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风起江陵,余氏千金 ...

  •   **青昼国,江陵城**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一路颠沛,五人行至江陵城下。抬头但见,城门恢宏,足驷马齐驱;门悬金书,刻江陵二字;高城深堑,固若金城汤池;晨钟暮鼓,一派安定祥和。江陵城门口,两队士兵手持剑戟,固守城门。南城楼子下,两个衣冠楚楚的官爷正在登名录册,分发物资。凡进城者,可得一套新衣,两吊子铜钱。

      只见那城墙楼子下,官爷问来人话道:“名字,籍贯。”

      “李耕,原青昼国边境农户。前头过去的是我家媳妇,后边这个是我家闺女,叫阿杏。”李叔一五一十,报明来历。

      只见官爷提笔,在花名册上又添两人。

      “下一个。”

      官爷抬头,只瞧见一姑娘,浓眉大眼,面容俊俏,头顶竹编斗笠,身着灰黑短打,腰系白布小囊,颈间挂着的物什被衣襟遮掩,只露出条红绳来。

      “姓名?”

      “阿穸。”

      “籍贯?”

      “不知......”

      官爷停笔,横眉竖起。

      “嘿!你这小姑娘,若不想进城,这后头可还排着人呢——”

      “官爷莫怪!官爷莫怪!”

      李叔刚领了银钱,便忙折头替阿穸解围道:“官爷,您有所不知,这丫头水患那年掉进了通天河,恰被我夫妇俩搭救,这才捡回条命来!可自打那以后这丫头便失了忆......逃荒这两年来,她一直跟着我们夫妇俩,乖巧懂事得很!官爷,您就行行好,放她随我们进城罢!这娃娃因战乱没了家人,现在又不记得事,可怜得紧呐!”

      官爷眼见农户老实巴交,拖家带口似不得坏人,又瞧眼前这丫头,约莫十三四岁,模样敦厚,不善辞令,一时有些心软,再思上方早有明文指令,对待青兖难民不得作弄刁难。遂,大笔一挥,放了行去。

      待李家四人进了城,那官爷一合名册,朝众人道:“好了!江陵城的收容数额已满,后面的人都去下一座城罢!”

      此话一出,城外霎时一片熙攘。

      “欸,怎么这样!”

      “这才几人便满了!”

      “就是!我们可怎么办?”

      江陵乃是青昼皇城,天子脚下,最为繁华,青兖难民尝尽百苦,终行至此,试问如今谁能心甘?怎奈,江陵城门外守卫森严,难民们不敢造次,只是几声吵嚷,便作罢离去。

      可偏巧,天不遂人愿,这未能进城的人中恰就有那游方郎中游桧。

      “游大夫,这这这——”

      李叔一时心急嘴笨,不知说甚才好。阿杏贴在李婶边上,眼巴巴望着游桧,神情不舍。再看李婶,此时已是泪眼婆娑再说不出话来。游桧看眼众人,纵使情绪万般却也摇头只道:“李叔李婶,游某多谢二位一路以来的照顾,往后不能同行,实属遗憾!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游某今日在此别过,日后咱们若是有缘,相信定能相见!”

      两年朝夕相处,五人早已情同一家。奈何造化弄人,众人只得在此话别。

      游桧杵着木棍,再三嘱咐道:“阿穸,你背后的伤记得好生调养,失忆之事也并非是全然无望,江陵皇城不乏医术高明的大夫,若你有心,日后定能找到名医替你医治。往后,便安心跟着李叔李婶罢!”

      游桧说罢,欲拂袖离去,却被阿穸出声叫住。

      “游大夫,你等等!”

      阿穸大步跑去黄牛板车边,从一堆行李后头抽出个物什来,“游大夫,当日救命之恩阿穸没齿难忘。这是我替你打磨的新拐杖,我仔细比量过,与你身长正好。原本是想待进城后再送与你,可如今看来得在此分别了......游大夫,你离了牛车腿脚不便,阿穸身无长物,唯有这根木杖以作答谢。”

      见状,游桧苦大仇深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喜悦,接过新木拐一番比划,果然比之前顺手。

      “好,这礼物,游某收下了。诸位,后会有期!游某告辞!”

