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徐梅玉本以为李书意的热情持续不了多久,没想到一个暑假,李书意每天都对着镜子对口型。
      李书意的英语并不算好,纯属应试型的笔杆子选手,听力口语是弱项。也是到了租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光盘和书籍的时候她才想到了这件事。自己当年并不很在意这个事,因为家里没钱也出不了国,但是无论比赛、面试还是实习,她都碰到过因为英语知难而退的情况。既然现在有大把(没钱可赚)的时光,她就决定把握住。
      仗着租书店老板和妈妈都不太懂英语,李书意顺利地得到了音标学习的光盘。
      她惊喜地发现,小朋友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她纠正了不少前世不恰当的发音。
      徐梅玉见李书意学得像模像样的,也愿意继续租英语学习的光盘,李书意便顺利地开展了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

      日子平淡而不无聊地过着,开学后,李书意在幼儿园的一群小毛孩里展示出了超人的绘画能力,李书意的画不仅把卧室的一面水泥墙糊得满满当当,也成为了幼儿园宣传栏的常客。对此,徐梅玉和李华喜闻乐见,特意增加了李书意租书和光盘的“额度”:从每个月租两张光盘两本书扩充到两张光盘三本书——英语绘画不能断了,但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继续嘛。
      李书意倒也没表现出抗拒,毕竟现阶段给她学习的东西对她来说很是容易,主要还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

      上学、画画、跟着DVD学英语和其他“小甜点”,一年的时光也很快过去了。
      这一年里,李华又回家一趟,拿到了房产证,三口人正式成为有房一家。爷爷奶奶一个月打一次电话过来要生活费,爷爷奶奶还是老吵架,爷爷仍旧好吃懒做,在河沙找到了新的牌友,奶奶种的地收成不错,多出来的拖到城里去买,老两口每个月还能存点钱。去年年中,刘艳生了个孩子,夫妻俩工作忙,就把儿子放在家里给老人带。李华看不惯弟弟,但自己对侄子却不能那么苛刻,他退了一步,这事儿也就过了。

      二零零二年九月,李书意即将变成一个四岁的中班小朋友。李华领着女儿去报名的时候,面临了一个选择,响应奥市(仁安县从属于奥市)的号召,幼儿园为大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增设了一个双语班,因为是开设的第一年,学费很便宜,园长看着白白净净的李书意,询问李华的意思。
      能说会道的园长连珠炮似得讲着学双语的好处,李华一咬牙,就把名报上了。
      某种意义上讲,这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吗?李书意想。
      上一世,她是到大班才报这个双语班,因为到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更宽裕些。大概是自己在家里跟着DVD叽里呱啦惯了,不懂英语的李华改变了他的选择。
      报完名回家,路过小卖部时,李华摸摸女儿的头,“爸爸今天给书意报了双语班,口袋里连硬币都没啦,就不给书意买冰棍吃了,好吗?”
      李书意抬头看着她爸,有点逆光,她看不太清李华的表情,但这一刻,她的心软得不得了,点点头,“好吧,爸爸又变成穷光蛋了,好可怜。”
      李华大笑,恶作剧般一把抱起女儿往上抛,“爸爸带你往天上飞!”
      李书意咯咯笑着:“哈哈哈咯,我又飞起来啦!”

