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这年四月,已经上了一个多学期双语课程的孩子们迎来了奥市的第一届幼儿双语大赛,令李书意格外心动的是大赛特等奖的奖金:一千元。
      对于二零零三年时的李书意一家来说,一千元相当可观了。
      由于在课堂上表现突出,在校内的选拔赛中,李书意获得了一等奖。跟她同时获得一等奖的还有两个大班的小朋友。
      园长将三个孩子和家长们邀请到办公室聊比赛相关事宜。
      李华收到老师的通知时有点受宠若惊,特地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来到幼儿园。
      走进办公室时,他愣了一下。获得一等奖的大班小朋友分别是女孩和男孩,而这个男孩,居然是他们家邻居。走到李书意旁边,李华先向笑眯眯的园长问好,再转过头朝另外两个家长笑,那个女孩的家长友善地回应,邻居孩子的母亲则有些尴尬。
      李书意知道为什么,邻居男孩叫叶思远,他比“文静”的李书意还“文静”,因为他的妈妈瞧不起住在自家附近的外地人,对他们态度轻蔑不说,还总是用鼻孔看这些人的孩子,从不允许他和外地孩子一起玩,怕他被这些“野孩子”带坏,他就只好待在家里。
      可没想到这会儿,她所瞧不起的“野孩子”之一,跟她的儿子获得了同样的荣誉。她趾高气昂的气势偃旗息鼓,可她又无法马上作出毫无芥蒂的样子,气氛一时有些凝滞。李华见状便放弃示好。
      彼此认识了一下,园长便开始说明这次比赛的注意事项。
      从园长口中,李书意终于得知这次比赛的信息:这次比赛将在半个月后进行,地点是奥市市中心的少年宫,需要家长自行带孩子前往。比赛的形式是运用所学的内容表演一个单人的情景剧,老师将会帮孩子设计好并排练。全市参与了此次项目的幼儿园都将派出学生参赛,评委是这套课程的编者及相关人员,特等奖奖金1000元、一等奖8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200元。
      李书意回想起来,上辈子自己拿到的是三等奖,获得了200元的奖金和人生唯一的一个奖杯。两百元刚好跟双语班的学费一样,但父母还是把钱放进了她的小钱袋里。奖杯在搬家时摔碎了,而奖金则一直保留到她上高中时。
      听完比赛的内容,李书意的势在必得的决心有些退缩。情景剧表演,与问答考试不同,没有标准答案,也就难有十足的把握。
      好在也和从小学开始的比赛不同,周围没有任何人对此施予压力,园长老师家长们,对此的态度都是纯粹的重在参与。
      李书意松了口气,为自己的退却找到了十足的支持。

      不过虽说熄了必胜心,但知识是自己的。该做的准备李书意还是会全心全意去做。
      双语班的老师为三个孩子“量身定制”了剧本。
      在一个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主要带孩子们认识了动物和一些常见物品的单词,所以老师设计的剧本基本是以动物为主角的。
      李书意的剧本是,一只坏狼把一只小兔子的雨伞偷走了,躲雨的小兔子遇到了同样躲雨的小鹅,住在树上的小猴建议她们把蘑菇当伞,最后小兔子和小鹅回了家,而鹰发现了小兔子的雨伞,把雨伞送回了小兔子家。李书意实在是没有想到,双语的剧本,除了狼、兔子、鹅、猴、鹰、雨伞、树和一些语气词,用的全是中文。
      为了实现降维打击(拿到奖金),李书意不得不为难一下老师。
      她想在给剧本增加英语表达的同时增添趣味性。比如下雨了,小兔子惊呼:“Oh, it rains cats and dogs!”。小鹅惊讶:“咦,哪里有cat和dog?”猴子笑:“你好笨噢,rabbit是在说雨下得很大啦,不是天上掉下了cat和dog。”
      当负责双语教学的陈老师听到李书意的提议时,眼睛都瞪大了。她知道这个姑娘记性很不错,但没想到一个五岁的乡下孩子,居然还有课外的学习!
      “老师,这样可以吗?我回去跟着光盘改一下剧本。”李书意水汪汪的大眼睛仰视着老师。
      年轻的女老师扯了扯嘴角:老师能说不可以吗?
      但也就是内心想想。陈老师一口同意下来,对李书意满口夸赞。
      得到了授权,李书意欢欢喜喜地改剧本去了。

