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三
“你说我怎么就想不出这些设计方案呢!”小贾对着庄院士的作品集感叹道。
“大师就是大师,你才做几年建筑设计,人家庄院士做了多少年!” 我道,“这次南极遗址博物馆项目,庄院士不顾整个事务所的阻拦,坚持认为只有亲自到达现场,才能感受地段的场所精神,才能做出相匹配的建筑设计!太有大师范儿了!”
“真是精力旺盛!我记得他都八十多了吧?”
“是九十多!”
“不可能吧!”
“不信你看看作品集的扉页,里面应该有作者基本信息。”我点开电脑上的庄院士作品集,示意电脑翻到扉页;忽然,一个细节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我抓着小贾的手问道,“作者姓名外面加一个方框是什么意思?”
“排版美观需要?”
“我怎么记得,加方框是去世了的意思呢?”
“你开什么玩笑!我们不是上午才跟他视频会议了么?而且我们现在手上拿着的是谁的草图?”小贾的声音也有点虚。“我…我上网搜索确认下。”
小贾转头向电脑输入庄院士的名字,浏览器却显示没有任何资料。
“这不可能!堂堂著名院士,网上怎么会没有任何资料!!?”小贾叫道。
“我试试。”我的电脑搜索结果也一样,这让我也无比困惑。
“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在我们的网络中,他的信息被屏蔽掉了,就像敏感词。”
“可是十年前出台的全球网络协定,全面禁止敏感词的网络限制啊。可能网络bug了吧……”
“我的直觉没错!我们一直在被监视,被限制权限。”小贾自言自语道,开始往电脑上输入一堆指令,似乎在修改后台程序。
小贾的话让我有点微微出冷汗,难道真的有人在监视我们?图什么呢?
“这点小伎俩也想难到我!哈哈,我已经屏蔽他们的屏蔽了!”
“他们?”
“监视我们的人。”
“你别…别用一堆看不懂的电脑指令唬我……”我的后脑有点发麻,半信半疑地说道。
“没骗你!当年本来想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我父母觉得学计算机没前途,逼着我改成了建筑设计专业。我只好自己悄悄地修了计算机双学位。”小贾严肃的表情让我开始相信他没有在骗我。“那么,那么谁会无聊到监视我们这么普通的两个设计师呢?”
“会不会跟这次南极遗址博物馆的竞标有关?”
“不知道,但至少是跟庄院士有关。”
“现在想来是有点奇怪,我这么普通的小设计师,怎么能有机会跟庄院士这么大牌的设计师合作呢!”刚收到合作邀请时我被惊喜冲昏了头难,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不对劲。
小贾眉头紧锁,又开始在光成像的键盘上敲打起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破解程序中。
“庄臻,生于2106年,于2128年开始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于2180年被评为国际工程院院士。曾主持多项重要建筑设计的竞标项目和委托项目,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之一……”小贾对着屏幕念到。
我赶紧探过头去,快速扫视电脑屏幕上的庄院士简历,最终目光停留在了最后两行,“2298年12月宣布参与南极遗址博物馆竞标项目,次年1月赴南极实地考察过程中遭遇暴雪,不幸遇难,享年93岁。”我和小贾不禁面面相觑。
“如果庄院士上个月就去世了,今天早上跟我们视频会议的是谁?”我面色凝重地问到。
“那就是某个冒牌货。”
“不可能啊,那样貌,那语气,还有他的设计手稿,完完全全就是他本人啊。如果不是他,那也是一个……”我努力地想找到一个合适的词。
“一个优秀的模仿者。”小贾接道。
四
晶柯公司内,董事会对丁肇授权的“Print”项目进行发难,主要矛头集中在惊人的预算和不公开的研究内容上,这让丁肇焦头烂额。丁肇迫于压力,再次来到秘密实验室。
“安教授,项目进展如何?”