      暂别了郎中游桧,再说这皇城江陵。

      青昼江陵,地处东南,依山傍水,民丰物足,实为富庶之地。九州战乱,江陵百姓能安享太平,除了仰仗天子皇城,还因着名震九州的青商之首——靖泽轩,落于此处。

      青人聪明,最善行商,青商的名气早已响彻神州大陆。江陵靖泽轩不仅是青昼商帮之首,更位列九州四大门派之一。

      江湖人常道:“北国昊尧宫,东国靖泽轩,西塞青佘冢,东海太央山。”

      如今,江陵城主奉行皇命,开城纳民,搭建村镇。靖泽轩为作表率今日也在轩门外头布粥散银,轩主余崇还特意贴出了告示,广收婢女仆从,包吃管住,照给月银。

      李家四人已青黄不接好几个月,如今,都闻着那白米粥香朝靖泽轩门去了。

      此时的靖泽轩外已是一片熙攘,难民队伍饶是从轩门口排到了北城门。要说这攒动的人头中,不全是领银钱粥粮的青兖难民,还有不少来凑热闹的江陵百姓。

      要问为何?那便是因着今日轩门外散发银粮之人。

      “嘶——你看见了没?”

      “没啊,没呢!”

      “再往前去点啊你!”

      “猴急甚么!你没看前面那么多人嘛!”

      “哎哎哎!你们都在看甚呢?”

      一胖屠户稳立在推搡的人群之中,望着前边乌泱一片,疑惑挠头。四下这么一瞅,恰见不远处有个将挤趴下的穷书生,屠户二话不说便一把将其揪到自个身边,冲他嚷嚷道:“书生!你们都在这挤个甚?不就是难民进城么,有甚子好看?”

      “非也非也!”穷书生费力稳住身子,道:“大家不是看难民,大家看的乃是今日布粥的两位小姐!”那屠户道:“两位小姐?哪两位?”

      穷书生闻言讶异,忍不住鄙夷道:“江陵靖泽轩里的小姐,你说还有哪两位?自然是余家千金啦!”

      “余家——”屠户粗短的眉毛向上一扬,“书生,你说的可是余轩主的爱女余衾照和其堂姐余裳阳?”

      “对对对!正是!今日难民入城,余家二位小姐特在轩门布粥散银,当真是人美心善呐!要说这二位小姐,那可是青昼国不可多得的两位美人!诚可谓,大女美过洛河岸,二女赛过蟾宫仙。试问,举国上下谁不想一睹芳容?”

      “嚯!当真如此美艳?”屠户大手一拍,来了兴致。

      “那可不!要换作平日,咱们想见还见不着呢!屠户,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啦!”穷书生望着前头,扬眉展笑。胖屠户听罢,也喜滋滋地融入了人群之中。

      轩门外,长阶下。

      一个临时搭建的木棚外头,那美过洛河岸的余家大女——余裳阳,此刻正挽袖施粥。但见其螓首蛾眉,逸态绰约,一颦一笑,婀娜娇媚,当真是美色绝代。寻常女子见了,都要叹一声自愧不如。

      “姐!你快看,施粥的那位小姐生得好漂亮!”人群中,阿杏伸着脑袋打量道。

      阿穸闻声也抬眼望去,道:“大户人家的小姐自是好看的,这有甚稀奇?”

      “姐,你莫不是酸人家长得比你好看罢?”

      “瞎说甚么呢?看我不收拾你!”

      “哈哈哈——”

      姐妹二人一席打闹,队伍也已排到跟前。李家夫妇客客气气领了钱粮,开开心心离了人群。待阿穸、阿杏姐妹二人盛完粥汤也准备走时,一个小厮忽而出现,喊住二人便问话道:“你二人多大年纪?”

