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
-
户部尚书也不甘示弱。
虽然他一直和钱打交道,但是为了保住自己口袋里的钱和从别人口袋里拿钱,那嘴皮子自然不是吃素的:“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说明一山是容得下二虎的。同理,御史台是能有两个御史大夫的,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就如同御史监督百官,百官也可以弹劾御史一样,这其实是一个道理。所以有两个御史大夫,是利大于弊啊。”
礼部尚书的眼角跳了跳,这简直是歪理,真是其心可诛!
“岂有此理!什么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哪位圣人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也敢到朝堂上来大放厥词!”
户部尚书眉毛一挑,冲着他半嘲讽半嘲笑说:“圣人是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是民间俗语。大俗即大雅,它既然能流传得这么广,自然有其道理。比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语虽然不如书本里的那么文雅优美,但是它们浅显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老百姓来说,也更容易记住。所以说,俗语虽然简单,但是里面也能有大道理。李大人为官这么多年,居然还是这么不与时俱进,可见还是和以前一样,坐井观天啊。”
户部尚书的眼角剧烈地跳了几下。他居然敢暗讽我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想当年我和先帝据理力争,脸红脖子粗时,你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地方等着投胎呢!
礼部尚书顺着竿子往上爬,可话里好像带着那么一丢丢阴阳怪气的意思:“户部尚书既然这么喜欢为民做主,不如自请外调,做一方县令。这样不至于屈才,也不负你的远大志向。可见本官有先见之明,某些人就不该在这里,也好过丢人现眼。”
户部尚书暗恨,当年他初出茅庐,年少无知,无意中挡了别人的路。于是被御史大夫,不对,是前御史大夫和礼部尚书联合陷害,差点被踢到荒野之地待一辈子。这是他一生当中不可磨灭的阴影!如今,这个始作俑者还敢在他面前大大咧咧地戳他痛处。
真是生不可忍,熟也不可忍!
众人:“……”
这两人好像跑题了。
沈清浊一针见血,直击问题红心:“那这两个御史大夫一定得是刚正不阿又德才兼备之人,这样才可以相互监督,相辅相成。”
保皇派眼睛都亮了,对啊,两个御史大夫,那有一个得是我们这边的人也是理所应当的,不然怎么相互监督?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走了一个御史大夫,还有千千万万个御史大夫。
至于上个御史大夫,他们其实也老烦周大人了。
这人就像得了狂犬病的疯狗似的,不分敌我,见人就咬。
御史台在他的带领下,养成了一股歪风邪气,是该好好整顿了。
凤昭左思右想,想了又想,觉得排除是皇姐的阴谋后,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提议。
老大都同意了,下面的小弟自然跟风。
凤昭难得和保皇派心有灵犀,这次失去了一个御史大夫,等于应该失去一个御史台,但现在至少可以保住半个,这笔生意也不亏。
长公主派一直和凤池心有灵犀,半个御史台到手了,这次赚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深感不安于监察之权在于一人,遂设置御史大夫两名,两人同级,不分上下,望两人相互辅佐,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御史台。钦此!”
周大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算账了。
是谁希望黄河年年泛滥年年修,欺下瞒上,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中饱私囊,把锦绣华堆建在百姓的尸骨和痛苦之上?
是谁贪下银子,作为自己通天的路,而把一道豆腐渣一样的堤坝留给洪水之下的百姓?
这些,是该好好算算账了!
“陛下,长公主,经户部所有官员核算,此次水灾,共损失人口……”
凤池看着户部尚书报上来的死亡人数,只觉得一股怒火直往脑门上冲。
她把奏折往地上一掷,“啪”的一声,惊得不少人抖上三抖:“真是想不到,我泱泱大周人才济济,一道洪水就显出了这么多魑魅魍魉!”
空气陷入一片死亡般的安静。
人人低着头思考人生,生怕被长公主叫出来做了那只被杀的鸡。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你们以为把银子和物资放下去就完事了吗?还有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你们是认为大牢已经满了,够你们住了是吗?”
被点名的几位大人脸红红的,却不能反驳。
他们的确做的不够,水至清则无鱼,即使知道会发生这些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看破不说破,随波逐流,这就是政治!
“这件事本宫绝不姑息!无论牵扯到谁,即使是天王老子,也得去大牢里待着!本宫倒要看看,他们的手有多长,心有多黑,脖子有多硬!”
礼部尚书踌躇着,企图劝长公主收回成命:“请长公主息怒。如此做法牵连甚广,到时朝廷上或许会空一大半,反而会影响做事效率,引起臣民恐慌。”
直白一点就是说,你如果不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或许会狗急跳墙,临死前也要拉一个垫背的,到时候天下大乱,得不偿失。
凤池眉梢一挑,带着几分睥睨天下的傲气:“我大周别的不多,就人才最不缺!他们死了,正好给那些能做事的人,腾!位!子!”
凤昭也认为那些贪官死不足惜,整天正事不干,搞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来整得他脑壳痛。正好有皇姐在前面顶着,血溅不到他身上。
反正皇姐是债多不怕愁。
众人默默道,不愧是铁血长公主,她又回来了!
沈清浊眼眸深沉,语气委婉:“微臣以为,与其竭尽全力彻查追究,不如把时间和人力物力用在百姓身上。多一个人出力,就多一个百姓尽快得救,多一个百姓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并且,当地官员更熟悉当地的情况,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让他们将功赎罪,更能体现长公主和大周的宽容仁慈。”
群臣附议,人是杀不完的,不如让他们以待罪之身赎罪,这才是两全其美嘛。
凤池沉思,手指无意思地敲打扶手。
众人之意不可违,且这样的确对大周更好。
凤池看向凤昭,后者回以一个懵懂无知的眼神。
罢了,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现在以灾后救援为重,彻查之事暂时押后,所有人都把眼睛给我放亮一点,有错的将功赎罪,无错的也不要松懈。筷子浮,人头落!若有人还敢乱伸手,那就别怪本宫秋后算账,不留情面!”
筷子浮,则人头落!
众人都被这句话吓到了,就连平时专爱和凤池对着干的几个保皇派官员,也不敢在她气头上摸老虎须。
“臣等遵旨!”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下朝之后,好多大臣就像被突然回来的老虎惊到的动物,各种鸡飞狗跳,心惊肉跳。回到家后立马做起了缩头的那啥,无论来的是娘家的舅子,还是本家的侄子,或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通通不理,闭门养起病来。
难得上朝一次的沈相一直保持沉默作壁上观,眼里晦暗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