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高句丽 最终回合 ...
虽然日本可以退回自家地盘,大门一关、埋头发育,但是百济却没有退路,因为唐军已经打到自己家里了。
所以在这个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时间节点上,百济复国团队选择的行动是:
内斗。
本来百济的复国团队由王子(扶余丰)、将军(福信)和僧人(道琛)组成,算是集法统、武力和蛊惑人心于一体的多功能型团队。
结果这支队伍刚成立不久,将军就因为眼馋队友的部众兵力,出手把僧人给杀了。
舔完队友的包后,实力更加壮大的将军又打算干掉王子、自己上位,结果被王子先发制人、成功反杀。
稳固的三角阵型快速变成摇晃的光杆一根,这边王子刚杀完将军,那边他的日军盟友便在白江口惨败。
眼见日本人遁回老家,王子也只能火速跑路,百济臣民群龙无首,终于彻底被大唐收入囊中。
随着百济覆灭、日本离场、新罗臣服,半岛上不肯向大唐低头的势力终于只剩下那个让中原几任皇帝败北的强者——
高句丽。
如同上次一样,大唐与高句丽的最终决战依旧是以一位外国友人的求救开始,不过这次求救的发起人却十分特别:
高句丽新任实际控制人,五刀流盖苏文之长子,男生,急派亲儿快马逃入长安,哀求大唐出兵高句丽。
高句丽臣民:陛下何故谋反!(惊)
=====
高句丽的老大之所以会请求唐朝出兵攻打自己的国家,那还要从盖苏文去世说起。
盖苏文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是高句丽权臣,在亲手腰斩国王、扶持傀儡新王之后,成功夺取国家的实际控制权。
不过说来也巧,就在阿治封禅泰山那年,或许是老天爷对这次交流活动感到满意,于是祭祀结束后没过多久,盖苏文去世。
鉴于嫡长继承家业是东亚传统,于是盖苏文的长子,男生,自然而然地接替了老爸的位子。
而由于弟弟不服气大哥似乎同样是东亚传统,于是男生的两个弟弟,男产和男建(生产建设三缺一了属于是),趁着大哥出巡外地的时机控制首都平壤。
无法回家的男生无奈困守于中部古城(国内城),结果两个弟弟还派兵过来攻打。
一国老大变成丧家之犬,顶峰跌落的男生自然是越想越气。
眼看自己小命难保,男生哪里还管得着什么国家大义。他急命儿子跑来找阿治告状,请求大唐教训自己那两个没有人伦纲常的弟弟。
于是,治守18年,李勣出任行军大总管,大唐与高句丽终于迎来最终之战。
在李勣出动前,盖苏文之弟(净土)向唐朝献地投降。
随后男生亲自带着国内各类情报,以及部分仍向他效力的高句丽士兵,会同唐军一起进攻高句丽。
9月,李勣进攻辽水东岸的新城(今辽宁抚顺),城中民众捆着守军首领出城投降。
次年2月,李勣攻克扶余城(今吉林),周围30多座城池闻风而降。
李勣一路势如破竹、沿着半岛西岸南下,终于来到了高句丽首都城下,围攻开始。
9月,男产率领98位首领举白幡出城投降,请求入朝谢罪。
这一招“真情下跪”曾经让杨二的第三次亲征直接打道回府,可阿治却完全不吃这套。
他让李勣好生招待这些降臣,然后命令唐军继续围攻。
随后平壤城内大将(信诚)秘密联络唐军,按照约定开启城门,平壤终被破城。
大业年间,辽东城面对大隋数十万精兵强将和堆积如山的攻城器械时毫不怯战,靠着诈降连耍杨二数月。
三十年后,在面对威名远播的天可汗李二和常胜将军李勣时,安市全城在拼命死守的间隙还有胆子发动嘲讽,硬是拦住了唐军主力南下的脚步。
在扛过两位将军皇帝的御驾亲征之后,高句丽又开始承受巨唐的持久消耗战。
唐朝每隔几年便会派出中小股战力入境骚扰,这种以国力对拼的策略从贞观一直延伸至治守。
虽然高句丽总是败多胜少,但是哪怕输得再惨烈,他们只是缩回城中舔舐伤口,始终咬牙坚持。
可是就在东面帝国的虎视眈眈之下,盖苏文刚一去世,出于同父的三兄弟竟不能合力御敌。
当高句丽人民得知外面攻城的唐军是为响应男生的请求时,“保家卫国”和“君为臣纲”的现实冲突让他们当即陷入精神错乱,几无抵抗便纷纷选择投降。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句话虽然是贾探春在看到亲人内斗后对家族未来作出的精准预言,可这个道理若是套用于国家衰亡,同样屡试不爽。
