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

  •   李莎跟着齐斌这么多年,两人年龄都不小了,按理说早该有个交代,但齐斌在未来岳父面前夸下了海口,势必功成名就,才以重聘迎娶他的掌上明珠。干了这么多年广告公司,虽有些积攒,可第一桶金在老家买了宅院,第一顺位是孝敬父母,李莎也无异议。
      “东三环那一片是老城区,光拆迁都够呛,没个三五年下不来,现在是建得起,拆不起,城区的盘绿化比例要求高,不是谁家都吃得下的。”夏琰分析说。
      “水涨船高,自然性价比也高啊,哪怕以后不住,当投资也行啊,反正我喜欢。”李莎看了看齐斌。
      后者朝李莎会意一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是不是钱的问题?”夏琰开口。
      “不是!”齐斌矢口否认,就算李莎不计较,就算夏琰愿意解囊相助,可事关男人尊严,房子是小事,能挺胸抬头作出一番事业,能不卑不亢站在李家大门前,才是他齐斌的终极目标:“先把项目做完吧,反正我们不着急。”转头不确定问了李莎:“你急吗?”
      “我着什么急!”李莎性格开朗,若不是家里三不五时的催促,她甚至觉得有没有那个本都无所谓,何况她知道齐斌心结所在,有时候这男人的尊严真的很幼稚,但又不得不维护。
      两人虽是初恋,从中学到大学,大学毕业后齐斌又去了国外几年,出身不同,少不得双方家长会干预,因为“门当户对”的问题几度分合。
      李莎家里尤其是她爹,瞧不上齐斌。齐斌的父母也不想儿子攀什么高枝,两家里较了十几年的劲,无奈一对怨偶就是分不开。现在都是“懒得管”的态度,至少口头上是不管了。
      夏琰觉得他们俩纯属自寻烦恼:“行,你们需要钱就说话。”
      李莎有事先离开后,两个老同学一言不发的坐了很久。
      直到齐斌发出一声:“有时候感觉自己老了!”
      夏琰惊了一下,眯眼不解的看着他。
      “前几天接了个业务,做网购的,企划书发过来,”齐斌凝重的有些夸张:“我竟然有些看不懂了!”
      夏琰嘴角咧了咧,没说话。
      “不是看不懂内容,而是人家的经营模式。”齐斌叹了口气:“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的行业更新太快了,广告公司吃百家饭,而这些年我们的业务主体基本都是房产业,你没感觉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地产萧条得厉害吗?”
      “你想说什么?”夏琰不以为然。
      “没想说什么,就觉得莫名的焦虑,别人都当我们这些年赚大发了,其实盘算下来,我们这两年是没有太大增长的。我接那些杂活,也不仅是为了赚钱,我觉得还是要学习一下人家的模式。”
      齐斌说的这种危机感,夏琰不是没有,只是不会表现出来。拿这一次东达的招标来说,一开始竞争的强敌未来广告,却在竞标前急流勇退,没有人不喜欢钱,如果不是有了更好选择,就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这一点,才是让他细思极恐的。
      “你有空去打探一下,谢东最近都在忙什么。”夏琰交代。
      齐斌也算跟上了节奏:“嗯,我也感觉到了,谢东这个人是得留意。毕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也许人家已经不这么觉得了!”夏琰抿了一口咖啡:“回吧,别感慨了!把眼前的活做好才是最重要的。”起身俯盯着齐斌:“我只相信,追求利益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本能,其他都是手段。”
      夏琰的话常常有奇效,每次都能让齐斌醐醍灌顶,无力反驳,就算他觉得手段也很重要。也明白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谋略型,纠结于细节,便看不见远处。
      他和夏琰的配合,也一次次的印证这一点,一个当机立断,一个未雨绸缪。
      回到公司,HR呈上招聘计划,简单详述一遍,大致意思是吸收新鲜血液刺激一下公司日渐程式化的设计氛围,特别强调这是齐总的意思。
      “也别太学院派,专业度和行业度还是基础,想法太天马行空的也不行。”夏琰一边签字一边说:“东达的项目很重要,盯着点。”
      HR认同:“由齐总亲自培训,应该问题不大。”
      夏琰不是不喜欢新人,新人思维跳跃,常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可新人的缺点是太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天下第一,不能否决,否决就是你不懂。固执不说,喜欢孤芳自赏,夏琰将这种现象统称为“学院病”。
      “学院病”还有个致命的缺点,流失率高。尤其是刚毕业的,拥有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迷之自信,此处干不爽,爷就去别处。设计师跳槽频繁是行业常态,好不容易培训上手了,一个不高兴就撂挑子走人,很没有责任感。
      但又不能不招,十个能留下一个,也算不错了。
      处理完工作后,夏琰不自觉的拿起手机,“99+”未读信息灌满一个个工作群、行业论坛群、商学院同学群... ...一个也不想点开,却是一个都不能删,长期潜水。
      下滑到底部点开一个头像,竟然鬼使神差的置了顶。
      “北方以北”的朋友圈有更新:
      一张举着单反单腿跪地拍摄的侧影,板寸在测光里倔强的立着,很专注,很酷!

      董江递过去一瓶冰饮。
      “厂区拍完了,接下来是办公室了。”陪同拍摄的主任抹着额头上的汗。
      “人像你来吧!”方北将广角镜头收进摄影包:“背景布要吗?”
