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江城 ...

  •   该启程了。
      五个人两匹马自然是不够的,更何况能骑马的也只有阿成和沈青棠。
      他们在村中找来一辆四轮木车,让马拖着走。
      临行前,田庆丰看着文娘,满脸的不舍:“文娘啊,到了江城找到你爹,给你安排门好亲事,踏踏实实过日子,我也就放心啦。”
      文娘不能言,只摇头,抬手用帕子拭眼角的泪。
      “田伯,别难过,到了江城,文娘她会给您写信的,以后也能常回来看您啊,说不定下次回来就是一家人团聚了。”阿成不忍看他们离别时这般难受,宽慰道。
      田庆丰闻言扯着笑,摆手对他们道:“唉,走罢,走罢,再晚今日就赶不到江城了。”
      沈青棠向田庆丰作揖道:“田伯,那就此别过了,您保重。”说完便跃身上马,驾马而去。
      田庆丰拄拐佝偻着站在村口,看他们渐行渐远。

      几人各怀心事,一路无言。到了傍晚才赶到江城。
      沈青棠看着身后缓缓关闭的城门,周围亮起的灯火与夕阳辉映。花街巷口中小贩们挥手吆喝着,桥畔杨柳依依,茶坊酒楼里歌舞升平,一切恍若隔世,熟悉而陌生。
      繁华的江南小城,她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是她上一世成亲,和丧命的地方。
      沈青棠在悦来客栈门前拉了马缰,转头对身后几人道:“文娘,晴岚,天色已晚,你们今日先在客栈歇息,待我回去面见家中长辈后再将你们接来好好招待。”又对吩咐阿成荷香留下照看他们,才独自骑马向沈家老宅行去。
      沈宅位于江城中心,却与周边的纸醉金迷格格不入,整个宅子笼罩着庄严肃穆。
      沈宅的门房前几日便得了平京那支有人要来江城的消息,现在看见沈青棠来了忙迎上前,扶她下马道:“公子请进,老夫人已经等您多日了。”
      沈青棠在下人们的引领下走入正厅,偌大的大厅,只有老太太一人端坐在主座,闭目养神,手里捻着一串红珊瑚佛珠。
      沈青棠提步进屋,一脚刚跨过门槛,就听老太太道:“来了啊。”
      “是,奶奶,路上遇了些事,耽搁了几日。”沈青棠走到老太太面前,恭敬地行了跪礼。
      “只来了你一个?”老太太依旧没有抬眼。
      “父兄政务缠身,母亲身体不适,故让青棠代向奶奶问安。”
      “哦?看来我那儿子在平京混得还不错嘛,当了大官儿便没空回来看老娘了,阿云也是,一个个没良心的。”老太太虽嘴上埋怨,却笑着睁开了眼,将佛珠放在桌上。
      她瞧沈青棠还跪在那儿,笑容愈深,招手道:“还是阿缨好,来,到奶奶身边来。”
      沈青棠依言起身上前。
      老太太拉过她来,握着她的手:“哎呀,多年未见,阿缨竟已这般高了。记得当年你离开江城时才到这儿。”她用手在胸前比了比,“日子过得真快,算算,得有……三四年了吧,唉,如今再见,你定觉得奶奶我更苍老了。”
      三四年,何止是三四年未见啊。
      许是重生引发空间撕裂,这一世有许多事与上一世大不同。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她并未回江城,也没有见到老太太,几年后她虽是回江城成亲,可那时老太太早已离世。这么算来,她与奶奶,两世加一起,竟有十年未见了。
      时隔十年,再见故人,沈青棠垂眸遮掩眼底的泪光。
      “哟,小阿缨想奶奶啦,可是在平京受委屈了?”老太太见她现在如此懂事稳重,除了欣慰外更多还是心疼,因为成熟往往是在痛苦中滋养的。
      沈青棠无言,只摇摇头,跪下身子,抱住了沈老太太,将脸埋入她的怀里。
      其实她以前最怕奶奶了。
      小时候,爹娘管不住她,只有老太太能管的住。每当她犯了错,老太太从不心软。
      有次她和哥哥逃了学堂的课去看人家打马吊,被老太太带着人逮了个正着。
      老太太在外面一言不发,只板着脸。待拖回家,关了门就先让人把他俩一顿揍,再罚他们在祠堂跪了整整两个时辰。沈父在一旁看着心疼,却也不敢说什么,只叹着气回了房。
      可纵使老太太对她和哥哥如此严厉,沈青棠却也知道奶奶是最爱他们的。
      她记得,爹娘以前经常云游四海,就把她和哥哥丢家里,一年也不回来一次。是老太太将他们带大,事无巨细地照顾他。真细算起来,小时候他们跟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竟比跟爹娘的要久得多。
      老太太几乎把父母该操心的事都操了,她常常念叨:“我家阿云阿缨多俊俏,将来要嫁娶他人,让我怎舍得哦。”可沈青棠明白,奶奶最希望的就是亲眼看着他们成家,看着他们幸福,可上一世,她终是没能看见……
      但愿这一世,奶奶她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沈老太太早命人收拾好了屋子。沈青棠泡完澡躺在床上,卸去一身疲惫。
      这是她的闺房,屋里的摆设还是她当年离开江城时的模样。
      窗棂挂着一串贝壳风铃,是爹娘去东海游历时带回来的。晚风拂过,贝壳间的碰撞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
      沈青棠当初被带去鬼界时,坐在通向地府的船上,船头的桅杆上挂着一盏青灯和一大串铜铃,随着船夫一下下缓慢撑桨而发出的声响也是这样空明,衬托着周围的死寂。
      她当时就如这死寂的溟河般沉默地在船上坐着,木木地盯着眼前那摇曳的铜铃。倒不是她心如死灰,而是她的三魂七魄中的七魄不知失落何处。
