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十四:国士之上杉景胜 ...

  •   5:上杉景胜

      ——沉默一生的王者器量

      作为军神谦信的养子和继承人,或许是景胜最大的悲哀。因为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拿他和谦信比较,而谦信那独一无二的存在感是谁也无法相比的,所以在那光焰万丈的‘最强’武名对比下,景胜的才能总被忽略。

      作为‘天下二陪臣’直江山城守兼续的主君,或许是景胜最大的不幸。因为说起谦信公故去后的上杉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只能想到那个文武两道的能臣名将,兼续的才能太过出众,造型又太过拉风(这个以后再说),所以也属于万众瞩目的类型,人们往往又忽略了景胜这位在兼续身后默默支持着的主公。

      不过近年来,史学家们已经一改以往对景胜过低和不公的评价,认为他的平均才能其实已经超过了谦信。这算是对之前众所一致的忽视所做的一点小小的补偿吧。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样,一个能尽展才华的名臣身后也总有一个伟大的主君。再有能力的家臣,也离不开主君的支持,尤其是在当时,武士道精神里对主君的爱要超乎一切,为了主君大义灭亲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必须对主公尽忠的前提下,就算要与父母兄弟反目也在所不惜,如果做不到就不配称为合格的武人。所以,如果景胜不能肯定兼续的做法,那么兼续就什么都做不了。如果兼续违背景胜意志任性去做,那么做得再好也无法成就他这么高的士名,因为对主公不忠首先就违反了士道。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兼续之所以能尽情发光发热万世留名,那是因为景胜认同他的理想,君臣同心,允许他放手去做,否则兼续再有才也发挥不出来,因此,景胜的器量实在让人感到钦佩。不是所有的主君都有这样的心胸,能容得下如此有才能的臣子,更何况还将自己隐藏在那光芒之下毫无怨言,景胜沉默寡言了一生,也是信任了兼续一生,更是以这宽厚平和的姿态,无声的支持了兼续一生。

      在《史记•甘茂列传》里有个记载:丞相甘茂对秦武王说,当年,魏文侯命令乐羊讨伐中山国,这一仗打了三年才打赢。乐羊班师回朝就上书请功。对此,魏文侯默默搬出了一个大筐,里面塞满了这三年来状告乐羊的谤书。乐羊见了,冷汗涔涔而下,赶紧向魏文侯说,‘此战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而甘茂对秦武王说了这个故事,就是在为自己攻打韩国重镇宜阳做准备,希望秦武王听后,能如魏文侯一般,不听谗言,全力支持自己。

      我不知道上杉景胜有没有看到过这个故事,以当时的情况,多半是没有吧。那就是说,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战国时期,也出了一名景胜这样的主君。兼续锋芒过盛,又得景胜宠信,上杉家内对他抱着嫉妒之心的人当然也是不少的。不过却未因此引发什么重大混乱和矛盾,可以说,景胜完全信任兼续,一直支持兼续是一方面,景胜驾驭、平衡臣下心理的手腕,也非同一般。

      有一则景胜的逸话是说,他小时丧父,上杉谦信就收他做养子并交给重臣直江实纲抚养,并让实纲观察景胜,如果认为他有才能,以后就把景胜亲父的领地交还给景胜。实纲观察之后,认为景胜是个性格温和的孩子,但却并不逆来顺受。一般是能忍则忍,但真的十分过分的对待他,惹他发怒,就会变得非常强硬激烈。另外,景胜还是个很体恤下人的人,即使在使唤下人的时候都会很有礼貌的道谢。并且,景胜从小就十分感怀谦信的恩情,说过愿侍奉谦信,为他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的话,从实纲那里得到这样的回报后,谦信就在景胜十三岁的时候将他召到了身边。