“丁总,我们与几位设计师合作,通过3D扫描技术,成功扫描出他们的大脑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
安教授示意电脑进行实验报告的展示,并向丁总进行解说。
“在1.0试验中,我们给设计师和智能设计系统共同下达了简单的设计任务一,四位设计师在5分钟内均完成了设计的构思和简要表达,而智能设计系统则耗费了5小时到30小时不等。从设计成果上看,智能设计系统与被扫描对象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完全复制的智能设计系统的耗时巨大,需要进行简化。
“在1.0基础上,2.0试验分析出模型中不活跃的部分,并进行简化梳理;同时,通过提升表达设计任务的算法,系统运算效率大幅提升。直至2.8试验,运算时间已和设计师本人基本相同;在复杂任务中,运算系统的效率甚至高于原设计师。
“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罢工’问题——部分系统中开始出现‘思维’混乱,多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包括对感官缺失的恐慌、对饮食和睡眠缺失的恐慌、对设计任务的排斥……之后有三分之二的系统停止运行,进入类似休眠状态。
“为应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两套试验策略。3.0a模拟设计师在高压下全神贯注工作时的大脑活动和激素刺激,运算效率良好,但设计水平低下。3.0b则是尝试为各智能设计系统打造躯体,解决认知困惑;大部分均能已完全适应人造躯体。我们决定在后者基础上继续发展,让智能设计系统以为自己是真实的人体来解决其认知的混乱。
……
“不需要给我具体细节,告诉我最新进展就行。”丁肇稍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哦哦好的!”安教授示意电脑加速放映内容,道:
“是这样,在4.0中我们将运算系统的近期记忆数据进行了模糊处理,模拟断片的效果,基本解决记忆断层带来的混乱问题;在5.0中我们去掉了智能设计系统中管理娱乐和休息的部分,强化了系统管理工作和探索的部分,以解决系统的怠工问题;但设计的创造力似乎也大大减弱了。在6.0中我们保留了部分娱乐和休息的部分,并且针对智能设计系统的原设计师个性,植入包括好奇心、大师梦、完美主义强迫症、工作狂等特性,促进产生智能设计系统的工作动力,整体设计创造力都表现尚可。”
“最后我们得到7.0版本,也就是现在最新的版本——我们模拟出真实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和分工架构,实现运算系统之间的交流和信息获取,以激发其设计灵感的迸发。7.0系统在设计过程的运算速度和原设计师基本相当,在图纸呈现和细节深化上的运算速度则大大超过原设计师,使得绝大部分设计任务都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为了避免运算系统对自身生理需求和作息混乱的疑惑,试验运行中我们采用单日制工作方式,每到8小时进行断电处理,再利用初始拷贝进行下一次运行。至此,‘Print’项目已投入运行中。经过多次试验,设计成果和系统稳定性均表现良好。”
“这么说,我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人工智能设计师了?”
“是的。”安教授迟疑了下,“唯一的问题是,虽然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运算时间上,我有信心优化到与人类相当甚至更佳的水平;但在设计水平上,得完全取决于被扫描的设计师的水平了。竞标成功与否,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
“预算不是问题。我们难道请不到优秀的设计师么?”
“这个……在绝大多数职业都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的现在,设计行业是少有的人力主导的行业,他们的正常薪水已是天价了。招募志愿者时,他们一听说是用来研发出人工智能系统,想到自己的高薪饭碗要被机器取代,往往一口回绝。而且,大部分有实力的设计师往往本人也在参与这个竞标,认为这是在窃取他们的设计想法,纷纷严词拒绝。”
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丁肇不禁陷入思考。这时,他的智能眼镜振动起来,提示有一则重要消息。丁肇扫了一眼消息,嘴角露出了不经意的弧度。
“安教授,扫描对象一定要活人的么?”
“您的意思是……?”
“别误会。”丁肇笑道,“不是让你们把活人变死人,而是让你们把死人变活。”
“死人变活?啊!给死者的大脑重新通电再模拟的话,确实是可行的!!”
“活人一般不愿意多出个自己的副本,但是死人的家属,会很乐意自己的亲人起死回生的。”丁肇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道,“如果确认复制死者的大脑可行,两天内我会给你全球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