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婚事 ...

  •   在这一年的中秋节前的一个周末,孙平芳又独自上门去看魏淑华的孩子。她来得越来越勤,一个月能来三四次,几乎是每周报到。孙家人也都默认了她的存在,对她和孙志远的事都认为是迟早而已。

      然而孙平芳知道,孙志远还没下决定。她知道为什么,因为跟迷人又有趣的魏淑华相比,自己确实是个无聊甚至是无趣的人。她有暗暗想过要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可她对恋爱的经验少得可怜,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吸引一个人。

      有时候在夜里睡前想到这件事,想着想着,她就会想到从前和魏淑华相处的时光。她们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一起逃课,一起去码头边上看日落,一起去市里的溜冰场溜冰,还去看电影,去动物园,去逛街,去唱歌等等。那么那么多有趣的事,她想到最后,入睡前总是带着微笑。

      可越是回味,她越不肯将这些事情拿出来跟孙志远演练,她觉得那将会变得索然无味。有趣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魏淑华,没有了魏淑华,这些事又有什么好做的呢。

      于是她改变策略,只一心一意地做好孙家人心中的儿媳形象。那样,孙志远最后也会迫于家庭的期望而跟她结婚。魏淑华已经死了,她的血肉重新灌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所以孙平芳要留在这个孩子身边,为此,她一定要嫁给孙志远。

      孩子对孙平芳已经很熟悉了,现在看到她来,会开心地挥着小手,又笑又叫。她笑起来的时候左边脸上有个小酒窝,跟魏淑华一模一样。

      这天吃饭的时候,是由孙平芳在喂她。喂到一半,孩子忽然对她喊道,“妈妈,妈妈……”

      孙家父母也都听到了,均是相视一笑,显然是乐见此情此景。而孙平芳则是顿住了手上的动作,低头看着那孩子,看她和魏淑华相似的眉眼,在将来长成少女之时,或许也会像魏淑华一样出现那种似笑非笑的神情。她看了一会儿,孩子还在咿咿呀呀地叫着她“妈妈”。一瞬间,她恍惚以为,这是她和魏淑华的孩子!

      晚饭过后,孙志远才回来。孙家父母让他送孙平芳回家,他还没来得及坐下,又拿起车钥匙出门。

      两人一路沉默,车里只有音乐在缓缓流淌。跟孙平芳在一起的时候,孙志远也变成一个沉默的人,好像真的没什么可说的。直到快接近孙平芳住处的时候,他才听见孙平芳的声音穿过音乐传来。“宝宝今天叫我妈妈了。”

      她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知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跟孙志远说,因为她没有看向孙志远,眼神依旧只盯着前方。

      孙志远不大确定她的意思,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只是“啊?”了一声以作回应。

      这时候,孙平芳才转过头来,直视了他道,“孙志远,我们结婚吧。”

      孙志远没想到结婚这件事会由孙平芳说出来,而且说得那么直接,完全不像他所认识的孙平芳。他认为孙平芳是寡言沉静,内向被动的人,就像学生时代里那些一学期也听不到她说几句话的女同学。

      这种错误的认知源于孙平芳的孤僻寡言,人们仿佛总是很容易将安静的人当做是内向,将聒噪的人当做外向。其实并非如此,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是主动还是被动,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更何况,人是擅于伪装的动物,外向的人可以装得内向,内向的人也可以装得外向。
      这话是魏淑华说的,她说过孙平芳就是如此擅于伪装,明明是头小狼,却披上了羊皮,看着温顺无害,其实暗地里长了锋利的爪牙和一颗坚定的心。

      不过孙平芳想,魏淑华也说错了,至少她没有一颗坚定的心,否则她和魏淑华就不会失散这么多年,以至于再见面已是阴阳相隔。她想,同样的错误,她不能再犯,所以她目光灼灼地盯着孙志远,似乎是要用目光逼他立刻答应下来。

      车子停在孙平芳所住的小区门口,他垂目避开孙平芳的视线。她那目光过于灼灼,像是烧向他的火。这样的眼神,让他想起了魏淑华。可转念一想又不对,魏淑华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他,魏淑华的眼神总是居高临下的,她像神邸俯视着他,哪怕听着他的忏悔,也像神一样无动于衷,然后像神一样毫不留恋地离去。

      他想追过去,却发现神在很远的地方,一直没有靠近过他。

      而孙平芳的眼神带着如此明显的渴求和欲望,这才是人的眼神。就在想到这一点的瞬间,他神差鬼使地开了口,“好。”他想,他只是个普通人,就应该远离神,靠近人。

      可他在一开口之后,心中又立刻后悔了。他隐隐觉得这也将是一个错误,可他又没有去纠正的勇气。算了,生活还将继续,孙平芳是维持他平稳家庭生活最合适的人选,就这样吧。

      孙志远并不是个多有主见的人,尤其在他跟魏淑华长期生活之后,他已经习惯了半推半就的生活模式。于是,他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进入他的第二次婚姻。

