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扶贫助学 ...
-
这次在清石县开启的‘扶贫助学’计划,全名叫做‘帮扶贫困乡村产业脱贫及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教育助学计划’。
帮扶贫困乡村产业脱贫,就是在清石县下辖的贫困乡村之内,因地制宜,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发展贫困村的本土特色,助力贫困乡村实现产业升级,实现脱贫目的。
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教育助学,就是整合贫困村现有的在读学生、缀学在家务农学生、辍学在外打工学生,资助学生继续上学,给予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机会。
而在此次‘扶贫助学’计划中,绿水村和白水村的学生,之所以会转学到县高中上学,就源于这个教育助学。
绿水村和白水村挨得近,是政府盖章的兄弟村,因此两村的孩子从小就在一起上学。
绿水小学和绿水高中在绿水村,白水村的学校则是初中,也就是白水村初级中学。
一般情况下,农村的孩子都会上完小学和初中,到了高中的时候,不少本就不爱学,或者是家里困难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升学,转而跟随家长、同村长辈到外地打工赚钱。
因此也就导致了绿水高中的学生就读数量,大部分情况下都维持在两百人到三百人之间。而今年,也就是2015年,绿水高中的学生就读人数创下了五年内的最低数值,学生总人数堪堪满两百人。
清水县教育局了解到了这样的情况,就想着借着这次教育扶贫,将绿水高中废弃,把在读学生转移到县高中,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同时,也给予了转学学生生活补贴,还对学生所在家庭进行了游说和教育,以免出现家长阻止学生继续上学的情况。
王村支书在绿水村主要负责的就是教育扶贫助学,而赵昭能够到玉丹市第一高中上学,这也是他一手极力促成的。
第一次听到相关真相的赵昭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睛,她没想到自己上学的事情居然还是村支书促成的。
从来没有被人如此郑重地对待的小女孩,一下子就急红了眼,她慌忙开口:“…我…我也可以到县高中上学的。只要能够继续上学,不管去哪里,我都不怕苦的!”
听了这话,后排的歪嘴李可算是逮到机会了,他斜着眼,不怀好意地瞅着王村支书:“大家伙儿,瞧瞧,我就说绿水村的人在暗地里搞了鬼,才会让咱们白水村的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亏。还是从玉丹市来的干部呢,就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
车厢内的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是他们不满的神情,也透露出了与歪嘴李一样的意思来。
绿水村这次占了大便宜了,他们白水村的娃可真是苦瓜芯子,人人嫌!
听着有过几面之缘的叔叔阿姨们的抱怨,赵昭忍不住抖了抖,她的脊柱瑟缩了一下,脸也白了:“我…我会去县高中上学的…是我的错…不关村支书的事情…呜……”
面对满车厢的质疑和怨念,小女孩勇敢地咽下了嘴里的呜咽,没有真的哭出来。
但是赵昭眸子里打转的泪水,哪里会瞒得过成年人呢?
歪嘴李本来就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刚才之所以会一股劲儿地质问王村支书,也不过是仗着在车上的白水村村民多。
现在赵昭一服软,加上有王村支书的把柄在,他立马就伸直了脖颈,下巴朝天像是一只斗胜了的掉毛公鸡,趾高气昂。
“王村支书,既然老赵家的娃子愿意去县高中上学,你就送她去嘛,免得小孩子想家。至于她空出来的那个去市里的名额,就留给白水村的娃,也省的浪费。”
赵昭的脸色又白了几分,但想到这是自己说的话,她还是抿紧嘴唇,默认了自己要把去市高中上学的名额让出来。
刚好就隔着过道,坐在赵昭和王村支书旁边的白水村村民,自然看到了小女孩痛苦又委屈的脸。同样身为家长的她有些不忍,但是想到去市高中上学的名额能够空出来,再想想已经在县高中上学的儿子,她还是没出声,谁也不会嫌自家好事多。
另外几个家里孩子也在县高中上学的村民,同样满含期待地等着王村支书点头。
赵昭垂着脑袋,等着命运的宣判。
王村支书知道再穷的家庭,只要还有良心都会盼着自家孩子好,他没法指责那些试图让他转移名额的家长,但是他也不能让人平白抢走了赵昭去市里上学的机会。
他安抚性地拍了拍赵昭的肩膀,然后环视了车厢一圈:“人家赵昭能去市里上学,是因为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是第一。你们说让她把名额让出来,去县里上学,那有人哪次考过她了?”
就差被指名道姓说‘你家孩子成绩有赵昭好?还想着抢赵昭上学的机会?’的几名家长,尴尬地把眼睛同王村支书错开,话是不好意思继续说了,但面色还是有些不服气。
这时有一个包着花头巾,穿着玫粉上衣、黑色紧身裤和金丝绒鞋,看面容似乎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期期艾艾地说:“那可以把名额留下来,让还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娃子去考,谁家第一谁就可以去市里上学。这样一来,也就不浪费名额了。”
歪嘴李一听可不得了,他好不容易在绿水村的人身上撕下一块肉来,现在却有人和他抢,本来就有些歪的嘴更歪了:
“老纪媳妇,你这是想着让你家的上初中的姑娘去市里?还是想让你家上小学的儿子去市里啊?别想屁吃了!就靠你那点拔大葱的钱,你家供得起吗?”