      然后就不得不说说上杉家有名的内乱‘御馆之乱’。当时,平生未尝一败的军神谦信急病而亡,连遗言都没来得及留下。从小就沉默寡言的景胜,却在这时发挥出了惊人的决断力和行动力。他自称奉召,得了谦信让他继承家督的遗言,率先进入了春日山城,而同为谦信养子,北条三郎(亦在武田家做过养子,曾用名‘武田三郎’,后又做了谦信养子,并得谦信喜爱,将自己的曾用名赐给了他,因此下文统称他为上杉景虎)本来也有不少家臣支持他即位,于是,心存不满的景虎便同景胜开战,并得到了本家北条与武田的支持。不过,景胜的反应也堪称神速,他立即与武田信赖谈判,以割地献金,并娶武田家姬样为条件,使得胜赖答应退兵。北条氏政知道这件事后,连呼‘武田小儿目光短浅,害我如玉之三郎’,由此可见景虎当年为越后第一美男子的盛名不虚(很少见到这样的感慨句式啊,如玉……),咳,跑题了……武田退兵之后,小田原援军不及赶至,景虎独木难支,很快便输给了景胜,时年26岁的如玉景虎无奈自刃,景胜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这件兄弟逾墙之事,很多人对上杉景胜不以为然,认为他是个伪君子,说他虽然表现得一派遵照谦信公遗风做事的样子,但只是假仁假义。不过,我却有不同的意见。第一,景胜与景虎不存在真正的兄弟之义。因为,景胜是上杉谦信姐姐家的儿子,也就是与谦信还有一层血缘关系在内,更是越后本地豪族出身,继承家督之位名正言顺,而景虎只是北条家送过来的人质,从他后来联合北条、武田来与景胜作战之事就可以看出,就算景虎取胜,成为家督,上杉家也只会沦为北条的傀儡而已。第二,景虎自身如果没有帮助北条本家夺取上杉家业的心思,真的只为上杉考虑的话,在谦信死后,景胜进入春日山城,他就该立即发表声明,支持景胜即位。前面说过,景胜与谦信有血缘关系,出身也比较正统,越后豪族显然更会信任景胜而非景虎。景虎如为上杉家打算,就不该起兵与景胜作战。如果那样的话,也能避免内乱。如果说景胜打败景虎,害的景虎自杀身亡,是不义于兄弟,那么景虎在景胜进入春日山后,联合北条武田一同攻过来,那就不仅是不义于兄弟,更不义于上杉。所以,这不能怪到景胜的身上。一说虽然是景胜率先露出要做家督之心,抢进了春日山城,但并没有立即对景虎发兵,而景虎却在惴惴不安下发动了攻势,但是双方第一次接触,以占据了主城本丸的景胜获胜,景虎逃往了御馆,之后联络了北条与武田,与景胜势成水火。所以,以上杉家务事来判断景胜为人,是不合理的。因为,景胜抢在景虎之前进驻春日山,并不一定全是为了自己的野心。如果家督之位让给景虎,上杉家对北条就没有了立场,在这样的前提下,景胜作为上杉豪族,是必须负起避免家门落到那种地步的责任的。除去与景虎兄弟反目,景胜一生都未做过值得他人非议之事,秉持了谦信公大义之名,关原之后,上杉家虽迫于形势向对德川低头认罪,但其门风不坠。这个后面再说。

      景胜不仅在内事上做到了谦信一生都未成就之业(谦信在位时,他统治的越后更像一个豪族联盟,而谦信是名义上的联盟首脑。配下经常发生叛乱,虽然谦信为人仁慈,对背叛过自己的配下,只要肯认错回归,一样既往不咎,但这也导致了上杉家的内事乱七八糟。谦信没有支配他人的野心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他处理内事确实不如景胜),越后是在景胜手中真正得到统一的。而景胜还是治军严谨的名将,史书记载‘上杉军上洛之时,四野寂寂,不闻咳声,唯人马行军肃然之音’、‘上杉家族畏主君景胜更甚于敌’。景胜是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之人,这样严峻的冷面在军中有很高的威信。相传他一生只笑过一次,再加上这样严肃,虽然给人一种可怕的印象,但是前面也说过,他却也是个仁慈宽厚的主君(能容名臣,对下人有礼)。这样的景胜,与谦信公的赫赫战名相比,虽然耀眼程度要低调、逊色了不少,但其实更有‘主君’的器量。

      关于景胜在位时,军风可怕到什么程度……其实历史上有个很骇人的记载,1582年6月3日,上杉势的鱼津城遭到织田家猛将柴田胜家的侵攻,形式岌岌可危,而柴田并不知道信长已经在本能寺被光秀逼死,景胜也要应付来自信浓的织田家森长可的侵攻,来不及相救,鱼津城诸将自知无幸,守备中条等人便纷纷自刃,又说‘城池起火后,首级难以分辨’,于是各自将名字系在金针上,用金针穿过诸人的耳朵,然后才从容自杀。不久后,攻进了鱼津城的织田家将士目瞪口呆,纷纷感叹‘上杉家的武士真是太可怕了’。

