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计划 ...
-
刘烨是川城守城主将,负责西北边防安全。黄沙漫天,吹哑了他的嗓音,抚糙了他的皮肤,黝黑坑洼,是泥泞不平的泥路;其声粗犷,像发出沉闷哀嚎的公牛之声。他粗而硬的胡子布满下巴,眼角皱纹层层叠叠,累了好几层,双眼却显得如墨水般黝黑明亮,熠熠生辉。
他致以抱歉一笑:“声音粗糙,不入耳,莫要怪罪。”
乐苒报以敬佩之意。
刘烨领着陆遇等人前往内室的山河图,指着上方的山脉和沙漠比划。川城所在位置,周遭地势情况,西境人游牧范围,风凌西南边境界限和百姓居所等情况。
刘烨严肃着脸,沉声分析目前战况:“今年冰雪初化,开春之时,正是务农之际。西境人驰骋在大漠深处,土地之少,难以耕地保障民生。于是他们总趁化雪之时来扰我城百姓,今年亦如此,偏今年又多异样。他们装备之精良,队伍之严整,胜于往年。如今战了两月之久,彼此双方僵持着,我们誓死守城,西境人不做退让。”
“自池将军失踪后,他们做了休整,频频抢劫,三天一小抢,五天一大抢,闹完则跑,不管有无收获,好似只为行侵扰之事。我于是加强防卫,迁移百姓另做安排,但他们仍未放弃此战略,或转移战地。”
刘烨蹙眉,疑虑更甚:“他们好似在谋划着什么,因池将军之事,我更不好主动出击。如今城内百姓人心惶惶,已有搬迁者无数,我不得不多派出一些士兵去做安抚,以定民心。”
“今年这场战役,需做持久之准备,至西境停战,或败北而逃。但那场大战后,士兵们士气萎靡,池将军一日不归,恐军心不稳。我们亦不能主动出击,深入大漠寻找西境人的踪迹,此计不行。”
刘烨比划西境与川城之间的距离,以地图比例换算成实际距离,将近两百里,按行军五十里一日,长途跋涉需四天:“西境人来无影去无踪,居无定所,我我奉命守城,坚持不战则守原则,若西境不出击,我方则力保和平,以守城为先。”
“川城物资紧缺,长途作战消耗人力物力巨大,我方艰难,不得行。沙漠素来气候多变,风沙常弥漫,潜藏诸多危险。若对方不迎战,选择游击战术,我们更加防不胜防。西境人欲拉长线钓大鱼,但我们不该是对方的鱼。”
满室寂静,刘烨粗犷之声回响,所有人目光聚焦于山河图,静静听着刘烨目前的分析。他守城多年,与西境胶着对抗,是最熟悉西境之人。
刘烨摊开手掌,在山河图平坦之地落下一片阴影,又指向一旁兀起来的山丘,侃侃而谈:“这儿是大漠,荒壁颓垣,遍地可见;此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绵延,又名雁南回,绿林遍地。我与池将军共商计策,那时西境驻扎在外城,依照计划,由我正面迎击,池将军则带领一队兵马,从雁南回匿迹行走,绕去西境后方阻拦对方的支援,或阻断对方的逃跑路线,届时来个瓮中捉鳖,打算一举击溃他们。”
“我指挥前方战场,发现西境投入兵力较少,以迂回方式应战,我预感不测,恰巧天际烟花爆响,恰为观望雁南回的瞭望台之地!我心焦急先,欲速战速决,偏他们有意拖延。
“我另派骑兵寻找池将军,他们到雁南回时,发现埋伏之地血流成河,西境士兵与我军战士尸体交错横倒。他们搜寻片刻,未见池将军。通过脚印,我们确定他们逃跑的方向,骑兵们继续追踪,直到深陷林深处,而四面八方皆是脚印。骑兵分为两派,一派分散开找人,一派则返回报告结果。”
池珩紧盯刘烨,若有所思。他问:“如何确定池将军为失踪?为何不能是为西境所捕?”
横尸遍野中,未见池明远之人;寻踪觅迹找人,最后迷失在密林深处,那为何不能是落入西境手中?
陆遇等人皆看向刘烨。
刘烨道:“追踪者一路深入,沿途发现西境士兵尸首,直至为瘴气包围,那儿仍有战斗痕迹。一位骑兵残有余息,言池将军入了瘴气之地!瞭望台的士兵见西境寥寥退兵,未有我方之人。尽管他们做了埋伏,仍死伤惨重。”
刘烨眉头紧锁,脸色愈发沉闷:“那队骑兵,无人生还,池将军更是失了踪迹。即使我们前方战场赢了,但后方战场输得彻彻底底!池将军策划过多场战斗,计划完善,胜多败少,偏偏在那场大战中,他失了踪迹,而我方同样受了重创。我甚觉疑惑,我们多方探听,计划周密,况池将军之行,军中知者甚少,西境人又如何判断且精准出兵的?他们仿佛胜券在握,只等这次行动,把池将军一网打尽!”