      “不用背景布的。”酒厂的主任在前面引路。
      董江小声凑近方北:“大班桌前摆拍,唉,本来说给杨老板拍个商界精英的特写,人家觉得不大气。”
      “西装革履,再握支笔,假装在签一份上亿的合同。”方北秒懂。
      “背景得是摆满名著的书柜。”董江说。
      方北接着说:“或者是洋酒。”
      这两年做过不少企业的画册,基本摸出了规律。私营企业老板尤其喜欢这么弄,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多是不中不西的装修风格,罗马柱配红木家具,博古架上摆洋酒,品味堪忧。
      国企的稍微好点,可架不住内容繁多,大篇幅的文字介绍,排名讲究先后,照片根据级别官衔不同也有大小前后的差异。
      这家客户的画册还算简单,产品是老板亲自开发的“真男人”牌保健酒,光听名字就知道有啥功能。
      旧画册用的是肌肉男的形象,据说在二三线城市销量还不错,可有客户反映说太像健身房的宣传册,找到了方北他们设计,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名气,是因为价格便宜。
      方北预想中“真男人”的老板应该是体格健硕,荷尔蒙爆棚肌肉男。
      其实不然。
      老板的形象与“真男人”毫不相干:矮胖的身材,肥腻的圆脸,强行架了副金丝眼镜,更加增添了几分猥琐的气质。
      人家拍照也没有假装要签上亿合同,而是站大班桌前,高举着双臂,其实举的不算高,手短衣服紧,不过声音很洪亮:“这个姿势怎么样,是不是更有男子汉气概!”
      你出钱你说了算。
      董江点头称是,方北面无表情去装灯。
      “我昨晚想了一下,广告语换成’喝了真男人,女人都说行’,大家怎么样?”老板说。
      方北差点没笑出来,被董江拐了一肘。就这,还想了一晚上?
      办公室里有人带头鼓掌:“好!喝了真男人,女人都说行。太好了!”
      方北也是醉了。
      杨老板对公司的马屁精没在意,也许是习惯了,留意到现场两位“专业人士”的表情有些微妙:“你们是老师,你们提点建议。”
      “太直白了点。”方北说道。
      杨老板没明白方北的话。
      方北觉得说直白都算客气的了。
      “直白好啊,你想想喝酒的群体都是什么人!”董江不是真心附和,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去较这个真:“市场方面,杨老板最有发言权。”
      “这倒是。”杨老板也不谦虚:“我们产品多是用直销的模式,分发到夜场去,给小... ...工作人员销售的,品质和功效绝对经得起验证,一会送你们两盒,你们用了就知道我不吹牛。”
      “不用了!”董江和方北同声拒绝,这太吓人了。
      “也对,你们年轻还不需要,不过要过了三十,那就两说了。”杨老板一副过来人的表情。
      话题逐渐跑偏,董江觉得随你高兴什么广告语吧,真男人好,真男人不错,金主爸爸说什么都对,我们只管干活、拿钱、走人。
      而方北想的是,广告语才只是冰山一角,品味这个东西,也许从来就不会因为贫富、身份、文化程度有什么本质区别。就算是经过系统学习的美术生,懂得一些色彩和构图的原理,也不代表其有很高的品味,这东西学不来,说不清楚,很玄乎。
      人家客气叫你一声“老师”,并不意味着你真能改变什么,品牌二字包含了文化,形象,审美,甚至引领价值观,接触过很多的老板,他们更多的把产品当成了生意,没有品牌意识。
      艺术只是历史的呈现者,本身并没有标准,就算自己有心想把画册做得更有美感一些,可并不是客户想要的,那就没有价值。
      老杨在课堂上说的那些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大众审美的高度。”
      “我的要求很简单,产品要醒目,字体要大,特别要突出男子汉气概,让客户一看就充满力量,懂吗?”老板特别强调。
      懂,特别懂。
      回学校的地铁上,董江对杨老板的“真男人”似乎还上了心,后悔没有顺便带一瓶。
      方北靠着椅背闭眼养神,听着他自说自话,实在忍不住了:“我就怕你喝了没地方用,撸到秃噜皮也下不去。”
      “操!”董江踹了方北一脚,自己坐对面去了,嘴里虽不服气:“操,我又不是要马上用。”心里还是很好奇,丝毫没有单身狗的自觉:“对了,你说那玩意儿有保质期吗?”
      “我怎么知道,你不会真想屯点吧?”方北不关心“真男人”有没有效果,董江拍完照,接下来是他的工作,虽然交稿期限很充裕,一个月文件发给客户,附一本数码打样就可收钱。可脑子里一点想法都没有,杨老板要的“充满力量”的产品画册,要怎么弄?太直接,自己接受不来,太隐晦,客户理解不了,烦躁。
      “叮”手机响了,对面闲不住的董江发来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中的方北疲惫脸,闭着眼,腿拍得很长,背景是空无一人的地铁车厢。
      董江还打了字:最拽睡颜。
      “操!”方北存了原图,不得不说,董江的人像拍得不错,尤其是这种抓拍。
      脑子里闪现出的“夜归人”三个字是肯定不能打上去的,太他妈伪文艺了,还是八十年代那种文艺,思忖半天没有配文字,意会吧。
      最近自己发朋友圈的频率似乎有点高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