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秋叶卷入皇后的计划 ...
-
春山看了一眼床上的秋叶,还戴着他送的桃花簪子,只是面容不复秀美,意苍白如纸,不禁心如刀割,又看到昏倒的张二娘,瘫在地上的李大锤,只能咬牙把李大锤扶坐在椅子上,又喊了丫鬟帮忙给张二娘灌了参汤。
醒来后的张二娘一遍又一遍的喊着“妮儿!妮儿!”,一次又一次的昏倒,坐在椅子上的李大锤倒没有哭喊,只是他不说话了,仿佛也听不见别人说话。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的泪却是一串又一串,好像永远擦不完。
对于这一切秋叶都不知道,她只感到自己仿佛又堕入了无尽的黑暗,就像被砸中的当天,她在黑暗中飘着,飘着,仿佛没有尽头,也不知道钟点。
秋叶认识的人们陆陆续续赶来探望,看到秋叶悲痛的爹娘都不禁掬一把同情泪。夫妇俩两日水米未沾,仿佛老了十多岁,除了一遍又一遍的喊着“妮儿,妮儿”,就是不断擦拭她的血迹。春山这时向上级请了假,专心料理秋叶的事,他不断的跑各种琐事,太医开了药他亲自去抓药,劝夫妇俩稍微吃点东西,听老人说要准备棺材冲冲喜,又去看了棺材,准备后事,相对于崩溃的夫妇俩,他倒成了最冷静最抗事的人。
陷在哀伤中的礼貌是虚伪的,夫妇俩并未对春山说出感谢的话,他们守在床前寸步不离,一切但凭春山料理。
忙碌的春山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秋叶,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萌动的小心思。春山怨自己不曾真正表白,又恨自己无能不能保护秋叶,悲自己一生孤苦,父母早早离去,喜欢的姑娘也遭此大劫。各种情绪交织,春山也迅速的消瘦下去,脸上仿佛只留下两双炯炯的眼睛。
已经第三日了,流水一样的汤药灌进了秋叶的肚里,太医说,如果今晚还抗不过去,明日恐怕是真的要料理后事了。
在黑暗中的秋叶好像有了感觉,她渐渐觉得自己被火包围,越来越热,大火吞噬了她,灼伤了她,她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来,火焰困住了她。
不知过了多久,火焰渐渐变小了,甚至熄灭了。身上还很沉重,却渐渐清凉了。耳边慢慢听到了声响:“妮儿,我的妮儿啊!”
“秋叶姑娘不发烧了,看来是扛过此劫了!”
“劳烦太医再开些补药,这次受伤一定元气大伤。”
哭泣声,脚步声,水声,劝慰的声音,种种声音冲撞着她的耳朵,她终于睁开了眼睛。
“妮儿醒了,醒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二娘苍白浮肿的脸庞,还有李大锤布满血丝的眼睛,然后又看到春山探头过来,一副紧张担心的表情。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张二娘语无伦次得说道。
太医过来把脉,脉搏虽然还是虚弱,但比之前情况好多了,再静养几天,应该就能下地走路了。
太子听说了秋叶醒来的消息,心中大为安慰。虽然他之前威胁过秋叶,可这次发生的事太突然了,这让他意识到,自己要更加谨言慎行,不然会引起太大的后果。虽然秋叶只是一个厨娘,但是毕竟军旅中一起走过来的,艰苦的环境中秋叶一家也都努力让大家吃的更好,善良聪明得她因为自己遭此大难,自己心中难免有了一丝愧疚。
秋叶醒转的消息传到宫中,皇后也松了一口气。这几日宫中已经隐隐约约地流传秋叶不是意外而是被刺伤的消息,因为太子在场,还有妃子故意带着小儿子去皇帝面前晃荡,说些自己孩子如何乖巧宽厚之类的话。秋叶既然醒了,想来也无大碍。
思量许久,为了不让流言越传越凶,皇后觉得还是应该向皇帝陈情一番,于是起身去了前殿,求见皇上。
一见到皇上,皇后就直接跪下:“请恕皇上恕罪!”
这两日的消息,皇上也听说了,但是只是一个厨娘受伤,就没太计较。
皇上亲自扶起皇后:“皇后历来贤惠,何罪之有?”
皇后就不加隐瞒,将那日的情景描述了一番。
“这秦家小女性子也太急躁了些,不堪大任!,太子喜欢身边的奴婢也是正常的事,她何至于出手伤人!”皇上皱了眉头。
“我与怀玉最近见面颇多,倒也了解她的几分性子,这孩子性格单纯,不是那等心狠手辣之人,只是年少轻狂,只要细心教导就不会再行此事了。”皇后倒是维护怀玉县主。
“更何况秦将军陪陛下打下江山,现在他手握重兵,如今坊间都知道太子要与之结亲之意,因这等小事寒了开国将领的心,倒是不好了。”皇后还在辩解。
“罢了,近日边陲之地时有部落扰乱,以后还有很多用得着秦将军的地方,太子有这等亲事对他助力颇大,还是早日定亲吧!”皇上一锤定音。
“只是那厨娘,若真是太子喜爱,就干脆就纳为侧妃吧,也不可让太子伤心,以后父子母子不得亲近。”皇上叹息着说。
“那厨娘的身份?要不让哪个大臣收她为义女?以免以后被人议论,倒失了皇家体面。”皇后又说。
“皇后考虑周到,既然太子喜欢她,以后恩宠也不会少,就让工部尚书陈繁振来行此事吧!”
