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客从何处来 ...
-
代阳城的风光不似从前了。
从前城外的农田一片接着一片,城里的街道也很热闹,两旁是各种商铺和小贩,半大的孩子在街上成群结队地跑着,时不时有大户人家的马疾驰而过,惹得周围的人一通抱怨。
但是静梧坐着马车回家时,却市场看见荒芜的田地,进了城后,街上的人也没有记忆中多了,有几家商铺好像也关门了。
等车队快到将军府时,静梧和彩鸾远远就听见陆管家两口子的呼唤。
“快到了,快到了!小姐,到家了!”
是阔别已久的乡音。
静梧终于感受到了“回家”的真切感,忙叫停了马车,从上面奔下来,朝门口跑下来,扑通钻进陆管家的的怀中。
“陆妈妈!”
陆妈妈的怀抱依旧是那股熟悉的味道,那股味道仿佛打开了她情感的闸门,这一路上没能流出的眼泪忽然间倾泻而下了。
“陆妈妈,爹爹他!爹爹!”静梧已经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了,在场的人见此情状无一不掩面拭泪。
而彩鸾手里拿着东西站在一边,陆妈妈略显迟疑,“小姐,这是……”
“陆妈妈,这是彩鸾啊,五年未见,您不认得她了么?”
“彩鸾?”陆管家的有些吃惊,“怎么会?”
“五年了,彩鸾大变样了,我也时常觉得她和小时候不同了。不说这些,我们先进去吧。”
府中的光景似乎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却看不出哪里不一样,只是觉得从前看府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满是活力,如今回来,却觉得都是死气沉沉的,蒙着一层灰,静梧顺手摸了一把廊柱,手上干干净净的。
可能确实是心境不同吧。
李仁锋的灵柩已经运回来了,如今正在灵堂停放着,这几日的丧仪全有朝廷派来的官员处理,静梧无需操心,只是每天都在灵堂前守灵。
看着父亲的灵柩,她想起从前在宫里的日子,拿着父兄的信反复阅读的日子,因为想家偷偷在彩鸾的怀里哭的日子,她时常思念父亲,这种思念是难熬的,也是浮于表面的,因为虽然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但早晚会相见。
如今这份思念成为了沉入水底的悲伤,成为了一切的底色。
她永远都不可能在见到父亲了,她成为了一个孤女。
或许唯一的慰藉是身边有彩鸾,她们两个一同跪在灵前,静梧跪了多久,彩鸾就跪了多久,当静梧隐隐感到一阵眩晕,觉得支撑不住时,她的身体总是会被轻轻的抵住而不至于倒下去。
于是她轻轻握住彩鸾的手,“彩鸾,还好有你,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候陆管家的进来了,“小姐,彩鸾,起来吃点东西吧,你们这样身子扛不住的,别再累病了。”
陆妈妈已经过来说了几次,静梧也确实感到有些扛不住了,她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彩鸾面色已经有些苍白,便答应了。
两个人被人搀扶着从灵堂走出来,往后院走去,整个用膳期间,静梧和彩鸾都累得说不出话来,静梧心想:
累些或许不错,累了,就没空伤心了。
没吃几口,彩鸾就已经开始点头了,看她昏昏沉沉的样子,静梧又让人将她扶下去休息,临走的时候,她还一个劲地说,“我没事,真的不用。小姐,我和你一起。”
陆妈妈见状,赶紧说,“小姐也要歇歇了,谁能扛得住啊,就是儿子服丧,也没有咱们小姐这么拼的,这孝心已经尽到了,老爷知道啦!”
彩鸾看了一眼静梧,静梧只好点点头,“是,我待会也去歇一歇。”
吃了些东西后,静梧感觉恢复了力气,她走出房门,静静站在院中,闭着眼睛,晒着太阳,放空自己。
回到家中这段时间,静梧时常发呆。
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从前在宫中时,要忙着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如今自由了,反倒开始觉得空虚。
陆管家的过来了,见到她这样慌慌张张地说:“哎呦我的大小姐呀,这都什么节气了,你穿这么少的衣服站在风口,等下就受了风寒!”
静梧慢慢睁开了眼睛,默默待在原地等她去拿衣服,还是没有完全从刚才的状态中走出来。
搬回来的行李许多还没收拾好,她在屋里翻了一会,一边翻一边嘴里念叨着,“哎呦,这都回来几天了还没收拾好,唉,也难怪,这几天忙得人仰马翻!哎哎哎!找到了找到了,披上这件斗篷正好!”
紧接着她小跑着从屋里走出来,边走边抖开斗篷,“哎呦喂!怎么回事,好好的斗篷什么时候烧了个洞出来!哎呦呦可惜了可惜了!”说完就转身往屋里走,打算换一件。
静梧一听,顿时醒了过来,“陆妈妈,把它给我!”
静梧拿过刘珩的那件斗篷,轻轻展开,它在阳光下也还是那么好看,只是那破洞触目惊心。
“放我屋里桌上吧,我待会回去自己补一补。”静梧轻声说,“天确实冷了,这个斗篷有些薄,行李里应该还有件厚些的斗篷,是彩鸾做的,拿来给我吧。”
过了会,陆管家的找出了那件厚实的斗篷,毛绒绒的,看着就让人觉得温暖,上面绣着水中的一对雁子,虽说丧期穿这个并不合适,不过周围也没有外人,陆妈妈还是给她披上了,她一边给静梧披斗篷,一边抱怨道,“咱们这可不比京城,天儿早就冷了!小姐可得上心,慢慢就习惯了!”
“嗯,好。”静梧回应道,侧身轻靠住了陆管家的,依旧有些怅然。
原来,她需要慢慢适应代阳城的天气,需要别人提醒什么时候该穿什么样的衣服。
或许,她已然成为这里的异乡人,故乡啊故乡,是回不去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