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关于题之十一《椿》 ...

  •   因为看了猫给题之十一《椿》的长评<理想主义者的末路>后,被触动了不知道哪一根神经,不仅立即去翻译了自己本不擅长的歌词,附加到了《椿》的文后,这样做还平复不了心中纠结的这些感想,于是就开始打开word写回复。
      写着写着,又觉得仅仅在评论后面回复,似乎写的又过了头,搞得好像是自己在重新审视那篇文,已经不仅仅是在单对单的交流了,还有很多很多的感想,想要告诉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也想要抒发某种情怀,于是就在这里开了单章。
      这一章专门回复广渊家的猫的长评,也专门来说说题之十一:椿。

      ——————————————

      这其实是个比国士更悲哀的故事。因为三成和兼续我觉得都是比幸村更复杂也更悲剧化的人物。

      国士里,只有政宗与幸村道路的冲突。明明曾经相交莫逆,却要眼睁睁的生死离别,然而幸村的死亡何其灿烂,理想又多么光辉,虽然是与父亲守着同一个秘密,但却真的是在人为制造的理想中灿烂死去的。这是属于他的必然的结局,因此大概能够只悲不伤。幸村是个只悲不伤的单纯人物,伤的是政宗。

      关于兼续和景胜。

      其实这个故事虽然最开始是想写三成,关于三成着墨也很多,写的很激烈,大概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但写着写着,忍不住就将兼续当成了最主要的人物。大概除了光秀之外,兼续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了吧。

      近江家里的秀风喜欢上杉谦信,那确实是一个凡是男人就不可能不敬爱的人物。我对谦信公也抱有敬意,但却没有爱。相反,我喜欢景胜。

      现在史论界已公认,其实景胜的平均能力,已然超越了谦信,但是谦信是那么具有强烈存在感的人物,风姿又是那样的让人憧憬,所以在小说、影视作品甚至动漫游戏里,一有关上杉家,必然会是以谦信主打,景胜在哪里都是个路人大众脸,大概除了以直江兼续为主角的大河剧《天地人》吧(这是没办法的,因为以直江为主角的话,直江侍奉的是景胜,就实在不能再去刻画谦信了。但是,天地人却是众所公认的,唯一一部让人看了后反而降低对主角评价的大河剧,这不得不说很讽刺。因为无法酣畅淋漓的刻画谦信,所以连上杉家的其他人都刻画不好了吧。因为以其他人为主角的大河剧,都是让人看了后能提高对主角的爱和评价的,这部剧的失败真是很值得推究)

      谦信公是一代军神,不但武力超群,用兵如神,而且坚持大义,每一次出兵都是为了大义,并且一人一骑冲杀于武田阵中,竟全身而退,这种活神话当然让人向往不已,不崇拜他简直是不可能的。每每想起关于谦信的神话,我也感到热血澎湃,想要拜服于这人的神威之下。他是一个性格和境界上已臻完美的武人,大概唯一的缺点,就是不会搞内政吧。他虽然很会指挥作战,但统御力却不强,因此上杉家一旦处于和平时代,家臣就对他生出异心,因此他还曾心灰意冷去出家,但他出家后,上杉遭遇战事,不行了的时候,家臣又想到了他,又纷纷去向他认错,请他重新出山执政。如此情况经常反复,谦信穷其一生,都没能真正驾驭了这些臣下,但这并不是他的错。在乱世里,谁都想要光耀门楣,青史留名,大部分武人都追逐名利,谦信太过无欲无求,跟着他吃不到肉,所以可能这就是很多人虽然尊敬他,却无法真心跟随他的原因,但这真不是他的错。

