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入世 ...

  •   成佑四年,昏庸无道的人皇临渊帝驾崩。太子旭光继位,改国号成复,意为成就光复中兴。旭光帝有心重整朝堂,然而人权军权均不在手,挣扎两三年后眼见社稷大厦将倾,便也丢开享乐去了。日日醉生梦死荒淫无度,比之临渊帝的昏聩无能有过之无不及。旭光在位不过二十年,在先帝打下的好底子上再添重疾,一时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关外异族大举进犯一气吞并北境十三州,甚至迫旭光帝俯首称臣缴纳岁贡,否则便要大举南下。

      旭光帝闻言仰天狂笑状如疯癫,举剑便砍了来使,然后翻手一划抹了自己脖子。

      至此,关中正式成为无主之地。短短十年便有三边藩镇称王,四方州府立国。战火纷飞之下极目千里不复烟火,人间界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韬光养晦的道理谢沅是懂得的,只眼下关中各地藩王州府拥兵自立已成大局,若他再不举面王旗,怕是军心要动摇,跟着他的策士将领们可能也会对他角逐之心起怀疑。可谢沅始终缺点杀伐果断的气魄,对立王旗一事虽知不可避免却终究还是犹豫。

      他此刻在北都府的议事堂上拧眉端坐,一脸苦大仇深地看着堂中诸将争论不休。

      “昨日传来消息,韩茂忠已自立南帝,举王旗直击东都。途径南平州时被马括的兵马拦了,眼下胶着在南平城门外一时未能破城。若我们出其不意攻其后方南都,取胜的可能很大。”左都指挥使刘奕抱拳说道,“请都尉示下。”

      谢沅的心思依旧在立不立王旗上,便只含糊不清地唔了一声。

      “韩茂忠绝非冒进之辈,既肯亲率出征便不会留个空城等你去破。况且从北至南,大队人马长途奔袭绝非良策。”谋士潘从锦摇着扇子,说:“目光倒不必放那般长远,虽说可能是个机会,但也可能是陷阱。不妨稳扎稳打先绝了自家身后危机再说。”

      “潘先生是指,北蛮之地?”右都指挥使向远若有所思地说道。

      “不错。”潘从锦收了扇子,端起手边茶盏润了润唇,“北蛮之境在成复二十年丢了十三州,若非都尉前来镇守,怕是整个北境都要被拿去。眼下北蛮虽未再度大举进犯,却屡屡扰民不断。总要打到他们元气大伤老实个十几二十年,我们才好放心往关中腹地走。”

      “边关有大统领守着,当无大碍。”向远说道。

      潘从锦摇头,却不再开口。这话再继续说下去,怕是要打了一些人的脸。

      谢沅一心二用,虽思虑着称王之事,耳朵也没闲着。他倒是听出潘从锦言外之意了,这话怕是只有他来说。

      “入主关中,谢北辰的力量不可少,确实得把他从边境摘出来。”谢沅皱着眉说道,略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丝疲累。

      此言一出,堂中便是一静。要将烬霖军大统领谢北辰撤回,只有将北蛮打到服。可若能轻易打服谢北辰早打了,何至于守了四、五年到如今依然只能守。

      “这如何来得及。”左都指挥使刘奕皱着眉,“若等平了北蛮之患再去关中,早已尘埃落定哪里还有我们插手的余地了?”

      “也未见得。”中军指挥使粱岑一直未开口,此刻却笑道:“坐收渔翁之利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时机难把握,去早了给人挡刀,去晚了自投罗网。”

      谢沅听见梁岑这话,不由得笑起来,说:“就你惯爱捡便宜,这天下也是你碰运气能碰下来的么?”

      梁岑便只笑着不言语,一时气氛略轻松。其后的话题便转移到如何平定北蛮上,不再提千里奔袭打南都的事了。讨论了约一炷香后,谢沅终是忍不住问道:

      “你们对于本都尉称王一事,如何看?”

      此言一出,堂中诸将皆是一愣,下一刻便神色各异起来。有面带兴奋,有疑惑不解,有看似为难。还有一位从一进来就没睁开过眼,只差没来点鼾声助兴,若非立功无数怕是早被丢出堂外了。

      潘从锦见半晌无人搭腔,身为北都府首屈一指的军师,他不得不开口道:“有利有弊,看都尉如何取舍。”

      “愿闻其详。”谢沅前倾了身子做请教状。

      潘从锦斟酌用词,正打算开口便听见那睡了大半时辰的人打了个哈欠,醒了。

      “别了吧。”风清晏顺手便捞起潘从锦的茶盏,仰头灌了下去。

      “哎哎,我的!”潘从锦抬手夺了茶杯下来,“你这孩子……”

      “我不嫌弃。”风清晏嘿嘿一笑,明眸皓齿的模样让人气不起来,“都尉,待打下北境十三州再称王,不迟。”

