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赏赐 ...
-
先前的惊雷恍若从没有过,连雨点也不曾落下一滴。
朗月渐落树梢,四下又恢复了安静。
帐内喜烛燃得正旺,四处张贴的“喜”字让人想忽视都难。
姜妍还没说话,她身后的采绿便义正严词地开了口,“韩世子,还得委屈您今晚继续睡地上。待明儿一早,夫人自有安排。”
韩颂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姜妍倒有些过意不去,便道:“要不,你睡榻上,我睡地上?”
“这怎么行?娘子您才刚好。”采绿急道。
韩颂看了姜妍一眼,忽然问道:“你要与我和离,对吗?”
“和离?”姜妍一愣,不明白他这话是何意,她现在脑子里还一团浆糊呢。
“当然啦,世子您是个明白人,当初您伤了我家娘子,现在又救醒了她,算是将功补过,国公爷、夫人大量,自是不会再跟您计较啦。可这婚事,应该也不作数了。”采绿想当然地说道。
这话的信息量好大!
姜妍抚额,敢情自己与这韩世子的婚姻,竟是另有隐情……小丫头敢这么说,必是得了自己阿娘的暗示。
所以,刚成亲就要和离?
姜妍忍不住想笑,不想抬眼看到少年满是落寞的脸,忽然就有些不忍,“这事,我还没想过。”
“没想过什么?”韩颂黯淡的眼眸立马又亮堂起来,小声问道。
姜妍定定地看着他,“没想过和离。”
这事她的确没想过啊,眼下情形,最好的便是维持现状。
韩颂紧绷的心弦为之一松,胸中瞬间涌动千言万语,说出口的,却只有三个字,“谢谢你。”
采绿愣愣地看着自家娘子。
姜妍抿嘴一笑,“你陪我去外面走走,消消食,刚刚吃得太饱了。”又扭头对韩颂道:“世子你先歇会儿。”
韩颂默默点头,目送主仆二人出了大帐。
……
次日一早,姜四娘已然醒转的消息便传开了。
彼时太极皇宫,立政殿内,帝后二人正在用早膳,闻言相视一笑。
“没想到哇,这民间冲喜的法子还很管用。”杨皇后喝完最后一口银耳羹,拿布巾擦了嘴,莞尔笑道。
皇帝亦是龙颜大悦,甩袖起身在殿内踱了几步,“这种事儿也真是玄乎。全昶安的名医都治不好的病症,竞被这么场大婚冲喜冲好啦?”
皇帝摇摇头,“朕还是不信。”
杨皇后也站起了身,拿了一件坦领袍服给皇帝披上,“陛下您还别不信,有些事儿就是这么玄乎,根本不以常理来论的。”杨皇后道。
皇帝张开双臂,脸上神情颇慰,“甭管怎么回事儿,那孩子醒了就好,也不枉朕拉下老脸,忙活这一场了。”
“只怕陛下,要白忙活了。”杨皇后一边替皇帝理后背的袍角,一边笑着说道。
“哦?”皇帝讶然,转身看向杨皇后,“妃娘这话何解?”
杨皇后道:“以妾对玉娘的了解,她怕是很快就要提出和离了。”
皇帝却不以为然,目光看向殿外,“朕的用意,子卿必定知晓。他不会纵容崔玉娘提出来的。”
杨皇后看了他一眼,娇嗔道:“陛下,您倒是对您的臣子放心。”
“当然,放眼整个大夏,若说最得朕信任的,除了你,便是子卿了。”皇帝似乎想起来了过往,颇为感慨地道:“想当年,子卿为朕不惜与家族闹翻,毅然随朕起兵,为朕出谋划策,屡献奇计,这才成就了朕的大业,有了今日之大夏。在朕心里,你和他,于朕而言,无异于朕的左膀右臂,同样重要。”
“陛下,那,英国公呢?”杨皇后又问。
皇帝沉吟片刻,目光渐渐变得深?,“英国公嘛,对朕是忠心,可他这些年的私心也越发重了,朕对他不放心。”
“陛下是指,他想改封世子的事?”杨皇后顺着他的话道。
“也不仅仅是这件,还有……其他。”皇帝点到为止,没再往下说。
杨皇后也知趣地没有再问。
如今大夏国泰民安,陛下也早早地立了承儿为太子,其他几位成年的皇子也都封王就了藩。
似乎没什么可担忧的,可真的没有吗?
未必。
身在帝王家,有些话即使是夫妻,也是不可说不可问的。
“对了,妃娘,你今儿若是无事,不妨去郑国公府走一趟罢。”皇帝提议。
“好。”杨皇后欣然应下。
……
上晌辰时刚过,皇后娘娘的凤驾便抵达郑国公府,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丰厚的赏赐,其中最打眼的,莫过于位于安兴坊的一座七进宅院。
崔氏与杨皇后相识于微时,两人一路披荆斩棘走到现在,情谊不可谓不厚,私下说话便也没那么多讲究。
杨皇后笑着向崔氏说道,“陛下的意思,既然郡主醒了,又已经成婚,住在国公府多有不便,又想着你们夫妻必是不舍她去英国公府住的,那便住在安兴坊,离国公府也近,出坊散个步就到了,多好啊。”
崔氏:我可没想让妍妍跟那韩家小子继续生活……
当初这赐婚,她本就打死也不认的,为此还特意进宫找了皇后娘娘,最后还是被她说服了,只得勉强应允,之后又跟韩家提出那五条不近人情的约定,没想到韩家小子一口就应了。
事已至此,姜家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思,尽心操办了这场婚事。的确没想到,冲喜的法子这么管用,妍妍当夜就醒了。这让崔氏难免又有了别的心思。
但凡做娘的,总想给自己女儿最好的,尤其女儿的终身大事。崔氏岂能甘心自己女儿嫁一个曾经伤害过她的夫君?
