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吴四叔私房小厨 ...

  •   吴四叔是镇子上最早做早餐店的那一批人,这个镇子上超过四十年的早点铺子仅此一家。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家烧卖5毛钱一个,一碗鱼汤面四块钱,一碗鱼汤馄饨五块钱,里面有二十多个小馄饨,扎扎实实一大碗。当我研究生快要毕业的时候,鱼汤馄饨已经十块钱一碗了。但是那个时候随着镇子的开发,早点早茶已经有了很多家,开发区的早茶店金碧辉煌,我寒暑假回家也很少去吴四叔家吃早饭。爷爷奶奶倒是一直去吴四叔家买包子,一个烧麦两块五。

      再次听到吴四叔的消息,是他的去世,那个挂着吴四叔私房小厨的牌子的小饭店贴出了告顾客书。吴四叔在送外卖的路上发生了车祸当场离世。镇子上的人对吴四叔的评价很复杂,他做了四十多年早点给女儿在上海买了房,很多人在背后讨论他的早点铺子到底赚了多少钱,一边说着定价真高一边早上去买两个烧卖。吴四叔的离世,是镇子上的一件大事,陆陆续续有人在饭店门口放上菊花。妈妈说出殡那天,吴四叔的女儿哭得近乎昏厥。父母的离世,对我来说是一辈子都不能接受的事情,想一想就会哭出来的程度。

      吴四叔的经营也并非一帆风顺,早餐店陆陆续续装修了好几回,开始是餐点种类跟不上新开的早餐店,吴四叔就加了大排面炸酱面各种面各种粥豆浆油条全都有,他起床做早饭的时间从半夜三点提前到了两点。种类跟上了之后,装修和店面又不够,几年后吴四叔盘下了隔壁店面,装修古色古香,吴四叔私房小厨的牌子也是那个时候挂上去的,之前都是口口相传“吴四家”。装修和种类都跟上了之后,生意依旧没有之前红火,毕竟开发区的早茶店请的大厨说是广东米其林挖过来的。我对吴四叔的印象都是二十年前的大冬天,他穿着一件汗衫在白雾水汽中盛出一碗热乎乎的鱼汤面,汗淋淋的样子,脸通红通红。生意虽说没有之前红火,总归还是一直有顾客,我爷爷奶奶他们那辈人总归还是喜欢吴四家的早饭。在我离开家求学的七八年,偶尔想起的也是那一碗鱼汤面,熬得奶白奶白的鱼汤,鲜香入味,面条入口绵密,雪里蕻炒肉丝的浇头咸香沁人,油亮亮的还有一丝辣味。我的家乡小镇靠海,饮食风格一边是海鲜,一边是江南的甜。早年出海打鱼的人,喝了这碗鱼汤面,就是丰收的启程。吴四叔最早是外地迁移过来的,即便是四十年后爷爷奶奶口中也是“那个外地伢”。但是在这四十年,他却成了本地人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按照商业周期运转,吴四叔的店衰落了没生意了倒闭了他去和女儿在上海安心养老,这样的结局是绝大多数本地人对他的设想,或者他年纪大了不愿意干了更想去上海安享晚年天伦之后,那便是更好的。但是车祸离世,是很多人感概的。于亲人,是一生的痛苦和不愿接受,于我们这些外人,是一时的感慨和种种叹息。爷爷奶奶的感情则更加深厚,他们既感慨这个意外“生意也不错怎么还做外卖”,“开电动车路上不晓得注意安全急死家里人了”,又为这个当年外地来的小伙子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吴四叔私房小厨的门大概率是不会再开了,四十年种种评判也都剩下了惋惜和怀念。他去世之后,我总想起那碗鱼汤面,终于是永远在梦中再也吃不到的鱼汤面。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在时光中走向了世界各地,隔着大洋隔着时差,不知道她们的梦里会不会也有这碗鱼汤面。

      希望吴四叔私房小厨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红红火火,生意兴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