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5章 ...
-
有事做就有所期待,那么你就是幸福的。
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有时候环境可以改变人的生活要求,农村人的生活很是简单,人也比城里人要单纯的多。老实的可爱,家家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欺骗谁。没有什么歪心眼儿。
玉娇家很近的,说话功夫就到了,她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红枣树,树上挂满了枣子。只不过现在还没有红,都是绿色的,等到快要红的时候,玉娇奶奶会看着,怕那些捣蛋的孩子乱弄。老太太倒是疼我们,枣子红了的时候就会摘下来给我们吃个够,那个年代实在是没有什么吃的,吃个红枣都感觉是世上美味。邻居都是这样子的,你家给我家点东西,我家再给你点没有的东西,反正都是挺亲的。农村的孩子都是走到谁家就吃到谁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住着,有的还是一个家族,没有什么外道的,关系都不错。
刚到玉娇家门口就遇到了她哥哥玉龙。
“丽丽,啥时候回来的?”玉娇的哥哥,比我大几岁,比我哥还大点。人长得模样不算丑,个子中等,就是不够十分的聪明,套用现在的话就是说有点儿不是那么明白,怎么说呢,比正常人反映慢半拍儿。说话做事不会拐弯抹角,直来直去,想说啥就说啥,不过大脑,人送外号“傻龙”。我们从小都这么叫他,他也不生气的,对我们几个比他小的也知道均让着。
“玉龙哥,玉娇在家吗?”我问他。
“玉娇没在家,到地里干活去了,你找她就到东南地里去吧。”他告诉我说。“我家里有亲戚来,来说媒的。”
我一听很好奇,就问他:“给谁说媒呀!给你还是玉娇?”
“给我和玉娇都说。”他说。
我当时一愣,怎么同时说媒。因为他家条件是不太好,不然的话玉娇也不能早早就退学回家了。
我又问到:“玉龙哥,给说的媳妇是哪个村上的?长得好看不好看?你见过了吗?”
“没有,还没去相亲呢,俺娘说过几天就相亲去,相成了就办喜事,娶回家来。”看他一脸傻笑,很开心的样子。
在那个年代,我们当地就存在一种换亲的说法,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难道玉龙说的就是这种结婚方式,我想了想又问他,“玉龙哥,谁来说媒的?女的你见过了吗?长啥样?”
“俺没见过,听俺娘说,等两天就去看看。”他说。
我心里嘀咕,一般换亲的,相亲很简单,只要对方老人同意基本就订下来了,年轻人不用参加意见,有意见也得保留。因为有的人家是两换,就是对方的妹妹或者姐姐,嫁到这边来,这一边再嫁过去,就算完事儿了,一方女孩子不同意这门亲事就算黄了。这种婚姻很不合乎情理的,害了不少人的。这种婚姻在我们当地流传了很多年了,至少从我记事开始就有这种结婚的方式。有的女孩也是要死要活的,听说邻村的一个女孩就是不同意给她哥哥换亲,就喝农药死了。多数最后还是听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意了。有的性子刚烈的女孩等嫁过去,就喝药死了。就是因为换亲,什么事情都有意外发生的。有女孩委曲求全,守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过一辈子,苦了自己,只是为了娘家有个后人。这样的事儿不奇怪,有的是家庭太穷,有的则是儿子脑子有问题,总而言之就是条件不允许吧。
我正和玉龙说话呢,婶子出来了,看到我问道:“丽丽啥时候回来的?来家里玩儿。玉娇可能快回来了吧。”
“哦!婶子听玉龙哥说你家来亲戚了?我就不进去了,我去东南地里找她吧。”
“也行,家里有人来了,给玉龙提亲的,你看玉龙也老大不小的了,给他娶了媳妇,也就算完成一桩心事。”婶子说。
“对对,婶子说的是。我不打扰了,走了婶子。”我回家了。
回家推上自行车就出门了,我娘还问:“怎么玉娇没在家呀?”