      姐妹二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只听阿杏道:“十三。”

      小厮点点头道:“嗯,年龄正合适,靖泽轩今日在招收年轻婢女,每月有一两银子,包吃包住,你俩若是想进轩干活,便到那边来找我家二小姐登记罢!咱们余轩主是绝不会亏待你们的。”小厮说罢,便兀自离去了。

      阿杏抬着粥碗,难以置信道:“一月二两?姐,真有那么多钱么......该不会是哄人的罢?”阿穸仰头,一股脑儿喝干净粥汤,擦擦嘴巴,道:“想甚么呢?人家靖泽轩可是名门大派,犯不着诓骗咱们这些难民。”阿杏思量道:“若是这样的话,那一年下来得挣不少钱了!姐,咱们去当靖泽轩的婢女罢!有了钱,咱们以后再不怕饿肚子了!”阿杏扯着阿穸袖子,喜不胜收。

      阿穸却凝眉思索,道:“好是好,只是咱们还没同叔婶商量——”

      “走罢走罢!”

      “欸!阿杏——”

      不待阿穸考量,便被阿杏拽住衣袖,硬拉着进了屋棚。

      棚里棚外,皆有轩人忙活。架锅劈柴,煮米熬粥,从上到下,有条不紊。

      方才在棚外布粥拨银的是余家长女余裳阳,如今棚内登名录册的便是余家二女——余衾照。

      白日屋棚下,雕花红木椅上,余衾照脚踩一双云纹白锦翘头鞋,身穿一袭墨柳对襟白襦裙,头配一根鱼戏莲纹白玉钗。面前红木案几上宣纸铺陈,左右两名侍女正笔砚伺候,手边的婢女册里已写下不少名字。

      见得来人,余衾照抬头照例问话道:“你二人可是要进轩里做事?”

      见阿杏头如捣蒜,余衾照便继续问道:“姓甚名谁,芳龄几何?”

      “阿杏,十三岁。”

      余衾照轻沾笔墨,仔细书写,片刻又问旁边道:“你呢?”

      “我......”

      阿穸有些犹疑,阿杏见她支支吾吾,便急忙扯了扯其衣袖。阿穸这才说道:“我叫阿穸,穸字从穴从夕,今年......”阿穸挠挠后颈,道:“也......也十三。”

      “穸......”余衾照听闻此字,抬眼看了看眼前之人,继而又道:“你识得字?”

      “略识得些。”

      阿穸点头说罢,只见那人玉指纤纤,在自己的名字后头画了个小圈。

      阿穸再抬眼,晌午的光线正好挤过棚栏,斜照在那人如玉的面上。

      阿穸忍不住继续打量,眼前之人面白如瓷,发长如溪,眸深如漆,唇红如霞。小巧鼻翼下,薄唇两瓣,墨眼星眸上,睫毛弯弯,细长双眉,好似一道新月高挂,轻阖眼帘,才觉眼角微微上挑。

      阿穸禁不住地在心里念道:“好美的姑娘......”

      “好了,明日一早你二人便到轩门外来,届时自有人安排。”

      余衾照抬眼,见这人还杵着原地,便又问道:“还有何事?”

      阿杏斜眼不见阿穸动作,紧忙拽了拽她衣角。

      阿穸这才恍然回神,道:“无事!多谢二小姐......”

      离了轩门,阿穸向李叔李婶道明原委。李家夫妇二人听罢,打从眼儿里高兴,毕竟每月二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再说阿杏这闺女,年龄虽与阿穸相仿,可天性单纯,远不如阿穸来的稳重,如今姐妹二人一道进轩,相互有个照应,也叫人放心。

      当晚,四人住进北城边上半建成的难民新村,李家夫妇连夜便收拾出了姐妹二人的行囊物什,准备好次日入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