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进城 ...

  •   姜瑜一开始做的时候还会把面团弄的大大小小的,弄坏了好几个米糕面团,但毕竟也是曾经做过的,慢慢的手就熟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做完了。姜琪看着他快要做完的时候就去把锅里面加满了水,然后后就开始冷水蒸糕了。

      蒸糕的过程有些漫长,但是结果是非常喜人的。几乎所有放进去的桃花米糕都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变得粉粉嫩嫩的,非常漂亮。

      正好天还不算晚,他们两个现在去县城的话,刚好可以遇上采买中饭的人,没准儿还能遇见几个出来闲逛到哥儿么子,买他们的米糕呢!

      说干就干,姜瑜和姜琪收拾好家里的碗筷,夹了几个品相很好的方糕和桃花糕,放在盘子里面,原本是应该用油纸包沙糕点去买的,但是桃花糕上面粘着桃花,若是用油纸包的话,很有可能就把米糕压到,形状上就没有那么好看了,而家里又不像大户人家,还有食盒之类的东西,所以他们只能用背篓背去。

      为了避免背篓能装下的盘子很少,姜琪就把几个放在锅里蒸东西用的平屉拿剪子剪小了,卡在背篓里,这样就能放下三四盘的样子。

      桃花米糕虽然做出来不算很少,但是也仅仅就够够四五盘,姜瑜在米糕出锅的时候就忍不住和姜琪分享了一个。

      真的是太好吃了!

      两人彼此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脸上享受的表情。

      于此这般,他们背上背篓就往县城赶去了。为了避免糕点晾凉,失去它的美味,他们还在外面裹上了一层旧棉衣,虽然不是很保暖的样子,但是应该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姜琪虽然很少出去,但是过节的时候阿爹阿么还是会带他进城去玩耍一番。

      因此他也知道每天上午会有两趟去县城的牛车,一个是隔壁村,一个是村里面,他们每天都交换着拉车,也能给家里挣些银钱进账。坐一次也不贵一个来回一人两文。

      姜瑜不愿意姜琪和他徒步走到县城去,姜琪也舍不得自己的哥哥为了银钱这样奔忙,两人各有心思却又一拍即合,当即就奔着村里面王二牛家去了。

      刚好去的时候,王二牛刚要装车去县城,他除了每天送人到县城外,还负责给人捎些东西,大家都把东西送到他家里面来,然后他再分开放,捎到县城里面去。他们到了之后,等了没一会,就交了四文钱,坐上牛车便出发了。

      这一路上都是土路,颠簸的不行,姜琪便紧紧地抱住怀里的背篓,生怕它一不小心就撒出去了。

      姜瑜看着又觉好笑又觉心酸,若是阿爹阿么还在,哪里需要眼前的小汉子这样小心呢。

      进了城到不需要交进城的钱,王二牛问了他们的来意,便告诉他们如果要是去买卖吃食,就要去北街,那里都是卖吃食的,不管是酒楼还是摊贩比比皆是,村人出去卖些自己家的吃食都去北街。

      姜瑜听了连忙道谢,真是打了瞌睡就来枕头,意外之喜啊!王二牛还特地把他们放在了北街的街口才走。

      姜瑜和姜琪走在街上,他才发现这个时代的字体和现代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汉字,先前签契约的时候他就有所察觉,现在看着眼前的店铺上面他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字,心里高兴极了!

      这样他就不用特地去学这个时代的文字了。

      要知道,无论对于什么时候的他来说,学习都是一种格外枯燥的事呢,当然,他感兴趣的除外。

      看着街道上占满了地的摊贩,姜瑜打算先和姜琪逛一下,看看都有些什么吃食,再做卖桃花米糕的打算。

      虽然他们口袋里没有多少文钱,但是看看总不会收钱的嘛。

      他们一路走过来,发现北街不愧被叫做北街,街道上叫买的人非常多,两人还没走出去两三步就能见到一家卖吃食的。

      除了自己家的鸡蛋、菜,还有各种各样摆着椅子的小吃摊,从进来就有好几家,有卖面的、卖馄饨的、汤圆的、包子之类的,再往里走就是装修得好一些的小铺子,卖粮食、卖各种调料之类的,然后是各种装修得漂亮的糕点铺子和酒楼,高门大气的样子,让村里来的人现在前面看一眼都觉得自惭形秽。北街这一条街是互通的,这边是乡下人进城的入口,所以有很多小摊贩,而走到酒楼那边走到底,就离学生上课所在的文堂街不远了,在这个时代,若是能学得几个字,都是不简单的事,因此,读书人十分有地位,每个地方都开出来了一条街专为学子们求学所用,建在离北街不远处,也是力求闹中取静,锻炼学子们的心性。

