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秋宴 ...


  •   初秋的天气还是燥热,特别到了晌午,头顶的日头比夏天还要毒三分。

      鹤容看着晌午的日头心里默默骂着那个昏头耷脑的爹,接风洗尘哪有挑正热的晌午的。

      瑾妃、鹤容几人收拾完毕,便溜溜达达朝御花园走去。

      路上偶遇了丽妃和杨光母子俩。

      杨光从见了鹤容就狠狠瞪着她,白眼仁都充满了红血丝。

      鹤容也不搭理他,就看那小河豚能不能把自己气死。

      几人到了御花园,座椅已经布好,刘公公招呼了几人坐下。

      “烦两位娘娘和公主、四皇子先饮茶,皇上今日朝中事多,皇上嘱咐我先过来,待皇上下朝了,即刻往这儿赶。”

      几人谢了刘公公便坐下饮茶。

      不久,皇后、礼妃两人便携手而来。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

      皇后摆了摆手,待皇后入座,其余几人也跟着坐下。

      “鹤容未回宫前,瑾妃连宫门都不愿出,如今鹤容回来,身边有了人陪,平常总是该经常出门走动走动,免得咱们姐们之间生分了。”

      “臣妾谨遵娘娘教诲。”

      皇后看了看瑾妃,转而对鹤容道:

      “鹤容近几年可读书了?那庵里都是些姑子,也没有个正经教书先生,也不知该读的书都读到没有。你虽然是个女儿家,但到底是个公主,总不能拉出去连个官家小姐都不如。”

      鹤容恭敬道:“回娘娘,只识得些字罢了,平常也只是诵经,并没学得太多,鹤容学识浅薄,怕是真不如些官家小姐,恐为皇家蒙羞了。”

      “罢了,女儿家,以后便寻了个如意郎君,倒也不需满腹经纶,终究也不能立于庙堂,学识再多倒也是白费。”

      “娘娘说的是。”

      皇后说完,便饮了茶不再说话。

      “皇上驾到!”

      众人闻声起身请安。

      “都平身吧,今日是为鹤容接风洗尘摆的席,来的都是家里人,各位不必拘谨,都放开些。”

      众人起身坐下。

      鹤容扫了一眼落座的人。

      原来来的并不只皇上一人。

      皇帝身后紧跟着皇后的亲儿子,即当朝太子,也就是鹤容的大皇兄。太子身后紧随着的是三皇子杨焕,是礼妃的儿子。

      和太子并肩而行的是长公主,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姐姐—骠骑将军,杨琼玉。

      最后面还跟着个吊儿郎当的连直线都不走的,应该是养在长公主门下的杨翊了。

      杨翊的父亲是圣上的三哥杨琦,当年随先祖征战打天下,立功无数,先祖称帝次年,杨琦于南靖之战归军途中暴毙,杨琦的夫人也因杨琦的死,不久便抑郁而终。先祖看杨翊不大一个小孩儿怪可怜,便封了杨翊当了个闲散王爷,赐昭王府,养在外院。

      可杨翊一个连走路都没学会的孩子,总不能没爹娘养啊,正巧,长公主未婚嫁,便拿杨翊当了自己的亲儿子养。

      可也不知为何,一向以严谨治军著称的长公主、堂堂骠骑大将军,却把杨翊养成了个满腹草莽、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鹤容不禁想笑。

      她这个皇帝爹也是有意思,原本是从不把她这个女儿放在眼里的,从她下生到八岁离宫,这个爹拢共见她的次数一个手指都能数的过来,今日她回来了,倒是把能请的人都请来了,也是给了她这个公主足够的面子了。

      “永福,时间不早了,传膳吧。”

      “传膳!”

      一场午膳也是平平淡淡的吃完了。

      饭后上了茶水和点心,众人便闲唠起来。

      皇上冲鹤容说道:“鹤容啊,你久未回宫,你这几个哥哥可都还认得?”

      “回父皇,三个哥哥如今都一表人才,样貌虽已和幼时不同,但鹤容如今还是分辨的出来的。”

      “哦?那朕问问你,这位你还记得?”皇上说着便指向杨翊。

      “当然记得,这位是杨翊表兄,表兄头上的疤还是当初我留下的。”鹤容答道。

      皇上瞥了眼杨翊,果然见他额上有一块淡淡的疤,便朗声大笑道:“原来你兄妹俩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快说与朕听听。”

      “回父皇,并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鹤容小时候顽皮,玩闹时没轻没重,不小心伤了表兄,不足为道。”

      两个孩子间能有什么大事。

      杨翊自小养在宫外,没爹没娘,长得又瘦又小,可怜得紧。那时鹤容的亲皇兄杨建还是当朝最年轻的骠骑将军,赐了将军府,离杨翊的昭王府不远,杨翊那时便天天往杨建的将军府跑。