      而信长死后,柴田与秀吉为敌,为了寻得景胜的支持,秀吉还曾向春日山发过一封誓书,口称‘殿下’,约他一起对抗柴田胜家。之后,景胜一直作为秀吉的盟友,但并不是‘臣从’,因为景胜说‘谦信公的伟业,我还未做到五分之一,如果现在投入名闻天下的秀吉家门,人们会说我是靠他的威风,不是我的实力,这未免太过无趣’。景胜君主之心的骄傲,虽因其过于沉默而不彰显,但这句话多少也流露出一些端倪了吧。

      之后,面对秀吉再三发来的结盟请求与誓书,景胜说‘就让您看看我越后武士是怎么作战的,就当送给您做礼物吧’,接着势如破竹的侵入柴田大将佐佐成政的领地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再没多久,秀吉突然带着少量随从前来求见景胜,负责接待的武士惊慌失措,连忙去报告了景胜,并说‘此时要杀秀吉简直易如反掌’,但是景胜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并说‘秀吉已将取得天下,还亲自前来越后,一是为了履行约定,显出与我上衫结盟的诚意,二是相信我景胜的为人,不会做卑鄙之事。如果今日我杀害了秀吉,那么将会自污我高洁迄今的武名,不如就此与之相会,即使最终谈判破裂,也要待其归国,再堂堂正正与他决胜负。’

      1586年,上杉景胜上洛,这一次是真正臣服于秀吉。不过,此时又发生了一件著名的逸话。当时,上杉与秀吉的实力已经相差很大,在这次会面中,秀吉看中了景胜的重臣直江兼续,并向他要人,想让兼续做自己的直臣侍奉自己,但兼续不同意,兼续的主君景胜也不同意。还有一说是,秀吉对景胜的拒绝显得很愤怒,拔出侍从的佩刀指着景胜,但后者丝毫不见惊慌,说道这种事就算死也不会接受,并且从怀中拿出了遗书,说自己来上洛前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个逸话在大河剧《天地人》里亦有采用。)因为上杉家君臣一心,深感如若作出失礼之事会被天下不齿,也会被上杉一门视为死仇,秀吉终还是没有继续为难景胜,转而要走了幸村。

      另外,在小田原征讨中,上杉军也势如破竹,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之后的朝鲜攻略中,景胜和兼续虽然也去了,但景胜并没有参与什么激烈的战事,兼续更是忙着保护文物书籍,上杉军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军风,这一点在诸将都疯狂建立武勋的当时还是很特别的。

      在秀吉死后,关原战役虽是以直江兼续的《直江状》为导火索爆发,但这封书状当然是得到过主君景胜的首肯的。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景胜的处境。德川家康在秀吉死后野心毕露,先是强迫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长给他写誓书效忠,迫于形势,利长选择了屈服。之后,家康依样画葫芦的逼迫景胜上洛,并要同为五大老之一的景胜向他表忠心。但是这一次遭到了景胜的严词拒绝,并说自己是效忠丰臣家的,如果家康是怀疑自己对丰臣不忠,请先查明是谁进了这样的谗言,否则家康的无理要求自己决计不从。之后,兼续便撰写了流传后世的《直江状》,言辞犀利的反驳了家康的无理要求,其中不乏傲慢刻薄之处。景胜一直是雄踞越后的大名,侍奉秀吉后,按照秀吉的命令移封会津,那之后便一直在大阪,好不容易有机会去治理新的领地,却又被家康命令上洛,这当然让无辜的景胜非常恼火。不过,收到《直江状》后,虽然被百般奚落了的家康勃然大怒,但私下里却也对重臣本多正信说过‘真不愧是上杉家的啊,不可随便侮辱他’。

      而在关原战役爆发之后,面对德川家的退兵,景胜与兼续的主张第一次相左。兼续主张趁机追击,而景胜却摇头说‘我当年在太阁身前立下誓书,而内府(德川家康)是怀疑我对太阁不忠,方才起兵伐我。如今内府已然退兵,我再进行追击,就是失信于天下。这对上杉家来说是最大的耻辱。’兼续说‘但是内府显然是要将我家赶尽杀绝,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必然不利。’但景胜最终也没有采纳兼续的意见,说‘此乃国家存亡之时节,不信之名必使子孙后代蒙羞。’因此,还是就这样回到了会津。