      徐梅玉给李书意买了一条新裙子,临出发前的早上,还给她盘了半小时头发,换了一双锃亮的小皮鞋。打扮好的李书意最后对着镜子练习了一遍,就跟李华一起出门了。
      坐了两个小时大巴车,父女俩终于到达了比赛地点。
      少年宫人很多,李华把女儿抱起来,往会场里走,向工作人员出示了幼儿园准备好的材料,李书意抽了出场顺序,还不错,抽到了中后场。
      穿着礼服的主持人主持完开幕式后,比赛就正式开始了。李华一开始还看得津津有味,结果没看几场,目光就涣散了,只在主持人报选手序号的时候回一下神。
      李书意倒是一直看着台上的表演,果然不能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有太多的要求,大家剧本的形式都差不多,差距更多的体现在孩子的语气和神态上。李书意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有些惶恐,不知道自己有些“出格”的表现,会拿到哪个极端。
      轮到李书意的时候,她深吸了口气,昂首挺胸地向舞台中央走。出乎意料地,当走进聚光灯下的时候,在台下还有些砰砰乱跳的心跳恢复了正常。
      李书意面带笑容,两个小梨涡可爱极了。像在家里无数次的排练那样,李书意向老师问好。然后举起卡片,依次扮演起不同的角色来。她专注地表演着,好像眼前没有其他人,只有镜子里的自己。
      当结束表演鞠躬时,李书意听到掌声,也看到几位评委在交头接耳。
      不过下了舞台后,看到爸爸亮亮的眼睛的时候,李书意的心空了一下,在胸腔中乱撞的情绪也在爸爸絮絮叨叨的夸赞声中安静下来。
      李华乐呵呵地说带李书意去买好吃的,李书意乐颠颠地答应。成绩的公布和颁奖是在下午进行,接下来的比赛看不看都无所谓,何况李华早就感觉无聊了。
      李华牵着李书意走到一家商店,李书意要了一瓶营养快线,倒不是多喜欢喝,她只是记起上一世比完赛后,她抱着一瓶营养快线在文化宫外面跟爸爸一起数蚂蚁的画面。
      人的记忆真是很神奇,她的脑海中关于这一整天的记忆,就只有这一帧画面。无关比赛,无关荣誉,只有这一帧很平凡的画面。这个场景的画外音是她疑惑的声音:爸爸,奥市的蚂蚁好大,是我见过最大的蚂蚁了,奥市的蚂蚁为什么这么大呀?
      吃完午饭,李华带李书意到一个花坛边坐着休息。花坛的瓷砖边上有一排蚂蚁在爬,李书意发出天真的、充满好奇的疑问:“爸爸,奥市的蚂蚁好大,是我见过最大的蚂蚁了,奥市的蚂蚁为什么这么大呀?”
      爸爸显然也不知道答案,但他微微笑着,替她补齐了记忆里的画面:“爸爸也不知道,有可能是奥市的蚂蚁吃得好,所以长得壮。”
      李书意:“噢,爸爸,我可不可以倒一滴营养快线给大蚂蚁们喝?”
      李华心情很好,所以难得地耐心十足。怕女儿一不小心倒太多,他接过瓶子,小心翼翼地往瓷砖上倒了一滴奶。
      一排大蚂蚁闻风而至,李书意开心地拍起了手。

      休息了一会儿,李华带着李书意在附近逛了一圈,认一认这个汉字,看一看那个建筑。闲逛地后果就是,父女俩回到会场的时候,主持人已经开始公布成绩了。
      一直没听到女儿的名字,李华都有点担心是不是刚好错过了的时候,他听到了特等奖:“雨露幼儿园,李书意同学。”
      直到到工作人员那确认信息的时候,李华都还是懵的,他觉得女儿表演得不错,是因为那是他的女儿;但没想到,他女儿真的很不错!
      在等待上台领奖的时候,父女俩碰到了叶思远和他的妈妈,他妈妈有点僵硬地笑着,像李华道喜:“恭喜你啊,你女儿很厉害。”
      李华笑笑:“哪里哪里,都是看运气的。你儿子也很棒了!”
      两个家长寒暄,李书意看了眼沉默的男孩子,没吭声。
      “你很厉害,李书意。”叶思远居然主动打断了沉默。
      “你还用了一些我们没学过的英文。”李书意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叶思远接着又说。
      “哎,这是……”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学的吗?”叶思远迫不及待地问,惯常有点垂着的眼睛抬起来盯着她。
      李书意有点无语,稍微等了一下,见他没有再说话了,回答:“我妈妈给我买了光盘,我跟着里面学的。”李书意这会反应也很快,补充到,“不过是租过来的,我看完已经还回去了。”
      叶思远问:“你可以告诉我名字吗?我也去租!”
      叶妈妈几乎条件反射地说:“租什么租呀,直接……”
      轮到二等奖上台领奖,叶思远打断了他妈妈的话,说:“妈妈,我去领奖了。”
      叶妈妈有些讪讪,放开儿子的手,等儿子上了台,对李华说:“我家孩子比较好学,见别人有什么好的资料都想要。”
      李华连忙说:“好学好啊,这孩子很不错。我家书意每个月也是从很多光盘里学东西,学到了就是自己的。一个人是看,两个人也是看,也不用买了,思远可以来我家一起看。”
      叶妈妈也有些尴尬,连连点头。

      等叶思远领完奖下来,接着便是获得一等奖的小朋友上台。
      叶思远的妈妈找了个托辞,带着叶思远先走了。叶思远回头看着李书意,李书意朝他点点头,他才转过头离开了。
      最后,终于轮到李书意上台领奖。
      抱着奖杯拿着信封,李书意笑得很灿烂。
      跟颁奖嘉宾合完影后,这位带着眼睛、看起来很和蔼的中年女老师笑着对她说:“小朋友,继续学习,再接再厉!”
      李书意用力地点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