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个故事 ...

  •   十二月的室外,大雪昭昭,漫天银色。
      阿昭站在图书馆大门口,哈了口气搓了搓手,企图驱赶周身的寒意,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拢了拢脖子上的围巾,进了图书馆。

      阿昭拿出手机,给室友发消息,告诉她她在图书馆里面等她。

      发完消息抬头,图书馆全是埋头学习的人,也没什么空位,闲来无聊,阿昭便随意逛了起来。

      以前竟未曾注意过,学校的图书馆居然有这么多藏书。

      一本破旧到有些发黄的书吸引了阿昭的注意。

      阿昭将这本书从书架上抽出,随意翻了两页,没想到这本书里居然夹着一封信,信封并不是常见的信封,倒像是拍戏用的那种古风古色的信封。

      阿昭觉得私自打开别人的信是一件很不礼貌的行为,于是便没有打开信封,只把书合上放回了原处。
      这时室友也刚好发来了消息,说已经到了问她在哪,阿昭连忙拿着手机出去寻室友。

      只是从那天之后,阿昭时常都会想起那封信,总会好奇信里的内容,这种好奇就像猫爪挠心一样。

      阿昭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决定明天去看看那封信还在不在,如果还在的话就偷偷看一看,不在的话就当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以后再也不想了。

      一大早,阿昭背着书包来到图书馆,找到了那本发黄的旧书,打开一看,那封信原封不动的躺在那里。

      阿昭轻轻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信上的内容很简洁,只有一句话:
      【莫思,吾甚安,关塞景甚美。牧书之】

      阿昭愣了一下,这人好奇怪啊,都二十一世纪了,怎么还有人写信写文言文,还边塞?还别想他?真是太奇怪了。

      大概正是因为这封书信太奇怪了,才让她忍不住想给对方回一封信。

      阿昭打开书包,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咬着笔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在阿昭语文学的还不错,勉强可以用文言文写一些简单的话,想了很久才终于下笔:
      【吾令阿昭,不欲窥其书,但觉其意,故思与汝归书,幸勿怪也。阿昭留】

      阿昭看着自己写好的信,很是满意,于是把信折起来塞进书里,这才那些书包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阿昭上完早课迫不及待去了图书馆,找到那本书,翻开来看,居然真的看到了一封回信。

      信的模样和一开始那封信一模一样,阿昭拿起那封信,小心翼翼的打开。

      里面的笔记还是同一个人的,只是内容不一样了。

      【汝何方人士?何有牧之家书?】

      阿昭看到信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人还挺入戏的,不过这也让她对对方更加好奇起来。

      阿昭想了想,拿出纸郑重地写下回信:
      【昭江北人士,年芳二十,犹读书,家有父母长兄,巧得汝之家书,又不知是汝之家书也,非故窥汝家书。】

      阿昭写完之后,将这封信夹回书里。

      *
      另一边,远在边塞的李牧桌上出现一封竹简。

      李牧回到房间,看到桌上凭空出现的竹简并没有很吃惊,一月前,他就收到一封相同的竹简,他询问过营外守卫,在此期间并没有人进过他的房间。

      今天更是如此,他与副将在屋外议事,如若有人进去,他不可能毫无察觉。

      李牧打开竹简,仔细查阅竹简内容,越看眉头愈发紧锁。

      他第一次收到信的时候,就猜测阿昭应该是个姑娘家的名字,如今更是坐实了他的猜测,只是对方信里却有些让他费解的地方,比如年芳二十,犹读书。

      他大概能猜到对方的意思,应该是还尚在学宫读书。
      可是,怎会有姑娘二十未曾出嫁且出入学宫的?简直闻所未闻,即便是王公贵族,也未曾听说过会有这种事。

      还有对方说乃江北人士,他怎从未听说过此等地名?

      或许是因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的缘故,李牧虽然觉得很离奇,却也尝试慢慢接受。

      犹豫再三,李牧还是回了一封信。
      【与汝相识,便为缘。】

      *
      阿昭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有片刻差异,没想到对方还挺高冷的,说话如此简洁明了。

      若是别人这么说话,阿昭肯定会就此打住,不会做这种热脸贴屁股的事,但是这个人不一样,阿昭对他充满了好奇,即便对方好像有些冷淡,阿昭却还是忍不住想继续和对方通信。

      【君何名乎?】
      阿昭写下这封信的时候,不知道对方还会不会给她回信。

      怀着忐忑的心情,阿昭第二天下了课第一时间就来到图书馆,找到那本书。

      等翻开书看到回信的时候,阿昭忍不住松了口气,小心翼翼打开信。

      【李氏名牧,赵柏仁人。】

      姓李名牧?
      李牧?
      阿昭怎么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许熟悉啊。

      阿昭拿出手机,打开百度,输入“李牧”两字。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阿昭轻笑一声,这人真真有趣,不但说话一直是文言文,居然还敢说自己是李牧,真当她不知道历史的吗?

