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阿良休息了半个小时,摇摇晃晃站起来拎热水壶倒水泡脚,用的力太大,差点整个举起来,里面空空如也。
      “水也不烧,我娶的是老婆吗?这是我老妈啊。”他心里忿忿不平。
      他打开烧水壶,灌满水,水开了,总算是可以开始泡脚了。
      他一整天不是踩刹车,就是踩油门,晚上回家,除了腰酸背痛,有时候脚肿得走不了路。临睡前,澡可以不洗,脚不能不泡。泡完脚了,刷个牙,擦一把,就准备滚上床睡觉。
      他慢慢腾腾走上楼,家里没有小孩,楼梯一侧也没有装栏杆。
      二楼有三个房间,他走到尽头,推门进去,里面一张床,大概是一米二的宽度,床前是八仙桌,上面放了一台电视机,床一头靠着墙,赵美金床头是一个柜子,这个柜子还是闺女大学毕业后第一年赚钱了给他们买的,他拉开下面的一个抽屉,拿出一双袜子,扔到床头。
      然后他又打开电视机,看了大约二三十分钟,把自己看得迷迷糊糊了,准备倒下去睡觉。
      踢踏踢踏的声音传过来,赵美金也上楼来了,他不理睬,继续睡,然后感到赵美金朝他挤过来,一条腿先压上来,然后是整个人压上来,他勉强转过身,准备尽尽心,迷糊中睁开眼一看,还是那副鬼脸,赵美金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没有洗脸!他之前睡得迷糊,没想到赵美金这么虎,直接被吓萎了,赵美金上下其手,努力半天,都不见起色,气得用手在他大腿上肉最多的地方扭了一把,气呼呼地翻身睡觉了。

      阿良第二天差点起不来床,他昨晚临睡前被赵美金一吓,梦里全部都是她,她不停压上来,他心里慌得很,不管怎么努力,都交不了差,好不容易买到一颗药,刚准备吃,那颗药突然变成一条蛇,直接咬了上来。

      他拉开车门,发现副驾驶已经坐了个女的,见他上来,立刻凑过来;“是阿良师傅吗?”标准的普通话,不是新梧县的土味普通话。
      阿良点点头。
      “阿良师傅,每站都停吗?”
      阿良点点头:“有人上下车就停。”
      “阿良师傅,我来采风,我这几天就跟着你的车子,可以吗?”
      阿良没听清,‘采风是什么东西’,“你买票就行,哪辆车都可以。”
      “谢谢阿良师傅。”
      声音真甜,阿良忍不住稍微侧一下头,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戴着鸭舌帽,帽檐比较长,睫毛好长,鼻子比较好挺,嘴唇肯定抹了口红,泛着光的那种。
      阿良不自觉咽了口水,他被自己吓一跳,看车内都坐的差不多了,赶紧发动车子上路。
      快到兴湾村站,他看见有人远远的就开始挥手,看着像赵美金的大姐,赵春红。近了一看,果然是。赵春红顶着一头被风吹得像爱因斯坦的发型,手里拎了一个大的塑料袋,里面绿绿的,不知道是什么。
      “大阿姐,你去哪里?”阿良把窗户摇下来一点。
      “阿良啊,我就一直等着你呢。”赵春红把塑料袋递给他,“这是给福春的一点菜,我给他打过电话了,他到车站来拿,你帮我带给他。”
      阿良把塑料袋接过来,稍微有点沉,看了一下,里面有点小青菜,上面好多虫眼,还有一股咸菜的味道,估计里面还放了点咸菜。
      “大阿姐,现在菜蔬便宜得很,花不了几个钱。”大阿姐每年给各个需要的兄弟姐妹送菜,赵美金不想种菜,有的时候也直接打电话来拿菜。
      “你大舅子最近不是借钱买了房子吗?他前段时间打电话说想吃我腌的咸菜,我索性也拔几颗青菜给他。”
      “好,我等会儿打个电话给他,让他到车站来拿。”阿良随手把菜放在发动机盖板上,摸了一下盖板,有点热,又打个结,放到自己座位后面。
      “那麻烦你了,阿良,有空跟美金一起来家里……”,阿良车子开得快,最后几个字已经听不见了。