      杨建开始觉得这个小表弟可怜,可后来发现,这孩子虽然瘦瘦巴巴,但是性子十分讨喜,走到哪都愿意带着他。

      一来二去,鹤容这个小醋包可不愿意了。

      鹤容比杨翊只小几岁,可长得却比杨翊个子要高。

      一日,杨建带了杨翊一同到后宫拜见瑾妃,期间杨建去了趟御书房,留了杨翊和鹤容一同玩耍。

      鹤容看这小子不顺眼很久了,天天跟自己亲哥腻在一起不说,一口一个哥叫的那叫一个亲密,那可是她哥,真不当自己是外人呢!

      后来两个小豆丁围绕着杨建到底是谁哥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演变成了拳脚大战。

      这场大战的战果以杨翊体力不支,自己摔倒,额头磕在了石阶上流了血告终。

      杨翊本就是个不大的孩子,见了血,登时吓得嚎啕大哭,鹤容看他流了血,自己也怕了,也跟着哭了起来。

      杨建回来时看见的便是这么一幅场景,两个小豆丁张着大嘴冲天哇哇哭,一个比一个声儿大。

      没办法,杨建只能一手抱着一个小豆丁,哄了起来。

      后来瑾妃看见了,便接过了鹤容抱在怀里哄。

      鹤容觉得自己得了靠山,就躺在她娘怀里冲杨翊喊:“你想要哥哥,让你爹娘给你生去,别在这抢我哥!”

      “鹤容!”“鹤容!”瑾妃和杨建同时喝出了声。

      鹤容那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训,她只知道杨翊听到她的话以后哭的更凶了。

      那天晚上,鹤容挨了人生中的第一顿打。

      后来,鹤容再也没跟杨翊抢过哥。

      再后来,杨建战死,他们俩,都没哥了。

      回忆掠过,现今看着眼前的杨翊,哪还有当年可怜巴巴的样子。

      “表妹竟还记得那么久远的事儿呢,我早就忘了。不过话说回来,表妹如今回宫,竟已出落成如此温雅的大姑娘了,着实让人感叹流年如水啊。”杨翊摇着把金字折扇,慢悠悠说道。

      太子见状也说道:“可不是,当年鹤容离宫时还是个及腰的胖娃娃,想来是松山是个有仙气的地方,鹤容这今年,竟隐约有些谪仙之气。”

      鹤容脸上强挂着笑听着太子这眼瞎的吹捧,感觉中午的饭隐约有点要到嗓子眼儿了。

      三皇子杨焕是出了名的太子狗腿,这时便又捡了太子的话尾,道:“想当初妹妹离宫时,众人都甚是不舍。如今看,出宫历练一番也是好的。”

      听着这话,鹤容眼角不禁抽了抽,“不舍?我记得当年离宫的时候,你笑的最欢实了……”

      正座的皇上一边饮茶一边听着这些小辈你来我往的说着小时候的趣事,笑得一脸祥和。

      “哦对了,瑾妃,今日殿上有一事倒与你有些关系。”

      “不知皇上所说何事。”

      “今日北昭来人了,来的正是瑾妃的亲哥哥,苏查将军,还带了北昭王的小儿子元重。北昭王意在让自己的儿子学些南楚的学识风俗,顺便借了些南楚的东西回去。”

      这话说的虽没明说,可长耳朵的都听得出,不过就是北昭王用自己的儿子换了些东西回去。

      “皇上可允了北昭的请求。”

      “朕自然允了,南楚与北昭速来交好,况且北昭又是瑾妃故国,朕何有不允之礼。”
      “你和苏查将军也是多年未见,改日朕宣了苏查到宫里,你们两兄妹也好叙叙旧。”

      “谢皇上成全。”

      一众人里,只长公主一直饮茶,并未加入话局中,倒并不觉得自己冷场。

      “皇姐,怎未见你说话,可是有什么思虑?还是说鹤容许久未归宫,你们姑侄俩也生分了?”

      “皇上说的哪里话,血肉至亲,怎能生分。只是臣妹口舌愚钝,不知说些什么的好。”

      说完,眼神转向鹤容,道:“鹤容幼时也常到我府上玩耍,如今孩子大了,我也上了年纪,身边没个说话的,还望皇上能容公主常到我府上看看我这老太婆才是。”

      “那是肯定,鹤容,听见你姑姑说的没有,闲暇时多去你姑姑府上走动走动,你姑姑也是看着你长大的。”

      “鹤容明白。”说罢冲看过来的长公主点了点头。

      日头正盛,一顿饭吃得众人满头大汗,不久也就散了。

      众人分开回宫时,长公主与瑾妃、鹤容慢悠悠走在后面,长公主身边跟着个扇扇子的杨翊。

      “姑姑可是有话跟鹤容说?”