于是就在高句丽前任实际控制人男生的引路之下,高句丽176座城池、69万余户人口,尽归大唐。
在平壤城内,李勣俘获高句丽傀儡王(高藏)和新任实际控制人男建,然后连带着立下大功的男生、被踢出来服软求饶的男产,全部送入长安。
这位高句丽的末代国王(高藏)死于大唐,后被送入京师下葬。
在他的墓碑两旁,沉睡着东突厥可汗颉利,和西突厥可汗贺鲁。
鉴于高句丽即将彻底消失,所以在故事的最后,还要对这个国家的一个热门话题进行说明:
这个高句丽和现在的韩国是啥关系?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在现在的韩国人眼中,曾经占据长白山、为拖垮大隋贡献出巨大力量的高句丽跟他们的关系是:
祖孙关系。
而在周围国家研究本国历史时经常要跑来翻阅我国史书的国人眼中,韩国和高句丽的关系是:
没啥关系。
无论是从势力范围、王朝传承和主体人群血统延续等任一角度出发,现在的韩国都是承接于新罗。
如果要把这个结论解释清楚,那就要扯出跨越千年的半岛历史。由于内容枯燥和篇幅受限,所以这里就举个直观的例子,给大家简单感受一下。
在隋唐时期,位于今韩国左半边的百济国内,年轻女孩会将头发编成麻花辫、垂于脑后;已婚女性则是将头发分成两股、盘在头上。
在今韩国右半边的新罗国中,妇女会将头发编成麻花辫、盘在头上,用各色绸带和珠子作为装饰。
而当时的高句丽女性,则是直接在头上佩戴头巾和簪钗发饰。
这种装扮在史书中被称为“巾帼”,首次出现于《晋书》,用于形容中原女性的发型装扮。*
到了现代,这个词汇常套用于“巾帼不让须眉”和“巾帼英雄”,是一种对女性的尊称。
相信看过老版韩国古装剧的朋友已经对谁才是韩国的真祖宗做出判断了。
回顾整个收复辽东的过程,其实唐朝的胜利在围攻平壤之前便已经注定。
之所以是毫无战场经验的阿治最终拿下高句丽,根源其实在于半岛上的三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由于百济二王子自立为王,导致王孙出城投降,百济全国自此化为一盘散沙;
后来百济出质日本的王子被接回国内,复国小队内部却主动开启大逃杀模式;
哪怕国家已经被唐朝盯着连捶十几年,可高句丽的生产建设三兄弟老爹刚死就开始兄弟阋墙。
谁说只有中国人喜欢内斗?
=====
虽然这个让大量中原皇帝头疼的国家终于消失,但是半岛故事却还有一个小小的番外,番外的主角正是在高句丽篇章中时隐时现的小配角,新罗。
新罗与大唐渊源已久。
早在李唐新建之初,新罗26代王(金真平)便遣使入朝,受封唐朝的乐浪郡王。
贞观年间,新罗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侵占几十座城池,第27代王(善德女王)连连向大唐写信求救:
“请求大唐天子陛下哀怜,救救我们新罗吧!”
治守元年,新罗终于大败欺负自己多年的百济国。
为了庆贺这场难得的胜利,新罗28代王(真德女王)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向唐朝献诗。
这首诗为国王本人所作,被细细织于锦缎之上,由新罗王族快马送入长安。
诗以“巨唐开洪业”开头,以“昭我唐家光”结尾,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违抗大唐旨意者必遭天谴,顺从大唐旨意者必有福德”之主旨思想。
治守6年,新罗又被高句丽和百济联手侵占30座城池,第29代王(金春秋)再次向唐朝发动传统艺能——
“爸爸救我!”
治守18年,高句丽被灭,新罗开始接收百济、高句丽出逃的旧臣遗民。
治守25年,新罗半岛动兵,侵占已被大唐纳入版图的百济故土。
没有永远的朋友。
*《旧唐书》:
(高句丽)国人衣褐戴弁,妇人首加巾帼。
《隋书》:
(新罗)妇人辫发绕头,以杂彩及珠为饰。
(百济)妇人不加粉黛,女辫发垂后,已出嫁则分为两道,盘于头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8章 高句丽 最终回合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