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一
“你觉不觉得,有人在监视我们?”小贾停下敲击键盘的手,转过头来向我问道。
“别闹。就我们俩这苦逼兮兮的绘图民工,有啥监视价值嘛!”我一边研究着电脑上的建筑概念草图,一边说道。
“我认真的!我观察到了许多迹象。”小贾的声音非常严肃,“一个小时前,我刚想溜出去给琳琳买情人节礼物,李所长就跑过来布置任务,让我们今天就对着院士手稿出一套深化的设计图,害得我出不去了。”
“墨菲定律罢了。”我笑道,“东西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所长总是在你要翘班的时候派任务,哈哈!”
“派任务在电脑上发过来就行了,至于亲自跑过来么?”
“还不是因为这次南极遗址博物馆项目的竞标非常重要,想逼着我们尽快出方案啊。”
“那刚刚我说要是能看看庄院士以前的作品就好了,不到半分钟李所长就把庄院士作品集发给我了。”
“哎哟,配合深化建筑设计,自然要研究下院士以前的作品,谁都能想到的。”
“不止这些,总感觉有人在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别胡思乱想了,再不抓紧干活今天又要加班了!”
“哎,你说现在各行各业都机械化了,为什么设计行业还是靠我们人力完成?还老是加班,都没时间陪琳琳了!”
“你还是庆幸设计师的职业没被机器取代吧,不然哪有现在的高薪待遇。”
“也是,等我钱挣得差不多了就辞职周游世界。真是受够了这种每天被监视的工作环境。”
“受迫害妄想症!”我笑道。
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小时之后,小贾便真的永远摆脱了他痛恨的这个工作环境。
二
晶柯人工智能公司的大楼内,一位身材健硕、步伐稳健的中年人走进电梯,用生物信息解锁通向地下十层的按钮。
中年人名叫丁肇,是晶柯公司的执行总监。自从晶珂公司的贝塔狗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手以来,这一个世纪里,从最初级的智能聊天伴侣、智能网球陪练,到现在的智能管家、智能医生,以及取代人类各行各业的机器服务生,晶珂公司在人工智能行业占据了全球55%的市场份额,并且一直是该领域尖端技术的推动者;丁肇也成为了全球身价数一数二的人物。
而地下十层,是晶柯公司最高保密等级的实验室。这里,一个身材干瘦的银发老人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里的数据资料。
“安教授,这么急着叫我下来,可是项目有进展了?”丁肇道。
“是的,重大进展!”老人抬起头,眼里熠熠生辉,带有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犀利与机敏。
“噢,说来听听!”
“丁总,您可知道过去一个世纪里,人工智能发展遭遇瓶颈的原因是什么?”安教授一副循循善诱的样子问道。
安彧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原本在大学任教,五年前被晶柯公司挖过来担任技术总监。老头子仍旧喜欢被叫“安教授”而不是“安总”,一遇到自己领域的话题便滔滔不绝,丁肇也已经习惯了,只好配合着他说道:
“过去我们迷信遗传算法,试图通过反复地优胜劣汰,用‘弱人工智能’来创造‘强人工智能’;结果却是,人工智能可以不断优化计算能力,完成我们给定的无论再难的任务,却只是试图模拟已存的事物或者到达明确的目标,而不能做到给自己设定目标,也就是没有自我的意识。这就使得它们离强人工智能永远隔着一堵墙。是这样吧?”
“是的!人工智能的瓶颈在于——被创造的事物,永远不能超越造物者本身的局限;而人工智能,总也高不出编程的人的想象力。”安教授道,“而偏偏,我们人类本身,也不了解自己的思维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我们还无法探寻思维和意识除了神经细胞的脉冲之外,还有什么超物质的含义。”
“之前尝试着让超级电脑的人工智能自己编写人工智能呢?”
“我们的想象力有限到无法理解想象力本身是怎样一种运作方式,除了逻辑思维和随机联想混合之外,还有什么超意识的相互反应。对此,我们就像是关在玻璃盒子里的跳蚤,跳不出盖子。我们人在编写人工智能时,便不知不觉盖上了无形的盖子;让而人工智能在编写下一代程序时,很可能又无意识地盖上了另一层盖子。”
“所以在原来的思路上花再多气力,终究是行不通的。” 丁肇皱了皱眉头。
“是的,我们还不能揭开盖子,可是谁说揭开盖子是唯一的思路?说不定盒子上明明就有别的洞口可以出去呢。” 安教授狡黠地笑了笑,“我们还远不能搞懂我们在想什么,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搞懂?”
丁肇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疑惑的神情,他看着安教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不久前我查出胃癌,医生建议我换一个3D打印的胃;这让我忽然意识到,如今微米级别的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了,完全可以用类似思路进行人脑的复制。”
“您的意思是,3D打印神经细胞?”
“是,也不是。脑神经的复杂程度比其他器官高出好几个数量级。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纳米级显微扫描,勾勒出一个神经细胞内的物质组成及空间结构
,然后模拟出计算机模型;如果代价再大一些,甚至可以模拟出原子的排布模型。可是这样,原子的数量和位置数据合起来,至少要是10的18次方级别。运作这样一个模型,实在太缓慢了,更何况人的大脑里有10的10次方个脑细胞。”
“这显然超过了全球最强大的超级电脑的计算能力。”
“没错,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扫描出真实的神经细胞呢?我们只要模拟出它们的工作方式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只需要模拟神经细胞之间的关系!”安教授得意地笑道,“除了轴突等直接连接外,神经细胞之间还有广泛的互动关系;而我们的生物显微扫描技术,可以记录每个细胞的局部放电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记录每个细胞对周围神经细胞之间的作用点,然后我们用计算机去抽象模拟这些点的位置和强度,也就形成了神经细胞网络的电脑模型。人的大脑里总共有10的10次方个脑细胞,其中活跃的神经元细胞不过10%。”
“即便把它们的位置数据和连接关系全写到一个模型中,对于当今的计算机来说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是的!两个月前,我们正式启动了‘Print’项目,来进行3D打印神经系统的强人工智能研究。我们对不同志愿者的大脑进行扫描,并对复制出的人工智能模型不断进行优化。今天,其中一个模型顺利通过了图灵测试。”
“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安教授,您将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在产品发布之前,我们还需要大约三个月时间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
“三个月之后刚好是南极遗址博物馆项目设计的招标截止时间,这是个全球瞩目的大事,我们最好错开产品发布会的时间。”丁肇略微思忖了一下,又笑道,“或者,刚好赶上招标时间!”
这回轮到安教授面露疑惑了。
丁肇补充道,“安教授,您要不要尝试给我们的产品增加一些挑战,比如聘用设计师作为被扫描对象?”
“这个应该没问题。”安教授似乎明白了。“只是……”
“预算不是问题,关键是请到最优秀的设计师。”丁肇说道,“如果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方案一举夺魁,便是人工智能史上最具戏剧化和影响力的产品发布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