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苏老二抱着一岁多的女儿丫丫,刚进院门就见自家小妹正坐在小凳子上择菜,不由凑上前关心道:“安安,你好了?不发烧了吧”
苏安安笑道:“都好了,一点不烧了。”她起身朝丫丫伸手,“丫丫来,小姑抱抱。”
小侄女和她可亲,立刻展开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整个小身子就朝苏安安倒去。
大嫂李素梅手里拿了把菜走进院子,见苏安安正逗丫丫玩,便笑道:“安安大好了?这可真是太好了!”
三岁多的小花原本抓着母亲的衣摆,看到小姑双眼一亮,冲向苏安安一把抱住她的腿:“小姑!小姑我也要抱!”
李素梅道:“小花,别闹你小姑,你小姑病刚好,身上没力气,可抱不动你。”
小花很是听话,一听便乖乖不闹了,仰头看着苏安安:“小姑,你身上的痛痛是不是都飞走了?”
“是啊。”苏安安蹲下身摸摸她的头,笑道:“小姑今天做了桂花糕,可好吃啦,我们去吃糕好不好?”
小花高兴道:“好!”
一家人尝过苏安安做的桂花糕,都是连连称赞。
李素梅在围裙上擦擦手,拿一起块咬了一口,眼睛立刻瞪圆道:“哎呀!这糕咋这么软和?又香又甜,但不齁人,吃起来比镇上张记糕铺的还好吃。”
二嫂刘萍一边吃一边将桂花糕掰成小块喂给丫丫,笑道:“这桂花香味真绝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糕。”
苏老二连吃两块,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哧溜一下就落肚了,他咂摸着嘴,一副根本没吃够的模样道:“真的太好吃了,娘,小妹这手艺这么好,要是去村口摆个小摊子保准有人买。”
小石头正眼巴巴看着妹妹小妹珍惜地小口吃着糕,一听二叔说摆摊,小孩子的脑海中便出现:“摆摊=很多糕=吃不完”的画面,立刻双眼亮晶晶地看向奶奶,希望她能同意二叔的说法。
苏安安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既然觉醒了前世记忆,有那么多的吃食点子,她为什么不用这份好手艺给自己和家人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呢?
摆摊做生意,就是迈出去的第一步。
她看向母亲道:“娘,要不,咱们真试试?要是能赚几个铜板,也好给您和爹买双新鞋。”
赵秀兰明显也心动了,嗔道:“买啥新鞋,我们这鞋不都还好好的,真要买还不如自己做。”说着话音一转,有些犹豫道,“这,这能成吗?万一没人买,岂不是糟蹋了粮食……”
苏老实就蹲在灶房门口抽旱烟,但其实烟袋锅里早就空了,他做个样子吧嗒两口,闷声道:“安安做的这糕是好吃,试试吧,若没人买我们就自己吃,总不会浪费。”他说着站起身,“明天我就去后山砍点木头,搭个摊子出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苏老大接话道:“爹,我跟您一块去,下晌就能弄好。”
见家里男人都发了话,赵秀兰心里也定了,脸上笑开了花:“成!那咱就试试!”
既然决定要摆摊,大家便七嘴八舌说起了摆摊是个什么章程,大家的活计该如何分工。
最后说到摊子上是不是要再加点别的吃食,众人便都看向苏安安,毕竟她平时就爱鼓捣吃食,还弄出了这么好吃的桂花糕。
苏安安迎着一屋子人的目光,脑子飞快转动,说道:“除了桂花糕,咱再做一样甜口的,一样咸口的一起搭着卖。甜口的就再做个红薯发糕吧,红薯家里就有,成本低,做成发糕也好吃。”
赵秀兰却有点担心,“红薯发糕?这东西能有人吃?”毕竟红薯这东西大家一年到头的总吃,吃多了肚里还胀气,若不是没得选,大家早不愿吃它了。
“娘,您放心吧。”苏安安挽住母亲胳膊,“到时咱们把红枣切得碎碎的加进去,甜香味更浓,好吃又顶饿,下地干活的叔叔伯伯们肯定爱吃。”
“那咸口的咱做啥?”李素梅问。
“咱家不是还有去年腌的腊肉吗?”苏安安道:“到时切碎了和面揉在一起,烙成腊肉饼,肯定香!”
