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赶集日大家都起得早,苏家人赶到的时候,老槐树下已经聚了不少人。
大家连忙左右看着寻找好位置。
“这儿!来这!”苏老二找了个离大槐树不远地的,高声朝其他人招手,让他们过去。
“这地方不错,看着敞亮,不管前后都能瞧见。老大,就摆这吧。”苏老实点头表示对二儿子的赞许。
苏老大应了一声,将车推过去放下支腿,又检查了一下车斗里垫的稻草是否平整。
刘萍把背巾里的丫丫往上托了托,小丫头已经醒了,含着胖乎乎的手指,一双眼睛跟两颗黑葡萄似的左看右看,不哭也不闹,看起来十分乖巧可爱。
赵秀兰掀开盖在竹盖上的粗布,蒸腾的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蒸好的红薯发糕泛着浅黄,红枣碎嵌在糕体上,像撒了把红玛瑙。
苏安安把带来的小铁锅架上灶眼,舀了一勺油滑锅。
油热了,她将擀好的腊肉饼坯子从锅边滑下去,“刺啦”一声响,油脂与面饼激烈反应,浓郁的咸香迅速飘散开来,引得附近几个正挑菜的妇人不由抬头往这边看。
“小姑,娘教我用油纸折角了,我能帮你包糕吗?”小花两手抓着半卷裁好的油纸跑过来,仰着小脸问。
苏安安煎着饼子,顺手在旁边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团塞到小姑娘手里,笑道:“好呀,你先拿这个练一会,等会让你帮忙好吗?”
“好!”小花立刻开心地应了声,跑到一旁练习去了,练习的时候小脸绷得紧紧的,一副严肃认真的模样。
第一个上门的客人是隔壁王婶,她刚从河边洗菜回来,远远见着苏家人便绕过来,“素梅昨儿跟我说你家做了腊肉饼,这就是吧?闻着真香!给我来两块,再要三块红薯发糕,我家老头子下地早,还没吃早饭呢。”
苏安安麻利地用油纸包好饼和糕,又多给了块桂花糕,笑道:“王婶,这是试吃的,您尝尝甜不甜,下次来我再给您多留两块。”
王婶顿时眉开眼笑地接过,付了钱,声音都亮了几分:“好孩子!要是好吃,明儿我准带人来买。”
太阳渐渐爬过树梢,苏家摊子前排起了小长队。
下地的张叔扛着锄头路过,闻着腊肉饼的香味就挪不动脚了,说道:“给我来三块!扛活到晌午,正好吃这个顶饿。”
苏安安刚煎好新的一炉,金黄的饼皮上冒着油泡,递给客人时还有油汁顺着油纸袋滴下来,好在这年头大伙肚里没什么油水,看到这样并不嫌弃脏,反而还挺高兴的。
张叔接过饼就迫不及待咬了一大口,只觉得一股油香混着腊肉的咸香在嘴里散开,他忍不住朝苏安安竖起大拇指:“这饼太好吃了!油足肉多还便宜,比家里菜团子强多了,下回我还来买。”
苏老二见状趁机站在摊车旁吆喝:“刚出锅的腊肉饼嘞!热乎乎的,油足肉多,又香又脆,过了这村没这店喽!”
有张叔这个现场吃播在,又听见苏老二的吆喝,煎饼摊前的队伍又再次加长。
旁边卖甜口的位置前也围满了人。
带孙子赶集的刘大娘被红薯发糕的甜香勾过来,问了价后买了一块,拿到手里时不由得惊奇道:“这糕竟这样软?我家孙子没长牙,正好能吃。”
她掏钱又买了两块,将先前那块递到孙子嘴边,小家伙早馋得不行,立刻一口咬下,接着便“哼哼啊啊”的要自己拿着吃,看得刘大娘高兴不已。
后头一位婶子见了,直接买了三块,说道:“我给我家老婆子带点,她就爱吃这种软和的甜口。”
摊子前热热闹闹的,收钱的主要是李素梅,偶尔李素梅忙着包糕,就让小石头收钱。
小石头别看年纪小,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一次也没收错过钱。
等没什么人了,他抱着鼓起来的钱袋,蹲在摊车旁数铜板,数完左右看看人,做贼似的走到苏安安身边,招手让小姑把耳朵放过来,悄声道:“小姑,我们已经赚了二十文啦!比我爹卖一次柴赚的还多呢!”