      这倒是合适卖他们的桃花米糕,只是在街上零散的售卖,估计会供应不上。

      姜瑜一边看着一边想着。

      直到两人走到了一家糕点铺子门前。

      祥云记糕点铺。

      姜瑜和姜琪站在这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糕点铺子前面,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好些人进进出出,看来还是名声好的。

      他们俩打算进去看看,还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衣服,才进去。

      "呦,您请进,看看有什么要的吗,还是都来点?"店小二看着他们两个人进来了,便热情地上前来招呼了一通,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穿着简陋而轻看怠慢他们。

      "您这都有些什么糕点啊。"姜琪闻言看了一眼姜瑜,只见姜瑜镇定的很,同那店小二交谈了起来。

      "哎呦,买糕点那您可是找对地方了,"店小二听了这话,立马笑的牙不见眼,这小哥儿穿着不怎么样,人瘦倒也是漂亮,这话说得他一个店小二听了心里都自在,这没准是个大顾客呢,随即便向姜瑜两人介绍了起来,"哥儿您看,咱们家店里呢,做糕点是老手艺了,像那百吃不厌哥儿都喜欢的白糖糕,卖的最好,也实惠,还有家里老人孩子都爱吃的红枣糕、山楂糕、芸豆糕,都很好吃,虽然咱家店呢,卖的糕点种类不是很多,但花样可是多的很呢,您若是想送人,可是找对地方了,我们能做成那元宝样,祥云样,还有各种式样的!您不若先来瞧瞧?"

      那小二躬着腰,一手在身侧放着,一手向他们展示着,油纸上摆出了造型的各式糕点,虽然一个颜色的糕点单独看起来确实单调,但用不同的糕点搭配在一起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这应该就是这家店除了实惠外能维持这么久的原因了。姜瑜心底里放下了些许,能做出这样新颖售卖方式的人应该不会拘泥于只要自己的糕点,不过谁又能说得准呢,还是要先问问看。

      一边听着小二说的话,姜瑜一边应和似的点了点头,旁边的姜琪仍谨慎地抱住胸前的背篓,跟在他身后。

      姜瑜同小二客套了一番,便说明了来意,小二听了之后一脸警惕,眼前这哥儿只是说自己想同掌柜见一面,可没说来意,可别是哪家新开的铺子来偷秘方的。

      小二应了一声,便进到了铺子后面去请示掌柜的了。

      不一会儿,姜瑜和姜琪就被请进了里间,只见一个身材颀长的中年男子现在窗边,而座位上还坐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听见小二的说他们来了,两人一个转过了身,一个站了起来,招呼他们。

      来到这里连一点记忆也没有,更别说怎么和人开头了,姜瑜只好朝两人点了点头,便说明了来意。

      中年男人也就是掌柜的,而另一个则是账房,听了很是好奇,出来卖方子的哥儿不是没有,只是来他家卖这糕点方子的可不多。

      他们祥云记一直是少爷的私产,没经府里,所以虽然进账不错,但一直不温不火的,更别提斜对面开着的另一家糕点铺了!

      虽然现在看着人来人往的,但收入也将将到达营利的地步,自家少爷也就当个闲散生意,只作是老店了不宜关掉。

      而对家的糕点铺子开起来的时候,很是狠狠地分走了他们铺子的顾客,后来也是那里卖的糕点新颖,听说都是全国搜罗来的糕点样式,什么竹叶糕、酥饼、大片酥之类的,吸引了很多人去,因这这个名头,还有很多人去那里卖方子,要不是他们祥云记还有些功底,怕是那家就要一家独大了!

      "哦,不知两位拿是何种糕点的方子呢。"掌柜的心下觉得十分有趣,也不轻视两人,示意两人坐下,便问道。

      他倒要看看来他们祥云记的哥儿能卖出什么样的方子来。"掌柜的,我姓姜,您叫我姜哥儿就行,这是我弟弟姜琪。不瞒您说,我们一进县城就奔着您这来了,我们都知道,祥云记是老手艺了,我今天来呢,也是想向您谈一笔生意,当然了,能不能谈下,决定权还在您手里。"

      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吗,姜瑜虽然从来未同人做过生意,但他也自然知道,输人不输阵,先把话题抛出去就掌握了一半的主动权。

      "要说这糕点嘛,您不若先来瞧瞧。"

      说着姜瑜就伸手去拿姜琪怀里的背篓,连着裹在外面的旧棉衣一起放在了桌子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