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我和徐怡都不是会说话的人,以至于久别重逢,寥寥数语后,竟只是相顾无言,连个电视里常见的热烈的拥抱也没有。
徐怡看着车窗外飞快掠过的建筑物,感慨般地说:“现在的城市几乎都差不多,很难再看出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打趣道:“我以为你在国外看多了,回来就觉得这里有异国风情了。”
徐怡摇头,“走了那么多路,还是觉得家里好。”
午饭因为徐怡的坚持,我们没有在外面吃。我住的地方本来没多少东西可吃,我昨天晚上买回来的又大都是零食,最后没法,只能煮泡面吃。
我搅着自己碗里的面条,看徐怡泡面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说:“看你的样子像是吃了特别好吃的东西。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大概只觉得我待客不周。”
徐怡摆了摆手,说:“前几天他带我去吃特色菜,一个比一个难吃,我倒是觉得这个泡面好吃。而且你煮泡面总比一般人煮的好吃。”
我从小喜欢煮泡面吃,煮到现在徐怡是从小到大唯一一个说我煮的比别人好吃的人,虽然连我自己都没觉出什么差别来。
放下筷子犹豫了下,我还是问:“你这次也会留在首都了吧?”
徐怡嘴里含着面点头,吞下去了才说:“我已经联系好了,应该就定了在那里了。跟爸妈也说过了,他们也都说挺好的。他帮我看了间房子,我觉得还行,这次回去就搬过去。”
我“哦”了一声,故意拖长调说:“原来你们还不住在一起。”
徐怡一紧张脸色就涨的通红,都能滴出血来,“说什么呢?”
我只是觉得开心,看着她笑。
“对了,你知道了没有,肖强要结婚了。”我想起昨天和肖强打的电话,于是问徐怡。
“恩,昨天晚上接到他的电话,他还一直抱怨我的电话难打。”
下午我把自己的屋子整理了下,这样多了徐怡也看起来不拥挤。又把堆的乱七八糟的书找了几个箱子装好。徐怡边帮我装书边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到一边。等到整理完了,她身旁的书也已经有不少的一摞。
徐怡坐在椅子上,一本一本的翻,“你买的书还真不少。”翻到了《简爱》几乎是欢快地跳了起来:“你还买到了这本,这个版本我后来找了好多个地方还是没买到。”
我转头看徐怡手里书的封面,这本《简爱》还不是我自己买的,“这是一个朋友当时送的,说是他最喜欢看的书。”
说完,我又环顾了下四个装满书的大纸箱子,再看看徐怡面前的那一大摞书,竟是第一次发现我拥有的书的确不少,“上了大学就开始买,毕业时还卖了不少。后来读了研究生本来想少买点的,结果你看到了,还是很多。我每次搬家,我都觉得我是在搬书。”
以前在大学时,我每买一次书,周洋洋总要问我:“徐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是不是想买出个黄金屋出来?”
我笑着不说话,罗琼会跟着周洋洋起哄:“我还想要个颜如玉,徐然,你如果买到了黄金屋千万跟我说一声,我好去买了颜如玉。”
周洋洋不屑地对罗琼说:“你要颜如玉干什么?你要也得要个男的吧?”
罗琼不以为意,“周洋洋,你不懂读书人。”
周洋洋完全是受不了的表情,“罗琼,你都成读书人了,我们中国早是共产主义了。”
罗琼在下一秒就扑到了周洋洋身上。
我笑看着她们觉得真是热闹,看书的杨雪总在这个时候皱起眉头。
下午我和徐怡也没有出去,我不停琢磨着晚上吃什么,总不能再吃泡面。徐怡拿着《简爱》一坐就是一下午。这本书就我所知都数不清她读过多少次了,即使现在,她还是有耐心再坐下来读一遍。
临近傍晚了,我还是决定自己做菜。徐怡看书看的正起劲,头微微侧着,乌黑的头发柔顺地往一侧倾斜。我就自己去楼下的超市买了几个自己会煮的简单的菜。买了回来,徐怡看书的姿势都没有变过,记得以前总有人问我:“你姐姐是怎么学习的,怎么成绩总是那么好?”
我想了下对他们说:“你只要把教科书当小说来看就行了。”徐怡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教科书,都是一样的投入。她能把一长段一长段的小说背出来,也能把拗口到不行的定理原理都背出来。
我烧好了菜,徐怡也终于把书放下了,探过身来问我:“好了吗?”
“恩。”我边答应边把最后一个菜装盘。
我们在这种时候是出奇的默契,连我自己都觉得惊讶。
“恩,这个青菜有点咸。”徐怡用筷子指了指放在她面前的青菜,“你煮的青菜一直都是这个味。”
我自己也尝了下,没感觉出咸了还是淡了,也许是吃惯了就不觉得了。
徐怡又尝了下旁边的那个麻辣豆腐,“你这个豆腐没辣啊?”
