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青青子衿(三) ...
-
学宫小道上,一少年正缓步走着,手上拿着几本书,口中念念有词,却也不是在读诗文。
“弦生!”前方有人高声喊道。
那少年听见有人喊自己,脚步一顿,抬头张望,见小道拐弯处正站着几名少年郎,其中一名正朝他招手,是下个月便要离开学宫南下游学的詹家小公子,詹侞行,正街上最大的酒楼便是詹家产业。
“弦生,我们商量着给他送行。”站在最前方的少年郎率先说道,拍了拍詹侞行,“看来夫子也没让你留下,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了。”
弦生闻言,看向詹侞行,他们的关系虽不是无话不谈的至交,但往日里相谈,也有几分惺惺相惜,为他送行,也是理应出席的——只不过今日与素素有约,这……
还未等弦生说话,靠后站着的蓝衣少年便道,“怎的,你还不愿意?”少年的心思毫不掩饰,嘴角勾起了嘲讽的笑,“又想着到秦府献殷勤?”
“小玺,慎言。”詹侞行出言制止。
“哼。”少年不屑地背过身,“谁稀罕你来。”
“侞行,设宴何处?”既未提素素名字,弦生也就不与之计较,只向詹侞行问道。
“就在正街酒楼里。”詹侞行答道,“若是不得空,你我可改日相聚,毕竟我下月才走。”
“是是是,就是我们今天馋你家酒楼菜肴了,才喊上大家一起去,能多吃几道菜。”
“说得对,毕竟侞行走了,以后可就没这种好事了。”
几名少年郎嘻嘻哈哈打圆场,弦生知是他们的好意,当下道,“我自是同去的。”又解释道,“此前的确已有约,只是尚未到时间,我先告知对方一声,稍后便到,你们先请。”
“正巧,我也要到宝墨园取新砚台。”
“等你一刻钟,晚了可就没菜了,哈哈。”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同行至学宫前门,便分头行事。
弦生沿着正街往秦府方向走去,还未行至半路,便看见了秦府侍女碧珠迎面而来。
“弦生少爷。”碧珠快步上前福身行礼,“今日小姐出门,让我来告知少爷一声,不用到府里。”
“我正要到秦府说一声,今日友人宴请,不能赴约。”弦生道。
“那可真是巧了。”碧珠笑道,“我还怕赶不上少爷下学时间,没成想半路遇上了。”
既然不用到秦府,节省了一来一回的时间,现在到酒楼似是过早了,弦生问道,“可要送姐姐回府?还是到其他地方?”
“不回府,小姐让我到至知书局等她,现在过去正好。”碧珠回道。
至知书局与詹家酒楼都在正街,也是同路,“我是到詹家酒楼,一同走吧。”弦生道。
碧珠点头应好。
弦生本就是寡言之人,碧珠瞧着这个年纪跟自己弟弟差不多大的少年,想着他这样的性子怕是在学宫里也不多朋友,见他今日更是沉默寡言,心下怜惜,便主动挑起话题,一路上逗他说话。
弦生很快察觉对方用意,其实他并非真的不喜言笑,只是不擅与人交往,他能感受到碧珠的善意,便也试着回话交流,这一路倒也聊得有趣。
“弦生少爷,我就到对面书局了。”碧珠停步侧身福礼,眼睛余光看到一辆马车行至书局门前停下,定睛一看,正是叶家小公子的马车,不由得欢快起来,“真巧,小姐也到了!”
