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知识点:
1.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2.关于芍药花,百科里说它是“五月花神”和“七夕的代表花”。芍药花期5-6月份,七夕在8月份,芍药早谢了,为什么还会说芍药是七夕的代表花??后来我想了两种可能性。
第一个可能性,芍药花期存在古今差异,毕竟古代的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也许古代芍药开到七夕也是普遍现象。那么五月花神的说法有可能是现代人提出的。
第二个可能性,芍药花期没有古今差异,那么七夕代表花的说法就有待商榷了。可能是互联网小编胡乱写的,也可能是我的资料差得不够多。
要讨论这个问题,重点是查找芍药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民俗研究。我查看了范庆磊《中国芍药花文化研究》和张燕《传统名花——芍药文化综述》两篇文章,都提到“芍药是五月花神,主司之神为苏东坡”相关的资料。结合宋代《埤雅·芍药》的记载“芍药荣于仲春,垂于孟夏。传曰:惊蛰之节后二十有五日,芍药荣是也。”说明五月花神这一称号至少在宋就出现了,同时证明芍药花期没有古今差异。
所以很明显说芍药是七夕代表花是错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来?查阅芍药的资料不难得知,芍药象征爱情,是一种古老的情人花。情人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情人节,那又会自然而然想到七夕。这是现代人的认知。如果情人节不是七夕呢?要知道七夕情人节的含义是现代人出于浪漫和营销的考虑赋予的,古人过情人节更多指的是上巳节(农历三月三)。《诗经·溱洧》就有描述我不多引用,因为懒得找翻译了。农历三月三也是在五月左右,对上了芍药花期,那么一切就合理了。谁再说七夕给对象送芍药搞那种所谓“中国风的”,假的!!打他!!
其他废话:这章改得很难受,好像我怎样改都是很别扭的情况。但是李亦和芍药的甘青宁用别扭形容好像也不为过。所以本章是我,李亦,芍药的别扭三人组,如果有姐妹觉得哪个地方已经尬到脚趾施工了,可以告诉我的,我来帮你拆除违章建筑(bushi)- -。以及因为没有给主角团们出场费,本章没有露面,常来客栈马上要过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