我抬头茫然地看她一眼,“你也知道,我不吃辣。”
徐怡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手里拿着筷子比划了几下斟酌着开口说:“那你可以换种方式,不一定非要是麻辣豆腐。”
我讪讪地解释说:“我烧了一半才发现没有辣油,本来是想你喜欢吃所以才煮的。”
徐怡张嘴微愣了一会儿才大笑了起来,“明天还是我来烧菜吧,你这么多年烧的菜还是不怎么进步。”
这件事也一度让我挫败,不过后来失败的次数多了,心里安慰自己:只要能吃不饿死人就行了。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在烧菜这方面苛求自己。今天本来还觉得顺手,现在看来效果不佳。不过,徐怡还是几乎每个菜都吃了不少,她很少让别人为难,如果不是熟悉的人,她甚至都不会说这个菜咸了还是淡了。
晚上,我们睡在一张床上。徐怡用胳膊顶了顶我的,问:“我们上次这样睡在一起是什么时候?”
我想了想回答说:“都快四年了吧,睡的还是学校的床铺。”
徐怡回忆说:“那几天还很热,睡下铺连风扇都吹不到。”
我补充说:“其实那时候我觉得两个人睡一起真是挤,当时说不挤是骗你的。”
徐怡像是早就预料到了,眨眨明眸,说:“我知道,因为那天晚上你一直往里挤。我那时想里面就是墙了,你还往里挤什么?”
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我觉得这样的时候回忆往事,无论是什么样的记忆都会变的可爱可亲。以前在书上看到句话说:经过的时候往往没有回忆的时候懂得欣赏。我深以为然。
第二天星期天,徐怡起了个大早自己跑到楼下的超市买了不少东西回来。我起来的时候饭桌上放着豆浆,油条。
徐怡看见我起来了,手里忙个不停,还不忘提醒我把桌上的早餐吃了。
“你平时早上都吃什么?”徐怡背对着我问。
我咬着油条说:“这个要看情况。来得急的话,我就去下面吃,来不及就吃饼干或者什么都不吃。”
徐怡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她这个摇头是什么意思。
忙碌了一个早上,徐怡做的午饭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吃的最丰盛的一顿。有的天赋需要培养的,有的则不然,就像徐怡在烧菜这方面的技巧,从来不曾看见她花时间去学,也不具备色香味俱全,但还是很拿的出手,让人意犹未尽。
徐怡这个下午就要飞回去,机票是早就定好的。如此的形色匆匆,我还是有点诧异。她走的时候把自己找出来的那摞书带走了,并没有让我去送她,这是她一贯的做法,我也没有再坚持。
徐怡走了,却让我本来并不宽敞的屋子变的空旷,我找了个凳子坐下来开始啃苹果。这个苹果啃了我一个多小时,啃完了苹果,心情果然好多了。想想这个周日也没别的事好做。
刚一开电脑,罗琼的头像就不断的闪,问我在不在。我回了她,她马上又发过来问我:你知不知道杨雪要结婚了?
知道。
杨雪竟然要结婚了!!!!!!!!
我看着那一长串的感叹号,发了个问好的表情。
罗琼发了个哭的表情给我,接着说:我到现在还在相亲,连杨雪这个博士都嫁出去了,我连硕士都不是还这么难嫁?
对了,徐然,你还没有男朋友吧?
我发了个无奈的表情,没有。
共勉,共勉。
我发了个笑脸回她。
这个星期你干什么了?忙吗?
不忙,这个星期我姐姐来看我。
那你还上网,不陪你姐姐出去逛逛?
今天回去了。
星期六来的,今天回的?
恩。
你们姐妹感情还真不错,这么赶的时间还过来看你。而且最近机票不打折。
我几乎能想像如果我跟罗琼讲我们只是呆在我住的地方看书,甚至连话都说的不多她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和徐怡的相处模式曾经也让宋离很困惑,“徐然,你和徐怡不怎么亲。”
“为什么?”
“你看,你们做同桌的时候,两个人各自写作业看书。回家各走各的,即使走在一起,也从来不牵手。”
彼时我因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原因愿意也乐于和徐怡以这样的相处模式相处,现在,我们从来不怀疑存在在我们之间的这份情意,可是我们的相处模式依旧是这样,到底是习惯了,我这样想着。
罗琼说完了这事就下了。我胡乱浏览了几张网页,还是看起了下在电脑里的电影,《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看了不知道几遍,最初是当练英语听力来看的。
随便从中间的一个情节开始看,手机响时伊丽莎白的表哥正不厌其烦地向伊丽莎白陈述嫁给他的好处。拿起来一看是徐怡发来的短信,我边纳闷边看徐怡有什么事竟然不打电话而是发短信。
刚刚碰到林继谦,他也是今天的飞机回。
我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椅子发出中摩擦地面的难听的声音,继而是“哐当”一声落地。我及时回过神才幸而没和椅子一起摔在地上。
呆了半饷,我理了理本就不乱的头发,才回过神来给徐怡回了条短信:哦,你路上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