就是那半明半暗的天,雾蒙蒙的也不知道要做什么,那时候的她谁都看不见,谁都不想见,想一个人永远待在晨雾中,但在十步抬眸不见四周的雾里不小心被石头磕碰之后,千寻便责怪起周围来,责怪那绊脚石,责怪那水雾,像个怨妇。她责怪过湘城的所有人,包括陆乘风和黎焕。
后来一缕阳光将雾墙刺破,之后一束束光道也接连着穿破进来,驱赶了周围的所有雾霾。
那阳光照亮了四周,原来那绊脚石只是路上青草还没完全覆盖的凸起的仙秀石,上边晶莹莹的露珠闪闪,那现在山顶之上,晨雾沉到了半山腰,变成了流动的云海。
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在这一刻,都在阳光的笼罩之下变得清晰起来。
也在这个时候,千寻知道了自己该往哪里走,她应该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湘城人,她应该做的是陆千寻,不是湘城少主陆千寻,也不是黎焕之女陆千寻,她只能是她自己。她要做的是黎焕不曾叫她做的,但是又是千寻此时想做的。
她要她周围的所有人都活着,都好好的活着,不惜一切代价。
自始至终,千寻想要的都很简单,黎焕的对着她的一个笑脸,陆乘风的一句关怀,楠枫随时在自己身后,云中随时在殿中,湘城内百姓的少于认可……
虽然如今黎焕和云中已经不在了,但是还有其他人,千寻此时觉得,自己是该做一个真正的湘城人了。
四周静谧无声,偶尔传来阵阵风声吹动着枯枝。
千寻在这一夜睡了一个无比踏实的觉,在梦里,她又回到小时候了,只是好像有些不一样,千寻与楠枫云中还在那株红红的枫树下玩耍时,殿外来了两个人,模模糊糊的看不清脸,之间他们一白一红的携起手走到三人面前,有说有笑的……
楠枫在这一夜枕着双臂,看着屋顶看得发愣,他从五岁开始就来了着斜阳殿,他不是湘城人,却把湘城当成了他的家。
黎焕当初从人群中选了他,让他结束了那段五岁就被人追打斥骂的日子,五岁以前,他为了活命食过狗食,偷过包子,吃过有毒的果子,中了毒。
大难不死,在一次集体逃难的过程中他成了难民浪潮中年纪最小的,像浪花,拍打,摔溅都没有人会管。
可黎焕在人群中把他挑出来放到千寻后,那样苦难的日子就结束了。
从此,他事事做到最好,不惧怕周围的一切,他只为能永远留在湘城,留在斜阳殿。
在听说黎焕身死的那天,除了七岁的千寻之外,九岁的楠枫那时也寻了个没有人的地儿狠狠地哭了一场,哭红了双眼,哭沙了嗓子,那个结束了自己苦难日子的人走了。
她走的时候一点都不开心,不,她活着的时候也不快乐。
后来楠枫搜寻了她在世间留下的所有痕迹,发现她本不该这样。
她本来,可以比任何人都快乐。
在楠枫眼里千寻也一样,知晓所有缘由后,楠枫觉得,千寻原本也可以比任何人都过得好,可事实并不如此,她这二十年,就是黎夫人的后七年。
明日一行,生路渺茫,楠枫暗想:湘城是黎夫人留下的,千寻是他叶楠枫的,得有个两全的办法,而以千寻的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