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0、意冷心懒淡 ...

  •   彼时夜凉如水,晚风徐徐送来丝丝凉意,本该让人十分惬意,李正怡却觉手脚冰凉得浑身无力。
      “你说什么?”
      “殿下……陈年往事本不该招摇,是唐山的错。”
      唐家极重嫡庶之分,唐峤业养在唐雁远名下记为庶出,且不受唐雁远待见,久而久之旁人对他十分冷待。
      只有唐汀沛不在意嫡庶之言,对唐峤业如其他叔伯一样,渐渐的,两人竟生出荒唐情意。
      “在她的央求下,她的父亲准许我陪她一起去洛阳,在洛阳的那段时光是我这一生的珍藏。”
      唐峤业说着眼圈泛红,哽咽道:“后来陛下下旨要娶汀沛,她不愿意,终于说出要我带她走,不待在京中,我欣喜若狂,因为发觉我待她之心亦如她对我之意。”
      “我商定好了一切,只可惜在紧要关头被我的兄长拦住了,”唐峤业紧紧闭着眼睛,面露痛苦,“他说,我是他的儿子,与汀沛是血亲,我二人绝无半点成婚的可能。”
      “当时我只觉天浑地暗,原来我是孝期子,本不该出生在这世上,记在阿翁名下,但实际是兄长的儿子。”
      “我被兄长、不对,是父亲,他把我关了起来,直到汀沛出嫁,再见她已是两年后了,汀沛变了许多,又没有变化。”
      “容貌没变,还是那个娇滴滴的小女子,可是她脸上、眼里再无笑意,看什么都是冷冰冰的,说出的话也是凉的。”
      “见了我,她说,拜见叔父。”唐峤业苦笑道:“原先她从不这样喊我,我知道她恨我怨我,以为是我负了她,可是这其中原委,我如何能参透告知?”
      “她私下来找我,让人狠狠的打我,我都受着了,可是我还是对她挂怀牵念,哪怕她是我实际上的妹妹,我知晓我是错的,但这份情,我克制不住。”
      “所以当她择指说我负她时,我还是说漏了嘴,不是我不想去,而是被人关了不得脱身。她便去找她大人质问此事,最终也是被打了,不得不多留在家里几天,那几天我日日都悄悄看着她,否则只怕又是几年不能见。”
      “她宠冠后宫,我为她高兴,后来阿翁病逝,宫里新秀崛起,她便没有那么得圣上青眼了,于是我为她披甲上阵,保她的荣华富贵,而后就是现在这情景了。”
      李正怡也是颇多感慨,叹道:“所以圣上此时容不下你了,是吗?”
      唐峤业微微一笑,道:“二郎,你到底年轻,圣上派你来杀我,好叫唐家与郑家相争,叫唐家来对付你。”
      他见李正怡年轻,忍不住提点一二,“你若被唐家斗倒了,也不会再有郑家;你若不倒,那么来日就会借你的手,扳倒孙家,在圣上心中你也只是一枚棋子。”
      李正怡闻言一愣,随即争辩道:“怎么可能,耶耶对我很好的。”
      唐峤业只是笑,又说:“自古帝王多薄情寡义,你若不信,只管看好了,就算我死了,你也不能即刻回到长安。”
      “不可能,耶耶答应我了,定会让我顺利归京。”
      “汀沛必定要拿你撒气,你回不去长安的。”唐峤业补充道:“至少近二年你回不去。”
      李正怡不信,虽气他如此言说,但还是费心安排寻找与唐峤业身量相似之人,可是唐峤业还是死了,只留下一封信,由他交给唐皇后。
      而李正怡以为,既然唐峤业已死,无论自己有何处不对,耶耶也该让自己回到长安再做处罚,不料迟迟没有召他回京的消息。
      直到九月末,圣旨才姗姗来迟,更出乎李正怡意料的是,一切都如唐峤业所言,圣上让他继续留在边关,无旨不得归京。
      好一个无旨不得归京,李正怡接了圣旨,地上掉落两颗眼泪,难道当真如唐峤业所言,他只是圣上的一颗棋子吗?怎么会呢?
