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离开京城 ...

  •   褚袖走进正堂,把今日万寿殿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和褚千岁汇报了一遍。

      褚千岁眯着眼睛:“你们这些小辈,不要看国师不问俗事,一心修道,他的本事,咱家可是见过的。不说别的,他看上去依旧二十许人风华,和十多年前一模一样,好像根本不会老。那个什么摩罗法王,没事前跟国师打招呼,就这么贸贸然引荐给陛下,慎行啊,还是太年轻了!”

      随口评论了几句,褚千岁似乎对六皇子之事更感兴趣些:“六皇子在乌兰山金台寺,一呆呆了十四年,乌兰山……金台寺……”

      褚袖低声道:“爹爹,六皇子现在回京时机,是不是太巧了些?”

      褚千岁倒不是在乎一个无宠的皇子:“一个陛下没见过几面的孩子,回京就回京,六年前他早该回来了。也是下面的人怠慢,看徐嫔无宠,这种事都拖了六年。”

      “倒是乌台山金台寺……自谢国师前,我朝历代国师俱是金台寺高僧。金台寺高僧虽德隆望重,但从不下乌兰山,不涉朝堂事,也无需太多顾忌。”

      一旁早有师爷拿过来乌兰山相关卷宗,褚千岁让他摘紧要的讲。褚千岁虽然过耳不忘,但不识字。

      师爷翻了翻卷宗:“二十年前,乱党领袖之一的陈琼庸,辞去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回到家乡,也就是乌兰山脚下的县城,开了一座书院,院名犁天。”

      乱党,也就是士大夫口中的清党,曾经学生满天下。清党中的士大夫,多在朝中担任要职,声势煊赫。

      直到十九年前,今上继位。

      褚千岁想插手朝局,清党想继续维持在陛下、在朝野间的影响力,一山不容二虎,两党便开始斗法。

      当然是褚千岁大获全胜。褚千岁陪今上从小长大,深受宠信,两党都搜集了对方一箩筐违法乱纪行为,强占良田、徇私枉法、逼良为贱、打死平民、贪污受贿……把今上听得头都大了。

      今上把褚千岁狠狠骂了一顿,褚千岁绕着今上的床哭了三个时辰,指天发誓痛改前非。
      清党领袖之一,也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和底下骨干官员都被下了狱,抄家、流放,甚至直接死于狱中,被牵连的不下千人。

      怎么事到如今,还有清党曾经的领袖,在好好的开书院?

      褚千岁眯着眼,惬意地端起了茶杯,仿佛也回忆起了他辉煌的往事:“是陈探花啊,陛下十几年前还请他回京给皇子们教书,咱家给他去了信,他说在家乡过得甚好,不想舟车劳顿,受奔波之苦,没想到他在家乡自己办了书院。”

      他饶有兴趣地问师爷:“那个犁天书院,不收学费吧。”

      师爷一脸佩服之色:“不愧是千岁您,料事如神。陈探花只收农户子女,的确不收一分束脩。”

      褚千岁笑了笑:“陈探花就是这么个脾气,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和乱党其他人闹翻,最后闹到愤然辞官。他以前给陛下做老师,教这群泥腿子,真是大材小用。”

      今上还是皇子时,不受父皇重视,加之性格顽劣,经常逃课,翰林院侍讲们无一不冷眼相待。
      除了陈琼庸。

      陈琼庸满大街抓逃课的今上。

      陈琼庸弱冠就中了举,三年后一举登科,高中探花。他写得一手好策论,却不是一般腐儒,打双陆斗蛐蛐掷骰子无一不精,和今上约定他输了就回来好好听课,今上和他玩,没一次不输的。

      陈琼庸讲课幽默风趣。翰林院不乏博览群书之辈,但是他们往往没有讲课的经验,要么干巴巴念书,要么讲得太过艰深难懂。陈琼庸讲课以发生过的实例居多,既让今上充满兴趣又能听懂。

      陈琼庸经常和同僚争执。乱党不少人觉得读书人特权太少、俸禄太少,“陛下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陈琼庸反驳农人整年奔波劳苦,所得未必得糊口之份。秀才举人少买几个丫鬟,士大夫少养几房小妾,无非是欲壑难填。

      士大夫看不起阉宦,对于大太监们当面会有几分尊重,对于那些低阶内官们甚至不当人看待。陈琼庸一视同仁,对圣人身边的红人不卑不亢,不屈膝不讨好;对被欺负做最低贱活计的小侍童们,也无半分轻蔑之色。

      褚袖听后,心生感慨:“爹爹,原来天下,还有这样的读书人。”

      褚千岁笑道:“袖儿,你见识也太浅,还是要多多读书。前朝的文忠公,一介书生之身,临危受命,驱鞑虏于三千里之外。你平日里所见,无非是你那些义兄之流,难怪觉得读书人没有骨气。”

      他忽而想起了什么,打趣道:“袖儿,你那个岳父,虽然比不得文忠公,但也算得上修身齐家、中正自持了。”

      褚袖作势叹了口气:“所以我丈人哪怕和您做了亲家,还是从都察院御史,混成了闲职郎中。”

      褚千岁微微一笑:“有的人,千磨万难亦不改其志……袖儿,陈先生现在开的那所犁天书院,听起来其志甚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替爹爹我好好看看。”

