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宫灯大会 ...
-
第四章宫灯大会
半月后
凌殷城内,灯火通明,犹如白昼,凌殷大道旁的商铺、民宅,一字儿挂上了各式各样的彩灯,城的上空,飘着四盏大型宫灯,上面赫然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凌殷大道旁的凌波渠,水面上绽开了朵朵红莲灯,如满天星斗,与夜幕那轮皎洁的月,交相辉映。
城的中心,凌殷的少男少女们身着华服,手提花灯,相伴而行,周由于旁边的小摊位上,或猜灯谜,或买些零碎之物。各国身着奇装异服的商贩和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游客,也装点着这盛大的庆典。
方颐坐在凌殷大道一家茶馆中,悠然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凌殷建国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宫灯大会如期进行,开市政策也吸引了异国的众多目光,一切顺利进行,如他所料。只是,现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明华帝居然提出私游宫灯大会,他区区一个赵方颐如何能代替众多的大内高手保卫她的周全?正在他心烦意乱之际,一声“颐”轻轻飘入他耳中,他回头一看,只见明华在他身后,一袭鹅黄的长裙,银丝外褂,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宛如邻家碧玉般清新可人。看惯了她金缕玉衣,尊贵非凡的坐在庙堂之上,而如此宜人的打扮,方颐一时竟呆住了。
“怎么了?朕……我看起来很奇怪吗?”明华笑问。
方颐才连忙解释道:“不是的,陛下……”
话还未出口,他便看见明华把一根手指放在唇前,做了个收声的神情,她走近过来,方颐才看清了她发髻上的红色珠玉发饰,竟与多年前他送给雪月的一模一样,不由心头一颤。
“今晚你我是友人而非君臣。”她说着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又说道:“今晚的月,皎洁如霜雪,你就称呼我为雪月吧!”
方颐又一次愣住了,雪月大大黑黑的眼睛,雪月欢快的表情,雪月如小鹿般活泼的身影,还有雪月那撕心裂肺的声音,一幕幕的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多少年过去了,当这个名字再次从尘封的记忆中被挖掘出来,竟还是让他如此动容,他想到这里,不禁摇了摇头。
“怎么了?”明华见他脸色骤变,紧张地问道。
方颐看着她的脸,微微笑了一笑:“不,只是想起一位故人罢了,她与陛下……不,雪月年纪相仿,也有这么一个珠玉发饰,若不是在此时此地,方颐还真会将雪月错认是她了。现在想来,不知她现在过得可好。”
说罢,他又将目光移到明华身上,只见明华低垂着眼,眼睫毛在微微颤动着,继而他抬起头来,那如此柔情似水的眼神,是方颐从未见过的,她轻轻地说了一句:“颐,和雪月一起去赏灯吧。”
他们在人群中穿梭着,周围的人时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着这金发碧眼的俊秀少年和黑发黑瞳的美丽少女,他们贴得这样近却不相偎依,慢慢地在热闹的街上走着。
方颐忽然停下了脚步:“雪月,那儿有猜灯谜的,去看一下吧。”他刚转身想去,立刻觉得衣襟被拉住了,“不要去!”一瞬间,他看见明华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一片人影从她脸上掠过,“我是说,让我来猜。”阴影过后,仍是冷静如常。
是眼花了吗?方颐心下疑惑,只见明华已放开他的衣襟,径直向小摊走去了。
方颐上去一看,只见小摊上挂着一派未点亮的白灯,明华问道:“你的灯为何都是素灯呢?这样即使猜中了灯谜,提着素白的灯在街上到处走岂不是很晦气?”
老板笑着答道:“小姐不知道,这灯叫内华灯,灯上的图案绘在内侧,只有点亮了才会映出来。小姐随便挑一个,我就给你相应的灯谜,猜中了,点上灯,谜底该是什么上面便是什么,这灯就归小姐了。倘猜不中,这灯就一钱银子卖给小姐了。如何?”
正在这时,旁边的一对男女付了银子,灯亮了起来,白纸上便显出了一幅精美的秋菊临霜图。
“这灯竟也同人心一样,深藏不露。颐,你选一盏,我来猜。”明华转向方颐,方颐随便点了一盏,老板便将谜纸交给明华。
“千树梨花开,不见黯香来。”明华念道,方颐听了谜诗,当下便笑了。
明华思量了一下,便微笑着答:“这谜底可是‘雪花’?”
“小姐好聪明,这雪花灯就送小姐了。掌灯。”老板笑道,待在一旁的小童就点了灯,将它交到明华手上。
明华接过来,一愣:“怎么是盏梅花灯?”
“你说呢?”老板反问道。明华不解的看着老板笑得一脸得意,继而把目光投向方颐,方颐笑道:“这是腊梅傲雪图,有雪有花,自然也叫‘雪花灯’。”
明华愣了一下,便笑了起来:“真有意思!”
“这位公子是罗南族人吧,和我们的丞相一样金发碧眼,是不是你们族人都像丞相大人一样足智多谋啊?”