      你看,尽管我说过我对谦信无爱,但还是忍不住写了他这么多,这就是可怕的存在感。

      反观景胜,景胜没有谦信公的武名,也没有那样耀眼的锋芒,是一个很边缘化的人。因为身边的重臣兼续又太过耀眼,后世被称为‘天下二陪臣’,人们的眼光就更多放在了兼续的身上,景胜就更加不起眼了。然而景胜的能力,却并不比谦信差。虽然没有谦信那样神勇的威风,也没有那么用兵如神,但胜在平衡,他统御部下的能力超过了谦信,内政也很拿手。在他的统治下,上杉家臣变得非常团结,这一点是谦信一生都没有做到的。所以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主公,放在一起比较确实是很无力的。何况,能容得下兼续这样锋芒毕露又才华横溢的臣下,并不介意他功高盖主,从未猜忌过他,放手让他施展才华,景胜的心胸真的让人钦佩,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人更能激起人的忠诚心。关于景胜的佳话,也有说在关原之后,上杉家认罪,德川家康没有要他们的性命,减少了他的封地。上杉家从会津一百二十万石的大大名,变成了米泽三十万石的小家族。后来,直江兼续将自己的领俸全部交给了景胜。而急速缩减了领地后,所能收获的钱粮也变得捉襟见肘,原本供养的家臣就养不起了。所以景胜让他们自寻出路,如果继续跟随上杉的家门,势必就要跟着过苦日子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宁愿不要俸禄或拿很少的俸禄,跟着景胜一起节衣缩食的过日子。这逸话不知真假,但我想,既然有这样的逸话传下来,那当时的情形,就算有差也相差不远。由此可以看出,景胜确实很有领袖的魅力,让人能够死心塌地的跟随,这样的人折服了兼续,也就很自然了。而且,虽然与谦信公是不同类型的主君,但景胜一生都坚持了谦信公的作风,出兵只为‘大义’,从来都以忠勇仁义闻名,虽然他不是谦信的亲生儿子,但是却全部继承了谦信的为人作风,我认为景胜是合格的继承人,也是他让上杉家风青史留名,最后即使违心向家康认了罪,但也始终没有堕了上杉的门风。在关原的时候,虽然形势不利,但在局部战争取胜之后,兼续想要乘胜追击,也是景胜阻止了他。即使大环境对自己很不利,也不违背原则多占一点便宜,景胜的为人,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

      至于兼续。前面说过,兼续是我除了光秀外,最喜欢的武人。之所以这篇本来是想写三成的文,写了那么多关于兼续的事,是因为,偶尔看一些论坛,那些人的言论让我很生气。我不愿跟人争辩,所以我要写下我心中的,所敬仰的那位武人。

      很多人说,兼续不配被称为天下名臣,不配被称为文武两道的名将,因为他关原的时候站错了队,帮助了三成,却害得主君景胜从会津一百二十万石的大名,险些失去性命,更沦落了上杉的名门家声,成了苟延残喘的三十万石小家族。说他打造‘爱’字头盔,整天说为了爱而出战,是个只会说漂亮话的人。既没有为主君取得利益,害得上杉家门沦落,又没有为他的大义与爱去死,反倒跪地求饶,所以他更是个表里不一的无耻之人。

      这些话让我感到生气。与我们人生才行至不到一半不同,兼续已经去世几百年,他也是可以盖棺定论的人物。试问,他的一生,有做过任何违背大义与爱之事么?难道向家康认罪,求得自己与主公的一条活路,是罪过吗?如果这件事不是罪,那么他就无罪。我认为无论什么情况下,想要苟全性命都不是错,何况,他还有主君要侍奉,无论如何都必须以主君的性命为优先考虑,所以无法为了大义与爱去死,这是武士的职责。除此之外,他没有做过任何表里不一之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说的大义与爱,绝不仅仅是漂亮话而已,因为他也确实的这样做到了,并且保持了一生。说一句话容易,真的这样做一辈子,却真的难为了。

      另外,说是因他而害景胜减封,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论调,根本立不住脚。说实话,我们现在来看,关原的胜败,已经由各种迹象显露出是丰臣家命数已尽,但是,当时双方兵员数量相当,西军也不乏名将,谁能说帮助三成就必败无疑呢?如果三成赢了,上杉家必定会获得封赏,那时才算是兼续的功劳吗?