我边走边回答着娘:“玉娇去东南地里干活了,我去找她去。”
天气很热,还在中伏,太阳热辣辣的,如同下火一样,能热死人。有病的老人,夏天怕过三伏,冬天怕过三九,这都是老话了。我骑着自行车往东南地里赶。农村空气就是好,路两边的地里玉米穗快要长成熟了,庄稼地里看不到人,有人也被玉米给遮挡住了。因为玉米比人还高,人在地里拔草是看不见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除草剂,都是人工去拔草。勤快的人家地里草就没有,懒惰的人家,庄稼自然收成就不好。我娘经常说:人勤地不懒。的确是,人勤快了,多受累呗!看着这满眼要成熟的玉米,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我也是一放假回来就帮着家里干点农活的,虽然干不好,总比一点不干要好的多。能干多少干多少,没有人要求。我走在路上,车骑得很快。路上没有遇到什么人,因为这个时间点儿,没有下地的都做其他事儿了,下地干活的就都在地里,所以没有一个熟人。玉娇家的地和我家的地挨着,我知道她一定就在这里拔草,这么热的天什么不干还热的要死,钻到玉米地里,多热啊!我把自行车推到地里边来,怕让人给骑跑了,上好锁。那个年代因为太穷的缘故,自行车都很少。一家几口人有个一辆两辆的,就不错了,我那时候上学都是走路去的,七八里路约上几个同学,边走边说的也不觉得路程很远,个把小时就到学校了。
车放好,我开始喊:“玉娇,你在哪里?听到答应一声。”
我听着地里有沙沙的声音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毕竟没有看到一个人。心里还是有些发毛,心里直打鼓,我四周环视着,害怕忽然出来个人,人吓人会吓死人的。
“玉娇,在里面吗?答应一句,不要躲了,我看到你了?”我开始炸她。
“你后脑勺没长眼?我在你后面。我听见你叫了,怎么还害怕呀?”玉娇从后面过来。
“是有点瘆得慌,也没有看见个人,我往地里一看又没有你,棒子(玉米)地又深,很吓人的。”我平时一个人不敢来地里的,都是和哥,还有我娘他们一起来,尤其是玉米地里。
“你呀,就是缺乏锻炼,把你一个人经常放到地里,你也就习惯了大小姐。我天天都是一个人的,到黑天才回家的,也没有觉得害怕什么,就你胆小。”她数落我。
“我喊你再不答应,我就回家了,喂!棒子能吃了吗?”我问她。
“想搞破坏,有的能吃了。”她说。
“我想弄几个烧来吃?怎么样?\"我掏出火柴,在她面前一晃说:“备好了。”
“原来是有备而来呀!我去找找看。”她去找能吃的棒子,我去准备柴火。小时候我们经常这么干,就当是回忆儿童时代吧。
说干就开工,我弄来一些干燥的草和秸秆什么的,在地里柴火好找的很,在地上挖了坑,把玉米带着皮放到里面,就开始点火烧棒子了。烧的玉米比煮的好吃,我娘做饭的时候也经常给我烧来吃。美味呀,好好享受一顿,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玉米的香味,烧熟了。要不说嘛,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两个人就胆子大。不过我们没有破坏别人家的棒子,我们掰的是玉娇家的,她还弄了一些花生来跟着一块烧。真香啊!我们边享受美味,边聊天。从天上飞得到地上跑得,还有河里游得,想到哪里就说道哪里。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见了,感觉有很多说不完的话。她和我说村里发生的事儿,我就和她说,我们学校发生的事儿,总之是无话不谈。也没有什么主题,也不管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也没有什么顾虑可言!
“玉娇,老实告诉我,有没有人给你介绍对象?”我问她。
“有,当然有了,哪像你呀,读书这么好,还上了学,我在乡下,到了年龄自然就得有媒婆上门来了。答应不答应的,总得应付,一家女百家问吗,这是老理儿。我又不能自己做主了,一切都得听从老人的安排。”农村的女孩子都是这样的,自己的婚姻也不能做主。
“是的,你想过吗?如果给你介绍的男人你不喜欢怎么办?还会答应吗?”问她。
“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说了。”她说,我们边拔草边聊天,好像也不觉得累。
“如果是我,可能不会答应的,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生活一辈子,怎么过下去了,又不是小时候过家家,不高兴就不在一起玩儿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你明白的,一旦结了婚,要是再离婚是不可能的,如今这年头,离婚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我好像多读了几年书的缘故,想事情要有远见些。
“结婚了,谁还能离婚,那都是城里人干的事儿,在农村哪里有离婚的,能过也得过,不能过将就过也得过下去,不然的话,娘家人也会没有面子的,还要不要娘家?”玉娇很传统的思想。
“我不像你这么想的,人一辈子很长的时间,不能将就过日子,那样的话太对不起自己了。人吗,应该为自己的幸福去争取的,不能让别人来主宰自己的未来。”我说。
“我没有你读的书多,大道理我不懂,又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从小就在这个小村子里长大,也只能按咱老家的风俗习惯了,还能咋的。我爷爷是个老封建,你又不是不知道。”玉娇说。
“没文化真可怕,你爷爷就是老不开窍,我们小时候就很害怕他,脸一沉,像个黑包公似的,我就不爱搭理他,老顽固。”我生气的说。“我爷爷就很开明的老头,从来不重男轻女的,小时候我逃课,回家我爷爷就把我给打了,还吓唬我说,再不好好上学,就送去马戏团,学杂耍,不让你回家了。”
小时候大人经常这样吓唬不听话的小孩,还别说,这一招儿还真的好使,就像唐僧的紧箍咒一样牢牢地把小孩给制服了。随着慢慢地长大,什么有鬼了,什么有妖怪了,才明白那都是大人用的招数和管教孩子的伎俩。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也就理解了大人的用心良苦。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好人,不至于学坏。人生不是写剧本和小说,事先把人物都设定好,只要按着剧情走就可以了。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都不能把自己以后的路线规划的笔直平坦,我相信谁也没有这个能力。
太阳已经西沉了,照耀的大地一片通红,我们也准备回家了,风吹着玉米地,哗啦哗啦地响。玉娇收拾好草堆,用塑料布盖好,因为怕晚上下雨给淋湿了,晒干后再运回家,等到冬天没有绿草的时候喂牲口吃。家家都是这样的,夏天就得晒干草,勤快的人家都晒很多备着冬天用。北方的冬天基本没有绿色的植物,小草干的,放根火柴都能引起一场大的火灾。
我们两个骑着自行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天基本上要黑下来了,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都赶着回家了。暮归的老牛,小山羊的叫声,还有儿童的嬉笑声汇成一片,汇合成了一首农村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