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第81章 大争之世小酌时 ...

  •   契鹘边境,一骑快马刚入树林,便听见一阵爽朗大笑:“策马闲游,令君好潇洒啊!”随着笑声,林中小道走出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士子,白衣竹冠,抱拳拱手间气度不凡。
      马上之人散发无冠,双目炯炯有神,英挺脱俗,却正是郗偃。他翻身下马间大笑:“在下应邀即来,如何成了策马闲游?卢兄好言辞!”疾步向前,便四手相握,相互打量着又一阵大笑。
      “子息兄别来无恙?岑已在此恭候多时了!”来者无意套了一句官场之礼。
      “官场之人,俗务缠身,如何比得卢兄洒脱?”郗偃却揶揄反诘。
      “子息若说被俗务缠身,那世间便没有超然洒脱之人了!”
      “寂之非郗偃,安知郗偃不是俗人?”
      俩人边说边走,应对快捷不假思索,仿佛家常闲话一般。
      与郗偃交谈之人名唤卢岑,字寂之,出身显赫,乃中原名门世家,范阳卢氏。
      卢氏源出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太公之后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辅佐齐桓公有功而被封于卢邑,后世便以邑名为姓,称为卢氏。田和代齐后,卢、高二氏被逐赶,离开卢邑后,卢氏族人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聚居于燕地,秦代有五经博士卢敖,其子孙后迁至涿水之上,定居在涿县,因涿县后属范阳郡,遂为范阳涿人。
      范阳卢氏家族世居涿县,因涿县属范阳郡管辖,士族称郡望,故得名“范阳卢氏”。涿县原为燕国之涿邑,在春秋战国时便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这里一马平川,良田沃野,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荆轲刺秦王时献的燕国“督亢”地图就位于这一带。范阳卢氏在这里世代耕读,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成为举世闻名的望族。
      范阳卢氏的始祖为后汉名儒卢植,名列古圣先贤之中。卢植早年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和太尉陈球,与郑玄、管宁、华歆师出同门,学成之后曾在缑氏县山教导刘备、公孙瓒。黄巾之乱爆发时,卢植设计剿灭黄巾军,董卓作乱废立汉帝时,唯卢植据理力争。董卓欲杀卢植,议郎彭伯道:“植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听之,命卢植告老还乡,卢植辞官后归隐上谷郡军都山。初平三年辞世,下葬时仅以单帛附体,《后汉书》评价:“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
      魏武帝曹操也十分仰慕卢植,建安十二年,曹操北伐乌桓,途经涿郡,告当地守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汉末天下大乱的剧烈动乱中,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影响广泛,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因此奠定了卢氏后来作为“北州冠族”“范阳郡望”的基础,开创了范阳卢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
      魏晋以来,卢植后裔均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范阳卢氏一直是“声高冠带,为世盛门”、“闺门之礼,为世所推”。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阳卢氏联姻,史称“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当此之时,时人言四海大姓:“崔、卢、王、谢”,南为王谢,北则崔卢,范阳卢氏与清河、博陵崔氏并称崔卢,被视为天下一流高门。
      信步于林间小道,卢岑笑道:“听闻子息兄得契鹘天彻辰汗赏识,赐以高官厚禄。岑,特来投靠,万望令君莫要拒之门外啊!”
      郗偃一本正经道:“寂之兄说笑了,兄出身显赫,学识渊博,才略十倍于我,善出奇谋,实乃当世英才,又何须投靠于我。”
      二人轰然大笑,卢岑道:“逢其时,逢其主,未得其遇,只得多多讨扰郗兄了。”
      郗偃揶揄道:“寂之聪明绝顶,做好套子让人钻呢。我呀,不上当。”语态之滑稽,将卢岑逗得哈哈大笑。
      卢岑拉起郗偃道:“子息,走,进庄,我已备下好酒,你我边饮边聊。”
      郗偃边走边感慨,“卢兄啊,我可真是没想到,在这边陲小地竟然有如此庄园?平城郊外亦多有庄园,可挤挤挨挨,哪里比得这无边旷野,一座孤院,占尽天地风光呀!”