      这年下半年,爸爸妈妈的定制皮鞋已经做了三个年头,因为质量好价格低,回头客多,生意颇为红火,也因此异常忙碌,每天都从早上六点忙到次日凌晨,就是这样订单接下来也做不完,于是拉来了帮工,一个远房舅舅和一个远房阿姨。舅舅叫小鹏,阿姨叫小君。
      李书意记得小君阿姨,上辈子她也是这个时间来家里帮工,她对自己很好,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小君阿姨带自己挣的。
      这事儿发生在放寒假之后,店里的生意渐渐冷却下来,小君阿姨不急着回老家,就在附近的超市接了个发传单的活。
      一开始自己去发了几天,觉得孤单,在求得徐梅玉同意后,就把李书意带上了。
      李书意没拒绝,她记得上辈子妈妈后来还调侃她:“说起来是跟小君阿姨一起发传单,结果是小君阿姨抱着你,你发传单。”
      李书意本不想重蹈覆辙的,自己的灵魂可是跟小君阿姨差不多大了,但是四岁的、缺乏运动的身体确实不太得劲,在小君阿姨的带领下走街窜巷,走着走着还是走到了小君阿姨怀里。
      一个礼拜的功夫,差不多把附近的村子都走遍了,小君阿姨的传单任务圆满结束。小君阿姨回老家前,李书意也获得了一张崭新的五十元钱。
      徐梅玉也非常郑重地把这光荣的纸币放进房东奶奶送给李书意的小布包里。
      加上去年过年爸妈给的二十元压岁钱,李书意已经是一个拥有七十元存款的小朋友了。
      徐梅玉把小布包重新锁进柜子里,笑问女儿:“你这么多钱存着干嘛呀?”
      李书意昂着头说:“给外婆体检!”
      徐梅玉嚯了一声,女儿向来亲近外婆,她调侃:“那外公,爷爷奶奶怎么办?”
      李书意愣了一下,旋即说:“外婆咳嗽,先给外婆检!等书意有钱了,再给其他人做体检。”
      徐梅玉收了调侃女儿的心思,也没去想四岁的女儿怎么会想到要体检。她回想起几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咳嗽确实有段时间了。母亲向来不喜欢看医生,为了省钱,有点小病都是用些民间不靠谱的偏方。
      不提起还好,这想法像一颗随意扔进土里的种子,随着非典的蔓延,生根发芽,整得徐梅玉内心惶惶。
      等年一过完,徐梅玉给母亲转了五百块钱,强硬地要求母亲去医院检查。
      李书意不知道妈妈是怎么跟外婆说的,外婆又是否会听从。
      她感到异常无措,回来之后,她可以决定自己要买的光盘,也可以改变爸妈买房的选址,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阻止家人的离去,不管是患病去世的外婆,还是意外去世的爷爷。她甚至尝试过告诉妈妈,自己是重生回来的,外婆未来会患癌症去世,早点去检查,这一切就有可能改变。但或许这是时空运行的某种潜规则,当她对旁人提及跟重生相关的内容时,他们无法接受到她所传递的信息,就如同一块神奇的橡皮,随时擦去不符合规则的东西。

      不幸中的万幸,虽然说幸运有点自私,但同村的一个老人重病在床,外公外婆前去看望。外婆还是咳嗽,在丈夫的劝说下,带着女儿给的钱,外婆咬咬牙,就顺便做了个体检。没想到一查出来,是肺癌早期,噩耗一传便把两个儿子就在清溪县城(外婆家所属的县城)打工的儿子召回了家。
      得知消息的徐梅玉红着眼睛,清点存款,手颤抖着,钱都有点数不清。
      作为熟练掌握算数本领的聪明孩子,李书意在旁边一副见钱眼开的样子,主动帮妈妈数钱。徐梅玉看着她懵懂无知的小脸,忍住了把她蹂躏一番的冲动。说起来,他们四姊妹,对母亲的关心还比不上一个四岁的小孩子。
      舅舅们隔天就把外婆送到市里的医院去复查,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做手术。好在外婆两儿两女,四个人都把积蓄掏了出来,钱也凑齐了。
      徐梅玉忍着焦急的情绪,把手头的活加班做完。买了最近的汽车票,赶回家照顾母亲。
      半年前家里新装了电话,李华每天给徐梅玉打电话,这时候,大家也不那么心疼电话费了。
      外婆的情绪倒是比较镇定,在子女的劝说下答应做手术。
      上天眷顾,在万物复苏的三月初,外婆手术顺利,情况良好,接下来就是调养身体。
      握着电话的听筒,李书意得到了阿姨和舅舅们夹带调侃的表扬,难得地感到无话可说。

      在李书意生日前夕,徐梅玉赶回来了。
      她带回了一盒赣省知名的卤鸭,说是舅舅和阿姨的心意。
      李书意心里明白,口袋空空的阿姨和舅舅们,掏出钱给外甥女买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鸭,真正感谢的是他们的大姐徐梅玉;而同样是口袋空空的徐梅玉本人,想给女儿买一盒卤鸭过生日,则是感恩命运,这载体便是无意一句话改变了母亲命运的女儿。
      “妈妈,这个卤鸭好辣哟!”迫不及待拿了一块鸭肉吃的李书意脸憋得通红,吐着舌头找水喝。
      “你这丫头,这是留着明天过生日吃的,现在可不许再吃了。”徐梅玉嗔怪着,找出杯子给女儿倒茶喝。
      第二天晚上,徐梅玉给李书意煮了一碗面,特地加了煎蛋和香肠,李书意在旁边看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当正式开饭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地爬上餐桌,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咦,卤鸭怎么少了那么多!”李书意困惑,怀疑是老鼠作祟。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了一会儿,李华不甚在意地说——
      “噢,我昨天晚上干活干到很晚,饿了,就拿了几块下酒吃。”
      于是饭桌上的男人收获了来自两个女人的白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