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水盆羊肉,烤胡饼 ...

  •   徐正溪原本以为这一觉会睡到日上三竿,谁知道刚睡了没一个时辰,街鼓由远及近一阵阵传来。
      五更二点街鼓开始响,六条街此起彼伏。一开始她还能装作没听见,谁知这鼓声没完没了,等敲到临近她家所居坊前的那条街时徐正溪彻底没了脾气。
      算了,算了,入乡随俗!徐正溪咬着牙安慰自己。
      睡是睡不着了,起来去街市里看看溜达溜达吧。
      徐正溪打开衣橱看着满满当当一橱子的衣服沉默了,还真是富养女儿啊。寻常人家女儿的衣服都是粗布素色的耐浆洗耐磨损,而原主这写衣物虽说料子算不得好,但是裁剪做工却精细,价格自然也不便宜。欸,想到过世的徐家夫妻徐正溪免不得惋惜。
      这些衣物虽然好看,但徐正溪今天要外出,坊市里摊贩众多,穿这些怕是拖泥带水不方便。
      好不容易翻箱倒柜找出来一套胡服样式的衣服,收好束腰,踏上绑腿小皮靴。
      对着镜子勉勉强强的束好头发,简单的描了描眉毛之后,徐正溪不禁感叹,真是一张好皮相啊。明眸皓齿,肤如凝脂,少女初成,看着虽单薄但身量匀称挺拔。
      啧啧啧啧啧,就凭这张脸在哪都饿不死。
      徐正溪收拾完自己又给养父母上了两柱香就准备出门来看看。
      徐家的宅子前头是包子铺,后院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
      看着收拾的仅仅有条的铺面,徐正溪想着要赶快再把店面支起来,得先赚钱啊。
      徐正溪刚打开铺面,就发现一个家仆小厮打扮的人来卖包子
      “小娘子,今日可有包子卖?”
      “实在抱歉,儿家中耶娘前些时候见背,这些日子无心生意。今日收拾准备,明儿才能出摊。”
      那人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叉手行礼:“是某唐突,小娘子节哀”。
      “无妨,郎君明日早间再来即可,儿这有新花样的包子馍馍。”徐正溪还礼道
      徐正溪看那人快步走到前面的马车旁敲了敲,一双修长有力的手撩开窗帘,小厮大概是说了没有卖之类的话,车里的人便抬了抬手示意离开。
      徐正溪也没有太过于关注车里的人是谁,长安城里掉下块牌匾都能砸到一个非富即贵的。
      这时隔壁卖纸笔文墨的铺子里走出来个妇人,是老板娘陈娘子。
      “大娘,你终于肯出门了”陈娘子走进拉住徐正溪的手说
      “前些日子有劳陈娘子了,要不是您前后帮衬我可真是没辙。”徐正溪抚身道谢
      “说这些做什么,和你耶娘十多年邻居,这些都是应该的。倒是你这丫头,前些日子一直不肯出门,我可就怕你想不开啊。”陈娘子眼里满是心疼
      “让娘子担忧了,前些日子确实心思郁结想着随着考妣去了,可昨夜他们托梦说要我好好活下去,这才想明白自己是该好好生活,才能让他们安心。”人虽是昨晚没的但这不是又活过来了吗,倒也不算谎话。
      “想明白就好,想明白就好,来家里吃早食吧,刚磨了豆子煮的豆浆粥,很是可口。”
      “今儿先不叨扰了,儿想趁早去赶赶菜贩,明儿得开铺子。”徐正溪婉拒到
      别了陈娘子,徐正溪就循着记忆里的路线直奔菜市,可谁知到这原主徐大娘子实在是个小姐样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路也走不得,通义坊距西市也不过两条街走得她脚步虚浮。
      徐正溪估摸着大概是没吃早饭的原因,不过这时候的人可没有什么所谓的一日三餐,都是两餐制。