      长公主犹豫了会儿,把一旁狗腿一般给自己扇扇子的杨翊往一旁推了推,对鹤容说道:“倒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我府上有一位客人,说是鹤容旧友,如今不方便入宫相见,若鹤容哪日得了闲,就到我府上见见这位故人,也好叙叙旧。”

      鹤容脑袋懵了一下,故人?她杨鹤容在尼姑庵待了八年,在这京中哪来的故人?难道是曾经一起穿过开裆裤的故人,她自己不记得了?

      “姑姑说是鹤容的故人?可方便透漏名字?”

      “那人说,你见了他人便知是谁,现在便是说了名字,你也不知道。”

      这就让鹤容更迷糊了,她的故人,她连名字都不知道,什么鬼道理。但话已至此,肯定是不方便继续询问这人来路。

      “鹤容知道了,改日得了空,立马去姑姑府上拜访。”

      长公主带着杨翊和瑾妃、鹤容拜了别,便也出宫去了。

      鹤容中午一顿饭没吃饱,下午又央着瑾妃拆了些牛肉干吃。

      夜里娘俩坐着嗑瓜子儿,鹤容想起来北昭的事,便问起瑾妃:“额娘,舅舅此次来借了兵,不知父皇派的是谁的兵马?”

      瑾妃闻言,给她剥瓜子的手顿了一下。

      “后宫不干政事,你额娘在后宫呆着,哪里能知道这些?”

      说着往鹤容嘴里扔了颗瓜子仁。

      鹤容探头探脑道:“额娘当真不知?这宫中有额娘不知道的事情?”

      瑾妃瞥了她一眼,没直接回答,只问道:“那你倒是猜猜,谁手里的兵马是皇上说调走就能调走的?”

      “这?那我便猜猜?皇后她哥的慕容观海手里的庆阳军算得上是半个禁卫军,守着皇城根,定是借不走的,毕竟父皇也怕被人趁乱撅了自己老窝。”

      “老窝?”瑾妃反应过来扑哧笑出声。“继续说。”

      “姑姑手里的城远军,虽是调动自如,可城远军擅水战,北昭多山地,就算借去了,也不一定比北昭自己的兵有用,可能反而要帮倒忙。”

      “剩下的就只有卫梁军了。卫梁军是杨琦曾经的兵马,如今理应算是杨翊作主,可我今天看着杨翊那吊儿郎当的样子,半点不像把卫梁军当成自己的兵马。”

      瑾妃听着鹤容头头是道的解释,点了点头说道:“卫梁军本就不是杨翊的兵马。”
      “杨翊幼年丧父,虽然卫梁军唯杨琦马首是瞻,可杨翊在军中并无威严,且卫梁军中老兵多为跟先祖打过天下的,心气甚高,并不服管。”
      “况杨翊现今只空有昭王封号,并无兵权,且常年跟在长公主门下,自是不可能让他掌了兵权,否则你父皇可真该担心他的‘老窝’了。”

      “那卫梁军现今又是谁领头?总得有个统领吧。”

      “邱大力。”

      “邱大力?怎么和原来御膳房的厨子同名?”

      “不是同名,原本就是同一个人。”

      鹤容一口茶水喷了出来。

      “怎么,军中无人了?选了个厨子当领军?”

      “你怎道邱大力就只是个厨子?”

      “可他就是个厨子啊!我记得小时候我去御膳房偷肉吃的时候,每次都是他给我留着的。他那时还给我刻了个食盒,每回都给我用那个食盒装肉,可后来离宫时,没仔细看着,食盒也丢了。”

      瑾妃无奈摇摇头。

      “邱大力他爹原本是卫梁军校尉邱正,是杨琦手下得力干将,可杨琦死后,邱正于这朝廷找不出个能效忠的主,便辞了官回家养老。”

      “邱大力后来继承他爹衣钵,也入了卫梁军,也同样做了校尉便突然辞了官,说是要做厨子,圣上看他爹是建国功臣,总不能真让他回村做厨子,便收了他在御膳房,可后来卫梁军群龙无首,似一盘散沙,终究不是办法,你离宫后不久,邱大力便又被调回军中继续当了校尉。”

      “那……我以后是不是吃不到御膳房的小灶了?”

      瑾妃看着她那呆样子,气得拿蒲扇敲了那榆木脑袋。

      “对了,明日若宫中无事,你便去长公主府上问候,毕竟是你亲姑姑,不能少了规矩。”

      “知道了额娘。”

      鹤容大概也没能想到,虽宫中的御膳房的小灶没了,可明日她便遇上了自己的“灶王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秋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