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年少不知愁 ...

  •   李正怡恍若未闻,一步步走出冷宫。
      “主子,咱们要不要——”燕三做了个手刃的姿势,李正怡轻叹口气,点了点头道:“小心些,别被人发现了。”
      “是。”
      回到马车上,燕三给李正怡倒茶,“主子,郑舅舅递了信,让您小心些。”
      “告诉舅舅我会小心的,对了,张美人的身子怎么样了?”
      “打探不出消息,陛下格外重视这一胎,咱们怕是不好动手。”
      “那便算了,反正宫里的孩子,生下来也不好养活。”再说就是长大了,也有可能因各种各样的事没了性命。
      李正怡暗想,檀奴死了,对我确实是有益的。可我为何没有半点高兴?我不该高兴吗?明明一切都是我步的局,一切都是我选的,为何我这么难过呢?
      他今日害死了一个亲人,一个真心待他好的亲人,对檀奴的算计是真的,可对檀奴的心也是真的。
      李正怡承认自己害了檀奴,但若说他不难过是假的,他不敢亲手了结了檀奴,因为他不忍心,但也没想过让檀奴死在唐皇后手里。
      檀奴该有多难过呢?李正怡,你怎么舍得啊?让他最珍视的阿娘杀了他,死在唐皇后的手里,他一定很难过吧……
      毕竟那是他亲身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该由她杀了李正憺的,可偏偏她最恨他。
      李正怡最后悔的是没给他讲自己的十六岁,自己的十六岁。
      上半年李正怡在长安,每日跟着先生学习,而后天天盼着在陛下面前得脸受一次夸赞,下半年李正怡去往边关,跟随唐峤业麾下学习军中事务。
      “栕奴,此次去边关,你一定要照顾自己,好好跟着唐麾下。”
      “是,栕奴必不负耶耶期望!”
      “好栕奴,不愧是朕的长子!”
      圣上递来一封用蜜蜡封口的书信,道:“这封信等你到边关见了唐麾下再打开看,切记一定要自己看,可记住了?”
      李正怡接过信紧紧握在手里,应下道:“是,栕奴谨记耶耶嘱托。”
      圣上点点头道:“明日启程,禁卫军已经安排好了,你去和孔先生道个别吧,记得在宫门下钥前回来。”
      “是!”伺候李正怡的小侍官叫合燕,跟着李正怡出了宫到孔维生家中。
      “先生!”李正怡欢呼雀跃,十六岁正是好动的少年,他心中激动,自然把架子姿态全抛之脑后了。
      “栕郎!不可如此!”孔维生吹胡子瞪眼,李正怡忙规矩立好了,拱手行礼道:“先生安!”
      “起来吧,快坐!”孔维生赶了旁人出去,留下让李正怡给自己倒茶,问道:“栕郎怎么这么高兴?可是碰上什么喜事了?”
      “耶耶让我明日出京,去边关呢!”
      “什么?”孔维生手中茶碗都歪了,茶水洒了一地,李正怡连忙要蹲下去擦拭,被孔维生喝止了:“住手!”
      “怎么了……”李正怡连动都不敢动,只好眨巴眨巴眼睛,问道:“先生这是何意啊?”
      “殿下马上就要出长安了,可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不可再这么轻易自轻自贱做那些伺候人的事,您是当今圣上的二皇子,在外人面前可不能失了气度。”
      李正怡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蹙眉道:“栕奴记住了。”
      孔维生松了口气,把李正怡拉到主位上坐下,“殿下,您以后是要坐在尊位的,可千万要记好了。”
      “哦,哪先生您呢?”
      “我坐下方就好了,”孔维生在一旁坐下,说道:“殿下这次去何时回来?去了边关学业如何解决?”
      “我不知,耶耶还没告诉我。”
      孔维生看着面前已经显露天家风范的李正怡,叹了口气道:“我今年已经六十多了,不知道还能再和殿下见几面。”
      “先生长命百岁!栕奴还等着您给我行加冠礼呢。”李正怡连忙道。
      孔维生点头道:“好,我还要给栕郎行加冠礼,一定活到那个时候!”
      师生两人絮絮叨叨说着话,时间到了,书房外合燕催促着:“殿下,咱们该回去了!”
      李正怡这才起身告辞,走出书房才想起来要给孔维生行叩头礼,一回身却见孔维生在悄悄抹眼泪,被吓了一跳,忙问:“先生这是怎么了?”
      “无妨无妨,”孔维生摆摆手,吸吸鼻子道:“殿下怎么又回来了?”