      相比于与魏淑华结婚时候的隆重和欢喜,与孙平芳结婚几乎可以说得上是简陋而平淡。他们没有打算摆酒请客,孙平芳说她家亲戚朋友不多,如果孙家不介意的话,两家人见面吃顿饭就可以。

      因为是二婚,且前一个儿媳是意外过世,所以孙家其实也并不想大操大办孙志远的第二次婚事。只是怕委屈孙平芳,所以并没有提他们的想法。如今孙平芳自己提出来,他们心里宽慰的同时,对孙平芳更添了一丝愧疚般的好感,于是在彩礼等其他方面便大大地增加了。

      国庆节的时候,孙家父母和孙志远随着孙平芳一同返回了丹城,要亲自上门去向孙平芳的母亲做提亲之事。

      饶是孙平芳在电话里提前告知了母亲,但时隔几日见了面,母亲依旧有些激动和茫然。多年待字闺中的女儿突然就说要嫁了,她的心里百味杂陈,不单单只是欢喜,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虽然孙平芳没嫁的时候,她总是忧愁苦闷,仿佛家中留着这么个大龄女儿是件丑事,羞得她不敢出门与人交际,生怕一说了话,人家就要问起孙平芳的婚事来。可如今孙平芳说要嫁了,她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孤零零的,像是要被抛弃了一般。

      然而这些情绪她只能藏在心中,与孙家父母在市内的一处酒楼吃了饭。对方是有教养的家庭,言语举止妥当,虽然因为互不相熟,场面有些冷清,但也是客气有礼的。母亲心中暗暗衡量:除了孙志远是离异带着孩子之外,这门亲事倒是不可挑剔了。

      等到晚上回了家。孙平芳一边收拾孙家带来的礼物,一边同母亲说他们并不打算摆酒宴客。

      母亲闻言停住了动作,疑惑地看着她,“怎么?他们家不愿意摆酒?”

      孙平芳摇了摇头,继续手上收拾的动作。“是我不想办。”

      母亲皱着眉,显然是不赞同,“为什么不办?难道叫他们平白就娶了个大姑娘过去?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吗?”

      孙平芳知道母亲的想法,无非是想借着一场豪阔的喜宴来说明孙平芳并非“贱卖”。她头也不抬地说,“我们也没多少亲戚朋友,有什么可摆的。”

      母亲“啧”地一声,用一种熟悉的“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她,“怎么能不摆?偷偷摸摸地嫁过去像话吗?”

      孙平芳垂着头,哪怕不看着,她也能在脑海里映出母亲的神情,是那么地不认同她。

      母亲青年丧夫,一个寡妇拉扯一个女儿,在梧桐镇这样的小地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那时候家里还种着田,收割的时候母亲一个人从早忙到晚,可收下来的稻谷无论如何也扛不起来,只能去拜托同村的男人帮忙。而每每这些时候,男人们或许就伸手帮忙了,但他们家的女人却是很不情愿自家男人让人当免费的劳力使唤。母亲因此听了不少难听刺耳的话,在丰收的时节,夜里偶尔就会听到她垂泪哭泣的声音。

      后来家里的田地不再种了,过让给别人。可家里又因此变得十分拮据,在孙平芳上学的时候,还是学费高昂的年代,饶是她和母亲省吃俭用,常常也是凑不足她的学费的。到了这个时候,孙平芳就会看见母亲在家里踟蹰犹豫好几天,然后像赴死一样出门去借钱。而每次无论是借到或是没借到钱回来,母亲的脸色都是刷白得难看。后来孙平芳长大之后,她觉得那是一个人的尊严被剥去的样子。

      母亲为她付出良多,于是期望自是不浅。她总望着她嫁得贵婿,扬眉吐气。可孙平芳让她很失望,从丹城大学毕业后执意要去雁城工作。若是去到雁城能做出一番事业倒也还好,可她只是在那里打着一份饿不死自己的工作,这让母亲很不理解,为此在她刚出去的那几年,母女总为着这件事冷战。

      慢慢地,随之年纪增长,母亲的关注点从她的工作转到她的婚姻。而孙平芳一直孑然一身,这让她更失望了。每每听到哪家哪户的女儿嫁得好了,她就忍不住要跟孙平芳絮叨许久,其意思是你为什么不能像人家那样?

      而孙平芳对此的回应只有沉默。她和母亲并没有在长期的相依为命中养出精神依靠的情感,母亲对她是失望,而她对母亲又何尝不是。可她自小深知母亲的不易,自以为体贴地将自己的内心深深埋藏,时长日久,以至于她都习惯把心事留在自己心中,直到遇到魏淑华。

      魏淑华是她唯一分享过心事的人,可惜后来魏淑华也走了,她只好重新封闭自己的心,心事又留给自己品尝,对待外界,她唯有以沉默应对。

      母亲上了年纪心变得更软,对孙平芳的沉默也越来越妥协。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看着蔫,但实则脾气比谁都硬。心里拿好了主意,谁也改不了。她叹着气道,“难道就只领个证就算了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