      何况,以兼续为大义与爱而战的为人而看,又与三成交好,关原的时候,帮助三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更而且,景胜与兼续主从二人信念相同,配合默契,景胜也认同兼续的理念,并支持他如此做。如果景胜说什么也不愿去帮三成,区区一介臣下,兼续怎么能执意站在西军一边?所以,在帮助三成的时候,景胜与兼续就已做好了战败后的觉悟,那觉悟甚至包括死亡,以结果来谴责他们,那实在是太无知了。这世上到底有几个人,能喊一辈子漂亮的口号,然后真的做一辈子的漂亮事呢?如果真的能做到,那么喊喊也无妨。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随便非议真的做到了的人。兼续是真的在乱世里敢于将理想宣之于口,在嘲笑大义与爱的现实里,堂堂正正将这些让人笑话的理想大声说出来,而不觉得羞耻的人,并且真的这样做了,这样的人,任谁都没有资格非议。随便浅薄的非议他的人,难道不觉得脸红吗?

      诚然,整天高喊为了大义为了爱这些口号,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很可笑,但在那个人人都追逐名利,追逐权位的世道,不允许拥有梦想的世道里,他能逆风而行,坦然面对各种质疑和嘲笑,并且真的这么做了,那到底真的是很可笑的事吗?带着的头盔上,有一个大大的爱字,居然也不怕羞的顶着这样奇怪的头盔出阵,那确实很标新立异,也很引人发笑,但那堂堂正正的武人之魄,真的应该被嘲笑吗?

      如果现在的他,还是在被人所嘲笑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所处的世道,也不是什么美好的太平盛世罢了。那个理想中的,不会嘲笑大义与爱,而是以此为正论的世界,时隔四百多年的我们,似乎依然没有等到呢。而无法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屈服于时代的规则,碌碌无为没有理想,就这样做吃等死的我们,谁TMD有资格嘲笑那样的人呢?

      什么时候这些嘲讽他的论调消停下去,什么时候世道才能转好吧。

      我也想看到三成那大一大万大吉之世,也想看到一个不会嘲笑大义与爱,而是以此为正论之世。虽然我微薄之力什么也做不了,甚至有时也觉得为理念而死的他们,蠢的不可救药,但是我也羡慕的想哭。

      明明是个怕死的人,只想昏昏碌碌的在这世上安生走到头,如果要我为了理想去死,我宁愿服从时代的规则,毫不出彩的活下去。但是却觉得那样做不到的人生让我很羡慕。如果世上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我们的世道,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好吧。

      关于三成

      很多三成命问过我,为什么三成和光秀感觉很相似,我却那么喜欢光秀,反而对三成无爱。

      我在文里,也承认三成和光秀很相似,但也确实的没有太多爱。我非常的尊敬三成,但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爱。就像是……就像是对谦信公一样。这种爱不是写同人时的爱,否则‘无爱下笔’之类的指责就可以成立了。这是对光秀那种感同身受的感情,对三成没有,谦信也没有。

      我羡慕兼续坚持大义与爱的姿容,也爱那样的人。不爱谦信公,是因为他几乎是现世人神,应该仰望,爱不起来。对三成,却是因为他的主公。我毫不掩饰我对猴子的厌恶,所以我对忠于他的臣下,爱不起来。尽管我真的很尊敬他。

      三成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傲慢的人。他和光秀唯独这一点不相同。光秀的傲慢在骨子里,外表清和高雅,也能柔软的做人,如果没有把他逼迫到一定境界,他不会伤人。三成的傲慢却是从里到外的,只要是他看不上的人,他就非常不客气,用刻薄的言辞和嘲讽的冷脸去对待别人,所以他即使在丰臣家里,也四面树敌,最终导致了悲剧。

      而三成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能说会道的人,包括上杉家在内,很多大名都是被三成说服,投入了秀吉的家门的。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明明是这么能说会道的人,却总不被人理解。无法将自己的理想和真心,坦率的告诉给同僚,无法让他们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理解自己,乃至到最后众叛亲离,连丰臣政权都不相信他的忠心,关原的时候,竟然将他和家康的对阵,当成了什么私人恩怨置之不理,没有帮助这个忠心耿耿的臣下。这让人感到矛盾和困惑,又不是拙于言辞的人,也明明说服了那么多政客投效秀吉,为什么偏偏无法用这种辩才,为自己谋利呢?