就在这时,东边山林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嗷”的嚎叫,紧接着,一头半大的野猪窜进了集市。
它浑身沾着泥,獠牙露在外面,撞翻了旁边卖鸡蛋的摊子,蛋壳碎了一地,蛋液流得满地都是。
人群瞬间乱作一团,尖叫着往后跑。
小花吓得躲到李素梅身后,小手紧紧攥着娘亲的衣角;刘萍把苏丫丫从背上抱下来,紧紧护在怀里,背靠着摊车,一脸紧张;苏老实、苏老大和苏老二两人抄起木棍,一人拿着铲子,挡在摊前警惕地盯着那边的动静。
野猪没被人群的尖叫吓退,反而往人多的地方冲。
眼看就要撞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一道人影突然从老槐树下闪了出来。
这人肩上扛着把硬木弓,箭已经搭在弦上,手臂一拉,“咻”的一声,箭精准地射中了野猪的耳后。
那箭没伤要害,却让野猪吃痛地停了下来,嗷嗷叫着甩头。
林岩往前跨了一步,高声喝道:“往山林走!再往前闯,就不是射耳朵了。”
野猪盯着他看了几秒,大概是被那股气势镇住,又或许是吃痛难忍,犹豫了片刻,掉头往山林的方向跑了。
林岩刚把弓收起来,里正就拄着拐杖匆匆赶来,他先拍了拍围观人群的肩膀,大声说:“大家别慌!林岩已经把野猪赶回去了!我这就叫上村里的壮丁,去山里找野猪的踪迹,绝不让它再闯进来搅和集市!”
说完,他一个个关怀差点被野猪祸祸的各家摊子,转到苏家摊子前,上下打量了一圈摊车:“你们摊没事吧?要是被野猪撞翻了东西,或者少了糕饼,跟我说,村里帮着补。”
苏老实摆手道:“没事没事,野猪还没冲过来呢就被赶跑了,这次可真多亏了林岩。”
里正点点头,看向那叫林岩的年轻男子时,眼神赞许中夹杂了几分探究。他年轻时也算走过不少地方,有些见识,这年轻人的箭法可不像普通猎户能拥有的,但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只赞道:“林岩这小子,虽然搬到我们李家村不久,但身手好,难得的是性子沉稳,真是了不得啊!”
闲话两句,他没多耽搁,喊了几个围观的壮丁就往山林方向去了。
从野猪闯入集市到骚乱平息,前后不过几分钟,集市很快又恢复了热闹。
刚散开的客人又围了回来,一个来买腊肉饼的大叔兴致勃勃跟人分享:“你们刚才都看到了吧?那个叫林岩的猎户,嚯,那箭法也太准了,我要是再年轻个二十岁,没准就拜他为师了——老板,刚才没买够,再给我加两块饼!”
卖货郎刚才也要买饼,被骚乱吓得跑了老远,这时才返回来,苏安安递了块桂花糕过去:“大叔尝尝吗?这是桂花糕,甜滋滋的,桂花香足得很。”
货郎刚吃一口眼睛就亮了:“不错不错!这糕味道真好,给我拿十块,我带回去给镇上的伙计尝尝,下次赶集,我还来你家买。”
苏安安赶紧拿出个干净的小竹篮,是二嫂编的,她在小竹篮里垫上油纸,将桂花糕一块块整整齐齐叠好,再盖了块油纸,用草绳扎紧,笑道:“您放心,下次来,我给您留最新鲜的。”
小花也重新凑过来帮忙,她学着苏安安的样子把油纸折成小袋,动作虽然慢了点,却格外认真。
她生得白净可爱,便有客人逗她道:“小姑娘,你包的糕,阿姨多买两块好不好?”