      七魄是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丢了七魄,人也就没了性格,没了情绪,成为无所依的孤鬼。
      虽说七魄不与三魂一起进入轮回,但地府不收魂魄不全之鬼,三魂若转世,七魄是要留下录入地府档案的,沈青棠是没有七魄的孤鬼,就只能在奈何桥下的忘川飘荡。
      奈何桥头,即将转世的鬼排着队,
      沈青棠目送着他们喝了孟婆汤,,将前尘往事一一忘却,过桥,踏入轮回。
      一批又一批,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久到孟婆都看不下去了。
      脸隐于黑色兜袍中,年迈沙哑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丫头,一直在这儿游荡也不是个事儿啊。”
      沈青棠闻声歪头茫然地看着她,漆黑的眼眶中空洞无光。
      孟婆走近,抬手,与声音截然相反,那双手纤细光滑,一点也不像老人的手。
      她将手放于沈青棠头顶,闭眼感知:“生前不得善终,死后魂魄亦是残缺而无法转世。我看你也怪可怜的,便跟上头说让你重回前世找齐七魄,再来入轮回。”
      “至于你的七魄如今在何处,天机不可泄,要靠你自己找。不过,我这里倒有一块探灵玉,或许能帮到你。”
      孟婆从袖中取出一块白玉,玉在永夜的鬼界散发着莹莹的光和丝丝寒气。
      见沈青棠没有回应,她猛地伸手刺向沈青棠,狠狠一抓,从她半透明的灵魂中拽出了什么,沈青棠只觉一阵剧痛后,身体更轻了,仿佛下一秒就要散去。
      孟婆将抽出的东西放入玉中,又飞快将玉塞入沈青棠怀中,玉触碰到她的一瞬发出耀眼的白光,片刻后又黯淡下来。
      沈青棠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心脏处恢复跳动,脸上不再只有木然,生前的记忆如走马灯般在脑中回放,一滴泪自她眼角滑落。
      “我方才是将你的命魂放入这探灵玉中,在你找到七魄前,它可以暂时替代你的喜怒哀乐,所以可别让它离你太远,否则你会消散于世间。”
      沈青棠掏出怀中之玉,玉面没有经历任何雕琢却有着错金花纹,还缺了一角,似乎是经历破碎了又修复过了的。
      “探灵玉还能指引你找寻七魄,不过嘛,毕竟是老东西了,还是块残玉,有时也不管用,它的指引也仅供参考。”孟婆微笑着看向奈何桥那头的彼岸。
      “这汤就不给你喝了,免得你重蹈覆辙。”
      重蹈覆辙?
      不会的。
      沈青棠靠在床上,举着玉对着窗外的月,刚过满月,今夜是亏凸月,月缺了一块,正好与玉重合,看起来就像是玉在散着淡淡的光。
      上一世,姜归之所以接近她来报复沈家,是因为爹害得殷家满门抄斩。世人皆道沈长东残害忠良,却不知沈家不过是皇家的一把刀罢了。
      殷自明乃皇帝的把兄弟,当年追随其南征北战。圣上登基后拜他为镇国大将军。殷家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伴君如伴虎,兄弟情义,从龙之功,终抵不过位高者对权力的猜忌。
      殷家有女名唤如是,容貌秀丽,温婉端庄,心地善良,常年行医施粥于民间。人们都说:“娶妻当娶殷如是”。
      自钦天监预言凤鸾星将至殷家后,更有流言道殷家女有母仪天下之德。
      军权在握,功高盖主,圣上本就有削殷家军权之意,如今又有其女将主后宫的传言。
      猜忌就此爆发,而新兴的沈家便成了圣上铲除肉中刺的尖刀利刃。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殷自明为朝廷在战场浴血厮杀,皇帝尚能因猜忌让沈家对殷家下手,只怕哪日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利用周家李家王家除去沈家。
      帝王家向来如此冷情。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一世,她极力劝阻父兄淌这趟浑水,处处敛锋藏芒,小心行事,莫要再成为众矢之的。
      如今殷家未亡,沈家也未亡,两家毫无交集,姜归更不会来带着仇恨来招惹她,又何谈重蹈覆辙?
      她还有机会去改变命运,她要找寻七魄,去过平淡而自由的生活。幸运的话或许还能觅得真正的良人,同他一起周游九州,去踏遍山川河流,看尽世间繁华。
      即使没有良人也没关系,她还有亲人在身边,还可以一个人去做任何想做的事。
      她的这一生才刚开始,未来美好得像梦一样。
      不,这些都不是梦,这才是她真正的人生。
      沈青棠捏紧了手中的玉,冰凉的硬物硌的手有些疼,眼神却愈发坚定。
      于她而言,前世的一切充斥着欺骗与血腥,她固执地认为那才是梦,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明日先去官府问问有没有晴岚家人的线索,再带文娘去寻亲,后日还要去祭祖,忙完这些她便继续找寻七魄。
      话说她的七魄到底丢哪儿了呢?
      孟婆说,当靠近七魄时,探灵玉便会发光。从清溪村到江城,一路上玉时不时闪烁一下,她当时还欣喜地以为终于找对了方向。可现在,怎么又没动静了?
      沈青棠看着手中黯淡无光的玉不禁流露些许失望,但很快又放松下来。
      不急,慢慢来,总会找到的。
      她将玉放在枕边,轻轻吹灭床头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