      阿良上高中的第一个月,一天三顿饭,每顿吃的都是咸菜,咸菜没有油,饿得快,每天早上第二节课开始,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之后,他就开始饿,所以,前几天他蒸五把米,后来他蒸六把米,七把米……
      良军挑了80斤米,一个月下来,看着不是很多了,他赶紧写封信回家,说米和菜都快吃完了。
      信寄出去的第七天,传达室终于出现他的名字:“高一一班良宵,速来传达室拎米和菜”,米至少有50斤,放在蛇皮袋里面,用麻绳紧紧绑了口子,菜还是咸菜,放在一个陶瓷的敞口的有盖的大缸里,大缸用个网兜兜住,没有漏出来分毫。
      阿良给传达室的大爷看了学生证,先吭呲吭呲挪着搬走了米,然后又气喘吁吁拎走了菜,当天晚上终于奢侈了一下,蒸了满满一饭盒的饭,把自己填饱了。后来大米吃到一半,还发现了一个布做的口袋,里面有十元钱。

      李新燕接到儿子的第一封信就开始掉眼泪。她到宅里乡车站去打听,问人家能不能托运点米,结果车站的人直接反问她:“谁知道你里面装了什么,出了问题谁负责?不行。”
      幸好,湖桥村虽然是一个不到一百户的一个小村庄,头脑灵活的人不少,有好几家买了拖拉机帮同村或者邻村的人搞点石头,木头之类的运输活计。
      李新燕在车站吃了个瘪,回家之后,到地里面拔了点萝卜,白菜,掰了点自己舍不得吃的新鲜玉米,土豆给有拖拉机的人家,挨家挨户的送过去,“大哥,大嫂,我们家阿良在新梧高中读书,大哥如果去新梧县,能不能麻烦帮忙带点米,菜什么的。”
      邻里邻居的,人家不好意思开口拒绝,李新燕又硬塞了点不值钱的菜,这个买卖就单方面强硬成立了。

      良军一家三口,每人三分田,他还有个已经去世的叔和婶,人虽然去世了,但土地因为没有重新分配,所以还是良军在种,他们家沾了光,三口之家一共有一亩半的田。
      良军每天不是在种田,就是在开垦地,两个人把能种的地都种上菜蔬和麦子,腌菜至少要腌一大缸,很多是用来送人的,菜不值钱,送人送少了不好看,只有自己多开垦点,多送点。田里面全部种稻子,只种一种稻子,最后在李新燕的多次提醒下,劈出来一分田,种了糯米,过年的时候要裹粽子吃,别人都有,自己家也得裹几个给阿良解解馋。
      可惜还不够,一亩田亩产600斤,已经是良军撒了草木灰,各种肥料之后最好的产出了,满打满算,一亩半产出在900斤左右,农业税交15%,就剩下760斤稻子,稻子出米率大概是一百斤出个70斤,他们家一年的产出是大米530斤左右。
      良军和李新燕两个人舍不得吃米,他们吃面,别人家的面都是白面,他们家只舍得除掉最外面的麦麸,所以不管是做面条还是发馒头,都是黑乎乎的,混上菜,骗自己一顿。麦麸也不浪费,磨得细细的,和红薯混在一起,做成饼,贴在锅边,熟了,香喷喷还甜蜜蜜,又是一顿,连菜都省了。
      可惜还是不够,阿良上学第一年,良军就问他姐夫借了100斤米,高中三年,借了又还,还了又借,一直都没有还清借的大米。

      良军说李新燕的耳朵,是顺风耳,拖拉机的声音一响起来,不管是在田里,还是地里,她拔腿冲过去,问人家去哪里,如果是去新梧县的拖拉机,好说歹说,都拦下来,让良军挑米和菜过去,家里面不管任何时候都有装好的米袋和一大缸的菜,方便随时带走。
      拖拉机有的三五天一趟,有的时候三五个月才有一趟,阿良有时候脚边都是米袋子,可以放开肚子吃,有时候实在撑不下去了,就问同学借,或者花钱周末回家一趟。李新燕舍不得让阿良花路费,就告诉阿良,新梧县水电站旁边还有叔公的儿子,让他撑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试着打个秋风。
      阿良到学期末的时候吃完了咸菜,学习太紧张没法回家,就试着上门找叔叔,这个叔叔他从来没见过,倒是好心给他一条大的咸鱼,阿良已经忘记是什么鱼了,只记得好大好咸的一条鱼,他吃完鱼头,吃鱼尾巴,然后是鱼肚子,吃得他把对鱼所有的兴趣都吃没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 4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