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五十八回 ...

  •   贾存周怒斥刻薄妻,村姥姥二进荣国府

      上回书说到贾母想借着黛玉的名头去给四阿哥送礼,虽然此事已定,但不问当事人一声也说不过去,贾母便多说了一句:“玉儿,你看呢?”
      黛玉道:“这些事情我也不懂,全听外祖母吩咐。”
      贾母满意地点了点头,便道:“鸳鸯,把我那个紫檀座翡翠五屏风和那支千年人参从库里拿出来,交给二老爷,就说,让他替玉儿递上拜帖,去看望四阿哥。”
      鸳鸯忙答应了,就带了两个丫头去库里。待鸳鸯出来,众人见了那屏风,才知贾母这是下了血本了。
      贾母因道:“这还是国公爷那年得胜回来,先皇赏下来的,这样的东西,便是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好每日摆出来,这番送了四阿哥,也算是物尽其用,四阿哥得了他祖父那时候的东西,也定是高兴的。”
      众人连连称是,又赞了那东西几番,无非是说,四阿哥得了这东西,也定是极欢喜极荣耀的,贾母素来是爱热闹的,听着众人将这宝贝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心里高兴,又谦虚了两句说“四阿哥什么没见过”之类的话,这才派人将东西送了出去。
      黛玉淡淡地看着众人,偶尔有人同她说话儿,她也回两句有的没的,只心中却打定主意,绝不插手此事,四哥的性子她是最知道的,前些日子生病,往来的官员也不少,除了几个素来有往来的,其他的人,四哥连见都懒得见,只让富尔库鲁一一打发了,那礼也不曾收下一件。大舅舅二舅舅也是送过礼的,都退回来了,想必是贾母想着四哥不好拒绝爹爹的面子,看在自己的名帖上也要收了礼才送的。想到这里,黛玉也好奇起来,写着自己名字的贾府礼物,四哥到底是收还是不收呢?

      “老太太,太太,前头老爷说,四贝勒把咱们家的礼又退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在座各人脸色各异,贾母的脸上变了几变,黛玉既是姑爷托孤给四贝勒照顾的,何以竟这么不给黛玉面子?王夫人拿着帕子掩住嘴角的笑意,凭你怎地,虽然十三福晋天天把你接了去,说皇家是你的靠山,还不是看在四贝勒的面子上?你这狐媚子如此猖狂,还真以为四贝勒得了你林家的万贯家财就当你的靠山不成?这肥肉人人都想吃,可是若是咱们自家吃了,看在亲戚份儿上,还给你几口饭吃,如今人家四四贝勒吃了,到时候你没钱了,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还不是要在我们家里讨食吃。
      谁知那小厮又道:“只是老爷带了几箱子东西回来,说是四阿哥给林姑娘的。现在老爷正往潇湘馆去,”
      王夫人道:“这等小事交给管事的就成了,怎么老爷倒亲自安排起来了?”
      小厮道:“老爷说,是四阿哥交代的,将东西务必交到林姑娘手上。老爷还说,请太太过去。”
      贾母看着那小厮神情似有不对,因道:“这等小事,叫太太去做什么?还有,这四阿哥怎么做这般交代,这些小事也让老爷亲自去做的?”
      那小厮怯懦半天,不敢说话。
      贾母愈发觉得狐疑,难道王氏几次为难黛玉,四阿哥竟然都知道了?既然十三福晋都知道了,想来四阿哥也是知道的……只是到底不能确认,因道:“你说,说的清楚,便赏你,说不清楚,定要罚你。”
      那小厮忙跪下道:“老太太饶命!老爷还说,不知道怎的,外头四阿哥竟然听说,咱们府上有人连着林姑娘的嫁妆银子都想吞的,四阿哥不放心他给林姑娘的东西,特地吩咐老爷亲手交给林姑娘,还说,让老爷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再去回他。”
      王夫人脸色变得惨白,这贾府里,若说她还有怕的人,那便是老爷和老太太,老爷素来清高,是个不问世事的,因也好糊弄,老太太毕竟老了,先面儿上顺着她,回头怎么地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这番老爷竟亲自问了起来,可怎么好?
      贾母道:“罢了,你先下去吧!”
      那小厮忙磕了个头弯着腰退出去了。
      王夫人双目含泪,看着贾母:“老太太,我只是……当日也是为了建娘娘的园子,只是想借了回头就还的。”
      贾母道:“这事儿跟我说也没用,你去跟老爷说吧。”
      王夫人抹了抹眼泪,道:“是,媳妇儿这就去。”