      卢岑不禁哧地笑了出来:“子息啊,你这可真是将穷瘦当细腰了。平城乃大魏都城,领先天下时势,十数年前城郭之外已经多有村庄,自然是炊烟相望,鸡鸣犬吠相闻,一片兴旺了。这边境之地屡遭战乱,早已是破败荒凉,子息不见其衰朽颓废之气,独见其旷野孤庄之美,端的是别出心裁。”
      郗偃原本是触景生情,没想到这一层,经卢岑一说,倒是慨然一叹:“还是岑兄立论端正,郗偃佩服。”
      “佩服?只怕未必吧。”
      从外面看,这座庄园是个影影绰绰的谜。不太高的院墙外裹着层层高树,即或是树叶凋零的枯木季节,也根本看不见庄园房舍。面南的门房,也是极为寻常的两开间。
      绕过一道将庭院遮得严严实实的青石影壁,第一进是一排六开间寻常茅屋,看样子是仆人住的。过了茅屋,是一片宽敞空旷的庭院,三株桑树已经发出新叶,两边茅屋的墙上挂满了犂锄耒锹等各种农具,俨然农家小院。小院尽头又是一排六开间茅屋,中间一道穿堂却被又一道大影壁挡住了。
      走过穿堂,绕过影壁,一座高大的石坊立在面前,眼前景象大变——一片清波粼粼的水面,水中一座花木葱茏的孤岛;水面四周垂柳新绿,绕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柳林后漏出片片屋顶,幽静雅致得令人惊奇!郗偃惊讶笑道:“内外两重天,世间罕见也!”
      卢岑却是淡淡一笑:“也没什么新奇。里外之别,就是天下变化的步幅。”
      郗偃恍然笑道:“如此说来,外院是寂之第一步试探,内院是近年所建?”
      卢岑点头,“郗兄果然明澈。十年前我命人在此建庄,不过是想游历时有个居所,不愿张扬。但子息知我向来我行我素,所以这里外各有其意。等闲人等,从来都是在外院接待的。”
      郗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寂之果真奇人也。”
      卢岑笑道:“不敢当子息如此高评。”说话间俩人穿过林子,曲曲折折来到一座孤立的小院前。卢岑指点道:“子息请,这便是我的居所。”
      郗偃四面打量一番,见这座小院背依层林,前临水面,与其他房舍相距甚远,确实是隐居的上佳所在!
      俩人走进小院,却见院内只有一座方形大屋,很难用寻常说的几开间来度量。大屋中间是一方不大不小的厅堂,西手隔间很小,隐在一架丝毫没有雕饰的木屏风后面;东手隔间很大,几乎占了整座房屋的三分之二,门却虚掩着。厅中陈设粗简质朴,竟没有一件华贵的家具饰物。
      郗偃由衷赞叹道:“寂之乃范阳卢氏之后,然富贵不失本色,难能可贵也。”
      卢岑不禁苦笑道:“我已是家族弃子了。”
      郗偃却摇摇头:“卢兄之事,我也听说了。依我拙见,寂之何须忧虑,既然为家族所不容,索性弃之,以兄之才,没了那虚名所累倒是更能建下功业。”
      卢岑默然有顷,叹息道:“还是子息洒脱些。”
      脚步杂沓间,门外已经传来仆人稚嫩的嗓音:“先生,酒菜来了——!”便见院门被推开,两个仆人抬着一个长大的食盒走进!片刻间便在客厅摆好了两案酒菜。
      卢岑与郗偃俱欣然就座,卢岑举起酒盏:“子息光临寒舍,岑有失远迎,望子息见谅。浊酒一杯为子息洗尘接风,来,干了!”便一饮而尽,笑盈盈地望着郗偃。
      “多谢卢兄。”郗偃一饮而尽,微笑道:“好酒,难得!”