何况那韩家,虽是国公府,可人品却不怎么样,崔氏是羞于跟那种人家结亲的。
她这边才刚露出异样的表情。
杨皇后又拍着她的手,推心置腹道:“玉娘,我知道你的心思,我也是当娘的,自然希望自家儿女都能有个好归宿。以咱妍娘的品貌才情,放眼整个大夏,谁家求娶都是高攀。不瞒你说,我也有过私心,想让妍娘做我的儿媳……”
崔氏一怔,目光微微一凝。
裕王李晖,虽说他是皇后所出的嫡子,但打小性情顽劣,文不成武不就的,整日就只知跟宫女内侍们玩闹,或是偷溜出宫斗鸡走狗,一点也不像他的兄长们那样能干懂事。
杨皇后瞄一眼崔氏的神情,就知她心里怎么想的。
“哎,玉娘,你果然是看不上的。莫说是你,就我这个做阿娘的,也头疼得紧。可惜管不住哇,能怎么办?”杨皇后苦笑,“偏我膝下只他一个与你家四娘适龄的,你要是愿意,便让他做你姜家女婿,我可是巴不得呢。”
崔氏忙道:“那怎么行?妍妍如今才刚好,又受了这么大的罪,身子必得好好调养一阵的,可不敢耽搁五殿下的婚事。”算是婉谢了杨皇后的好意。
开玩笑,若让妍妍跟韩家小子和离便要嫁给裕王,那还不如先这样呢。
世人皆以为嫁进皇家,做了天家儿媳便是天大的荣耀,是整个家族的荣光。可崔氏却不这么想,在她眼里,没有什么能比自家儿女的幸福更重要。
再说了,姜家如今已是大夏的顶级权贵,根本不需也没必要拿自己儿女的婚事来为家族添荣固宠。
杨皇后走时,又拉着她的手笑道:“玉娘,你可别多心啊……陛下赏下那宅院,不过是想让俩孩子多个住处,至于具体住在哪,还不得看你们自己的意思,我和陛下才懒得过问呢。”
崔氏:……
心里的郁闷实在没法说啊。
若让妍妍跟韩家小子继续在一起,她不甘心;但若让妍妍嫁给一无是处的裕王,她又不愿意。
崔氏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妍妍的婚事竟让她这样的左右为难。
待送走杨皇后,崔氏才有暇跟丈夫单独说话,“你说,圣上到底什么意思?”
姜远衡心里跟明镜似的,然有些事关乎社稷朝廷,委实没法跟妇人说啊,因此略一沉吟,不答反问:“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崔氏一点也没含糊,直接道:“当初之所以应了这婚事,为的就是给妍妍冲喜,如今妍妍醒了,自然要跟韩家撇清关系。我可不想与那样的人家结亲。”
“你也看到了,那孩子与他父亲的品性可不一样。”姜远衡慢吞吞说道。
英国公韩尚青自幼家贫,父母亲人皆在战乱中亡故,后被沈氏商号的家主沈清和收留,见他手脚勤快,干活卖力,便将他招为上门女婿。后来韩尚青从了军,阴差阳错救了圣上,此后便一直留在圣上身边,再没回过沈家。
圣上登基后,韩尚青受封英国公,任兵部尚书,掌京畿二十万兵马,有御史弹颏他早年娶妻生子事,他才不得不派人接那对母子来京。不料途中遭遇山匪,沈氏连同随行之人悉数被杀死,仅剩一名忠仆护着那孩子死里逃生到京。
那时韩家小子才十岁,经此一事大病一场。彼时韩尚青还没别的儿子,圣上怜其不易,当即便封他为世子。韩家小子久病不愈,太医说是水土不服之故,韩尚青便又将其送回沈家,直至近日。
当年便有传言,说沈氏母子遭遇的山匪是受了韩尚青指使,不过有司衙署查了大半年也没个头绪,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更让人诟病的是,韩尚青为元配守丧一年未满,便由圣上做主,于乾和二年秋续娶了宣王家的珑华郡主,次年春便生了儿子,一家子幸福美满。
这回流言传得更猛,说英国公早与珑华郡主暗通款曲,以致还未出阁的珑华郡主珠胎暗结。为顾皇家颜面,圣上才不得不为二人赐婚。
姑且不论那些流言是否属实,只韩家那位小郎君的生辰便令人起疑。
以上种种,足以让姜家对英国公府敬而远之。
若无这场意外,崔氏是绝不可能与韩家那样的人家结亲的,可偏偏就发生了意外。
倘若妍妍一直昏迷不醒,崔氏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现在妍妍醒了,为了女儿的终身幸福,崔氏已经想好要做一回恶人了,可杨皇后今儿这一来……
帝后伉俪情深,杨皇后的意思便是圣上的意思。
若帝后真有意让妍妍嫁给裕王,姜家还真是没法推却。
毕竟,圣上已为妍妍赐婚过一次,如今妍妍一醒姜家便与韩家小子和离,虽然约定在先,但姜家此举到底不算地道。如此圣上再为妍妍跟裕王赐婚,姜家若再推拒,那便是真的不知好歹了。
可那韩家……
崔氏没有忘记,当日妍妍被送回府时,韩尚青也不要脸地擅自登了门。
当着姜家人的面打自己儿子,那是故意做给姜家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