      贾政自知才智平庸,能有今日的家业全靠祖荫,因一直为官严谨,平时兢兢业业,唯恐得罪了谁去,毁了祖宗留下的家业,谁知最近烦心事儿一件接着一件,先是自家儿子得罪权贵、逼死人命,又有自己老婆薄待甥女儿,这还得了!且不说圣上知道了会如何,单是旁人知道了,指着自己的脊梁骨骂,那自己的面子又往哪里摆?家门不幸啊!
      从四阿哥府里回来,虽然带回了一堆东西,但是自己的礼被退了回来不说,还被四阿哥的管家说自家连着孤女的嫁妆都想吞的,还拐着弯儿提醒自己,这些都是四阿哥给孤女的东西,务必不要让人再吞了去,更派了个人跟着送到潇湘馆,说得他满脸通红,直羞得想挖个洞钻进去再不出来。因见了王夫人不免大骂一通,外头都听得见声响,但因二人的话是关起门来自己说的,旁人自然也不知道细说了什么,只听得贾政怒骂之时,王夫人哭泣,间或说些什么,再后来贾政声音渐小,哭声也渐弱,待二人出来时,王夫人眼睛还有些红肿,但看起来亦并无沮丧之色,想来是解释清楚了。
      这日晚上,贾政在赵姨娘房里休息,他心里憋了口气,因着使力大了些,疼得赵姨娘一直哭叫,虽不敢大声,却另有一股娇媚之态,到底让贾政心软了些,使力渐小,云雨之后还不忘安慰几句。待看着赵姨娘脸色好些了,才道:“我整日忙着外头的事情,家里的事也不管,你且跟我说说,外甥女儿如何?咱们家里又待她如何?”
      白日的事情赵姨娘也听得几分,因道:“林姑娘人是极好的,旁的不说,姑娘待妾身和环儿都是极好的。便是环儿上学的事情,也是多亏她同老太太提了,老太太、太太才想起来。姑娘才学极好,平日里,环儿和兰哥儿有不会的功课也是讨教姑娘,学堂的先生都说这两个孩子愈发进益了。那些纸笔的事情,我也不懂,多亏了姑娘帮衬着。”
      贾政听了,捋着胡须点点头:“到底是妹婿家中家教好,才教出这般才女。”
      赵姨娘见贾政点头,又道:“林姑娘极守规矩,听说薛家太太让林姑娘帮着给她杀了人的儿子说项,别说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便是我们这些,也哪里敢碰这些事情,因着姑娘不答应,似乎薛家那里对着姑娘有些不满。”
      贾政当日听说薛蟠之事,还发了一顿脾气,听得黛玉不管,也是正常,因道:“难道太太就因为这个薄待外甥女儿?”
      赵姨娘见眼药上了几分,心中暗乐,嘴上却道:“这,我也不敢说,太太也是为难。想来找姑娘借钱,也实在是家里进益不好的缘故。”
      贾政怒道:“胡闹!不管进益如何,怎么能让外甥女借钱,传来出去,倒是咱们仗势欺人了!”
      赵姨娘不再多说,她好歹是王夫人手下的奴才,也有自己的本分,若再多说几句,被王夫人知道了,自己又该倒霉了,再者,眼药分量多了,反而不美。
      虽王夫人白日辩解时说了黛玉不少坏话,但枕边风的威力到底比白日辩解要大些,再者,王夫人说的都是一面之词,还是赵姨娘说的客观些,看看赵姨娘说话,也难怪自己偏爱她多些,贾政因对黛玉的印象又好了些,他就知道,以妹婿的家风,外甥女儿断不会如王夫人所说那般。只是贾政于家事上到底是个糊涂的,想着白日里已骂了王氏一通,想来王氏以后也该有所收敛,便将此事撩开不提。