      阿昭就对这位将军印象特别深刻。
      李牧,阿昭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专门讲过,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早年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受诏抵御秦国,连却秦军,获封武安君。
      可以说,李牧的军事才能是少有的卓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深得士兵和人民爱戴的将军,最后却死于奸臣谗言,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结局。

      对方居然说自己是李牧。
      八成是一个古典文学的狂热爱好者。
      阿昭的兴趣愈发浓烈起来,她倒要看看,这人能装到什么时候。

      阿昭展开纸张,飞快写好一封信,然后塞进书里。

      *
      那边的李牧和之前一样,他的书桌上莫名其妙出现了一封竹简。

      李牧随意地饮了口水,然后打开竹简。

      【汝为李牧?何以证明?吾知汝非李牧,亦知为人宜诚,不可轻言狂瞒。】

      李牧皱着眉头,困惑不解,为什么这位阿昭姑娘一口咬定他不是李牧呢?

      他李牧长这么大,即便是父亲和夫子,都没有指着他鼻子教训他,为人要诚实。
      李牧突然对这个“阿昭”姑娘好奇起来了。

      第二天,阿昭哼着小歌,来到图书馆,想看看对方会怎么回她,结果打开信封,就看到八个大字:
      【吾乃李牧,无可自证。】

      “哼,这人还真入戏啊!”阿昭拿着信感叹。

      阿昭拿着这封信,来来回回走着琢磨着,不知该怎么回信。
      所以这一次,阿昭并没有立刻回信,而是将这封信装进了书包里,先回了宿舍。

      今天舍友过生日,大家说好了一起出去聚餐唱歌,她总不能迟到不是,阿昭收拾好就急匆匆去和舍友会和。

      大家一起去了ktv,唱嗨了,也喝了不少酒,阿昭醉的直接睡了过去,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躺在宿舍床上了。
      据她的舍友回忆,她昨天喝多了,怎么也不肯走,几个人扛着她出去的时候,她还疯疯癫癫地喊着她认识了一个将军,惹得大家纷纷像看猴一样看她,于是她们只能捂着她的嘴赶紧将她拖了回来,简直不要太丢人!

      阿昭捂着脸不想去回忆着悲壮的一幕,于是她连忙抱着书包躲进了图书馆,企图避开这些不堪的回忆。

      “算了,不想了,看会书吧。”阿昭拍了拍脸,强制自己镇定下来。

      刚打开书包,就看到了那封还未回信的信。

      纠结犹豫了这么久,阿昭也已经想好了要给对方回什么。

      打开一张空白的纸张,阿昭提笔写下:
      【虽然不知您的性别,但请允许我冒昧称呼您一句先生,这位未知姓名的先生,您好,我猜您大约是一位古典文学狂热爱好者,我本人对古典文学也非常热爱,若您只是想单纯的多一位同样爱好文学的笔友,我很乐意。若您想以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戏耍我,那就抱歉了,我恐怕不能继续陪您玩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了。
      江北大学计算机系19级阿昭】

      阿昭写完之后将信放回了书里。

      第二天,阿昭赶了个大早就过来看回信,果不其然,回信已经安好的躺在那本泛黄的古书里了。

      阿昭迫不及待打开,信里的内容跃然眼前。

      【虽不知何以得汝书,且子之书,吾非甚知之,但吾细思之,汝觉吾欺汝。然牧以母之名起誓,从小至大,未尝欺于人,更未尝欺汝也。】

      短短几行字,阿昭却真切的感受到对方字字间的真切,他那么果断肯定的告诉她,他从未骗过她,他于她所言,都是实话,言语间的真挚,已经让她有些分不出真假了。

      阿昭拍下了这封信,发在了学校论坛上,希望能找到这封信的主人。
      但是过了三天,论坛下已经几百楼,却没有一条关于这封信主人的任何消息。

      阿昭迷茫了,二十多年来坚定的唯物主义在这一刻有些许动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