弦生顺着她的视线看向马车,只见车上下来一名少年,随后一名女孩探身而出,扶着少年双手,借力跳了下来。
明明隔了一段距离,但弦生却感觉自己能看见二人脸上的笑容,不由得回想起那次在花园碰见二人相处的画面,弦生想,书里说的“檀郎谢女”,大概便是如此。
在恍惚中回过神来,弦生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到酒楼前,远远望去,书局门前已经没了车马,但依旧人来人往。
弦生低头默了一瞬,双眸轻眨,敛去莫名的情绪,抬步跨过木门槛,走进酒楼,思绪瞬间便被热闹的人声、各色菜肴香气淹没……
至知书局的后院厅堂里,虽没有詹家酒楼的诱人饭香,但清清淡淡的桂花糕香气在空气中飘散着,也引得人食指大动。
“先吃点桂花糕吧。”叶小公子把点心碟子挪到素素面前,“说书先生还要一会才到。”
“好。”素素也不客气,夹起糕点,开开心心地吃了起来。
“我已经着人挑几本坊间受欢迎的话本,到时候你一并带回去吧。”
“嗯!谢谢叶家哥哥!”
“不谢,我借你的,可要保管好,用完得还我。”
两人笑闹几句,不到两盏茶时间,叶家侍从便引着说书先生往厅堂走来。
素素余光瞧见,立马坐直了身子,换上端庄的大家闺秀做派。
叶小公子看在眼里,低笑一声,惹来素素小小的瞪眼一瞥。
“向两位贵人请安!”说书先生躬身作揖道。
“先生请起。”叶小公子道,“叶某请先生过来一聚,是有事请教,还望先生不要介意。”
“叶公子言重了。”说书先生连忙道,“某不过在酒楼为食客说书助兴,当不起‘先生’二字。”
“先生无需妄自菲薄。”叶小公子示意侍从引其入座,“先生请坐。”
素素端坐于座,对叶小公子待客的一面感到新鲜,不由得侧头多看了几眼。
“舍妹对话本、说书颇有兴趣,今日难得出来,便想趁此机会与先生请教探讨。”言毕,叶小公子看向素素,微微点头,便低头品茶。
素素意会,向说书先生露出乖巧的笑容,“先生好。方才我在酒楼里听先生说书,先生说得有趣极了!”边说边招手让碧珠把文稿交给说书先生,“我一直喜欢听故事,这是我抄下的故事本子,是我听过的故事,想请先生过目。”
说书先生连忙应好,接过文稿仔细读了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又忽然停顿,几息后又念了起来……如此反复几遍,终于把文稿读完了。
“敢问小姐,这故事是何人所作?”
“是我的一位朋友,先生何意?”
说书先生沉吟一瞬,道,“故事读着,虽然文笔稚嫩,文风也与时下话本不同,但却是个好故事,若是能经一番精雕细琢,应该能成为时下最受青睐的话本之一,让某来说书,定能让酒楼座无虚席。”
素素闻言一喜,“依先生所见,这文稿如何修改为好?”
说书先生也是头一次遇到向自己请教话本写作之事,恐三言两语说不清,但好在虽教学本事比不上日日开课的学宫夫子,但多年说书、选话本故事的经验丰富,在与素素的一问一答之下,很快便理清思路,细细道来。
叶小公子见已无他事,着人奉上笔墨纸砚,留下一名侍从,便到后院账房与万管事商讨书局事务。一个时辰后,侍从前来传话,说书先生已经离开了,他才放下事务,赶在日落前把素素送回秦府。
“叶家哥哥,我与说书先生约定,三日后再来书局看我修改后的文稿……”
一路上,素素欲言又止,到底把话说了出来,因知晓自己未征求主人家意见,便与人作了约定,实属不妥,但当时兴在头上,也忘了该有的行事礼仪,言语间不无踌躇。
叶小公子挑眉一笑,心想,现在知道想起我了。
“素素这是先斩后奏,万一三日后,书局不开门迎客呢。”
“素素自知行事不够稳妥,素素错了。”
眼看少女眨巴眨巴着大眼睛,有点可怜兮兮,叶小公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罢了,想借此机会提醒她行事需稳妥,但一想,她在家自有父兄护着,将来出嫁也有……如何行事,总会有人照看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日后,我来接你。”
“嗯!叶家哥哥最好了!”
看女孩马上喜笑颜开的娇憨模样,少年手中折扇不轻不重敲了一下她的小脑袋,笑意在眼里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