      “我还未给先生叩头,”李正怡说着撩袍子下跪,磕头后道:“多谢这些年先生悉心教导,栕奴感激不尽,再拜呈上。”
      “好栕奴,起来吧。”孔维生把李正怡拉起来,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哀愁道:“好栕奴,你可要早日回来,先生在长安等你呢。”
      “是。”李正怡点点头,答得认真,当时他怎么没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见孔维生。
      十六岁的人,以为世上所有人与事都是十六岁,年少不知离愁苦,白首方畏人离去。
      终究还是李正怡年少,理所应当以为世间所有离别都是三五天,也许过不了多久他就能回来了。
      回宫的路上,合燕小心翼翼开口问道:“殿下,您这次走能带上我吗?”
      李正怡面露难色,犹豫着道:“我不敢和耶耶提要求的,合燕,你跟着我的时间最久,我也舍不得你,不过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回来了,你不必如此依依不舍。”
      “好!那合燕等殿下回来,还伺候殿下。”“嗯。”
      第二日李正怡坐上马车,圣上给他的密信在他怀里放着,随行有五十个羽林卫护送。
      路途遥远,走关内道绕黄河,路遇黄河水波涛汹涌,声如震鼓,远离皇城四方的天。
      路遇小山石,李正怡会在心里比较,这小山虽不像宫内假山那般讲究皱漏瘦透,但也圆润的可爱。
      在草地上见到晚霞里、笼罩整片天空时,李正怡在马车内双手合十,默默祈愿道:天和年间,愿以今生福禄祈愿,一愿耶耶阿娘在京中一切安好,二愿此行路途顺遂,三愿栕奴能顺利交完成耶耶交待的任务。
      慢慢接近关内,气候渐渐冷了,虽然才七月里就穿上了厚衣服,口音渐渐也听不太懂了。
      快到了肃州时,他们一行遇上了山贼。
      日落时分,天很快就黑了,李正怡坐在马车上翻阅书籍,突然车子猛一震,接着传来了呐喊声。
      羽林军们抽刀砍向山贼,李正怡也拿出匕首,挡在身前,他学过武,但从未杀过人,此刻小心防范马车外。
      一个山贼摸过来,想先擒住李正怡,于是拉开车帘扑进来,李正怡下意识把匕首插进了他的胸膛。
      这时一个羽林军从另一侧车窗把刀扎进了那山贼眼泪,温热的血溅了李正怡一脸。
      李正怡下意识去摸自己的脸,一手带着血腥味的红,羽林军从车窗急忙探入,关切问道:“殿下,你没事吧?”
      李正怡竭力忍住食道涌动,脸色惨白摇了摇头。
      山贼不敌羽林军,很快退散了,一行人怕山贼卷土重来,确认李正怡没受伤后,就匆匆往前赶。
      到驿站亮了身份,换了马匹,洗了马车。
      李正怡在床上躺了一晚,辗转反侧一宿难眠,总觉得脸上有东西没擦干净。
      那个人死的模样一遍遍在他脑海里重演……他想忘掉,却发现自己能记得更清楚:浓眉、三角眼、鼻翼宽大、右脸上有疤、浓密的胡子几乎盖住了嘴,青色头巾、粗布衣服……
      早起用膳时,一个卫军问道:“殿下还好吧?”
      李正怡摇摇头,“无妨,只是第一次见死人。”也是他第一次杀人。
      “殿下习惯就好了,您要往边关前线去,以后见到的死人只会越来越多。”
      闻言李正怡脸色更加不好了,他微叹一声,也许吧,以后就习惯了。
      后来他不在去想这个人,因为他看到了真正的边塞,大雁高飞、黄沙满天,天那么高,人是多么渺小,落日仿佛近在咫尺,这是一种自然的震撼。
      又过了三天,他到了瓜州,郑平水见了他笑眯眯的问沿途怎么了,安排他在瓜州城内府上住下。
      舅母郑刘氏早已等不及了,牵着一双儿女出来迎接,要带着孩子跪下。
      李正怡怎可让舅母跪迎自己,先一步跪下向郑刘氏问安,慌得郑刘氏连忙把人拉起来,“没关系,他是小辈。”郑平水拦住舅母。
      郑刘氏最终还是受了李正怡的礼,还了礼后把立刻人扯起来:“好了好了,殿下这一路走来辛苦了,吃些东西垫垫,晚上舅母给你做好吃的啊。”
      郑平水抱着女儿,拉着儿子向李正怡介绍:“这是大的,叫千楹,今年刚五岁。小的叫风辞,才三岁。”
      李正怡忙从身上摸出一对玉环,递给两个小孩,笑着朝郑刘氏道:“我来的仓促,一点心意还望小妹小弟不嫌弃。”
      郑平水让女儿儿子接了玉环,笑道:“快,给阿兄道谢。”
      郑千楹拿着玉环,怯生生说:“谢谢阿兄。”
      郑风辞也含含糊糊说:“捏捏阿讷。”
      李正怡捏捏郑风辞的脸,带着笑说:“不客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