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置之死地而后生 ...

  •   “如果我们的地球能过了这个坎,还能好好地是个球,那回不回都行。”

      话是这么说的,不过大难临头的紧绷气氛主要存在于这段时间从地面空间下来的补充人员之中,反倒是最应该了解严重性的原基地成员们(包括地下基地的主要成员),他们对待工作没有丝毫松懈,却在心态上同增援人员形成了堪称鲜明的对比。

      “其实我觉得我们也挺紧张的……虽然确实跟他们不一样。”范俊英,特战小队的成员,高博之外的另一名狙击手说,“难道是因为我们都死过,他们没有的原因?”

      “或者因为我们觉得不会完。”高博说。

      范俊英侧头看了他一眼。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他低声说,“要是一本小说,这不是才开头吗,哪有这么容易玩完。”

      “是出版小说还是网络小说?”高博问。

      “当然是网络小说。最好是那种大大大长篇,一写几千章那种……”

      “要是那种小说,为了衬托主角,首先他的老家就要完,那才好给他开新地图——”

      “呸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离开了临时道路,经历过极度深寒的酥化岩石在他们的作战靴下嘎吱作响,银蓝色的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看起来似乎还是同前一天同样的长短。

      但在每日更新数据的内部网站上,“月亮”确实越来越近了。

      有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光源在头顶,混沌迷障消退后的外域看起来几乎像是一个正常的世界了,明亮的月光铺展在大地上,这里就像一片没有尽头的冬日荒原,环流风在旷野上呜呜吹响,弧形的临时道路通向远方,以狙击手的锐利目光,可以捕捉到在视线尽头的腾起的一些尘雾,那是大型工程机械正在为建设一些设施而施工。

      将目光收回面前,数十步之外就是笔直的峭壁,峭壁之下,巨大的地形图腾如亘古存在,点与线之间的空地上有成片的帐篷,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各种机械、仪器和走动的人影,那是正在进行勘探、检测和收集工作的地质队员和各门的生物专家。除了黑沼被消灭后剩下的这个巨大天坑值得研究,随着人类复生而再现于人世的诸多外星植物也是非常珍贵的样本。虽然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发现哪怕最微小的一只昆虫。

      风也将前方的谈话吹到他们的耳畔。

      “……这个图腾是什么性质,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

      “目前来说,参考兰伦人的说法,这个图腾是对他们称之为‘神’的高能生命的形象的抽象概括,至于它的作用,因为这种图案象征了‘神’,对兰伦人的精神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而按他们的世界观,他们对物质和能量的认识是……”

      宋光誉站在一群研究员组成的人圈之外,一边听着耳麦里队友的交谈,一边轻微地走神了。

      作为两大标志事件——715地外异常生物残骸入侵和外域异变——的直接经历者,他和高博、范俊英既能随时提供第一手信息,又能兼职安全保障,在人手严重不足的现在,自然就从基地被点名调用了出来。

      虽然现在似乎除了头顶那个“月亮”,外域已经没有什么能称得上危险的东西了,这份安保工作的要求并不严格,宋光誉甚至可以让自己走一会儿神。

      这是在外域异变后他第一次离开基地,几乎算得上故地重游,但无论是景物还是心情都已和当日有极大不同。

      一群技术官僚在喋喋不休地讨论,天坑就在他们脚下,这个容积广大的空间装载过一个曾经毁灭了文明的“神”。然而就能级来说,这个兰伦人倾尽所有都未能对其造成真正损害的高能生物,同打开了地球空间与异域空间的通道,其本身造就了外域的生物残骸相比,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就像已经再度扩大的外域,同正在接近的生命星球之间的质量差距也是极为巨大的。

      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凡是能够想起715事件关键信息的那一批“重生者”都有一定的知情权。所以他和他的队友都已经知道,通过安置在中央电脑那个脑花似的主体上方,就是那一根“脊骨”中的观测仪器,人类已经从“月亮”上检测到了相当强烈的异常能量波。

      不,不是说星球本身就是一个异常高能生物这种比噩梦还要可怕的事情,而是说其上至少有一个很有可能是生存状态的高能生物。

      因为已经近到了这样的距离,外域的迷障又已经退去,所以也并不困难地,仅凭常规观测手段就能发现这颗行星上已经成形的文明迹象。并且是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的文明。

      高能生物反应离文明集中带非常、非常近。

      更多的资料仍在进一步搜集之中。既然这颗星球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文明社会,塑造了它的外星人类是什么形态的,它们是否了解自己星球上那个巨大的高能生命,他们会是它的虔诚信徒,还是像兰伦人一样曾经信仰,因为它要使文明灭亡而成了它的反抗者?他们能够发觉自己的星球正在向一个十分危险的方向前进吗?

