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魏宋燕三国出兵 ...
-
那些都是你的亲人!拓跋琳内心惊觉。
“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他又想起了拓跋滢临终前的话。
难道自己要为了能够在刘宋立足,而去出卖他们么?他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至多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拓跋琳原本只想给刘宋出些不痛不痒的主意,然后靠着这些功劳去建康。
拓跋琳摇了摇头:“北魏皇帝亲率的军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
谢晦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很好。我的军队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呵呵,魏国统一了北方,才有这次和我们较量的机会!我朝太武帝可以用却月阵退骑兵,我们一样也可以。”
他这么说自然是为了激励部下了。
拓跋琳告辞退下了。
十天前,刘宋,京口,北府军,黑十四营。
“我们要出发了!”刘安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陈荷吟诵诗经,感慨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现在是冬天,哪还有什么杨柳。”刘安在三人中最为年长,也爱显摆,“冬天到了,黄河结冰啦!我们这一锤子下去,把冰破开,里头就有好多的鱼,一个个都肥美着,等我们呢。我几百年没闻着鱼的香味了。”
“我小时候就这样干,在冰上凿好几个洞,先把冰层凿薄了,一看到小鱼游过来,就把其中一个洞凿穿了。一次就能抓好几条鱼!”赵兰收拾完他的东西,也过来谈话,兴致颇高。
“哈哈哈,原来凿冰捕鱼还有这个技巧呢。”陈荷说,“赵兄弟会的真多!”
刘安收拾行李的手慢了一步,不知是因为听到陈荷的揶揄,还是其他的原因。
集合的号角还没有吹响。黑十四营决定再休息一会儿。外头有人巡逻,帐中刘安、陈荷等人都已经入睡。但是赵兰却一直醒着。
前些日子,北府军休沐。他和刘安、陈荷一起去京口买些东西。赵兰说他饿了,得先去买些吃的。两位大老爷们也就不等他,直接去了布料店。
赵兰在一家包子铺面前停了下来:“老板,我要一根玉米。”
“玉米没有,我家是包子铺。”
“哦,那红薯呢?红薯有的吧?”
“我没跟你说吗,我们是包子铺!你要买玉米红薯,还请另寻他处。”
“好吧,那给我来个菜包吧。梅干菜的。”赵兰妥协了。
“三文钱。”
“这么贵。我一日的收入只购买十个包子啊 。”赵兰小声感慨。但还是付了钱,他把包子塞到嘴里,果然,里面有一个小布条。他不动声色地把布条放到舌头底下。
赵兰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他自从七年前来到刘宋,只接到过一次“那些人”的信息,后来他又听说了燕国的那些事,以为“那些人”已经放弃他了。没想到,他们还是找到了他,又用同样的方式给他传讯。那个包子铺上,用黑色的绳子随意打的结,示意着“那些人”的身份。
小布条上写的是“拓跋焘亲至洛阳”。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呢?难道“那些人”想让让引刘宋的兵马去打拓跋焘?他只是一个百夫长,他是无法直接与那些位高权重的将军对话的。
北府军启程了。
他们在洛阳外百里扎营,与洛阳形成了掎角之势。赵兰、刘安和陈荷不在一处。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只是小角色,但每场战争,总有些小角色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黄河以北,北魏大营。
魏帝拓跋焘的病情并不乐观。但他仍然坚持亲征。常年征战在他的身上也留下了痕迹。旧伤一旦发作,他便痛苦难忍。寇天师给他用药,减轻了他的痛苦。拓跋焘也因此对寇天师抱以信任。
然而,寇天师的药虽然缓解了拓跋焘身体上的痛苦,但也极大地改变了他的性情。虽然魏帝原本就不是什么宽容大度之人,但也不像如今那样喜怒无常,生人勿近——不,就连他往日信任的臣子,他都可以说杀就杀。
拓跋焘暴怒起来,血流成河。
这次出征,他带了一个女人——冯昭仪,燕国公主。
北魏平定了北方,只留着一个小小燕国在辽东苟延残喘。它这么弱小,魏国只要派出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就可以将它收入囊中。燕国很害怕,送了一个公主和亲。当然,作用不大。
北魏没有立即攻灭燕国,只是因为需要抽出时间来应对夏国余孽。夏国覆灭以后,夏国的一个王爷曾经一度攻占长安,自立为帝,着实给魏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至于燕国,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慕容垂和慕容恪在的燕国了,它只是那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国度留下的小小的一朵花,开在辽东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甚至,连国姓也改了——冯家代替了慕容。
“陛下。”冯昭仪小声说。
拓跋焘确实是喜欢这个燕国女人的。行军途中,拓跋焘沿途征缴粮食,有几个城寨没有交出足够的粮食,拓跋焘下令强征。他的属下抓了很多人,其中有很多老人和孩子。拓跋焘当时正处于痛苦发作的时候,暴怒中下令将这些人杀了。是冯昭仪阻拦,她告诉那些将军:“先等等。等陛下缓过来了再处理。”陛下缓过来后,果然释放了这些人。冯昭仪也由此在军中有了些好名声。
“你兄长派兵来了,离这里不远。等我军打下洛阳,你们可以见一面。”拓跋焘把罕见的善意给了她。
“多谢陛下。但是臣妾不是很想见他。”冯昭仪说。
拓跋焘没有什么兴趣再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