      然而三成却又是出乎意料的会为人打算,为人考虑的人。虽然以上那些分析,看上去他很刻薄傲慢,但实际上,他待人却很真诚,也很体贴。这又是另一个矛盾。

      到死也站在三成一方的人,还有一位叫做大谷吉继,他得了癞病,当时是难以治愈的顽疾。有一次,丰臣家召开茶会,而那时茶席是只有一只碗的,从一边开始传递,每人饮同一碗里的茶水,以此缔结同僚间深厚的情谊。而传到大谷那里时,据说他将鼻涕不慎流了一点到里面,加上所有人都厌恶大谷的病,觉得恶心,纷纷不接他传过来的碗,大谷当时很尴尬难堪,看到这一点,茶碗传到三成手里时,他却坦然接过,并且一饮而尽。从此之后,大谷对他死心塌地,关原的时候,也坚定的站在了三成的身边,为他战死。如果说三成是那种很圆滑,会笼络人的人,那么此举或许是在收买人心,但是从前面我们也看到了,他为人傲慢薄礼,对看不顺眼的人就一定要给白眼,绝不是那种能够能为了笼络人心而做到这种地步的人。所以,这又让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那样的三成,却有这种体贴,如此能够为人考虑。(当然,请不要想到奇怪的CP上去。)

      因此他的身上充满了矛盾的美,在日本大多的文学作品里,大概是由于家康的授意,三成都被描写成了一个阴险奸佞的卑鄙小人,可是这个所谓的卑鄙小人,却在本已逃出战场的情况下又让人去举报自己,并且拒不认罪,对家康的态度也非常傲慢,当时,他并没有被立即处死,家康对他的态度很暧昧,有一次他手杖掉在地上,家康还亲自弯腰为他拾起来,而三成却连理都懒得理他。从这态度可以得出‘如果他肯像上杉一族那样对家康低头认罪,或许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家康是不会处死他的’,但三成却始终用那种傲慢的态度对待家康,最后也是坦然赴死,唯独死时,显露出这样让人无法非议的凛凛的武人气概。而且秀吉在世时,他就是炙手可热的红人,却一直廉洁奉公,很节约,住的屋子非常简陋,从来没有什么奢华的物质享受。与此相对,为丰臣家招揽人才却很舍得,他为了招揽豪侠岛左近,自掏腰包,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半给左近,让他为丰臣家效力,这也成就了后来君臣同俸的美谈。如果这样的人不是猴子的家臣,我或许真的会忍不住对他多很多喜爱的吧。虽然我明知他的品行为人,和侍奉谁的关系不大,但对于杀害光秀的凶手的家臣,就算知道这‘连坐’很没道理,感情却也勉强不来。

      认为自己拥有大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这是三成最悲哀的地方。实际上,聪明的他并不懂得,这个世道的规则。只有实力和权力,才能得胜。可是我却相信,不管是什么政权当政,如果三成能在他侍奉秀吉的那个位置上待的长久,那么大一大万大吉之世,应该能够来临。因为三成也是一个从头到尾都贯彻了自己信念,表里如一的人。他的死是因为眼界太高,也太过傲慢,始终不能对错误视而不见,甚至不能隐忍。虽然丰臣与明智是死敌,我无法原谅丰臣一系,所以强迫自己不去喜爱他,但我却相信这样的人能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

      关于幸村和政宗

      幸村是一个单纯的人,政宗是一个复杂的人。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因此有了一段交情,但人生观价值观却完全相左,其实生来就应该是天敌。