“如今已半月有余,搜寻之任仍在进行,不过无果。至于西境,他们同样在找池将军。我打听到一则消息,池将军已为西境所捕获,如今困在牢笼里,西境欲招降池将军——此事真假难辨,我们的人未能确定他们所捕获之人的真面目。”
刘烨继续道:“这儿是西境边防之所,亦是如今西境士兵驻扎之地,所有战俘统一关押在这儿。那一战后,西境退兵,不再驻扎外城,不过他们仍在蠢蠢欲动,没有退回大漠的打算。往年息战时,两地常有商人互相来往,共做生意,今皆因战事而停。西境更是严查所有出境或入境者,想要悄悄潜入城内很困难。”
“我们的人更是谨慎行事,避免露出马脚,暴露身份。”
散了场,天色将晚,彩色低垂,迫在眼前。
刘烨招呼他们用了晚膳,等明日再做具体商议。池珩一直沉默不语,乐苒多次在廊间遇见,其总是愁而望天,难见心思。
空庭满院,陆遇与池珩站在月色下,斜月西下,两人背影互相依偎着,缠缠绵绵状。
“长青,池世子为人恣意,素来随性而为,谁也不知他会计划什么。陛下同意他来西境,不过是全他的体面。池世子也许报九死一生之心,偏偏我们必须要护他周全,我们要时刻注意他,不要让他深陷危机之中。不管池将军下落如何,他不能有任何闪失,此为重中之重。”
“你与池世子为君子之交,经我观察,他倾向听你之言。所以,安抚他的工作暂时交予你。他是一个麻烦,我们不得不担起这个麻烦。陛下之命,是从也。”
池珩——
乐苒轻声呢喃,两字辗转于其温柔之声下。
“我不明白,池珩既是个麻烦,我便不是吗?我自认我与池珩相比,除去身份之差,其余没什么不同。他为世子,身份尊贵,我不过一百姓,无权无势,仅仅武功傍身,所见识之事少之又少。我与池珩一样,从未上过战场,况军中将领诸多,他们个个身经百战,为何你要向陛下请命,允许我前往西境?”
陆遇收敛平日痞气的笑颜,郑重其事道:“长青,我只信我所见,贤者任之,我愿意去窥见未来无限的可能,它不为当下所拘束,而你给了我这种感觉。我们没有什么不同,除却天赋和努力之外,往往差别最大的,是时间。每个人最缺的,便是时间。
“至于池珩,他在刺杀一案中锋芒毕露,我不否认他的能力,他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事实如是,任谁胡言乱语,皆不损其本质。他深谙为官之道,但他不适合战场。他来西境,所持之念是为寻找池将军,他信奉的和我们所追求的不一样,我们的任务,是平战乱,护民生。”
一语中的。
那她便合适吗?
乐苒侧头,一瞥天际斜月,扪心自问。
民生于她而言,是什么?
乐苒不知。
“属下领命!”
次日天色微明,池珩在士兵的陪伴下前往雁南回,池明远失踪之地,乐苒陪同。
山内树木林立,光影交错,点点类婆娑状。斜坡缓行,平路疾走,清脆的枯叶破碎声,一路随行。
于平地处落脚,士兵指着树干上留下来的刀痕:“这儿便是了。”
池珩远望,又观近处,蹲下身子拾起枯叶,或观地上遗留的脚印,边听士兵解释:“山内曾下过雨,这儿早先留下的痕迹早已消失,我们一路做了记号,直至脚印消失处。”
池珩摆手:“请。”
乐苒跟在珩身后,穿梭在重重绿林间,她四处张望,茫然而无解。
乐苒问:“你们可熟悉雁南回内的情况?”
士兵解释:“雁南回高耸入云,内部地形错综复杂,深处瘴气遍布,又常听熊鸣虎啸,危机重重,是所有人不敢深入之地。哪怕是当地砍柴为生的樵夫,也只在山脚下活动。”
士兵脸色沉重:“我们派士兵入过瘴气深处,全军覆没,没有人能平安走出来,包括西境,也不敢轻举妄动。谁也不知这片瘴气有多深,是否蔓延这一整片森林,亦不确定会有什么突发情况,总不能随意赌上弟兄们的生命。我们大致搜了外围和附近,范围扩至山脚下,但唯独瘴气深处,慎重而行。”
没有人能走出来?
“可知原因?”
士兵无奈摇头。
乐苒思忖:所以,目前有两种可能:一是池将军恰在瘴气深处,生死未卜;或是他为西境所捕,困于牢笼。也许,尚有第三种可能,他既不在雁南回,也也未落入西境人之手。那——他又会在哪儿?
会吗?
此次无功而返,池珩一路默不作声,及至回来后,池珩做了请求。
“诸位大人,我斗胆请求,深入西境内部,一探究竟。”
池珩猝然发出的惊雷之声,轰炸之后只余声回响,空气陡然寂静,在场之人纷纷沉默不敢言。
乐苒和陆遇面面相觑,刘烨几番纠结,不敢发声,最终是陆遇劝阻:“池世子,深入西境内部,以身试险,非玩笑之行。”
池珩很坚定:“诸位大人,池某非以世子之身份压人,我如今,仅仅是子女之身。我慎重考虑过,探入西境,可分两队人马,一队明面上为人所知,我则做暗中行者,所有后果我自负责,绝不会牵连任何人。”
陆遇垂眸:“好。”
他明白,若池珩坚持,即使他百般阻拦,池珩也绝不会妥协。池珩素来自有主见,谁能劝得动他?否则,他今日应在兰陵,而非西境。
乐苒也随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