      褚千岁摩挲着手腕上挂着的檀木佛珠,褚袖知道是他动了杀机的标志,心中一凛,躬身应是。

      ***

      六月初十,以礼部都给事中顾慎行为首,明光卫指挥使褚袖为副手,并三千明光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京,迎接六皇子赵毓回朝。

      虽是初夏,但正午时分阳光粼粼好不刺眼,沉沉的甲胄压在身上,蒸腾的热气让人打不起精神。明光卫千户宁亦声骑在马上,掏出锦缎帕子擦了擦汗,不满地抱怨:”走得这么慢,何时能到乌兰山?“

      一旁另一位千户熊瀚海拿袖子抹了把脸,大声笑道:“小宁子,瞧你一身细皮嫩肉,脂粉堆里泡多了,太欠操练!真男人,嘿,就该上刀山下火海,然后……”

      “然后就可以扒了熊皮做件好皮袍子,让我冬日里穿。”宁亦声俊眉一挑,哼了一声,“老熊你懂什么,本世子这叫芝兰玉树,秀外慧中,别看你皮糙肉厚,咱俩真实打实动手练一次,你未必能在我手下走过百个回合。”

      眼见一旁的雄健汉子眼中闪过兴奋的光,宁亦声心里啐了句“大莽熊”,急忙转移话题道:“话说,咱们明光卫乃天子亲卫,监察百官,巡查缉捕,何人不敬?结果此次出来为陛下办差,还要顺便为姓顾的那小子押货,咱们倒成了保镖护院之流了!“

      熊瀚海薅了薅胡子,回头看了眼长长的车队,懒洋洋道:“这话你跟咱们头儿说去,头儿不是说了吗,谁能打赢她,她就答应对方一个要求。你把咱们头儿打败了,让头儿把姓顾的扔在商队,咱们快马直行先把六皇子接回来也不错,老子我也不耐烦这么慢悠悠晃荡。”

      和褚指挥使比试……

      宁亦声瞄了眼斜前方的褚袖。她端坐在马背上,腰背挺得笔直,如瀑青丝用玉簪绾在脑后,肌肤素白若冰雪,一滴汗也没有,令人不由得心生嫉妒。

      当初就是这张文弱柔美的脸欺骗了他,让他在她需要立威的时候下场比武,被她摔打得那叫一个惨啊……

      老熊看着粗豪,心也真够黑!

      就这般慢悠悠走了将近两个月,终于到了乌兰县外扎营。褚袖宣布明天大家卸了甲,换上官服,可以去城里松快两天,后天再上乌台山宣旨,年轻的卫士们欢腾一片。

      褚指挥使是个好上司,她不吃空额,不贪污军饷,每月发下的是成色实足的纹银,而不是不值钱的钞。跟着她还经常有额外的赏赐和进项,有财一起发。

      虽然她训练严酷,要求严格,但是赏罚分明,按功升迁。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们,最熬不住的不是苦,而是看着其他军卫里眼高手低的世家子弟一路拔擢,自己辛苦训练为人做嫁衣。

      三年前成立明光卫,塞进来蹭编制的世家勋贵,只有宁远侯世子宁亦声凭着本事留到了现在,军卫们都感受到了褚袖的魄力和决心。

      这不过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这一路上,哪有人敢招惹天子亲卫?但是褚袖依然命令披全甲赶路。

      除了兵部拨款外,褚袖每年还从明光卫的账上,额外拨一大笔给军器局。军器局给明光卫送来的兵器,品质比其他军卫精良许多。甲胄不光打造精心,用的也是最好的钢铁,分量足足的,丝毫不敢偷工减料。

      明光卫们穿着这么厚重的甲胄,一赶赶了几十天的路,心里那个苦啊……别的军卫的军费被兵部和底下各局层层扒皮一部分,军卫指挥使再卖掉一部分,咱们上司倒好,不贪污不许别人贪就算了,还多拨一笔钱过去,坑死人了……

      褚袖打着扰民的旗号,不许他们进城休息。

      “各地大户和官员送来的孝敬,都是百姓们的辛苦所得,这些孝敬先不分,都记在账上,回京同京中留守的弟兄们一起分。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我们收了钱,何必进城扰民?不如在城外驻扎。”

      明光卫们倒不是惦记那些孝敬。褚袖做事再公正严明没有了,虽然这些孝敬大部分是送给她的,但她不是第一次拿出来分,而且是和留守军卫们一起分,所以人人能安守其职,踏实做事,不争出京的差使。

      明光卫们就是辛苦一天,想进城洗个热水澡,睡在松软的床上。这天热啊,每次脱了几十斤的甲胄,整个人都像水洗了一样,全身早湿透了。听褚袖抬出了官场的规矩,不由心里腹诽:人家给你送钱图的是升官发财,你想折腾我们就直说,何必编这么假的假话?

      头儿,您练兵打着回报父老乡亲的旗号,带我们一会儿进山抓个强盗,一会儿下湖里逮几个水匪,没看见林知府他们脸都绿了吗?那些盗匪是地方豪强养着做脏活的,您这是打了人家的狗,还拿人家的锅炖汤啊。

      没见过您这么欺负人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离开京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