      且说黛玉随着众女到了诗社,在里头看了众人做的海棠诗和菊花诗,众人又让黛玉也做几首补上,说当初湘云补了两首,黛玉当补多些才是,黛玉看着海棠诗的韵脚和剩下的菊花诗题目,略思一番,便提笔写道:“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闰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若是黛玉当日也在,这诗便当是魁首。须知当日魁首乃是宝钗,宝钗面色虽仍如常,心里到底有些不自在,李纨忙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也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黛玉淡淡一笑,也不言论,这二人之言,她并不放在心上,写诗本是舒意写魂,与旁人何干,莫说那胜负是否公正,便是胜负,黛玉也并不放在眼里的。听她们评完,黛玉又拿着剩下的三首菊花题目填写起来。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今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呜。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上回评的《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道:“极是!极公!“
      黛玉道:“我那个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
      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黛玉拿着她们上回的诗稿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远。”
      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角噙香’一句也敌得过了。”
      探春见宝钗的《忆菊》又排到末尾,因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有。”
      湘云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
      众人又论了一番,湘云道:“林姐姐,上回是我来晚了,补了诗也做了东,如今你的诗补完了,也该做个东才好。”
      宝玉拍手道:“甚是,妹妹的小厨房竟从来没请过我们,也该去一回才好!”
      黛玉笑道:“这也容易,若你们不嫌弃,明天就极便宜,只是我那里的东西比之外头清淡许多,又是少肉多菜的,恐你们吃不惯!”
      惜春道:“这有什么,如今虽已立秋,天气还是热的,清淡最好!”
      因是做东,黛玉也不好只素无荤,便吩咐厨房加了两个荤菜,但黛玉亦是怕麻烦的,只吩咐着厨娘做些平常菜色,不要做些新奇的东西。
      这些姑娘小姐,都是大家子里头出来的,多数更是每日陪着贾母大鱼大肉,吃着黛玉小厨房的东西,本也是新奇,这一场东坐下来,倒也算宾主尽欢。
      黛玉自回贾府之后,一直记着胤禛之托,自回来之后也多在各处走动,想瞧瞧各处她没见过的丫鬟小姐中是不是画像中人,然走遍大半个大观园各姐妹的住处也不曾见到,只好先罢了。
      这日,众女正陪着贾母说话儿,凤姐正插科打诨,逗得大家直笑,却见平儿来了,对着凤姐说了些话儿,众人听不分明,贾母因靠得近些,听见“刘姥姥”三字,因道“刘姥姥是谁?”凤姐便说了刘姥姥的来历,贾母是个好热闹的,因让请了进去说话儿。众人听刘姥姥讲些乡下趣闻,甚是有趣儿,刘姥姥见这些姑娘们喜欢,少不得也胡说些稀奇古怪的事,当日众人还不尽兴,便约了第二日贾母设宴,让众人再乐和一番。
      第二日,贾母等便带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就有两只小狼见黛玉回来,忙颠颠地凑上来,平日黛玉怕它们吓着旁人,只带着小虎出门,小狼都是在潇湘馆里待着的,这回难得见到热闹,小狼哪有不上来凑热闹的道理?
      众人并未见过小狼伤人,因只把小狼当成园子里头的雀鸟,也不在意,只看周围风景,只见两边翠竹夹路,两边院子里更种满了各色花儿,众人也没仔细瞧,只往屋里走,独宝钗看见盛开的花儿朵儿,心下暗思:时已至秋,怎的这里仍有春夏两季的花开?莫非是什么奇异高价的品种?她却不知,黛玉所居之处的花儿都开得极好,凡黛玉在时,总有各色花儿争相绽放,黛玉身子好时,那些花儿开得尤盛,若黛玉离开几日,那花儿便恢复了自然时令。这事情黛玉的贴身丫鬟们都是知道的,只是对外却说,这花儿是特地买的品种,并不敢让人知道黛玉的奇异之处。
      大观园中各处,为了观赏,购入许多鸟鹤鹿鹅等温顺动物放养园中,以添情趣,唯黛玉这里没有,因显得有几分冷清。只是这也怪不得别人,神兽白虎和猛兽白狼都在这里,哪有不怕死的动物敢靠近?
      刘姥姥见了狼,心里先就几分狐疑,但因山里的狼都是灰色褐色等,并无白色,也不敢认,只懦懦不敢吭声。春纤夏荷见客来了,忙打起湘帘,迎贾母等进来坐下。黛玉亲自用小茶盘儿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贾母接来抿了几口,黛玉正要奉于王夫人,王夫人却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黛玉听说,便将茶盘给了身边的清月,让清月拿了下去。黛玉不喜王夫人身上气息,便吩咐将平日特地备好给宝钗等的专座挪到贾母下手,请王夫人坐了。薛姨妈等人跟着后头,亦随便坐了下来。
      刘姥姥见了猛兽,又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因道:“这必定是哪一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心道,这姑娘眉目怎的那么眼熟,仔细想了想,竟想起仿佛像年画上踩着云彩拿花篮向凡间撒花的百花仙子,心中不由得唤一声“阿弥陀佛”,竟真个在这里见到个仙子,但她虽出身乡野,到底也是积古的老人家,有些话也知道不当讲,只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众人坐了一会儿,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
      黛玉方出园子,小狼想跟着出去玩,黛玉正要喝止,小乖就呜呜地蹭着黛玉的裙角撒娇,贾母见小狼憨态可爱,竟忘了这两只本来是狼,便道:“也难为这两只畜生,平日也难得出来玩,今日咱们尽兴,便让它们也出来玩罢!”黛玉这才让二狼跟着。
      刘姥姥出了潇湘馆大门,因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虽窄些,可是竟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凤姐见刘姥姥边说话边回头,倒似真的不舍得走一般,便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果然越到后来,至三春、宝玉宝钗等人的屋子,皆比黛玉的宽敞些,阳光也盛了许多,不比黛玉潇湘馆那般阴冷,如今是秋日,也便罢了,只怕到了冬日,这差别就更明显了。
      一路无话,三春屋子里头也是平常,并无多言,然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突然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比起黛玉园子里头的花团锦簇,这里竟真真似被霜打过一般,百草百木皆有些颓败之意,虽添了几分秋兴,却比之其他地方显得阴森些。再走两步,突见岸上清厦旷朗,贾母便问:“这是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带着众人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院。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风景骤然冷却,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只那菊亦长得不甚精神,也似快要败了一般,另有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坦,衾褥也十分朴素。倒像是贫家住所一般。

      2010-10-30 By流冰

      对不住,这章引了很多原文……好吧,我有些扩大宝钗的作用了……连她附近的花儿都谢了……
      黛玉附近的花儿越开越好……这个对比,啧啧……不过那句“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突然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是原文啊!然后下面就写到宝钗屋子了……可见,偶这么写也是有根据的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1章 第五十八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