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暗讽忻郎,脱身洛阳 ...

  •   六月初九,李正忻加冠,李正怡请郑安年给李正忻唱加冠祝词,由赵决明给李正忻加冠,陛下赐他“安荣”两字。
      李正愉解了禁足,每日去广文馆学习。
      李正忻如今已二十了,可以上朝旁听政事。
      陛下便让他跟着张太保,也是看一看他心性如何,以后能不能为李正憺谋事,毕竟李正忻比李正怡好拿捏多了。
      无论如何李正忻都要证明自己,但李正怡偏不能让他遂愿。
      陛下知道李正愉没用,要是李正忻能顶了自己,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
      其实并不需怎么抹黑李正忻,只要自己比他强就好了,李正怡深知这个道理。
      张泊给李正忻安排一个副使的位置,让他先从整理文书做起,李正忻的确能做好这些。
      可偏生李正怡这段时间核算清了去年两广地区粮仓储的一笔大乱账,并提议变革盐法,实施巡盐制,以防再有官盐私泄,出现刘家当初的状况。
      李正怡这边重提刘家,自然会对李正忻造成诸多干扰。
      不多时,李正怡就听说李正忻告假赋值在家了,据说是在张太保那受了委屈。
      他这么任性告假,在朝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一方认为李正忻是皇子,不该如此气短不容人,另一方认为该重责惩罚议论之人,正皇室风评。
      大臣们在下面吵吵闹闹了几天,闹得陛下暂歇了让李正忻任职的想法,令人快意。
      不久严会航新任太史馆副使,李正怡叮嘱他务必安分收敛。
      元玉台最近又侍奉圣上身侧,常与江结来往,孙家那边换了另一个人,谢宜,是郑平水身边调回的人,一直在孙良道身边。
      再者还要安排另一件事,上次李正怡去见唐皇后,她说了一件让他觉得匪夷所思的事。
      李正愉成了婚,还是照样往孙德妃的玉竹堂,没得惹出许多闲话。
      虽说皇子大了,确实是要避讳,但亲母子能惹出什么闲话呢?
      唐皇后三言两语不过随口一说,但李正怡没有将此话当成耳旁风,皇后心思缜密,说不定这其中真的有不为人知的秘辛呢。
      七月流萤,白雉又有孕了。
      李正怡看出来张雪颜的情绪不高,便说:“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带你去洛阳,好不好?”他也要避一避风头才好呢。
      八月初,李正怡上奏请假,要带张雪颜去洛阳,“雪颜自小产后一直郁郁寡欢,臣实在放心不下,所请离职两月,待她好些再专心正事。”
      “你倒情深意重,那便去吧。”“是,多谢陛下体谅。”
      李正怡离开前,请赵起月多与唐昭颜来往,枕边人的事,只有枕边人最清楚。
      到了洛阳住下,李正怡每日和张雪颜一同赏花,她确实多了些笑意。
      “主子,都安排好了,就看郎君了。”燕三俯首在李正怡耳旁回禀京中状况。
      同时赵起月也写了信来,她还真有些收获,信说李正愉心中藏着一个叫欢欢的女子,每每醉酒,都会喊这女子的名字。
      这种苦情戏码倒是司空见惯,李正怡心下嘲弄,爱而不得当真令人失了理智,这就是他不多饮酒的原因。
      欢欢。
      不知为何,李正怡总觉得这名字十分耳熟,欢欢、欢欢……
      “去把那本长安人物记传找来!”“是。”
      李正怡有一个十分荒谬大胆的想法,这让他的手都在抖动,他不希望是自己猜想的那样,千万不要!
      “主子,您请。”李正怡几乎是夺过那本书翻看,孙家、孙家……果然,自己没记错。
      李正怡合上双眼,内心涌上一阵无助和凄凉,简直是疯了,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荒谬可笑的事?
      不,也许是他想多了。也许只是巧合……
      “燕五,去查查李正愉有没有跟哪个女子有过来往。”“是。”燕五刚走到门口,李正怡却又喊住了燕五:“罢了,不必了。”
      “告诉白玄,不必打听此事了。”何必让她知道那么多恶心的内宫事,长安皇城看着光鲜亮丽,内里却是一团污秽!实在令人作呕!