      十九岁生辰那日,李正怡接到了孔先生的信。
      信说自己病重,时日无多,望李正怡能尽快赶回长安,见自己最后一面。
      “白玉如怡郎,玉环寄吾意,盼君早归来,为吾扶梓宫。”这就是当日那信上未写完的诗。
      李正怡连连写信求圣上能让他回京送先生最后一程,可是那信根本送不到长安去,每次都是积压在驿站,如何送去就如何送回。
      他也求舅舅在军机密信上为自己请求,旁的信件圣上不会理会,但是军机信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可是圣上还是没有答应让李正怡归京,还因此事训斥了郑平水。
      “舅父,都是我不好,白白让您挨了呵斥,您罚我吧。”
      他许久不自称栕奴了,看见那个“栕”字就想起唐峤业说的“棋子”。
      李正怡不想成为所谓的棋子,更不想当别人手中的刀。
      “无妨,孔先生待二郎一片真心,我知道的,原本就打算替二郎求一求圣上,只是事不顺遂。”郑平水拍拍他的肩安慰道。
      “舅父,我……”李正怡挂念先生的身体,又觉得圣上待自己刻薄,为何这种小事都不能随自己的愿呢?
      此时朝中无事发生,圣上把自己拘在这到底是为何呢?蓦地,李正怡想起唐峤业的话:“汀沛必定要拿你撒气,你回不去长安了。”
      回不去了?当真吗,李正怡不敢想也不愿想。
      生辰不久孔先生病故,消息传到已经是三月份了。
      李正怡闻言伤心痛哭,他房里的小匣子里收着孔维生的来信,三年时间,也仅仅只留下了将近三十多封信。
      十多年的师生情分,他竟连送一送先生都不能,更遑论见先生最后一面了,耶耶啊耶耶,当真是帝王将相无情无义?您为何不能满足我的微小心愿呢?
      唐娘娘,你气我恼我,可真正害死唐六郎的人已经在长安连晋三级了,你心有六郎但嫁入皇室,堂堂皇后行不轨之事,纠连家人诬陷官员,可怜谢宣思还不足加冠之年就丧命沙场。
      为何要如此呢?
      他想不明白也不想明白,只能在深夜一遍又一遍的看先生给他留下的信。
      “边关疾苦、万望栕奴保全自身。”
      “不必挂心,长安一切都好。”
      “遇事多思、不可鲁莽,虽二郎非莽撞之人,吾依旧再次叮嘱,望二郎牢记于心。”
      “善意待人,为上者多宽厚待侧,方不失人心。”
      “勿言琐碎,尤嫌不够,万望多言、万望多言。”
      “常思二郎,不知何时归京。”
      “二郎学业不可荒废,劳心于学、劳身于习。”
      “问二郎衣食饱暖,只因不在吾眼前,纸上虽道安好,心中仍然挂念。”
      李正怡看着看着,眼前一片模糊到看不清眼前字迹了,随手拭去眼角泪水,只看到最后一封的二十个字,第一次先生没有关心自己的学业与安危,也是先生最后一次来信。
      “白玉如怡郎,玉环寄吾意,盼君早归来,为吾扶梓宫。”
      他对不起先生,没能完成先生的遗愿,都是正怡不好,不能归京送先生一程。
      只是先生,您还没给我加冠呢,我实在不喜“栕”这个字,凭什么我就只能做个臣子了,我也是圣上的血脉,身上留着的是李家的血。
      您该给我择一个好字,该为我行了加冠礼的,因为您是我的先生。
      而后十一月时,圣上也没有提起让李正怡回长安行加冠礼之事,直到十二月才匆匆召他回京,只是李正怡早就心如死灰了。
      却也正是李正怡难过潦倒时,赵观平以手指天立誓道,愿为李正怡驱使,报三年相处情谊。
      临行前,赵观平板着还留有一丝稚气的脸,认认真真同李正怡道:“二郎,你先行一步,我随阿姐年后入长安,我赵昔化甘愿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正怡险些绷不住眼泪,何为亲情?难道只有血脉相通才为亲人吗?边关众人虽算不得最亲近的血亲,却待自己掏心挖肺的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