      之后,兼续率军击破最上势,并一直牵制了最上、伊达。当时最上家被打的没剩下几座城,赶忙向伊达政宗求救。政宗派自己的叔父带了骑铁前来救援,但双方战事一直胶着,同时,兼续还攻破长谷堂城,逼名将上泉宪元自刃,但是这一天正是关原战役中,西军(石田三成方)战败的日子。后来,得到这一消息的景胜与兼续立即撤兵,而被关原战报激励了的最上与伊达联军兴高采烈的追击上杉军,双方发生了激战,而景胜也摆出了谦信公赫赫有名的‘车悬’战阵,战后,最上义光感慨的说‘虽是退兵却也不见胆怯,并给我造成了这样大的伤亡后,从容的回到了会津。(看到景胜这样的表现),真是颇有谦信公遗风啊!’

      后来,为了保全家门,在友军落败的情况下,景胜选择了向家康认罪,落到会津一百二十万石被减封至米泽三十万石的下场。但我始终认为,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关原的结果是谁在一开始也预料不到的,虽然作为主君,景胜必须负起选择失准的责任,但是,上杉家的大义却不容他在关原之初,就做出背叛对秀吉的誓书的选择。现在有人说,景胜在战败后选择臣服家康而不去死,就是一种假仁假义,因此对他的大义嗤之以鼻。但是,在关原时能毅然站在丰臣一方,而不是向家康屈服,上杉一门对秀吉也算仁至义尽。景胜作为当主,身上还背负着上杉家的存亡,上杉已经为丰臣家流了无数鲜血,这时再要让其一门都为秀吉陪葬,似乎就过分了。

      归顺家康之后,在大阪之阵中,景胜的凛凛风姿也为人惊叹。《常山纪谈》中记载,当时景胜面对两倍以上的敌人,家康劝他不要轻举妄动,让友军攻略即可,但景胜说‘战功乃一寸一分积累之事,今已激战如此,岂有退却之理’,之后,来劝说他的丹羽长重便看到,‘景胜手执青竹,端坐中间,二杆毘文字大旗分立两旁,暗紫色上绣日之丸,左右簇拥着三百持枪呈半跪状战斗姿态的士卒。景胜手中青竹直插于土内,以示绝不动摇,睥睨大坂,丝毫无视长重的存在。阵中一片寂静,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威仪。据说连素以勇将著称的长重,见到这番光景也感心不已。之后,对景胜的治兵有方一直称赞有加’(引号内为引用百度百科)。

      而与景胜率领的上杉军豪勇之姿相比,家康方却碌碌无为。之后,论功行赏时,收到了家康感状(表扬信)的上杉武士,当场就露出了不满之意,虽然勉强收下,表达了感谢,但出门就耻笑说‘当初跟着景胜公,经过多少激烈的战斗,都没能拜领过感状,这次就跟小孩打闹、赏花游玩一样的战斗,竟然收到感状,付之一笑……’然后听到这件事的另一位上杉武士就说‘我等舍命作战是为了主公,又不是为了德川,你们以后也要记住这个,收到公方(德川)的感状有什么好夸耀的!’(《常山纪谈》)由此可见,上杉强军之风姿真是让人向往。

      另传大阪冬之阵时,家康曾去景胜的军营巡视,景胜与兼续两人迎接,军容肃整,营地干净。家康慰问他说‘辛苦了’,景胜正色回曰‘和小孩子打架,如同儿戏,谈不上辛苦’。

      因对景胜和兼续的君臣同心美谈太过向往,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虽然对景胜谈不上‘爱’,但他在我心中,始终是最有器量的主君,没有之一。不但如此,先后侍奉秀吉与家康,作为配下的景胜,也有凛凛的武人之姿。能将一盘散沙般的上杉家臣团梳理成团结一致、上下齐心的阵容,景胜功不可没。在内事上与战事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再加上那广阔的心胸,却终为‘大义’二字所累,未能用尽手段为己牟利,景胜所欠缺的,大概只是这样的无情了吧,不过正因如此,才真正无愧于名门上杉之门风啊,谦信公地下有知,应该会为自己有一位这样的继承者而感到自豪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十四:国士之上杉景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