“老板真是说笑了。”
这时,只听见远处一声锣响,街上的男女老少,便都像潮水般朝声响处涌去了。
“是皇宫的大型宫灯,从城北的玄武门出来了,两位快去一饱眼福吧,晚了可就没位置了!”老板提醒道。
两人连忙赶了上去,不知不觉已融入人潮中,方颐正奋力向前,只听见“哎”一声,回头一看,明华已被人挤到后面去了,他不假思索地转身一把抓住了明华的手,往身边一带,明华整个人便撞进了他怀中,低头看去,只见明华满脸通红,整个身子还因为刚才的冲撞而随着喘息一颤一颤的,此时,他才发现明华原来竟是这般娇小,仿佛给人流一冲就没了。
“抓紧一点,不然就散了。”无意识的,这句话脱口而出,同时,他感到手上的力道加大了。
前方一阵喧闹,只见一个一人多高的红彤彤的大宫灯被安置在高台上推了出来,宫灯四周纹了四条金龙,惟妙惟肖,栩栩生威,在微微晃动的火光中似乎要腾云驾雾,破纸而出。人群中发出一阵啧啧称奇声,有人便大叫道:“龙腾灯!”灯忽的一灭,人们还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灯又亮了,四条金龙竟化为四尾金凤,环绕宫灯,振翅欲飞,姿态动人,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暴风骤雨般的喝彩声,底下有人大喊了起来:“龙凤吉祥!”便引发出了一阵会意的笑声。明华也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笑得一脸灿烂。
方颐见状,不由说道:“好一招‘偷龙转凤’!”
话刚出口,他便感到手上颤动了一下,只见明华的脸“刷”一下竟白了,他一惊,不由放了手,“方颐失礼了,陛……雪月,你没事吧?”
“不,我们继续赏灯吧,别败了兴致。”明华道,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前方。
方颐听罢,也将目光移向远处,此时,一个红色的身影从他眼角掠过,“红弧”他心下一惊,猛地转身追了过去。转瞬之间,方才还人声鼎沸,现在他仿佛入了无人之境,万籁寂静,诡异非常。他停下脚步,环顾四周,方知是入了鬼道。红色的身影已无影无踪,远处的河面上,烟波浩淼,一座红色的长廊飞架在水面上,若隐若现。
他沿着水边,到了那红色的长廊,朱漆的圆柱,飞檐两边挂着腥红的灯笼,他上了台阶,向深处走去。
忽然,他不由屏住了呼吸,停下脚步,一双与他一模一样的绿玉眸子正对着他,他悠然地坐在长廊一旁的长凳上,斜靠着朱漆的圆柱,柔顺的黑发顺着肩,一直垂到地板上,一件黑袍松垮垮的搭在他身上,他的怀中安然卧着一只火红的狐。
“辛苦你了,红弧。”他说着,声音毫无生气,苍白细长的手指划过红狐光华柔亮的皮毛,目光也移向怀中的狐狸。
“恒……”犹豫再三,这个字还是从方颐喉咙中挤了出来。
“那么多年不见了,你还认得我这个哥哥么?”恒的声音,冷冷的。
“仪不敢忘,十三年前多亏恒大哥你将仪从那和尚手中救出,又教仪幻化为赵丞相之子赵方颐待在京都休养生息,仪今天才能站在这儿。”他沉静地答道。
“那么看来,你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是吧!”恒又道。
方颐一愣,忽然发现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已原形毕露。
恒微微坐直了身子,又问道:“京都太吸引人了,你……舍不得?”
“我的事,我自己做主,就不劳哥费心了。”顶着无形的压力,方颐一字一顿地答道。
恒斜着眼,瞟了他一眼,冷笑道:“你爱怎么待着就怎么待着吧,别忘了你跟我一样,也就是个妖孽。入世再久,跟凡人再熟络,也改不了这本性!到时出了什么乱子,也就别让我费事了!”
“多谢您关心了,倘若无事,恕不奉陪!”方颐冷冷地道,转身消失在水雾中。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水雾中,恒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他身边闪现出了一位年方十七八的红衫少女,她看着他的眼,问:“恒,为何不将‘道狐’之事告诉张仪?”
“红弧,你别多事,我自有打算。”恒的声音格外阴沉,红弧不禁有种不寒而栗之感。
他把目光移向水面,倒影顿时化作了凌殷的宫灯大会,他看着那场景,幽幽地道:“再热闹也是他们的,我们还奢望什么呢?”
他的身影映入红弧眼中,寂寞而悲凉,江风轻拂起他如丝的黑发,白玉般的脖颈上露出了一道触目惊心的刀痕。
待方颐回过神来,自己已立在凌波渠旁的草坪上,阵阵凉风袭来,渠的对面,一派喧嚣。
“颐!”明华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方颐回过头去,只见一老者领着明华过来了。
老者上前来,不由分说,便将明华的手按在他的手上,责骂道:“来看宫灯连娘子也赔进去不成?”又回过头去叮嘱道:“这回手可要拉紧,别走散了!”
明华看了看方颐,用力抓紧了他的手:“放心,这一次,雪月决不放手!”
方颐愣了一下,才问道:“还回去看吗?”
明华摇了摇头:“就在这坐下清静一会儿,热闹的,我已经看够了。”
他们就面对着凌波渠坐了下来,明华挨在他身边,他心中一股很淡然的情绪油然而生。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凉风吹来,渐生了寒意,他刚想开口叫明华,却见她已在他肩上睡了去,风凉凉的,沾染了湿气,他轻轻的将左手臂抬起,任长长的袖子垂落在她身前,遮挡着这风。风划破水面,将水中的月也给揉碎了。他看着她的睡脸,宛如孩童般安心。
从石桥上款款而来的美丽优雅的长宁公主,高坐于庙堂之上的尊贵非常的明华帝,游弋于宫灯大会的温婉宜人的雪月。究竟哪一个才是身边人?世间居然有这样一个他看不明的人!
方颐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恒,恐怕得找到答案才能离开了。”他抬起头来,对岸热闹尽收眼底。
恒,张仪又何尝不知这热闹是不属于我们的,只是经历过后,纵是想忘,也忘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