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坎肩 ...
依坤打完点滴差不多十一点,从来没输过液,药效反应的特别明显,第一瓶下去后,基本上把病症的大块给拿下了,脑袋里仿佛被消毒液给清空的一尘不染了,亮堂的有些空荡荡。
这是依坤第二次回这个新家,被学校录取后,依为民直接把依坤打点进了学校宿舍,就直接上课了,约莫着给留下两星期的生活费。
依为民也没交代依坤两星期后该怎么办,反正颓颓丧丧的出了校门,大有一种把儿子送了什么地方,得解放了似的。
来这个地方依为民就是没过脑子,当时完全就是冲着依坤上学来的,这一定,后续问题便接踵而来了。
让依坤一个人在外面,家里老太太不能答应,可要是都搬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不好混,能吃的开吗。想来想去还是回家请老太太拿主意了。
老太太只回了一个字:“搬。”
既然这样,依为民也没什么顾虑的了,唯一一点是老太太年岁大了,说不好听的,家里这边得时常留着。
依为民决定农作时回来继续承包,秋收之后赶去那边做些零碎工过年等开春什么的,两不误,暂且就这么定了。
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实在不能久置的东西只好卖了,一套黑红组合柜,是老太太当年的嫁妆,现今还保存完好,早说是要留给依坤的,现在这样,不舍得买又怕被偷…
即便寄存大儿子那,时间长了就算是给了。
最后老太太还是决定要卖,要去大城市了,手头上没些钱不行,在村里什么都好说什么都能过的去,在外面不行,
叫来收购的人,收购人里外看了看:“最多二十。”
“啥!我这算是半个古董了,不要哄我老太太不识货,我都打听好了,这柜值钱处就值在这个铜纹盘上了”,老太太敲敲,铜盘传出浑厚的时代音律:“两个起码一千。你哄我老太太,我不卖了,心里难过,我再找别人吧!”
老太太借题发挥自己好心没好报的受挫心,让收购人挺做贼心虚的,这笔买卖在收购人过意不去的心态下,最终以一千两百元正式完成交易。
家里两三天基本上处理完了,实在必要的都带上了,老太太还多拿了张被子——好多年前絮棉花的大红绸缎被子,同样是留给依坤的。
被子这东西啥时候都用的上,省的到时候再去那边买。
老太太除了老伴治病的时候去过一趟县城外,再没出过远门,生活自给自足用不着怎么出去,到了依为民他们这一代,大杠自行车普遍落户了,除了载小姑娘和赶都赶不走脸皮贼厚就爱搭顺风车的死党外,大杠自行车就承担起了中短途运载的任务。
年轻人们一出发就是一大伙,同样都是带着父母的谆谆嘱托——王二妈说她家酱油特别红,你看看王二在哪买的,咱们也来一瓶。这次线圈别给我买差喽,黑色要纯黑色,颜色都认不清!内裤?上次不是刚买了嘛,屁大点个东西个把块钱。
所以老一辈的人没能力出门也没动机出门,黄梁梁土沟沟一待就是一辈子。
依为民一路拉着老太太不曾松手过,老太太全程处于蒙圈状态,就这样磕磕巴巴终于到了A市。
A市环内的房子依为民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这种自觉性的心中有数是卑微人与生俱来就有的一种情感。
找房子全靠打听,依为民蹩脚的普通话权且能与这座陌生的城市取得一点人与人沟通上的联系,不至于太恍惚太无助。
一连问了几家都不太合适,有的不留老人,有的价格不合适,有的楼层太高,有的需要合租,合租就算了,咱不搞年轻人那一套,还是自己住比较方便,他这又是老人又是孩子的,生活习惯上也不一样,容易磕碰,不行。
路过一家面馆,依为民带了老太太进去,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老太太一路跟着不喊累不喊饿不喊冷,依为民想尽快找到房子,所以占用了点母亲的身体极限,这样的大冷天还带着个老人到处跑,谁见了不是觉得可怜就是认为这儿子不孝。
依为民想着今天也就这样了,先安顿好老太太吧。
同个餐馆里用餐的还有一位清洁工,看见依为民大包小包还带着个老人进来时,她也就闲情式的张望了一眼,临走时多嘴问了一句:“你们是在找房子吗?”