      “郗兄,”卢岑笑道:“来,再饮一杯说话。”
      “好。”郗偃举杯:“寂之,同饮。”饮尽置盏,目光向案上一扫,见两盅竟赫然冒着腾腾热气!郗偃打开一支盅盖,透过袅袅热气便见油红明亮香气喷鼻,不禁惊叹一声:“好方肉啊!”又打开另一盅,却见一圈雪白浓汤拥着一丛晶莹碧绿,煞是好看,有点土香味儿,说是野菜却又不像。
      卢岑微微一笑:“郗兄当识得此物。这便是西域野草,胡人叫做‘木须’,中原有人写做‘苜蓿’,是胡人牧马之上等饲草。年前,我途经武川,与一队西域贩马商人相遇,时常在草原野炊,不耐整日吞食肥羊。有一次忽发奇想,采了大把鲜嫩的牧草和在肉汤里煮!一食之下,竟是清爽鲜香,美味无比。便向他们讨了一捆老苜蓿带了来,打下种子,在庄内种了半亩地。目下正是春日,野苜蓿鲜嫩肥绿,这可是珍品,旁人来,我还不肯献上呢。”
      郗偃听得神往,不由夹起一筷入口,略一咀嚼便拍案惊叹:“妙哉!真是仙草!我在契鹘多年,见惯了此物,却不知它们除了可以饲马还能入食。”
      卢岑笑道:“子息,契鹘多的是苜蓿,想吃回去自己采便是。”
      两人不禁大笑一阵,一起夹出碧绿的苜蓿品尝,尽皆赞叹不绝。笑语稍歇,郗偃悠然一笑:“卢兄啊,你千里迢迢从魏国赶来契鹘,把我约到这边境来就是为了让我尝这味野菜吗?”
      卢岑便是一声叹息:“不瞒子息,我是四处漂泊,一年来走了不少地方,如今不知该去何方?之前听说子息受天彻辰汗赏识,就想来一叙,也顺便听听子息高论。”
      “是吗?”郗偃闻言心中暗笑,知道这个好友机变过人却又心高气傲,即便是有求于人也要找出个“顺便听听”的理由,便也不去计较,顺着话题问道:“寂之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却不知卢兄都游历何地?”
      “我先南下去了刘宋,又北上一路来了契鹘。”
      “卢兄以为,魏国,刘宋如何?”郗偃眼睛一亮。
      “魏国,自道武帝立国已历三代,民众富庶,甲兵强盛,国力隐然已居中原之首,乃天下第一可图大业之邦。至于刘宋,近年虽无战胜之功,但其地广人众,潜力极大,也是可造之国。”话入正题,卢岑便很认真。“只是天下之大,不知我将欲往何方?子息可否助我解惑?”
      郗偃点头,略一思忖便道:“寂之自北而南又回返北方,可见卢兄志在北方?”
      “何以见得?”
      郗偃侃侃道:“魏国北接胡地,东连大海,纵深广袤,民风剽悍,现已是中原最有战力之国,骑兵之强,独步中原;数年来连败柔然,开疆扩土,又吞灭半个夏国,势力大增;更兼山川险峻,西有山川之险,南有大河屏障,易守难攻。其君持重勤奋,朝野气象颇为兴旺。如此之国,前途不可限量!”郗偃说得兴奋,见卢岑却只是微笑摇头,便骤然打住:“难道,魏国当不得卢兄大才?”
      卢岑虑事深彻,总能在常人匪夷所思处振聋发聩。只见他悠然一笑:“子息寥寥数语便将魏国之长悉数囊括,可谓精当。然则郗兄可知,我为何不曾受征入朝?”
      “未曾知晓,愿闻兄论。”
      卢岑道:“子息不知,我素来笃信佛说,可崔浩因笃通道教,主张废佛。今上更是由此下令关闭沙门,焚寺毁像。寇谦之曾苦求崔浩,阻止灭佛,崔浩却劝告今上要加大打击佛教的力度。如今魏国一境之内,无复沙门,朝野怨声载道。况且此人已是智计百出,又固执己见,我若入朝,无异于自缚手脚,岂能大有伸展?先前魏国征召一批汉族的世族子弟做官。我、博陵崔绰、渤海高允、太原张伟等皆到了平城。崔浩就想“大整流品,明辨姓族”,欲由朝廷出面划分世族门第的高低,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有几分要恢复魏晋九品中正制之意。这个计划显然对世族掌握朝政有利,因是姻亲,我族中附和者众多。我念同为世族出身又是姻亲便劝他说:‘制度改革,都要看时机是否成熟。已经掌权的鲜卑人怎么可能轻易给汉人让位?’崔浩听不进去,公然提出了这个计划,还进一步提出分藩封镇,希望恢复西周时期的诸侯制度。当然,崔浩心目中裂土封疆的诸侯人选多为汉人世族子弟,魏国的鲜卑权贵们自然怀恨在心。我因与崔浩不睦,从而得罪了族中众多的长辈,被逐出家门。如今是再无入仕之机了!”
