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往事 ...

  •   《唐家傻宝》

      晚来风徐/文

      宋大太太也没办法了。
      人怕见面,树怕剥皮,人家到底是舅甥,若非要拦着不许见,也忒不近人情了点儿。

      倒是宋大奶奶一脸懵,眼见顾大太太拉着唐离去了宋珩的院子,她同宋大太太道:“母亲,媳妇瞧着四弟妹……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傻嘛。”

      “啊?”宋大太太也愣了下,随即苦笑道:“说是傻,也没到了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的地步,想来是一时清醒一时糊涂。”
      宋大奶奶哦了一声。也是。

      *

      唐离将顾大太太领回自己的院子,打发了竹青和枫丹两个出去,这才请顾大太太上座。
      顾大太太这会儿还晕搭忽的,一脸疑惑的道:“不是……甜宝儿,你……”
      这模样,这作派,哪里像个傻子?

      唐离无奈,也不过多解释:“舅母,我近日好多了。”
      “真的?唉呀,这可实在是太好了……”顾大太太没把她往妖邪上想,只有喜极而泣:“我原本还想着,你一直这么糊涂着,以后不知怎么个了局,唐家纵有千般不是,到底是你嫡亲娘家,可夫家再好,又能对你有多少耐心,万想不到你这时候大好了,舅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唐离陪着顾大太太落泪,轻声劝慰,道:“舅母,我虽清醒,但从前的事一概都不记得,想和您好好说会儿话。”
      “正是这个理儿。”顾大太太忙收了泪,却仍旧紧紧攥着唐离的手,眼神像是粘在她脸上了一样。

      唐离问道:“请问舅母,我母亲是如何过世的?”
      顾大太太长叹一声,道:“说来话长,你母亲并非是病故,而是,自缢而亡。”
      果然……

      *

      套用最俗滥的话,顾家祖上曾经阔过。
      顾老将军是镇国公,三公之首,年近花甲,却仍旧带着儿孙守在乐陵关,拒敌鞑靼于关外。

      四年前,老将军大败,祖孙六人,包括顾大太太的长子顾正德,顾大老爷兄弟四个,俱都战死。但有小道消息说,顾大老爷是畏罪自杀。
      消息传回朝廷,震惊朝野,当今陛下大怒,要不是顾家成年男丁几乎一个不剩,他就要将顾家上下斩尽杀绝了。

      可饶是如此,陛下到底将顾家的爵位一捋到底,收回封赏,抄家封门,几乎将顾家逼得在京城无处容身。
      彼时顾大太太既要服侍因悲痛过度得了卒中的顾老太太,又要忍痛办顾家上下八口人的丧事。

      除了顾老太爷父子六口,还有顾二太太和顾六太太。听说夫君身丧,一个当即晕倒就再没醒过来,另一个触棺而亡。
      顾家几乎绝户。

      *

      顾大太太面目沉痛的道:“你母亲平日身体康健,虽说父兄战死,她饱受惊悸,却也不至于就心窄到这个地步。可那时我无暇抽身,你母亲不欲给我添乱,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一句也不曾向我透露。等我接到你母亲自缢的消息,匆匆赶过去时,唐家已经将她入敛。是我坚持,非要亲自看一眼,才发现她是自缢而亡。”

      顾家几乎灭门,已经凋零,顾大太太罗烂缠身,根本没办法彻查此事。唐大老爷占据情理,只说是唐顾氏悲伤过度,万念俱灰,这才自戗。
      她既不顾上头的公婆,也不顾下头的儿女,中不顾夫君,实在是不贤不良不孝,唐家不予计较已经是厚道。若真要吵嚷出来,她的一儿一女也不要想在这世上立足了。

      事关顾氏的名声,不能让她人死了都不得安生,再则还有唐商兄妹两个的以后。
      顾大太太投鼠忌器,再也闹不起来,只能烟消云散。可随后,唐家处理了一批仆妇,其中就包括顾氏身边的丫鬟婆子。

      不到三个月,唐大老爷续娶如今的唐大太太冯氏进门。
      再然后,顾大太太所知就不那么详细了,毕竟那是唐家事,她只知冯氏并非世家贵女,且是新寡,膝下尚有一儿一女。
      可唐大老爷非娶不可,还娶的这么急。

      唐盛续娶,原本也没什么,顾大太太不是拘泥的人,她能理解。
      就像唐离想的那样,发妻过世,男人就急着续弦,除了略显凉薄,倒也符合世情,可唐大老爷迎娶冯氏进门,便将她的一儿一女改姓唐。
      这还不算,唐商生生被换了排行,由嫡长子变成了嫡次子。