      在野史里,政宗确实有上九度山劝说幸村出仕德川家康,以自己的功绩,请家康赦免幸村,但显然是被拒绝了。

      无论真正的历史是怎样,他两有过交情大抵应该是真的。所以青红配如此多人在萌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吧。

      在我眼里,幸村一直是一个单纯的人,有一些影视动漫作品将他也描述成了父亲昌幸那样的狐狸,是个婉转圆滑的人,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动漫作品里知名度很高,幸村在国内的拥护者应该是最多的了。很多人喜欢他,我对他有爱,但并没有对光秀和兼续来的深。相反,非要我比较幸村和政宗的话,我更喜欢政宗。当然这全篇文都是以正史为前提来说的,如果说游戏或动漫里的形象,那另当别论。

      在我的认知里,幸村和真田家诡诈多端的阴谋家形象很不一样,虽然他确实很会用兵,在打仗的时候,也算得上足智多谋的名将,但为人却太直率,也太单纯。最初他侍奉秀吉,就不算本意来的,关原之后,丰臣家死忠派几乎死干净了,没有多少可用之兵,已经窘迫的大肆招募浪人,幸村明明被流放在九度山,完全可以不趟这浑水,却又跑回去参与守城,并指挥得当,使得家康死活攻不进大阪,真田家的守城之能,在冬之阵可算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关原的时候,也是以千余人足足拖了德川秀忠三万八千人四天,硬是让这支队伍没能赶上关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真田家对于守城真是很有一套的),这也就罢了,家康见无法顺利攻落大阪,居然向丰臣家提议罢免幸村,拆除幸村为了守城所修的箭台和战壕,这样就肯退兵。脑子进了水的丰臣政权再一次和家康讲和,真的接受了这个提议。于是夏之阵上,家康再次攻来的时候,慌了神的他们又请幸村出了山,问题是,幸村真的又出来了……

      从头到尾,这段历史也没有给我一点幸村是要为太阁尽忠的感觉,虽然在历史的评价里,他真的是一个忠勇之士,是为了丰臣政权效死的。但是我却觉得,以当时的武士道价值观来看,丰臣并没有给他为之效死的信重,所以他没有这种义务,另外,也不是谱代臣,不应该对秀吉有忠诚心。所以幸村的死,在我的认识里,真的是殉道般的为了心中的正义。因为不能原谅家康,所以以一股血气,杀到了他的面前。在关原之后,该死的都死了,更多人投向了家康,以幸村之才,不可能不知道他自己的结局,却依然选择了以身相殉。所以,他不但是一个名将,一个真正的武人,还是最炽烈的火焰,就算烧尽自身,也要发出光亮。那光亮就是理想。

      如果说三成选择死亡,除了没能实现理想外,还有对秀吉的忠诚的话,那么幸村就是真正完完全全为了理想而死的。即使那理想,在青史上从不存在。或许在他心里效忠的对象,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正义,是信念,是世道的正论。这种诚勇,无论理解与否,都让人能感到那难以承受的重量。

      而政宗,却和他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虽说是胸怀百万兵的名将,但实际留下来的战役表明,幸村更擅长守城,他的攻势虽然也如烈火,只身就能杀入家康的本阵,但从兵法上来说,他几次守城,才是真正到达了艺术高峰的杰作。这是否可以认为,幸村其实是个守护者呢?他要守护的是世道的安宁,但政宗却从来是一个想要搅乱世道,扶摇直上的人。

      政宗适合乱世,但却生于乱世快结束的年代,没能赶上名将天下风云逐鹿,所以一直不甘心,从他主动四面树敌,将周围大名都打了个遍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喜爱战争,喜爱征服,想要登凌绝顶的态度。与看不到天下人宝座的幸村相比,他曾是一个真正的君主。