      闻言,谢沅呼吸便是一滞。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潘从锦端着的茶杯都没来得及搁下便愣住了,双眼瞪得像铜铃。他只想着要打到北蛮人怕,却未敢动夺回十三州的念头。

      风清晏摇头晃脑地笑着,睡饱后的一张俏脸还带着淡淡的粉。若非知道他师从前朝帝师有辅政之才,且素来急智心思机敏,大约谁见了都只会当他是个不谙世事的高门贵子。

      “不必现在便去淌关中这浑水。”风清晏从宽袖中摸出一把竹扇,学潘从锦的样子拎在手中,装模作样地在空中虚点几下,说:“正如梁将军所言,入主关中的时机难把握。晚一步大局已定,早一步易做马前卒。若烬霖军实力够强倒不妨一路碾过去,可咱们做不到,便只能取巧。取巧有取巧的风险,眼下没这必要。”

      谢沅似是被他那不停转着的扇子晃得眼晕,便摆摆手插话道:“你那扇子歇歇,先别转了。”

      “哦。”风清晏将扇子放下,“至于称王,若都尉打算立即入主关中打下腹地江山,倒是可以称一称。若暂无此打算便不必了,称王于打北蛮不利。”

      谢沅一时没想通其中关节,便皱着眉向潘从锦看去。

      潘从锦点点头,“确实如此。关中称王立国之辈皆意在腹地,接下来定是长久厮杀混战的局面,却都师出无名,还有得打。但北境有守疆固土之责,若立即参与其中定会背个急功近利枉顾民生之名,可若是将战线反推出去收回前朝所失国土,与那些在关中腹地争权夺利之辈便高下立判。届时再称王,民心所向根基更稳。”

      谢沅若有所思,捋着下巴上的胡子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些倒罢了。”风清晏转眸看向坐在门边一直未出声的季大总管,说:“关键是没钱啊!”

      季阳闻言便抬起头,给了风清晏一个无奈的眼神,这是在逼他开口。

      “都尉,南熏先生所言极是……咱们北境之地苦寒,一年之中只半年适宜耕种。长途行军所费资粮,不再攒个几年是攒不出来的。总不能走一路征一路,那同悍匪又有何区别……”季阳苦着一张脸说道,“况且还有大统领那边的粮饷要供,撑不住啊。”

      一提起钱,在座武将们皆成了无嘴的葫芦,一个字不敢说。

      “十三州。”谢沅喃喃道,目光落在堂外房檐上被遮住的一线天空中,“若真能收回十三州,莫说关中,便是东镜之外也去得。”

      风清晏闻言挑了挑眉,唇边扬起一抹笑。

      他千挑万选,耗时五年才选了谢沅为主。不为别的,只为他肯听人劝,并非刚愎自用独断专横之辈。仅此一点便够他下注。风清晏并不知国运落在了谁头上,即便他那飞升滚蛋的娘也一样是不知道的。但能确定的是,绝不会落在视人命为草芥的人渣头上。谢沅虽魄力不足略疏雄才,打天下欠了些火候,但守江山问题不大。

      风清晏知道自己有几两本事,出山后便直接拜去了前朝帝师门下,起初手段使尽也无法让崔霆钰收他为徒。熬鹰一般熬了大半年,立下不平天下永不为家之誓才让崔霆钰点了头。崔霆钰是帝师,他擅长的都是为王为帝之道,其实并不适合教人辅政之能,其中融会贯通便只有风清晏自己去琢磨。

      连学带琢磨,一入崔府之门便十年没能出去。然而也多亏了风清晏在崔府,才免了崔府数次盗寇流民之灾。崔霆钰对他多有感激之下倾囊相授,这一倾囊不要紧,本五年便可学成的辅政之学硬是拖到了十年才勉强出师。崔老头尤嫌不足,越教越觉得他是可造之材,应当再添点经天纬地之学,吓得风清晏连夜翻墙便跑了。

      他只想辅政,不想称帝!

      再耽搁下去,这安天下的事儿就跟他没关系了,债都没还便直接等来天下太平。他不想死后去幽冥界受刑。

      之后辗转五年,风清晏看遍关中各藩镇州府的行事做派后,最终尊北都府都尉谢沅为主,然而彼时谢沅连入主天下的念头都没有。

      谢沅本就是前朝镇边大将。在北蛮夺去北境十三州后,谢沅的五万烬霖铁骑铜墙铁壁般阻了北蛮南下之路。却因关中政局之乱而不敢冒进,于是一守便守到了现在。风清晏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有集贤之能,连帝师之徒都愿归于麾下,定是有问鼎天下的机会的。于是这心思便一飞不可收拾地往关中去了,连他自己都回了北都府,只留他长子谢北辰守在边境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入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