被叫破了心思的老纪媳妇脸红的不行,她缩了缩脚,把还沾着泥土块的金丝绒鞋往里藏了藏,她小声反驳:“…就你家娃的成绩…也上不了……”
歪嘴李没听清她说什么,但估计也不是什么好话,他顿时越发横眉竖眼起来:“老纪媳妇,听说你拔大葱赚了不少钱,干脆让你女儿也跟着去,好攒些嫁妆和彩礼,免得嫁不出去,儿子也娶不到老婆。”
这话可是戳到老纪媳妇的心窝子了,她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怯懦,伸出食指指着歪嘴李就要骂人,偏她平日里嘴笨,连架也不会吵,现在又气急了,更是只能‘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却说不出半句脏话来。
歪嘴李得意了,他斜过眼瞅着老纪媳妇,嘴巴又要开始不干不净。
眼瞅着车厢里的气氛被歪嘴李搅和得乌烟瘴气的,王村支书皱起了眉毛,表情严肃:“住嘴!歪嘴李你要是把老纪媳妇气出个好歹来,到时候我看你怎么掏医药费和营养费给老纪家!”
一谈到口袋里的钱,歪嘴李的气焰就去了一半,他瞪了被气到直喘气的老纪媳妇一样,挪了挪屁股:“……呸,还营养费,她也配?”
老纪媳妇刚缓过来,听到这句话,又气到了:“歪嘴李你!”
歪嘴李上下扫了她一眼:“你什么你,一个外村媳妇而已,有多金贵。”
王村支书大喝了一声:“歪嘴李,闭嘴!现在是新世纪,是2015年,是法治社会、人权社会!你一口一个外村的不金贵,那你还往外村跑干嘛?啊?!”
王村支书的怒发冲冠,让歪嘴李意识到这个从玉丹市来的城里人不是软柿子,他半是不服气半是敷衍地重新靠在了椅背上:“……不说就不说嘛,咱们老百姓可惹不起国家干部。”
老纪媳妇还在喘气,身边的另一位同行的妇女在给她顺气,看起来已经比之前好得多了,至少脸色没有再青得吓人。
王村支书又招呼着那个妇女给老纪媳妇喂了点水,让其找出了老纪媳妇随身携带的哮喘药,让她吃下,总算是将危急情况渡了过去。
不过,王村支书还是不放心,又交代那妇女等下车后,陪着老纪媳妇去县医院看病。
老纪媳妇拒绝了,理由是,吃了药不喘就是已经好了,不用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太麻烦了。
王村支书又劝了两次,老纪媳妇还是不打算去医院,他也就放弃了。他哪里不知道呢,老纪媳妇这是怕花钱。就算是关乎自己的健康,只要是要花钱,车厢里的村民们都会斟酌再三,然后选择放弃的。
王村支书暗自叹了口气,脱贫道路,任重道远啊。
现在车厢里经过这么一闹,暂时清静了片刻。不过还是有人心系市高中的名额,又试探性地向王村支书提了起来。
王村支书也不打算再让闹剧演下去,他直接发了话:“在这里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我就直接告诉大家,去市高中上学这个名额是赵昭的,没有人能打着其他旗号来抢走!”
他目光坚定地扫视了一圈,被王村支书对视到的村民,有少数几个撇了撇嘴,可见心里还是不服气。
王村支书又接着说:“赵昭能去市高中上学这件事情确实是我牵的头,但人家市高中也不是一开始就答应了。还是在我拿出了赵昭常年考第一的成绩,再加上赵昭他爸在外省见义勇为的事迹,才让市高中松口的!”
“你们谁要是也想要去市高中上学的名额,就好好督促家里的孩子用功学习,不要总是在学生要学习的时候,让他们下地干活。家长也要做好家长的事情,拿出自己的本事来,总惦记着孩子的东西算什么本事!”
这话一出,不少觉得上学没用,等孩子一下课就使唤他们干农活的村民们闭嘴了。至于让他们像赵昭他爸学习什么见义勇为,他们才不干。听说那个老赵都摔断腿了,现在才给一个去市里上学的机会,傻子才干。
赵昭起先还被王村支书的话安慰住了,又愧疚又欣喜地庆幸着自己上学的机会保住了。后来又听村支书说,她能去市里还是沾了她爸的光,小姑娘又不禁为自己的父亲自豪起来。
不过,她怎么不知道她爸在外省见义勇为的事情啊?她爸又是怎么一个见义勇为法?赵昭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