最后依为民和老太太搭着这位清洁工的清扫车找到了现如今的房子,也不能说找,因为清洁工带他们看的就是她的房子,而终依为民觉得合适也就租下了。
公车从主街拐进一条粗制滥造的石灰路上,过了三条减速带,便到了本次行车的终点站,幸福二村。
这一块,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绕了,行趟太多,处处十字路,街貌基本是一母同胞的姊妹,说的再准确一点,看年代岁月是老姊妹了。
都是老房子,整体布局是网格一海片,有两层山梯,大部分起二楼,原滋原味的土红砖墙,个别的刷了淡色粉,贴了白瓷砖。漆绿窗框,分隔开六、九、十二等不同块数的小格子玻璃。房顶上空纠错着各路电线,归到所属的石灰电线杆上将二百二十伏的电流压进每家每户。
依坤从公车上下来,穿过六七步宽的石灰路,沿着缓坡,进了这街街巷巷。
这天气,中午也暖和不到哪里,青天白日的冷,巷子里为了应景这顿午饭,稀稀拉拉的摆上了摊摊位位,有那么几个人在逛。
回新家的路,依坤有个定点记忆的地方,那就是街角的配钥匙铺子,看到这个钥匙铺,再往里走一趟巷子,右拐,走到头,再左拐第四家,就到了。
依坤早在半路就顺下书包,掏出了开门钥匙,尽管这里还是很陌生,但是就是这么有归属感的到了。
容一人进的小铁门关了处三分地的院子。依坤从院子里的楼梯上了二楼,开门。
火炉子里翻江倒海的卷着火浪“呼呼”的往烟囱里吸,家里憋着的这股带着烤铁味道的热浪在依坤开门的那一刻喷了出来。
依坤脸上一下温燥了起来,传到后背,微微泛起了点潮汗。瑟缩的脖子根儿也回归了原位,把人又带直带高了几公分。
依坤进来把门带上,门道走廊右侧墙上开门里间是个卧房,依坤进去把书包放下,不大点个卧室只摆了一张床,床上叠着一块整整齐齐的红绸被子。
这间卧室以两票压倒一票的胜势归给了依坤,这么大孩子是该有自己的空间,依为民老太太一致认为不能和他们瞎凑合了,以前是没条件,现在算是勉强有个条件在面前。
在老家时,一家三口睡一个大通炕绰绰有余,实在没必要是不会烧开两间房的,除非是娶亲成家了,一般这样情况下才会另起锅台。
没成亲的娃娃们,就是挤大通炕。
而且人们也没有这种个人独立空间的概念,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本该是没什么讲究。
依坤以前去镇上读书,基本上是住校,家里就是礼拜天回来住,所以也没有觉得哪里不方便,反而每次回家还挺期盼的,学校的床板硬冷硬冷的,可没有家里的大炕头舒服。
现在除了学习在他这里再没有什么是必须要的,住就住吧,他也能安安静静的看书,挺好。
依坤从卧室出来,看见奶奶在厨房里淘米。老太太耳朵听不太清,加上火炉子的闹腾声,现在都不知道家里进了人。
依坤走去火炉跟前,左手提下热水壶,右手拿镊子又往火炉子里加了些碳块,然后进厨房去找锅。
橱柜门响了,老太太这才回头来,家里活生生的进了个人?谁啊这是,老太太可没有大惊小怪的喊人啦,丢东西砸人啦,她没往什么坏处想,老一辈子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至于。
“奶奶您把锅又放哪了?”依坤开了几个橱柜门没有找到。
老太太一听是她孙子依坤的声音,这才大吃一惊,杵到依坤跟前抬头看:“小坤?你咋回来了!今天礼拜天?我记得你没走几天啊。”
“有点感冒了”,依坤提音不严不重的回答着,这是他日常同奶奶讲话的音量,不管什么情况下,依坤都能切换的刚刚好,边说着还在找锅。
“感冒了!厉不厉害,吃药没?”奶奶说着放下怀里抱着的盆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要去找药。
“奶奶!我刚打完吊瓶回来,现在没事了,好了!”
“打了吊瓶啊,是,那个管用,奶奶给烧点水”,一边接水一边又说着:“天气冷了,是不是衣服不行,让你爸回来带你去买件羽绒服吧,就那种蓬松带气的,现在不是都流行这样的吗。”老太太热好水,走去依坤跟前用手量了量依坤穿衣裳的厚度:“衣服穿的少,就是冻感冒了,奶奶给你做了个棉坎肩,你先穿上。”
这锅去哪了,依坤愣是找不到,四处又看了看,眼神顺过窗户时,可不就看见锅在外面放着的嘛。
依坤开了窗户,要把锅端进来,一个手竟没领动,里面有东西,打开锅盖一看,冻了一条鱼和一袋排骨。
“城市里的娃娃不知道穿不穿这个,咱们老农家冬天可就指望这个哩”,奶奶走来,手里拿着一件蓝色棉坎肩,针线做的非常隐秘非常细碎,还有点小时尚,可见功夫了得。
前两章发的时候状况百出,不知道是系统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都考虑删文了,索性审核出来的没什么差,今天就接着发了。日常文,先出来的是受。前三四章有点年代串烧。全文比较慢热,高温不定时。he。求收藏,感谢童鞋们。【鞠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坎肩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