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公元前294年 ...
-
“唉,你也不必如此,你弟弟去向大王提建议,又不一定是坏事,万一到时候齐国当真因此得利,只怕还有不少好处呢!”
“母亲哪里会明白,先不论此事成败,这齐国的百姓,岂是不长眼睛的?外头有的是人看见——那燕使者带了大礼去拜见他。想想先前他是一言不发,现如今收了礼,突然就又要进宫进谏。人人口中,张氏一族竟成了贪财谋私的了。从前他不要自己的名声也罢了,再怎么样,别人不过说他爱奉承,没实干,而今这么大的事他也不顾闲言,也不过问我一声,真是连张家的脸面都给他丢尽了……”
张彧在一旁听自已的父亲发牢骚,也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自已的叔叔张尽收了燕使者的礼,已进齐宫去劝诫齐王同意苏秦入齐一事。
张彧在这儿久了,也已不清楚现在具体是公元前几年,但是算起来新齐王已继位两年了。
这样估摸着算,离“伐齐”八成已经是不远了。
张彧回过神来,发现张沿早就走了,只自己还跪坐着发呆。和祖母交代了自己这几日正学些什么之后,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想了足足半夜,还是决定不说什么为好。一则自己还小,一次两次还好说,说得太多难免会惹祸上身的。二则齐国并没有那么早亡,自己的安危在前几十年还是有保障的,不必那么担心,况且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经过上一次的事,他也明白了,自己还完全没有阻止战争发生的本事。
只是知道不久就要面临一场祸乱,心里不免焦虑,又想着张沿万一因为这件事受张尽牵连怎么办,下半夜竟也未曾合眼。
————————————————————
果然在张尽的劝说下,本就摇摆不定的齐王答应了燕的请求,不顾国相从前的苦苦劝说。
不久,燕使者归燕,并许诺苏秦六月之内必达齐国。
对于齐王的最终决定,国相虽然吃惊,也不敢违背,只能领命设宴送别使臣,准备迎接苏秦入齐的事宜。
六月后燕国果真让苏秦入齐,齐王大喜,每遇事不决,皆咨问苏秦,不召国相数日。
再看燕国,已是将苏秦入齐一事告予盟国,打算等苏秦把齐国的情况都探摸清楚,就下令攻齐。
————————————————————
张彧这些天也没想别的,光顾着上课,一是先要把害怕的感觉压下去,二是纪行不知是怎么了,这几天格外严厉。
还有父亲大人张沿,生气了就一定会叫他去挨几句骂,还吩咐纪行,敢发呆就让他抄书。
抄书可是不简单,要抄在一片一片的竹简上,比在纸上抄累了可不止一倍。张彧心想下一次一定要选一个纸张已经普及的朝代。
本来以为要是只有这些事,也还算了,可偏偏自己的祖母大人,也要在这几日里添乱,竟然打算要帮还是小孩儿的自已找老婆!虽说不是立马让他找人拜堂,但是提前十几年打算未免也太操之过急了吧!
张彧听见的时候差点没吓飞了。可祖母却很有理由地告诉他父亲:自己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可活了,要是早点定下来,她提早知道是谁要作她家的媳妇,她也能安心。
张沿一听见母亲开口,充分遵守了他大孝子的行为手则,立马就答应了他母亲的要求,开始准备了起来。
并且又因为兄应先于弟结亲,所以自己的大哥也因为自己要先得个未婚妻。
自己的大哥却是冷静异常,果然,自己想要跟上古人的思维,还是得多多努力啊。
张彧也意识到,除了战争,年幼的自己还要考虑很多,古人活着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