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败局 ...


  •   本来暖和的殿内,因为僵持而变得冷,冷的人心里发怵。

      年轻大臣挺拔的身影与老臣佝偻弓着的身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萧衍没让崔忠书先起身,他就只能这么继续弓下去,反而先点了沈舟济,似乎不用回头,他都能感受到后面那群六部老臣目光的犀利。

      他不仅没弓身,甚至还直视萧衍,年轻的皇帝陛下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他:“哦?无牵觉得哪里不妥?不妨直说,让崔尚书听听,也吸取意见。”

      他灭的是崔忠书的这几日为老不尊的傲气,同时也立了沈舟济这块牌坊在这里,权大了名多了,自然有人不服,便有老臣盯着他,防止他在背后搞小动作。

      沈舟济集宠于一身,也是集怨气于一身,萧衍是铁定欲置他于炭火其上乎。

      他又何尝不知。

      “陛下,这平川宛城靠近邺都,邺都是我大胤的国都,流民不可能突然出现,来处便如水源一般必有其因,才有这如今的果,依山傍水占的是地利,宛城附近唯一的水源是平川河,流民们从源头八大城延水顺流而下,这才到的宛城,崔尚书的母家好像就是八大城之首的江州城。”

      他略微停顿,一只手背后,另一只手拿着玉扇,颇有深意道:“俗话说百因必有果,因果报应皆为轮回,是福是祸都躲不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话闭,他笑盈盈地看向身侧的崔忠书,意有所指。

      在场的老臣皆是八大城世家出来的,明面上是在暗戳崔忠书,实际上也是在敲打世家。

      沈舟济已经被萧衍推出来了做了他的剑,眼下,得罪一个也是得罪,得罪一群也是得罪,于他而言已无区别。

      他本无心朝堂纷争,只想在锦州做个闲散的公子,萧衍亲自替他打造了这个框架,把他锁在这架丞相的躯壳里。

      要以天下为棋局,世人为棋子,与他博弈一局,他进是进,退亦是进,身在棋局,由不得他不愿。

      他不是世家,在其位谋其职,为的是百姓,锋芒毕露自然也让世家人忌惮,怕他的权大官大压倒了八大城,所以处处打压他。

      流民一事的原因,再明显不过了。

      老臣一直弓着的腰,在此时终于挺直了,“丞相何故要如此血口喷人,臣与诸位连同八城的官员和百姓皆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是君,八城乃至大胤都是陛下的,何来臣母家私庇一说啊!”

      他说的激动,急于表达老臣的忠心,倒也像是那么回事,应了他名字里的忠书。

      似乎所有老臣的赤胆忠心都被点燃。

      工部侍郎魏淮璧往前一步,站在沈舟济的一旁,两位老臣夹着他,让他进退两难。

      “陛下,臣觉得丞相所说是在寻找起因,但当下臣等在探讨的是如何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而不是无中生有,污蔑一个当朝老臣,寒了老臣心啊。”

      老臣一词从一开始就划分了他们的界限。

      他们手握重兵重权居于朝堂之上,却畏首畏尾,遇事不敢大动干戈,又忌惮着那些新鲜的血液,怕他们抢走他们的官位爵位,那些不作为于大胤而言就像是在腐败了根的大树,根基动摇。

      每年宛城科举考试,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士共同参加,他们深入其中,或泄题或改卷,更有甚者代考,使得一些无才之人也能在六部任职,却断绝的寒窗苦读数十载的学士。

      而他们这些人,说好听了些是老臣,确实是老,为老不尊,是臣,害群之臣。

      说难听了,便是蛀虫。

      沈舟济摇了摇头,心底的厌恶分毫未表现在脸上,他拇指和食指按住扇柄,无名指与小拇指夹住扇页,四指用力,转扇而下,两手皆背于身后,如此越发显得身子纤细高挑。

      “魏大人过急了,臣的话还没有说完,平川河上游卧居八城,流民从八城来宛城,那不是几个人,而是成千甚至上万的人口,他们虽人在宛城,但这批口粮为什么不该由八大城来出?”

      魏淮璧汗颜,不动声色地往后退了几步,朝堂上再次出现两人对峙,各执一词的局面。

      沈舟济一旁的敲打之下,已经看出了八大城的粮食出了问题,暗里这场对峙应该算他赢。

      可明面上现在唯一能决定的人是居于龙椅上的那一人,只要萧衍不点头同意,他对八城粮草问题只是猜测,想要调查的这个想法就只能烂在肚子里。

      萧衍看着眉头紧皱的沈舟济微微挑眉,他就是空有其表败絮其中的傀儡皇帝,虽是伪装,但也得做做样子。

      “无牵的话很有意思啊,这崔尚书的朕也觉得不错,可取,很可取,但这朕选……”他佯装根本听不出其中问题,满脸犹豫。

      “陛下,若真按沈丞相所说,让八大城出粮食,可这八城离宛城尚远,走船运耗时耗人力,到了宛城恐怕也来不及给那些流民,如此一来,得不偿失。”

      沈舟济看向崔忠书,他挖好了的坑原来在这里等着他,船运是个问题,他先前也考虑过,打算私下和萧衍再谈,没想到老东西直接点明,他敢说出来就有这个底气,能让沈舟济不走八城的粮。

      打了他个措手不及,崔忠书乘胜追击,继续上奏:“况且,如果按丞相意思,粮食从八城出,宛城的这批粮等开春还要再往上游北疆运送,一来一回也费事,不如就让这次宛城救济了流民,开春时北疆的粮从八城直接送,如此免去了许多路程,也减少财力和人力。”

      如此一耽误,粮食从宛城出,就不能调查八城缺粮的事情,来年开春他们出了多少粮去北疆,也就是他们一张嘴的事情。

      私下里是八城缺粮,可谁又知道其他几城的粮仓问题,民以食为天,如此漏洞必成大患。

      大胤的世家远不止八个,但与这百年基业交错纵横、深入朝堂,布满整个皇室的大家族是这八家。

      自与北疆最近的上津城而下,随后便是相互接壤的秦淮城和云川城,再往下是平川河源头同时也是崔忠书的母家江州城,顺流而下是平川宛城和邺都,其后便是江南有名的苏州城和沈舟济出生所在的锦州城,往西是玄都城,与西域交接的端州城。

      除去其中互相接壤交汇的十二座主城,此十城是大胤的下方中心,而上是大西北和北疆,这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世家的人手和眼线。

      世家已然侵入这骨髓之中,若要动,便会伤筋动骨反抗起来只会加剧这颗大树的腐败,可若不动,终有一天百年基业回毁于一旦。

      最苦的却还是百姓。

      玉扇轻轻敲打的声音停了,白色长袖下的手握了又松,他抬眸看向上座之人。

      此刻唯一的希望都在萧衍身上,他却避开了沈舟济的目光。

      退,此事需退,此时需退。

      萧衍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可他就是不甘心。

      “陛下……”沈舟济喊他。

      “朕觉得崔尚书的话有理,但此刻天色以晚,朕也乏了,此事明天再议吧。”萧衍摆了摆手。

      殿下堂老臣拱手行礼告退。

      他看了一眼角落里格格不入的那道白色身影,玩味一笑:“无牵留下。”

      沈舟济抬眸撞上他的桃花眼,眼皮一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