      大多数人家还是依靠种田和打零工,家里人口多又,交完赋税所剩的粮食也不够一大家子一日三餐,索性就是两餐,大不了晚上早点睡。
      可这里是长安,生活条件倒是比其他地方好一些,条件稍宽裕的人家也都会在早间吃些糕饼点心。
      西市靠近长安西大门——金光门,来自西域的胡人纷纷聚居西市,加上朝廷严谨官员在市内开设店铺,把控铺子的租赁价格,寸土寸金的市场里铺面价格每月不超500文。
      虽说士农工商,商人虽地位低下但是架不住手里有钱啊,所以西市的商品琳琅满目。
      南来北往的粟特人、波斯人这些各路胡人都聚集在这里交易买卖,十分热闹。
      徐正溪买了两块糕点边吃边逛,虽说徐正溪做的一手好菜,但是奈何现在炊具食材都有限,想要好的厨房条件和食材就得要钱。
      养父母去的突然,徐正溪还没盘过家里的账,但应该不会很多,所以想要做大得先积累财富。
      家里的包子铺得继续开下去,但是又不能只卖包子,得让长安人民尝点新鲜的东西。
      徐正溪倒是不怕新东西卖不出去,大唐民风开阔,百姓对于各种新鲜玩意接受度很高,所以只要美味好吃,就不愁没有销路。
      从南到北的逛了一圈,徐正溪讨价还价,挑挑拣拣也定下了不少菜肉粮食调味料,留了地址和摊贩相约着晚些时候送上门去。
      看着日头也到了晌午吃饭的点,徐正溪来到一家胡人开的羊汤店,要了一碗水盆羊肉和一张胡饼。
      后世没有留下太多关于民间酒肆样式的画像,有的也只是达官贵人们聚会宴请宾客的场景。
      所以徐正溪对这酒肆十分好奇,上下打量着。这时的百姓习惯席地或跪坐在草席,地毯上。所以酒肆里没有长桌高椅,都是一些小方桌和蒲团。
      这酒肆是胡人开的,所以四周的墙上挂着的装饰都是西域的样式,倒也是别致。
      不大一会,酒保端着托盘端上饭食来。脸大的碗装着满满当当的羊肉,粉丝,碧绿的葱和芫荽伴着浓浓的油脂盖满表面。大抵是为了遮掩羊肉的腥膻胡椒放的很足,闻得人神清气爽。
      这水盆羊肉原多在六月上市,故民间也称它为“六月鲜”
      可别小看这水盆羊肉,后世不知有多少关于它的传说,说有个战俘善做羊汤,将他献给圣上,后竟然颇得圣上喜欢当上了郡公。且不说这战俘是如何见到圣上的,单是这汤经过多少人之手才面圣早已凉透哪来的美味可言。想来也是百姓不知从哪个说书先生嘴里听来的一传千百万就变成了这样。
      皇帝喝没喝到羊汤徐正溪不知道,她只知道今天自己能喝着。
      小心翼翼的吹开浮油,直接下嘴顺着碗边喝一圈。
      鲜!
      这羊汤醇厚,辛辣的胡椒掩盖了羊肉的膻味却也最大程度上的催发了羊油的鲜美。
      夹起一筷子羊肉,大片的羊肉滑嫩鲜香,肉的纤维在与唇齿的博弈当中败下阵来。嘴里的肉还没咽下,手里的筷子就忍不住挑起一大口粉丝。
      这时候还没有土豆红苕之类的植物,粉丝是用大米磨粉制成了,不用咀嚼上下嘴唇一抿就化开了,没等舌头反应过来粉丝就迫不及待的滑到胃里。
      吃了两口粉,胡饼也上来了。先空口咬下去,与米粉的滑糯不同,烤制的胡饼更加脆硬,口感类似后世的馕,泥炉特有的气味又增添了胡饼别样的风味。
      将碗里的粉丝捞干净之后,徐正溪又将胡饼掰碎泡进碗里,一碗不正宗的羊肉泡馍诞生了。原本干硬的馕吸饱了浓稠的羊汤,连汤带水又是一碗。
      徐正溪成功的将自己吃了个肚歪,所谓开天无贵物,这么大一碗羊肉汤不过才三文钱。
      吃饱喝足的徐正溪对自己的美食事业更加有了信心,这买卖稳赚不赔!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水盆羊肉,烤胡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