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除夕 ...
-
年下事情多,后宫之事虽有前朝旧例可遵,但新朝初立难免人事纷杂,纵有太后威严震慑,在旁指点,也得朱宜修这个戏台上的人撑得住,六宫此后如何行事也端看朱宜修的做派。前世为着皇后的宝座太后的青眼,朱宜修事必躬亲,这世在太后手下装乖卖巧,是以也半点不能松懈。
好在太后懿旨本就是让朱宜修和齐月宾一同协理六宫,齐月宾身子不好,还在闺中就汤药不断,那时朱宜修只以为太后是有意如此安排,六宫也不能再说太后偏私,不辞辛苦事事亲力亲为,倒是惹得六宫侧目,太后不咸不淡的几句夸赞。
如今朱宜修细想,有意安排是真,存心试探也是有的,自己也不知收敛,锋芒太露了些。况且这一世她更期待着养好身子,能再与孩子重续前缘,于是做出了虚心的样子,时时到颐宁宫求教,事事也侦讯齐月宾的意见。
齐月宾前世与甄嬛携手将朱宜修扳倒,但孩子的事朱宜修自觉也欠齐月宾良多,既然是新生,朱宜修也不欲以人还没做过的事而迁怒,齐月宾也曾协理六宫,是理事的能手,朱宜修既无心与她争权,自然不似前世一般忌惮,用起人来也不手软。朱宜修果决,齐月宾周全,朱宜修又有前世的经验,齐月宾常年伴随太后,耳濡目染之下二人上手极快。
过了小年,宜修亲自看过年下各宫装点,年赏下放,或有内务府不尽心的,都叫补上,不能因是新朝而使旧人心寒。最后到颐宁宫禀过年下的一应事宜,看得出朱成璧也是满意的。
而太后和玄凌做主新人选了:
右相甘煜嫡长孙女甘琼羽册封正五品嫔、
平远侯府嫡长女羽林军都统苗鹴之妹苗碧莹正五品嫔、
吏部尚书王珩之女王宜人册封从五品良媛、
长安候汤伯约之女汤静言册封从五品良娣。
都是朝中手握实权的重臣、世家之女,可见太后野心。
册封的诏书已经送去各府,为表示皇家体恤之意,年后再安排入宫,有着齐月宾帮衬,宜修也能偶尔偷闲,到倚梅园折几只白梅插瓶,回宫之后,清荷告诉玄凌已在隐月阁等了不少时间。
宜修让清荷拿只细口山水纹白瓷瓶将白梅插好,自己拿了步入隐月阁,隐月阁在毓秀宫正殿的后面,因宽敞又明亮,就被宜修拿来做为寝宫,屋中一隅被宜修收拾出来,挨着窗放一张书案,用来读书练字,此刻玄凌就坐在案前,聚精会神的看着手中的书。
宜修没叫人跟着,轻手轻脚的近前,将瓷瓶在窗口,才让玄凌发觉“进来也不出声,险些被你吓着。”
没旁人在,宜修也随意许多“四郎说这话好没道理,妾回来看到四郎在才是真真吓了一跳,见四郎读书不敢打搅,倒还落埋怨。”
看宜修佯做伤心,玄凌撑不住笑,捉宜修柔荑在手,按在自己心口,又目落案上还未写完的半幅字“好了,是我不是,你这明纸糊窗的法子极好,冬日里房子也敞亮,看书也不费眼,年下宫中事多,所以没叫人去找你,我等等也无妨,你的心意,我都知道。”
这法子本是甄嬛拿来卖玄凌的好,如今被宜修拿来借花献佛“‘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妾实在愚笨,日夜看四郎烦恼却不能分忧,只好借古人大贤之言宽慰,字迹拙劣,贻笑大方了。皇上有楚庄王之才,也有澄清天下之志,就有一鸣惊人之时。”
“前朝后宫只有你宽慰,才能让我这么熨帖。楚庄王身边美女如云,却无一人能给他说这话,远不及我,有昭昭在侧。”宜修一笑置之,梅香渐渐在屋中弥散开来。“世人多爱红梅,我几次来,你这隐月阁都插着白梅,还用白瓷来装,你这倒是稀罕,不过你不爱焚香,时常放着的鲜花,味道也与旁人不同的,别致。”
“妾不知世人所想,冬日里也只能赏赏梅花了。”宜修望着那株白梅出神,朱柔则最爱梅花,欣赏梅花的姿态“妾长姐唯爱红梅孤傲高洁,长姐喜欢的,妾从来都不会沾染,白梅虽无红梅显眼,香气依旧,所以妾用白瓷来装,正如白梅凌霜而开,与雪相融一色,也不负她与世无争的品格。”
玄凌见她出神,以为她从前不如意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将宜修揽在怀中“如今在宫里,在我身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倚梅园梅花是好,离毓秀宫却太偏远,不如移栽在毓秀宫旁的小花园里,这样你游园赏花也好,折来装点宫室也好,都方便不少。”
“四郎的心意昭昭心领了,移栽也不知能不能成活,二来大动干戈的,引人侧目,若是四郎心疼妾,那每年四郎去倚梅园陪妾去倚梅园折些梅花回来插瓶,那妾就感激不已。”
