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星宿乱,病后焦石诡计见秋郎 ...

  •   此次见后不久,张太保就举荐元玉台去秘书省任职。
      李正怡见此有心想试探元玉台,故意道:“十月大考在即,我有意让你独当一面,联系些考子学生,伯律觉得如何?”
      元玉台连连推辞,不愿做出自结党羽之事。
      “好吧伯律不必这般惶恐,”李正怡笑眯眯道:“前些日子伯律不是还见了张太保吗?”
      “是,但我是因二郎的嘱托。”元玉台起身跪下,答得坦坦荡荡。
      李正怡见状连忙将人将他扶起,语气懊悔道:“是我不好,居然疑心伯律,真是太不应该了。”
      “真心之言,我挑了好的三个人,都是大考的学子。”
      这三人分别是,季以当,顾本舒和林鱼贡。
      “这三人,我想交给伯律去联络,伯律可肯吗?”李正怡将门状递到元玉台手边,很真挚的看着元玉台。
      “伯律有心为二郎分忧,只是实在有心无力,恐怕不行,能者多劳,还请二郎自己劳累吧。”
      元玉台笑着,手却暗暗捏住杯子。
      李正怡也笑道:“既然凤凰都怕累了,我自然不能太辛苦你,免得伯律说我苛待你。”
      他收回门状,元玉台暗暗松了口气,果然李正怡并非真心要自己帮忙。
      张太保说的对,君主帝王最是无情,每日需待如履薄冰,可这样十分有挑战性,越是艰难险阻,越有挑战之心。
      李正怡抽空见了这三人一面,问了问情况,叮嘱他们去找苏连淮,他还要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已经很久没去唐皇后那里了,转而新宠起一个小才人。
      这几年宫里也该添人了,李正怡想了想,让人去甘州写信。
      “对了,今年的木炭使定了吗?”李正怡问道。
      燕三思考片刻后答道:“回主子,并未定下人选。”
      “告诉舅舅,此事交给孙家党,咱们不沾这个。”“是。”
      第二日到户部,李正怡照例核对账本,毕竟已经到冬日了,年节下需要核对各类账目。
      看到一半,李正怡让人传唤金部司郎中何铭之过来。
      何铭之作揖拱手,十分恭顺问道:“不知侍郎唤我何事?”
      李正怡扬起手中的账本,语气有些不耐道:“这本账目似乎被打湿过,字迹都花了,你是怎么做的事?”
      说着把账本扔到何铭之面前,是木炭焦石采买薄。
      何铭之忙跪下道:“小的也不知啊!请侍郎饶恕!”
      “算了,”李正怡摆摆手,催促道:“你快去领一份新的采买薄,要快。”
      “是是!”何铭之揣起账本就一路小跑,去到历年存放账薄的记档室,看着堆叠如山的账薄犯了难。
      一旁的看守见状给他出了个主意:“这采买薄是去年木炭使送来的,你要是不嫌麻烦,不如直接去找上面,问问人家,说不定就留着呢。”
      何铭之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这位小兄弟啊!”
      方择行闻言摆手,道:“不用不用!你还是快去吧,晚了只怕要挨罚呢。”
      “好!”何铭之走出两步,又一回首,低声凑到方择行耳边,问道:“对了……去年木炭使是谁来着?”
      “哎哟!尚书省薛成仁薛明公!你快去吧。”
      “诶诶!好!多谢啊!”
      何铭之到了尚书省说明来意,犹豫着说出自己是奉平王殿下命令来的,意外的发现提平王真的有用,领着账目后快步离开了。
      虽然晚了许久,但平王竟然没有怪责自己。
      这让何铭之心中有些庆幸,还好没有在那一直翻找,否则耽误了时间肯定会被责罚。
      核对完账目,李正怡散值回府,路上听燕四说起李正愉和唐昭颜的事。
      “主子不知道,如今那两人相看两生厌!每日都摔瓷器花瓶,都说长安的瓷具店全指着三殿下府上活呢!”
      说得人都笑了,李正怡也是暗想唐皇后真的是恨毒了唐家,无论如何都要给唐家不痛快受。
      用了膳后晚间沈方海来了,李正怡便问他最近如何。
      沈方海叹口气道:“案子多,屋里冷,每日吃不好、睡不好。”
      十七岁的人儿竟也有了愁思,李正怡语气温和的哄孩子。
      柔声道:“不急不急,马上年底了,我准备办一桩大案,等圣上封了银子,我就给你买吃食。”
      “诶,其实我是想阿娘了。”沈方海不见喜色,依旧托着脸。
      这可难办了,李正怡摸摸他的头,劝道:“要不圆江告个假,我让人送你回去看看?”
      “二郎好意圆江心领了,可是我家太远了,回不去,所以我想着以后赚了银子,将我阿耶和阿娘接到京中呢!”
      “好,圆江一定可以的。”李正怡劝了片刻,给沈方海他包了赵起月送来的点心,这才让人高兴起来。
      天冷了,该准备焦石了,李正怡叮嘱燕三给元玉台也送了些焦石,不然今年怕是难过呢。
      十一月末,圣上应尚书省及薛成仁推举,命孙庭广为今冬木炭使,与户部交接。
      正这时风寒多发,户部尚书和李正怡偏偏都病了。
      太史局又上奏言说:“回陛下,近日亢、氐二星隐隐发亮,此二星宿主疾病与疫气,恐为不详之兆。今冬又格外寒冷,请陛下尽快提及开市焦石。”
      冬日最忌发疫病,圣上连忙召了太史局太史监景恢枝问询情况,问道:“此二星发亮,如何可解?”