      李正怡到洛阳不过几天,李正憺却觉得日子有十几年那样久,自过了年后,他就总爱出宫寻李正怡。
      二哥才识渊博,再枯燥的古文经二哥一说也变有趣了;二哥为他着想,再忙也要放下手中政务盯着问他的学问;二哥细心体贴,记挂他的一切喜好。
      李正憺一方面觉得自己耽误李正怡处置公务十分不好,可每次看见李正怡一见自己就立马放下手中案牍,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时十分窃喜,他虽过了十五岁,但在李正怡面前还是个小孩子。
      李正怡知道小孩子最想要被珍重,好像当初他自己一样,故意在孔先生面前背错书,挨了板子心里却美滋滋的,后来孔先生察觉了他的意图,还劝他了。
      “二殿下若在背错,我就只能向陛下请求告老还乡了。”吓得李正怡老老实实背书,也因此有了爱丢书的习惯,他甚至想了一大堆歪理来同孔先生争辩。
      孔维生每次都摇头叹息,但每次都把李正怡的旧书收好,玩笑一般说道:“等我死了,就把二郎的这些书带到地下去,也好让我打发时间。”
      李正怡永远记得自己听见孔维生说这话时的心情,有点心酸有点窃喜,所以十分理解李正憺,对他的小心思也是百般照应。
      虽说当初自己虽然投靠李正憺的心不真,可说的话却是正正对的。揽镜自照。
      他看李正憺,如同看见当初的自己。所以能知道李正憺的想法,渴了喂水,饿了喂饭,无微不至的照顾李正憺,记着他的喜好、知晓他的习惯,这是当初没人能为他做的。
      李正怡时常想,大概自己就是个操心的命,十六岁前记挂孔先生,到了边关担心赵观平和燕二,到了宋州照顾徐菱歌,再回到长安担心李正憺。
      可他心甘情愿。
      李正憺有时问起他的事,李正怡就讲在宋州的事,宋州是他心里的一片净土,是他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李正怡想,自己最好记忆是在宋州过年时。
      他原本是想看文书的,被厨房的声音吸引怎么也写不下字,连燕六都侧着耳朵想听厨房在说什么,他索性把书一合,不当这个孤家寡人了。
      燕一掌勺、燕三看菜,菱歌炖的肉汤在火上袅袅飘着香的白雾,燕四和文天冬一唱一和的热闹,燕二和燕八、燕九、燕十比谁飞镖扔得准,楚鹤空在一旁露出几分好奇的目光,一会儿就被文天冬缠着要手把手的教他。
      燕四看见李正怡过来拉着文天冬嘀嘀咕咕打赌,李正怡怕徐菱歌辛苦,想让她歇一歇,但她闲不住,听了文天冬的话也想试试让李正怡试着摸摸厨具。
      李正怡敬谢不敏,说什么也不愿意。君子远庖厨,李正怡深以为然。
      徐菱歌有些不依不饶,李正怡屹然不动。
      燕四见状和文天冬吵嚷起来:“我赢了!给钱!”文天冬哀怨叹气,开始抵赖。
      李正怡趁着众人被两个人吸引了注意力,偷偷在徐菱歌脸上香了一口,把她的气亲没了。
      被文天冬使劲“哟”了一声,可惜后半句话没说出来,就被楚鹤空掐住腰说不出来了;
      燕一捂住了身边燕二的眼,然后在燕二要打到自己时,先塞了块肉给他;
      燕三和燕四偷偷碰了碰膝盖,相互推搡让对方出这个风头,这样自己起哄就不会被李正怡抓住,结果两个人先闹得不可开交。
      剩下燕六、燕七和几个小的一脸茫然,这是怎么了,刚才徐娘子不是还生气的吗,怎么突然红了脸、羞起来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落座,文天冬起坏心要灌李正怡喝酒,被燕一、燕三、燕四、燕五、燕六灌得找不到东南西北。
      徐菱歌看热闹看得一晚上没停住笑,李正怡不愿意被人灌着喝酒,自己却和徐菱歌喝了两杯,喝了酒、带着醉意勾着手不放。
      徐菱歌羞红了脸,但也顺着李正怡跟他手勾手。
      这样美好的时光是他一生的甜,除此之外,宋州有好多事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讲。
      长着苇子、接着蓝天的湖泊开满了棠梨色的荷花拥簇碧色的荷叶,菱角脆而白,投入口中津津生香。湍急河流携泥带沙、气势破竹,令人心生敬畏。夜晚星河烨烨,引人赞叹。
      一月的庙会、二月的游神、春耕农忙、夏日赛舟、秋日采水菜、八月萤火虫、过年的汤……
      每次李正憺都能听入了迷,问东问西的模样让李正怡忍不住摸摸他的脑袋,笑着哄他:“檀奴下次再背完了书,我就讲给檀奴听。”
      “我会不会太打扰二哥了?二哥是不是有好多公务要处理?”
      “公务不会耽误,檀奴我也不会疏忽,想来就来吧,二哥希望你来,只是千万要带着侍卫,不可私自出宫。”
      “嗯!檀奴必不会遇到危险的。”李正憺心里的那点惴惴不安,在李正怡多次的安抚下也就无影无踪了。
      二哥是在意我的,正如我在意二哥。
      所以李正憺格外思念李正怡,无功而返几次后,每每想出宫都被侍官提醒“平王殿下带着王妃去洛阳了”,才惊觉二哥不在长安。
      不在就不在吧,等二哥回来了,我要让他好好给我讲一讲洛阳的事,李正憺心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