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木炭粥事散,天秋离长安 ...

  •   再过十几天,网就能收了。
      李正怡赶在十二月上旬病好了,他可不能错过圣上责骂孙家和李正愉。
      朝中尚书省分发炭券,供木炭使去西京及京畿区域收调木炭。在东西两市开市供百姓购买,等到冬日过、焦石告罄再将炭券兑价示众回收,而每年的焦石价格由木炭使和户部议定。
      文天秋私下命人大量购入焦石,孙庭广提高炭价本无可厚非。
      但眼下才十二月上旬,焦石价格就翻了一番,实属离谱。
      况且日前夜降大雪,一夜之间,百姓冻死、冻僵无数。
      两仪殿内圣上大怒,责问卫雪堂怎么能如此处事。
      “臣实属无奈!炭量减少、炭价提高,情理之中,臣也只是按规矩办事——”
      “还敢狡辩!你自己看这账本!”
      圣上抬手甩来一沓本子,怒道:“这账目为何有三万两银子对不上账!”
      卫雪堂哆哆嗦嗦拾了本子,一行行看下来,直觉天晕地转,哑声嘶吼:“不可能!这不可能!”
      “不可能?有什么是不能的?朕说你为何要这么火急火燎的提高炭价,原来是为了填补上你贪掉的银子!”
      卫雪堂再次翻看这账薄,越发觉得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去年到账的明明只有十二万八千四十两,怎么无端多了五万两!
      “这!这是假的!”卫雪堂忍不住抬头朝圣上如此说。
      圣上冷笑一声,眯眼怒道:“还要狡辩!这是你亲自呈给朕的!”
      这时,江结求入两仪殿觐见,言明有要事求见,十分紧急。
      “江卿这是怎么了?”圣上面上留有余愠,质问江结时不由得有几分凝重。
      江结行礼俯首道:“陛下,臣要告三殿下私吞粥银,蚕食百姓。”
      这下圣上也如卫雪堂一般有些头晕了,这怎么可能?简直匪夷所思,粥银素来不是什么大数量,而且这是救济穷苦百姓的,怎么可能有人贪心至此?
      “你确定?”圣上的脸色十分不好,但江结依旧坚定回道:“是,臣有实证。”
      江结边说边呈上手中奏章,解释道:“这是三殿下购买米食的账本,此价只能是陈年粟米,而三殿下却是按新米价在户部支的银子,且已有人查证过,此次救济粥食是去年粟米。”
      圣上闻言不由大怒道:“蠢货!”
      李正愉真是愚蠢至极!连这点小钱都要贪到肚子里,如何能成大事!
      “陛下息怒。”江结忙劝告道。
      圣上气得怒而攥拳拍桌,竭力忍住自己的怒火,命令道:“去,命李正愉即刻进宫!不得有误!”
      “是。”小内侍慌忙应了。
      一时间,殿内只剩圣上,卫雪堂和江结三人。
      “陛下,”江结出言提醒道:“那接下来的粥事该交给谁呢?”
      圣上支着额头思索片刻,止了怒气才道:“朕记得元爱卿如今正在秘书省任职。”
      “是。”江结皱眉一瞬,继续道:“陛下的意思是,将粥事交给元玉台?”
      近日会有能臣贵相脱颖而出,圣上想起景恢枝的话,点点头道:“交给元伯律吧,告诉他,若是办不好此事,也不必在朝为官了。”
      江结还记得是张泊推举的元玉台,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但还是应下道:“是,那微臣告退。”
      “慢着,江爱卿,木炭一案需待你去查。”
      圣上着重强调道:“务必查清此事可有平王的动作。”圣上总觉得这件事与李正怡脱不了干系。
      “是。”江结奉命去查,可是李正怡怎么会让他查到情况呢。
      上次豆腐女是李正怡没有料想到,但木炭一事干系重大,从上到下都滴水不漏,薛成仁、唐长如、卫雪堂,甚至连去买木炭的小厮都个个装扮过,绝无差池。
      于是江结的奏呈便是如此:“木炭一案,盖木炭使孙庭广私吞炭劵,与户部左丞卫雪堂抬高炭价,以此谋私,使冻死百姓二十三人。”
      李正怡在下站着,不时还咳两声,以示病弱。
      圣上当即在朝上关押李正愉禁闭,卫雪堂抄家流放,卫雪堂本人暂关押在刑部,孙庭广因着孙太师的缘故铜赎性命,免了流刑。
      “那木炭一事接下来哪位爱卿愿意负责?”圣上问道。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言语,谁要接这么个烂摊子?处理不好会被迁怒,陛下罚不了孙庭广,还罚不了自己吗?
      李正怡也低着头,似乎无意料理此事,圣上却偏要点他,“平王也无可奈何吗?”