      就萌物而言,我也萌信长和光秀。但就历史而言,我并不太欣赏信长最后的暴虐性情。但是我喜欢政宗。

      虽然表现出了那样的不甘心,但政宗却在秀吉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选择了臣服,或许真的是暂时的蛰伏,只等待机会继续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到最后,他都没有这么做,而是站在了家康的身边,以重臣的身份走到了最后,也没有再制造混乱,发动战争。如果真的是那种完全无视民生的人,即使明知不敌,为了自己的野心而挑起争端的人,难道还少吗?而素有桀骜不驯之名的政宗没有这么做,所以我认为他其实有善良柔和的一面。

      在文里,诚勇的幸村,不希望天下流血,所以说如果政宗要这么做,就感到厌恶,生而为王的政宗,本性不仁,也不慈悲,如果能为了幸村的价值观选择老实做人,那深知其中为难之处的幸村,就会加倍的敬爱他,也不会背弃他。但是,不会说谎也从不违约的幸村,关原的时候,却还是站在了他的对面,直到冬之阵、夏之阵,一次又一次的与他为敌,无法和他一起侍奉家康,因为在自己的信念和与政宗的友谊之间,幸村选择了前者,所以还是违背了约定。

      那时候,被背弃的痛苦,与目睹友人在眼前豪华死去,却不能相救的痛苦,最悲伤的人,大概是政宗吧。幸村是为了理念殉葬的,所以他有悲剧性,却不伤。伤的人我一直认为是政宗。想要符合友人价值观的取得天下,在还没有想到可行的办法前,幸村就那样的死去。然后天下与友人,一样都还没拿到。前者暂且不提,后者却是永远的失去了。所以那一瞬间,被那灿烂的死亡和最后爆发出的理念之光所照亮,广阔天地的颜色迅速褪去。那一刻大概是他与幸村眼中看到之物完全重叠的时刻吧。特定的条件下,有着君主之心的政宗,终于看清了武人之心,并在最后的最后,完全理解了幸村——正因为完全理解了,反而更不能原谅。多少会有一种‘我想要天下,还考虑你的感情了,一直隐忍着找两全其美的办法;你在贯彻自己的信念前,难道连跟我商量一下都做不到吗。就算理解你选择为理想殉葬的坚定,也不觉得你错了,但这种态度实在让人难以原谅’之类的心情吧。

      所以明明在看到幸村倒下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完全理解了他,却还是忍不住要去抓着兼续的领子去吼他,你们那大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想要让人来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幸村的大义很重要,比他要重要,所以幸村背弃他,是正确的。

      并不是想说幸村错了,反是想让人不断的告诉他,幸村是正确的,想要告诉自己他是正确的,不能去恨他。

      正因为如此,所以坚守着一方早已毁弃、永远无法重新订立的约定,一直坚守了下去。到死也没有再祸乱苍生。那正是因为,明白了幸村理想的正确性吧。

      秀吉虽然是不义的,但是他已拿到了天下,现在可以实行义政,因此德川家康再对丰臣政权出兵,发动战争,家康就比秀吉更不义,所以幸村无法原谅家康,无法向他低头。完全明白了幸村理念的政宗,遇到了同样的境地。即使家康是不义的,但是家康也拿到了天下,并且乱世已经结束,他现在可以实行义政,这个时候,如果政宗再起兵叛乱,搅乱世道,或许可以一呼百应,家康的统治还不稳固,还有很多反对家康的人,那个时候,虽然政宗实力不够,但天下大乱是肯定的,只有天下大乱,政宗才有机会夺取天下。但是,政宗就会再次变成幸村眼中的更不义的人。明白了这一点,他终以臣子身份老死,守着家康开创的太平之世,没有去实现自己曾经的野心。这一点,我认为就像景胜与兼续忍辱向家康认罪一样,都是违背本性的,最难做到的事,因此我更喜欢政宗,心里也更难过。

      如果,兼续和三成所向往的那大一大万大吉之世真的能开创就好了。能够选择以臣子身份终老的政宗,在那样的世道里,应该可以与安心享受太平的幸村,真的成为知交好友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