      “陛下,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微臣未在奏折上启事。”
      “近两日,天穹牢星也日趋明亮,恐是京中囚犯要增多啊!”
      “怎会如此?”圣上有些担忧。
      “回陛下,上次牢星有如此有势还是前年平王检举私盐之时。”
      “可上次紫宫变暗,乃文武百官事变,此次紫宫星宿却是明亮之态,而且文昌星宿大亮!”
      “那意思是此次囚犯多在坊间?”
      “是,且近日会有能臣贵相脱颖而出,预祝陛下得能臣。”
      “那亢、氐二星如何可解?”
      景恢枝忙道:“尾宿九星明亮,臣以为可让皇子照应布粥之事,只是……”
      景恢枝顿了顿道,“只是怕会因此反噬主事皇子,最好以年长者为佳。”
      “那就是要派给给平王了,孙侍官,传平王入宫。”圣上不假思索,直接吩咐道。
      孙总管“哎呦”一声,为难道:“陛下,平王殿下病得已经请了三日假了,怕是不宜面圣。”
      圣上皱皱眉,随即道:“那便传久思。”“是。”
      木炭事交给了孙家,总算了了圣上的一桩心事。
      这边任命李正愉的圣旨一出,那边李正怡的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终究还是心想事成了。
      李正怡这一病就病了半个月,所有探视的人都被燕三全都拒了:“我家主子实在病重,不宜见客。”
      李正忻从赵观平那也问不到消息,嘟囔着:“二哥该不会死了吧?”
      被赵观平说了才不情不愿拍了三下桌子。
      一晃就到了月末,往常焦石都是十二月才开始开市,今年陛下听了星宿之说,提前十天开市。
      文天秋就是此时到达长安的。
      一袭玄衣,狐裘披风,玉冠束发,风度翩翩,从马车上下来时,李正怡疑心自己看见了谪仙。
      “秋郎,久仰大名,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李正怡笑着引文天秋进屋。
      文天秋也笑着道:“二郎客气了,文某不敢当。”
      两人一起进了屋,这屋里热气腾腾。
      可文天秋还穿着披风,见李正怡有几分好奇,于是开口解释道:“文某在江南一带呆惯了,长安实在冷了些。”
      李正怡忙道:“燕三,快再去添些炭。”
      “是。”
      文天秋的阿娘杨氏是江南人,因而文天秋十四岁到达江南经营店铺,文家大多数产业都是他在打理。
      “文某小时候就无心于学业,也不像其他几个兄弟适合习武,只会算个账,大人不嫌我愚笨给了管家的权,其实文某资质平庸,比不上我家二哥。”
      李正怡闻言笑道:“秋郎何必客气,我早听文七说了,文家上下铺子都是秋郎在管,所以特意请秋郎来助我。”
      李正怡已经在长安坊内寻了几处合适地方,作为答谢文天秋的回礼。
      文天秋等到身子暖了些才解开披风,递给身边侍卫,笑着同李正怡道:“二郎果真如我家大人所言一般周全,早就听我家大人说过二郎为人处事滴水不漏,要让冬小子跟着你学。”
      “只是现下生意都在江南,长安一带势力混杂,大人说了,此次前来是结识二郎,千万不能让二郎破费,所以铺子的事还是算了。”
      如今李正怡还只是一个平王,时局未定,文家还是不要掺和到长安为好。
      文天秋这样想着又问:“对了,这混账现下在哪呢?”
      李正怡微微皱眉,随即笑道:“七郎现下不在长安,他去宋州了。”
      “宋州?是二郎安排他的?”
      文天秋是笑着问的,但李正怡无端觉得若说不是,下一秒文天冬就要遭殃了。
      犹豫片刻李正怡还是替文天冬瞒着了,“是,七郎长大了,沉稳了许多。”
      文天秋这才点点头,“那便好。”
      李正怡轻咳一声,说起正事:“秋郎知晓我请你来做什么吧?”
      “买炭。”文天秋道。
      “是了,还请秋郎放心,此事必不叫文家受损,还要让你赚个盆满钵盈。”
      文天秋闻言波澜不变,笑道:“我信二郎,只要跟着二郎做事,必然不会有差池。”
      文天秋真的不担心钱财之事,左右也能赚回来,可另一件事不能不叫他担心。
      他犹豫着问道:“此番文家大量买炭,只怕旁的穷苦人家无炭可用,这样的天气……冻困的可不是一家两家啊。”
      李正怡勾唇笑道:“我已经让人囤了许多药材,免得百姓因病生疫。”
      文天秋心里仍觉不妥,可记得文天冬曾说过,“李正怡那个人啊,看着整日笑眯眯温和得很,其实啊主意大!还不许旁人反驳他,千万不能逆着来。”
      只好按下心中疑虑,说道:“有二郎此言,文某也就心安了。”
      李正怡这才满意的笑了,“如此那便预祝你我二人此举成功。”
      安排后续事宜,详谈许久,李正怡悄悄赶回府上,见了严会航和方择行,夸赞他们做的不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