      “多谢大人厚爱,只是诸位前辈明公都不行,宗熙自然也无完全把握了。”
      李正怡这话说的不明不白,无万全把握,就是有几分能行。
      “那便交给你了。”圣上此刻不想难为李正怡,只想尽快解决木炭一事。
      李正怡就是捏准了圣上的想法,又道:“宗熙无能,求大人让张太保协助宗熙。”“依你所言。”
      李正怡不按章程办事,请张太保去往最近的州道调炭,同时在坊间商贾人家以炭劵相兑木炭,很快筹到三千多斤焦石,分发到东西两市,价格也恢复了原先的炭价。
      挨过了两三天,张太保也带着八千多斤焦石返回长安,顺利过完了一个好年。
      另外元玉台料理粥事十分得当,因他容貌俊俏,在坊间也得了个“玉面粥郎”的称谓,又被李正怡拉着打趣了一番。
      这叫陛下心里宽慰不少,果然还是得了个能臣的,这元玉台不光在诗作上有高度,政事也是能料理得当,过往是自己小瞧了他。
      李正怡料理了焦石案后,已经到一月初了,他此事办的妥当,圣上也没多大反应,倒是元玉台被大肆夸赞了一番。
      焦石案中卫雪堂确实没有贪三万两,这么大一个数字他不敢的。
      这是卫雪堂的辩词,江结也查出来了他贪的数字:八千两。
      “那这剩下的银子去哪了?”圣上心中越发气愤,卫雪堂的账目对不上,表明还有旁人私吞国库。
      江结禀报道:“陛下,如今卫雪堂已死,剩下的怕是要从户部查了。”
      “死了?是谁要杀他的?不知道为审讯前一定要保全他吗?”这其中必有隐情,说不准卫雪堂只是替他人担了罪名,圣上想到这一层暗暗攥紧拳头。
      “回陛下,是孙太师让刑部动的手。”江结如实回答。
      卫雪堂的死是元玉台的功劳,是他劝孙太师明哲保身,先一步杀了人,再透露给御史台。等到孙家势弱,元玉台也就不用再与孙家有来往了。
      圣上哼笑一声,心道孙家真是不知死活!
      “查,从孙家开始!御史台和大理寺一起,还有宗——传大理寺卿进宫,朕要看看新的大理寺卿为人如何。”
      “是。”侯路竹接到口谕进宫了。
      虽说不是第一次面圣,但被圣上特意传唤进入两仪殿还是头一次,侯路竹有些茫然,低着头不知该说什么。
      只听圣上道:“侯爱卿担任大理卿多久了?”
      “回陛下,已经有近六个月了。”
      “听说先前平王担任大理卿时,对你似乎颇多照顾?”圣上微微眯着眼睛,审视侯路竹。
      侯路竹忙道:“回陛下,平王殿下现下已不在大理寺任职,先前殿下在大理寺时对上下一视同仁,臣从未听过偏私之言!”
      陛下这话问的蹊跷,侯路竹不知圣上是要怪罪李正怡,还是对自己不满,尽量答得圆滑。
      “你觉得平王为人如何?”
      圣上想知道侯路竹对李正怡的态度如何,也可知李正怡在朝堂之上风闻如何。
      侯路竹道:“平王殿下十分勤勉,实在值得臣下引以为习。”
      圣上微微皱眉,又问:“没了?”
      “是……实在是臣与平王殿下来往不多,还望陛下责罚!”侯路竹心中捏了一把汗。
      好在圣上更关切木炭受贿案,微叹气道:“罢了,朕要你与江爱卿一起务必追查木炭一事。”
      “是!臣一定尽心竭力,不让陛下失望。”
      于李正怡而言,木炭已经不需他再操心,趁着沐休送别文天秋,诚恳道:“此事多谢秋郎了,宗熙感激不尽。”
      文天秋连连道:“二郎客气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李正怡接着道:“临别之际,惟愿秋郎一路平安。”
      “多谢二郎。”文天秋裹紧身上的披风,转身上马车离开。
      送走了文天秋,晚上李正怡正在看沈方海的行止录,听见燕三道:“主子,文伯把您要的人送来了,现下已经在书房外了。”
      “让人进来。”李正怡吩咐道,燕三向燕五顿首。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身着暗色半裙的女子,全身不见装扮,只用绳子高高束发,一双眼睛熠熠闪亮。
      苏栀子单膝拱手而跪,行的却是男子礼,“见过平王殿下。”
      李正怡随意打量那女子一眼,不甚在意点点头道:“起来吧,叫什么?是谁教出来的?”
      “回殿下,某名苏栀子,是二夫人带出来的,与六娘子一处生长,也是二夫人亲自命某来协助殿下。”
      “苏栀子?为何要叫这个名字?”
      李正怡在心里咂摸这三个字,心想这个名字比文天冬取的虞美人好听多了。
      “六娘子喜爱栀子花,某本姓苏,娘子便赐了这个名字。”
      李正怡点点头,继续垂眼看书,吩咐道:“去休息吧,燕三,过两日找个时间送苏娘子到唐皇后身边去。”
      “是。”燕五带着人走了,李正怡想在唐皇后身边安插眼线,若这女子能得到唐皇后重用,日后必有大用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