      郗偃心中已是豁然明白,暗暗叹服,口中却又追问:“你我未必不能像崔浩那样,成一代名臣?”
      卢岑听得大笑:“子息志存高远,佩服!”
      郗偃自嘲地叹息一声:“卢兄可看好契鹘?”
      “子息以为如何?”卢岑竟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显然没有想到这是卢岑的最终选择,郗偃略显惊讶:“不瞒岑兄,昔日敕勒乃一蕞尔小邦,半农半牧,国小民穷却又蛮勇好战,难有远大前程?然如今之天彻辰汗继位,推行汉制,崇尚教化,一改昔日愚昧平庸,重用汉官,又整军演武强大军力,一举夺回千里草原。今日契鹘,当真令人大开眼界。南道汉人聚居之地,便见田畴精细,村庄整齐,虽是北风寒天,田头却熙熙攘攘地修缮沟渠。可以说,当今天下除了魏国,就是刘宋,都没有这般勃勃生机!斡儿朵王城,街巷整洁,百姓淳朴,人人视扎撒如神圣;民无私斗,官无贿赂,商无欺诈,工无作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各国商贾大感安全,倒是十有八九都将家眷迁到了斡儿朵。数年来,契鹘廷尉府中的犯罪者,竟全部都是他国商贾!卢兄游历颇多,你说当今哪个国家有此等气象?”
      虽然魏国与契鹘接壤结盟,但卢岑之前从来没有来过契鹘,对契鹘的了解都是来自过往客商。这番话要是别人说出来,卢岑一定会不屑一顾地大加嘲笑,但好友郗偃沉稳多思,素来不谬奖人物,他既然亲历,想必断无虚言。但是,卢岑还是感到惊讶不已,按照郗偃之说,契鹘竟是大治之国!这可是真的?见郗偃看着自己,卢岑若有所思地一笑:“子息是契鹘之臣,我此前在建康也曾见过这般景象,怎知那不是如刘宋表面大治?”
      “寂之之意,我明白。”郗偃将卢岑斟的一杯清酒一饮而尽,慨然道:“刘宋虽以礼法大治,国中一度康宁繁盛,但其君臣内争剧烈,终会萎缩衰微。刘义隆兄弟逊其父远矣,原本天下第一大国,竟连后起之秀的魏国也不如了,令人扼腕叹息!然则契鹘与刘宋迥然有异,断不可同日而语。天彻辰汗雄才大略,其推行的改革根基空前稳固,而且将更进一步,即将向西推行。跟随天彻辰汗的汉官瞿宏几、岑昌兴等已是肱股大臣。且天彻辰汗诸兄弟,还有大臣皆支持改革,改革派大权在握。你说如此契鹘,能是暂时大治吗?”
      “果然!”卢岑兴奋拍案:“子息如此说,岑倒是坚定前往契鹘之心了!”
      “在下已经捷足先登,寂之为何还要去契鹘?良马不单槽了?”郗偃颇不以为然。
      卢岑却是颇为神秘地一笑:“郗兄以为,你我之间何分伯仲?”
      郗偃恍然大笑:“卢兄之意,你我各善之域不同,各有千秋。”
      “正是。”卢岑胸有成竹:“子息善纵横谋划,我修习奇谋阴计,各有所长。岑于大义可做董安于,然私心宁为主父偃。不为五鼎食,便受五鼎烹。”
      “如此说来,岑兄入契鹘之心已定?”
      卢岑点点头:“子息以为呢?”
      郗偃慨然一叹:“我受鹰合罕赏识重用,自当报效,可寂之如此坚定,看来定然不差。然则天彻辰汗非平庸之主,岑兄欲往还当有说动之策为好。”
      “自当如此。”卢岑笑道:“十年铸剑,一朝出鞘,天下谁堪敌手?”
      郗偃被卢岑激励得豪情大发,开怀大笑:“好!岑兄入契鹘,你我合力,大争之世,驰骋天下!来,干此一杯!”
      “小酌之时,论足天下!”两人同时举杯,“当”的一碰,便一饮而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