“谢皇上恩典,皇上一心为太子考虑,太子一定不负皇上重望,兢兢业业办事!”皇后喜出望外,又跪下叩头谢恩。
皇后回宫后急召太子入宫,将他们商量好的事情告之太子。太子听到还是要与秦寻雁结婚,倒也不是特别意外,这几日他也料到了,要想保太子之位,婚姻不可或缺,只有成家立业以后才能继承大统,但是感情还是留给心爱之人的,这点他已和刘越谈到,刘越虽不满却也无可奈何的接受了。
但是听到要纳秋叶为侧妃,太子手里的杯子掉在了地上。虽然这一切都是他引起的,但是他没有想过要纳她为妃啊,那个乡野间的小丫头,做饭还行,当侧妃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看到太子涨红了脖子想争辩,皇后以为他抗拒婚事,不满秋叶当侧妃的事情,手一挥把茶碗摔倒了地上:“你这孽子,我为你苦心经营,你却行混账之事,本宫好不容易在你父皇面前寻得了出路,你还有什么不满!”
太子见她发火,吓的跪在地上:“母后息怒,都是儿臣不孝!”
“如今能与秦家结亲,你多了一条臂膀,你既喜欢那厨娘,本宫帮你想了办法,工部虽然权力不大,但是胜在陈繁振此人风评甚好,又是世家出身,以后对你继承大统大有裨益啊!”
“本宫为你日夜谋算,你以为你的太子之位安稳吗?眼看那几个小儿日渐长成,后宫不断有新人进来,以后的局势还不明朗呢!天下真正为你考虑的,也只有本宫一人啊!”皇后说着,越想越伤心,不禁大哭起来。
太子好久没有见过他母后的眼泪了,虽然他知道母后对父皇深情一片,但不管是父皇纳多少新人,母后心里再不满意,表面也能做到泰然自若,很少有失态的时候。
“儿臣听从母后教导,但凭母后吩咐!”太子忙扶起皇后,又拿帕子给她擦眼泪。
既然事已至此,也只能勉强接受了!抱着这样的心态,太子并不多说,和皇后商讨了各项事宜。订婚十日后进行,待太子府建成,三个月后正式迎娶太子妃。
为保太子妃颜面,再过段时间再纳秋叶为侧妃。订婚仪式后,就先让秋叶认义父,皇后自认考虑周全,嘱咐太子不要多说,一切听她一步步安排。
太子心中有愧,自然不会大肆宣扬,就但凭皇后操劳去了。
皇后召工部尚书陈繁振的夫人入宫,口称厨娘救过太子,想给些赏赐又恐太招摇,念她身份可怜,特赐她与陈府结亲,再行奖励之事。
这周夫人也是消息灵通的,她早已听说了宫中流言,现在皇后赐亲也是莫大的荣耀,哪有不肯之意,于是两下一拍即合,只待时日一到即行礼仪。
这边厢,将军府秦夫人最近也些许听到一些流言,问女儿,女儿却只是一味哭泣,什么都不说,问丫鬟,也都说不知道。
着急了两天,皇后却派太监遣她明日入宫。秦夫人问太监:“皇后宣召为何事?”太监笑眯眯的说“恭喜夫人,将军府就要有大喜事了!”然后便不肯多说了。
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秦夫人连忙给太监塞了个大荷包,身边管事送他出去了。
既然是婚事,秦夫人命人传话给女儿即刻前来相见。
这怀玉县主听到明日入宫恐与婚事有关,不仅没有喜悦,反而哭了起来。秦夫人慌了:“你幼时就与太子相识,一直心悦于他,如今婚事有了着落,怎么又伤心了?”
怀玉县主此时想到明日母亲与皇后相见,事情必不能隐瞒,于是将那天发生的事情和盘托出。
秦夫人听到她当着皇后的面居然刺伤别人,大惊失色,不仅埋怨起女儿太过鲁莽。
怀玉县主哭着说道:“自从结识秋叶,我与她日日相见,她虽然身份低贱,我却拿她当好姐妹一样相处,从没听说过太子心悦于她,谁料她竟是如此背信忘义!”
听了此话,秦夫人却只能苦笑:“女儿啊,你这简单的性子,嫁于皇家岂不是容易遭人暗算?她一个小小厨娘又值得什么?太子喜欢她又如何,男人都是如此,今日喜欢这个,明日喜欢那个,难道你都去杀了她们?你只要不动声色,有你爹在,何愁不能把正位坐稳?”
听了她这一席话,怀玉哭的更厉害了:“我只想要两情相悦,既然结果是这样,那我干脆不要嫁他好了!”说完一扭头就要回房。
秦夫人哭笑不得:“你啊,这急躁的性子真得改一改,这一切都有我和你爹呢!”
“不要想太多,记住你是尊贵之人,要嫁于皇家就更要把眼光放长远,这些小事就不要太在意了。明日我去见皇后,自然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