      无论是什么因素导致这颗生命星球上的高能生命“发现”了外域,并使之像最初的异常生物残骸一样向地球直奔而来,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严酷现实是,虽然他们正在尽一切所能,但对现状都没有什么意义。

      他们还是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对象身上……

      而他现在正在基地的中心沉睡,不知何时能醒来。

      无论他何时能醒,对外域的建设和改造每一日都在大步前进。

      紧张而不紧绷的气氛弥漫在基地内外,也许是因为以前没有过应对宇宙天灾的经验,也许是天上的那颗“月亮”还没有真正显示出它对这个世界的威胁,那些被紧急调来加入及工作的人们对自己的世界正在面临的威胁除了感到难以置信和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之外,并没有显出什么绝望的情绪。

      这当然对整体工作来说是有利的,虽然能够维持多久恐怕要看“奇迹”能不能再一次发生。

      慕华池觉得……真正的奇迹是无法复制的。如果“意想不到的神奇转折”一再发生,那么它们就意味着对人类来说尚待认识、研究以及把握的规律。

      也许是因为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慕华池在工作中,比起担忧地球会不会变成宇宙中的一朵烟花,他更注意去搜集那些能解决自己困惑的材料。

      因为人手紧缺,作为特战小队唯一的专门人才,慕华池理所当然地被基地的技术部门征用了。虽然他还不能进入那些关系重大的研究组,但哪怕只是作为一名做基础工作的副研究员,他可以调阅的资料也已经足够解答他的许多困惑。

      首先是曾经被他们护送的“特别专员”的真正身份。

      虽然这一位被来自地外的入侵者所唤醒的守护者所要守护的究竟是人类创立的最多不过一万年的文明,还是地球上数量繁多的生命,又或者只是为了守护地球的存在本身他,这一切还不好说。

      其次,他们为什么能够死而复生,甚至是反复地死而复生。

      虽然那位美貌惊人的守护者的力量是人类无法解析和把握的,不过目前来说,有关的研究部门认为,如果将“人”视为能量(□□)与信息(记忆、人格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认识)的结合体,物质决定意识,前者决定后者,而后者只要关键信息没有遗失逸散,就能通过某种方式——仅限于守护者能够使用的方式——重塑前者。

      就像从被损坏的电脑中的系统和资料拷贝到另一台新电脑上。

      但人毕竟是比机械产品的电脑复杂得多得多的生物,所以715事件的牺牲者在复苏后出现了集体的不同程度的失忆,少部分人身上还发生了性情和偏好的转变,不过没有严重到人格改变的例子。

      再次,是关于“复活”的后遗症。

      死而复生是极大的奇迹,并且这奇迹不是“一次性”的。

      曾经在715事件中牺牲,而又通过被守护者将他们的“信息”还原成为个体的人而复生的人们,组成他们似乎与过去别无二致的身体的原料,不是水和普通的自然元素,而是无害化之后的异常生物残骸。

      这也是为什么外域基地的人手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此缺乏,并且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下,安全明明有相当保证的基地内却没有除了人类的其他活物,那是因为地面上的普通生命,无论人类还是猫狗、家禽,都会因为被外域空气中弥漫的异常能量所侵蚀,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化或腐化现象,也由此可知基地内部那些植物的珍贵。

      只有当初715事件中那些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牺牲者们能够在这样的压抑的环境中长时间执勤和工作。

      并且他们来到这里工作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虽然他们集体失去了关于那一次死亡的记忆,但曾经受过的创伤在他们回归声场生活后确通过其他方式体现了出来,包括但不限与长期做无法具体描述的连续噩梦,现实里的强迫症、深海恐惧、巨物恐惧、幽闭恐惧,对某些形态的生物、环境、画面颜色的过敏反应。

      这些无法通过心理治疗改善的问题,却会在他们进入外域后显著地改善甚至消失。

      但所有这些轻微的状况都无法与真正的“后遗症”相比。

      他们在715事件中经历的那一切留下的最大隐患,是这两千余人的“信息”都已被归拢并拓印在守护者手中,只要有充足的能量和材料,他们可以许多次,甚至无数次地复活。

      他们可能会变成一种不会死的生命——即在那次会议上所说的,“过于长久的寿命”的代价。

      或者换一种更直白的说法,即所谓“永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