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七十四章 ...

  •   因百工街和科学院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建立百工学校一事进行得极为顺利,连最难处理的聘请老师、招生以及筹款问题,都轻松解决。
      学校的管理模式结合了古今两种管理模式,以年龄为界限定下天地玄黄四级,每级按成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而成绩则取决于每年的平均成绩,成绩排名前五十,不仅可以拿勤学奖——纹银六两六钱,还可以进入甲班。
      至于开设的课程,则包括文史鉴赏、几何学、算术学、实验课以及杂学。
      其中设立杂学是因百工以及与科学相关的学科种类繁多,难以单独开办专门学科,便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定为杂学课,请各类百工以及科学家授课,学生们自选课堂听课。
      为防止朝中有人借题发挥,也为了拉拢人心,建校之前徐稚纶主动向临近的贫寒县抛出橄榄枝,用百工街、工厂以及商队为诱饵,将他们联合起来了,而且写折子给皇帝说百工街颇为繁荣,若能建立百工学校,培养更出色的百工,数年后宝安、福远、福宁、西乡、福永几县必能上缴翻倍的赋税。
      虽然百川学校不教四书五经,学生也不会出仕,但毕竟是个学校,容易形成党派。皇帝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折子,皱着眉丢到一边,没有回复。
      徐稚纶等不到答复,心中着急,便写信入京求助。
      为刺激皇帝,林踔、徐宪等人便在朝中上蹿下跳。先是故意露出不痛不痒的错处让敌人抓包,然后暗自推诸皇子的人上位。诸皇子党见自己的人接连高升,虽摸不着头脑,但好处是实打实的,便不动声色地在背后使劲儿。
      想要自己人往上爬很难,但和敌人同心协力,推敌方狗腿子上位则无比轻松。没多久,朝中有头有脸的官员,泰半都成了皇子党。
      皇帝见此大为火光,再也摆不出作壁上观、坐收渔翁之利的悠闲姿态,亲自动手整治皇子党,把皇子党几乎全部贬下去,让他们多年的辛苦谋划一朝东流,再次变成在朝中孤立无援的实习期苦逼皇子。
      九皇子尚未开府,也没有入朝观政,原本与此事无关,乐呵呵吃瓜看戏就好。但他却急于笼络人心,悄悄插手官员升迁一事,正好撞在枪口上,惹得皇帝暴怒,劈头盖脸把他训斥一顿。
      林踔趁机利用各种渠道在九皇子和谢家面前煽风点火,暗示他们九皇子之所以被骂,而其他皇子没有被骂,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势力。为改变这种情况,九皇子应该尽快娶亲纳妾,而且一定要娶高门女子。
      九皇子的脑子含水量较多,谢家的聪明程度有限,觉得这话非常有理,并且立即付诸行动。没几天德妃便在皇帝面前敲边鼓,提出要为九皇子定亲,正妃看中帝师祁济生家的三孙女祁梦颖,侧妃看中定西大将军顾淮升的五孙女顾苓,和以状元出仕的翰林院学士曾缙之女曾媛。
      皇帝看见这份揽括了帝王心腹以及武将、清流的妃妾名单,气得脸色铁青,当初甩袖而去,还骂德妃“狼子野心,不配以德为封号”。
      德妃入宫二十年,从未受过如此屈辱,羞得满脸通红。但偏偏这屈辱是一人之上的皇帝给的,她不仅不能报复回去,还要诚惶诚恐向皇帝脱簪请罪。
      皇帝冷笑几声,也不让她起身,反倒说:“你读过书,往常也爱摆出知书达理的模样,我还当你是个好的,没想到如此愚钝无知、欲壑难填。难怪小□□坏,小小年纪就插手朝政,感情是你这个做母亲的为身不正,教坏了孩子!”
      德妃哀求道:“陛下,臣妾别无他意,只是看中几个姑娘容貌出众,性子贤淑,想为小九找几个贴心人照顾他罢了。若我真有什么想法,怎么会看中祁三姑娘和顾五姑娘?她们不过是庶出。”
      皇帝指着她骂:“再是庶出,她们也姓祁和顾,是文昌侯府和定西大将军府的孙小姐!一副狼子野心,还装模作样。真以为我看不出你们的打算?”
      之后便让人把德妃带回朝华殿思过,任凭德妃母子如何哭求、上书,皇帝都不肯见他们。
      气恼之下,皇帝还亲自给九皇子指了亲事,都出自九皇子嫡系。其中正妃为九皇子母家的四小姐,侧妃为九皇子的讲学老师李缘的长女,以及九皇子的姨夫苏庆之的次女。
      此消息一出,众人都如堕云雾中,暗自揣测缘由。
      苏延刚心思一转,便不经意间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说漏嘴。不到两天,朝堂诸人都知道了。
      其他人的表情各有各的精彩,同一个阵营的震惊皇帝对九皇子如此绝情,包括太子在内的敌对阵营则纳闷对手怎么如此愚蠢。
      而险些被拖下水的祁济生、顾淮升、曾缙则是大呼冤枉。
      尤其是顾淮升,因脸皮厚,他直接抱着皇帝的大腿哭,说他家五孙女早就定下娃娃亲了,怎么也配不上皇子。
      哭到最后,他作出一副白莲花的模样,委屈地说:“一女不许二家,我家五丫头都已经许人了,我怎么可能瞒着这事,把她推到九皇子面前?我再是个粗人,如此无耻的行径我也做不出来。肯定是外面的人胡咧咧,说错了。”
      皇帝心情颇好地看着他:“爱卿家的孙女既然已经许人,想必这话肯定是假的。不知爱卿的孙女婿是谁?”
      顾淮升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张口就来:“骠骑将军李牧云的曾孙,李家三郎李析。”
      皇帝笑眯眯地道:“李家驻守西北多年,家风清白,是户好人家。”
      有了顾淮升的完美答案作参考,祁济生和曾缙都一脸认真地说,自家姑娘已经许人,只待出阁。
      皇帝很满意臣子们的识趣,笑吟吟地给三家姑娘各自赐了一柄玉如意作嫁妆。
      而捧着玉如意回家的顾淮升、祁济生、曾缙,为防夜长梦多,不到一月就给嫁妆主人定亲了。家中其他年满十岁,勉强可以定亲的姑娘们,全都风风火火地找好婆家。
      而因惊恐于九皇子一系的愚不可及,这股“急嫁风”还很快吹进朝中其他高门,家里但凡有适龄女孩儿且不想投机的,都急着找夫家。
      一时间,京中媒婆的媒婆跑断了腿、赚足了钱,而像徐稚纶、贾瑚这样未婚的俊秀公子哥儿,更是有价无市的抢手货。
      不过徐稚纶是个刺头,徐大太太不敢随便做他的主,而张氏心里已有儿媳人选,所以谁也没抢到他俩。
      自然,如此闹了一场后,皇帝再次翻开徐稚纶的折子,就觉得舒坦许多,略一思索,便同意了。但定下规矩:书院学生终身不许参加科考,只能从事工商两行。
      百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百工、渔民、农民以及西洋人,能出仕的概率本就约等于零,所以这个要求徐稚纶无有不应的。
      为拍马屁,他还在宝安县大张旗鼓地搜罗好看又新奇的玩意儿,作为贡品送入京中,同时写了封请安折子入京,宗旨便是溜须拍马,把皇帝哄得笑骂他马屁精。
      有了皇帝的准许,没几天百工学校便正式开课,名为“百川学院”,意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不同身份的学生宽容待人,与同门和平相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