      唐离也一样,她本名梨,却被改成唐离,取母女分离之意,唐韶鸠占鹊巢,摇身一变,变成了唐家嫡长女。
      这操作就很让人不能理解了。

      很快又传出唐韶与定国公世子林蕤清的婚事。
      顾大太太大惊之余,又满是不愤,怒而登门质问唐大老爷。

      林蕤清本是老镇国公,自己的公公在世时做的主,与唐离定下的亲事。林家能和唐家结亲,很大程度上看的是老镇公的颜面。
      如今顾家出事,公公和小姑相继过世,林家怎么做,顾大太太再不愤尚且说一声“情有可原”,可唐家怎么能腆个大脸,说换人就换人?还换给一个没有唐家血脉的外人?唐家这是演的哪出折子戏?
      亲闺女的亲事反倒由一个外姓女霸占?这是打量顾家人都死绝了是么?未免欺人太甚。

      顾大太太乘怒而来,可唐大老爷却只用一句话就让她兵败如山。
      他告诉顾大太太:不是他纵容继女抢夺唐离亲事,而是唐离因亲睹母亲自缢,刺激过度,已经痴傻。
      再补一刀:“这是唐家家事,且已经和林家商议定了的。”
      实是不劳她这外人操心。
      顾大太太不信,待亲眼见过唐离只知昏睡,完全不认得人之后,颓然铩羽而归。

      林家不仁,唐大老爷不义,这两家倒也称得上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她只能自我解嘲:这样的婚事,不做也罢。
      可个中滋味,有多少悲愤,又有多少惊痛,更有多少悲凉、无奈,只有她自己知道。

      再之后,就是她携带子、侄回了老家,家道中落,又负担过重,她撑起家业已然十分辛苦,更是无暇顾及唐离。
      她始终认为,唐大老爷再不堪,可唐离是他嫡长女,疼宠了这么多年,他总不会亏待她。

      一晃四年过去,唐顾两家少有音讯往来。
      顾家是识趣,不愿意被唐家轻看,日子虽苦,却也不是过不下去,犯意不着打唐家的秋风。
      唐家是为了什么可就不好说了。

      还是前些日子顾宣德听过路行商说唐离被许给了宋家,顾大太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情知这是唐离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心里有一百二十个不放心,这才带着二子匆匆赶回京城。
      但紧赶慢赶,等她们母子赶到京城,唐离的婚事已成定局,尘埃落定。
      人都退进宋家了,顾大太太也无可奈何。
      无缘无故,她总不能去抢亲?

      ***

      唐离只有一句MMP。
      要说唐顾氏的死没有蹊跷,唐大老爷纯然无辜一朵白莲花,他和冯氏早前没有猫腻,冯氏母子(女)不是绿茶,她把自己脑袋揪下来给唐大老爷当球踢。

      不待这么欺负人的。
      她光是做为旁观者听上一听,就有要吐血的愤懑,可以想见,唐离兄妹心里又是什么滋味了。

      可就算明知道有猫腻又如何?
      抽丝剥茧,彻查真相,都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物力,她是人人都知道的傻子,也是毫无倚仗的孤家寡人,怎么查?
      何况事过境迁,人走离散,从前的人证物证早就搜不到了。

      顾大太太见唐离半天沉默不语,一时也不知道她做何想,既怕她受了刺激会再度痴傻,又怕她伤心过度,难免冒进,没的反倒害了她自己。
      因此便慎重的道:“甜宝儿,先前所述,不过是舅母的一家之言,你娘亲之死,虽说疑虑重重,但我并没有证据。”

      唐离看向她。

      顾大太太有些为难:“凡事都得徐徐图之,你,你别钻了牛角尖,更不能仓促行事,总要慢慢察访才成。那毕竟是你的亲生父亲,也许,你娘亲确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

      也是,亲爹逼死亲娘,在哪个时空都是危言悚听的事,顾大太太不能不慎重,她怕当真冤枉了唐大老爷,反倒担了挑拨他们父女嫌隙之嫌。

      唐离没答。

      顾大太太又道:“从前旧事已经不可追究,可你和你兄长还要好好活下去,依舅母想,这也定然是你娘亲的遗愿。”
      就算她不再痴傻,可出嫁的女人家,也需要娘家撑腰,总不能和唐家,和唐大老爷无缘无故结了仇。

      这道理唐离懂。

      宋家是敌是友还不清楚,既然她想和宋珩和离,那么和宋家就注定要撕破脸,所以不可能将宋家当成依靠。
      唐家虽是娘家,可没了亲娘,又有一个那样精明的继母,亲爹如何尚不可知,就冲唐家对待她的态度,也知道唐家不靠谱儿。

      顾家倒是对她有几分真心,可顾家这几年一直不在京城,这才回京就又和唐、宋两家闹僵,只怕日后未必还能有什么来往。
      况且唐离又不确定顾家能否与唐、宋两家为敌,明显顾家自身难保,唐家对顾大太太不屑一顾的神色不要太明显,说明顾家现在十分的落魄。

      顾家拿什么帮自己?

      可她也不能就这么一直忍下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往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