二人相视一笑,玄凌自然留在毓秀宫休息,算来自宜修入宫,玄凌多半是休息在毓秀宫,朱宜修跟随玄凌数十年,对玄凌喜好习惯熟悉,只在李长之下,让玄凌十分的舒心,而宜修自重生也并不再如前世一般视若君王,二人相处到真是像寻常的平民夫妻一般。
除夕之夜,按规矩阖宫夜宴,皇子公主、宗室子弟也要入宫一同守岁,宜修也是难得又见了延庆帝姬,延庆帝姬的生母位份低,被抱钦仁太妃抚养,钦仁太妃还育有先帝长子岐山王玄洵,只怕太妃心思都在自己亲生的儿子身上。
宜修则跟在太后身边侍奉,二人点头算是问候,玄凌将朱成璧请上上座,自己落于主座,落于皇帝下首第一位的便是摄政王承菏,虽已是不惑之年,剑眉英眸间意气风发,十分的英武不凡。宜修再见也依旧是被其周身气势所摄,不住多看两眼。
似是察觉太后身边的好奇目光,承菏回望回去,二人都是一愣,宜修偷瞧被人发现有些窘迫,但见承菏目光炯炯不曾离开这方,也是恼了,狠狠瞪回去,到惹承菏一笑,宜修竟看出几分慈爱之感,身上恶寒,叫白芷以为她冷了,将手炉抱在宜修怀里,让她去去寒。
众人皆已入席,唯有哲和淑太妃苗氏和昭熙帝姬姗姗来迟。二人自正门而入,长裙逶迤,腰配明珠熠熠“哀家来的迟,你们就当哀家死了,哀家真该和先帝去了,也就合了一些人的心意。”昭熙帝姬跟在母妃身边,已然不像宜修入宫前的盛气凌人,眼下印着脂粉也盖不住的乌青,在暗中轻轻拽了拽哲和淑太妃的衣袖。
一时之间满殿只余寂静,宜修眼风扫过上首三人,太后端坐,浅笑不言,承菏自斟自饮,似乎未闻殿前之事,而玄凌脸色阴沉,强压怒火,面上几经变化挤不出一丝笑意,宜修和齐月宾对视一眼,一人去搀哲和淑太妃,一人去亲热的去牵昭熙帝姬。
“先帝龙驭上宾后,太妃伤心闭宫不出,太后、皇上十分担心太妃。妾念及太妃慈爱,也常常到寿安宫以便能时时宽慰,只可惜未能一见,如今年尽岁除,辞旧迎新的日子,得见太妃安好,自然不胜欣喜,太妃与帝姬还是先入席。”
哲和淑太妃上下打量二人一番,却越过宜修,禁自环顾四周“辞旧迎新?可不是,先皇在时的旧人,是越来越少了,哀家见一面也就少一面,皇帝和... ”
眼见哲和淑太妃口出大不敬之语“皇嫂,皇兄... ... 本王和皇嫂一样伤心,但今天是除夕之夜,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皇家不比民间,难得亲戚们都在,还是坐下来一起守岁与太后、皇上同乐。臣,先敬过太后、皇上。”承菏举杯先饮,哲和淑太妃也终于罢休,宜修安排哲和淑太妃和昭熙帝姬入席,宴席重开,席间也重新推杯换盏起来。
眼瞧玄凌面色不虞,也无心吃席,宜修自斟一杯,起身向玄凌敬酒,也是安慰“妾也敬皇上、太后一杯,愿我朝海晏河清、时和岁丰。”
玄凌轻呼一口浊气,遥遥与宜修共饮一杯。国丧期间,宜修用水果榨汁添了蜜水替换酒水,也谁不怕喝醉,太后过了亥时就先回宫,太妃也相继回宫,留小辈的继续守岁,直到夜半才散。
玄凌回仪元殿休息,朱宜修随驾侍候,初一寅时,皇帝要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二人匀面更衣后安置,宜修却怎么也睡不着,两世之事在脑中不断的重演。
哲和淑太妃,先帝和淑妃,上原苗氏女,是如今平远侯的亲姐姐,位份仅在隆庆帝宠爱的舒贵妃之下,而平远侯极得上宠,长子统领羽林军,当时苗家之盛景,犹在朱家之上,隆庆帝对和淑妃所出的昭熙帝姬也是宠爱异常。
前世隆庆帝驾崩之时,舒贵妃落发为尼,出宫修行,而和淑妃悲痛欲绝,竟然忧思成疾,不治而薨,那时昭熙帝姬已然远嫁,和淑妃身边无人宽慰,以身殉隆庆帝恩遇,传为一段佳话。
和淑妃深情,玄凌大为感动,为和淑妃崇拟尊号,尊为慧和贵太妃,葬入妃陵,昭熙长公主加一千户封邑,还选苗氏女入宫册为淑妃,可谓圣宠优渥,苗氏一族感恩戴德。
后来苗氏对柔则大不敬,被罚跪于殿前,不仅失了孩子,还令柔则孕中惊悸,加上宜修的暗中算计,致使玄凌将柔则身故的责任清算在苗氏身上。
此世重新经历一遍,却是疑窦丛生,让宜修想起一些宫中谣言,前世延庆帝姬早夭是为人所害,只怕未必是空穴来风。前世宜修入宫时,哲和淑太妃已然病逝,未曾亲眼见过这位太妃,只从这些时日的耳闻目睹,绝不是自暴自弃的性子。
而苗氏为何会那么巧,不知自己有孕。而柔则当时忧思惊悸也是真... ... 所以柔则当真,不知道苗氏有孕吗?太后呢,太后也不知道吗?想到慕容世兰,欢宜香,宜修也不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