小花看着客人露出个腼腆的笑容,她人虽不大,说话却已经十分流利:“好呀,阿姨,你要几块呢?我帮你包!就是我包的有点慢,你要等一会。我跟你说,我小姑做的糕最好吃了!你买了肯定不后悔。”
客人是个年轻妇人,被小花可爱的模样逗笑了,说道:“好嘞,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可得多尝两块,你给阿姨包四块吧。”
小花答应下来,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
旁边刘萍怀里的丫丫正伸着小胖手要抓摊车上的红薯发糕,被刘萍笑着轻轻拍开道:“这是要卖的,等回家了娘给你热一块吃。”
苏安安拿起一块红薯发糕,分成三分,将其中一块递到丫丫面前,笑道:“二嫂,让丫丫先吃点吧,多一块少一块的也不妨事。”剩下两块分别给了小石头和小花。
客人见丫丫两只小手紧紧抓着发糕,吃得香极了,忍不住夸道:“这娃娃真可爱,给我也来块红薯发糕。”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时,太阳升到头顶,摊车上的糕饼全卖光了。
四十块甜糕、三十块腊肉饼,连苏安安留着给自己吃的两块桂花糕都被买走了,还有不少排队没买到的人,抱怨他们怎么做的这么少,让他们下次得多做些出来卖,苏家人都赶紧答应了。
一家人都十分高兴。
苏老二拎着空竹篮笑道:“我就说这肯定好卖吧?我看啊,下次得多做一倍,不然不够卖的。”
回家的路上,小石头坐在摊车上,抱着钱袋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副小财迷的模样。
终于到家,没有外人了,他才举着钱袋朝大家喊:“一共赚了六十五文!好多好多钱啊!”
所有人听得双眼放光,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没想到这么好卖。
苏老实又将他的旱烟拿出来了,他看了眼苏安安,笑得有些自豪地道:“安安的手艺是真行,下次多备点货,再早点过来,占个更好的位置。”
苏安安也十分开心,脑子已经在飞快运转,盘算着下次再做点什么新口味,要不找机会去山脚找那位叫林岩的猎户,跟他换点野兔肉,品类多,就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灶房里飘着玉米粥的香气。
赵秀兰坐在桌边,手里攥着个布包,正把铜板倒在粗瓷盘里清点。
六十五个铜板摆得整整齐齐,她数一遍就笑一次,见到有哪个铜板脏了还会拿起吹一吹,把脏东西搓掉,那皱纹里仿佛都透着喜气。
“昨儿赚的这些,顶得上你爹去镇上拉两趟货了!” 赵秀兰将铜板仔细收好,对苏安安道,“你说的那个什么增、增产?咱真能行?”
苏安安正在给丫丫剥鸡蛋,闻言抬头道:“肯定能行,娘,昨儿甜糕和腊肉饼都不够卖,张叔还说没买够呢。我想着,咱再多加些份量,甜糕加二十块,腊肉饼加十五块,应该就差不多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我想试试做野兔肉饼,兔肉比腊肉嫩,鲜味儿足,别家摊都没有,只有咱们卖这个,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李素梅刚把蒸好的玉米饼端上桌,听了这话便接话道:“兔肉饼?这确实新鲜,可咱上哪找这么多兔子?到镇上买吗?”
“我晚点去林岩那儿问问。”苏老实放下旱烟杆,拿起个玉米饼掰了半块边吃边说,“安安跟我一起去吧,跟他说说长期换的事,要是能定下来,野味就不愁了。”
赵秀兰又有些担心:“那这成本呢?兔肉可比腊肉贵。”
苏安安道:“我们把兔肉饼卖得比腊肉饼贵一文,可能比腊肉饼少赚些,但种类多些,肯定能吸引更多客人,总比没有的好。而且那位林猎户要是愿意长期给,说不定还能叫他更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