听她这么说,众人似乎也闻到了那种香味,不由得齐齐点头,小石头更是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伙又商议了一阵,该收拾的收拾好,便都各自早早睡去了,毕竟明天还有一堆活要干。
如今是初秋,早晚的空气里都带上了一点凉意。
苏安安是被哗啦哗啦的水声吵醒的,她裹着薄棉袄坐起身,看起来呆呆的,还没完全清醒。听着那有规律的水声,她差点又睡着了。
“醒啦?”赵秀兰端着个铜盆掀开帘子进来,毛巾搭在盆沿边上,还冒着热气,“你爹和你大哥天不亮就去后山砍了木头回来,现在在后院做摊车。素梅和萍儿在洗番薯了,你先洗漱吧,待会还得你来指挥着他们干活呢。”
苏安安用温热的水洗过脸刷过牙,立时感觉清醒多了。
后院传来苏老大的声音:“爹,这根木头钉达儿当扶手成不?”
苏老实吧嗒两口烟,道:“再往右边挪两指,这样到时推起来不晃手。”
苏安安凑到窗纸破洞处看,就见爷俩正把旧木板往小推车的架子上钉。晨光刚漫过墙头,照得木头上的木纹亮亮的,碎木屑落在地上,很快便沾上了泥土的潮气变了颜色。
“小姑,”小石头撞开门帘跑进屋,手里抓着一颗红通通的山楂,圆乎乎的小脸上沾了点灰,叫道:“我娘让我问你,腊肉切多大块合适?”
苏安安回过头,揉了下他的头发,把原本有些乱的发型揉得更乱了,笑道:“切指甲盖那么大就行。”
“噢!”小石头应了声,又噔噔噔往外跑。
苏安安跟出去,就见二嫂刘萍端了个陶盆过来,盆里泡着红枣,问:“安安,你看这些枣子行不?是去年我娘给的,晒了许久,又干又甜,就是有点皱,加在发糕里不碍事吧?”
“不碍事的。”苏安安道,凑过去捏了颗枣子放进嘴里,肉厚核小,带着韧劲,枣香十足,“好吃!就用这个。”
刘萍见她吃得香,又给她抓了一小把,这才转身忙去了。
苏老二从外头回来,才进院子就大嗓门说道:“问过里正啦,咱在村口摆摊不用交摊位费!”他说着提起手里的布袋子道,“我还顺路去李叔家借了两斤面粉,他家刚磨的新面,细得很,也省们我跑镇上费功夫,还能省两文钱路费。”
赵秀兰一听就笑了,手里择菜的动作都快了些:“还是你机灵,不然明天做腊肉饼该不够面粉了。素梅呢?还在洗红薯?”
“在呢!”李素梅的声音从院角传来,她拎着半桶洗干净的红薯过来,“刚把红薯皮都削了,切成块装在笼屉里,现在蒸吗?”
“蒸,”苏安安跟着起身,“娘,我帮您烧火。”
灶房的土灶烧得旺,柴火噼啪响着,笼屉里的红薯很快就冒起了白汽。
没一会儿,甜丝丝的红薯香就飘满了院子,小石头蹲在灶门口,眼巴巴地瞅着。
李素梅把去年腌的腊肉取出来,腊肉挂在房梁上晒了大半年,油润润的泛着琥珀色,她用刀切成小丁,每颗都差不多大,装在瓷碗里看着就馋人。
半个时辰后,蒸笼盖一掀,一股甜香瞬间涌了出来。
蒸好的红薯软得一捏就烂,李素梅把红薯倒进瓷盆里,用木勺压成带点颗粒感的薯泥。
苏安安往红薯泥里加了面粉、老面和切碎的红枣,揉成面团,放在温暖的灶边发酵。没一会儿,面团就发得鼓鼓的,表面冒起小气孔。
“可以蒸了。”苏安安把面团分成小块,按成薄饼,铺在玉米叶上,放进蒸笼里。
又蒸了一刻钟,掀开盖时,红薯发糕胀得圆圆的,浅黄色的糕体上嵌着红枣碎,看着就蓬松。
李素梅先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笑着说:“果然比糙饼好吃多了,还更顶饿。下地扛活时揣两块,晌午都不用啃干粮。”
接下来试做腊肉饼。
苏安安往面粉里加了点温水,揉成面团,把腊肉丁拌进去,揉匀后分成小块,擀成薄饼。
赵秀兰在灶上支起铁锅,倒了点油,油热后把饼放进去,“滋啦”一声,油香瞬间飘了出来。
没一会儿,饼的两面被煎得金黄好看,腊肉的油渗出来,裹着饼皮,看着就酥脆。
苏老大刚劈完木头进来,拿起一块就咬,烫得直哈气,却还是含糊着说:“香!太香了,明天摊上这饼子肯定是最抢手的。”
看着两款新品都成功了,全家人都笑了。
苏安安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想了想说道:“要是以后能加点野味,比如野兔肉饼,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买。”
苏老实正蹲在门槛上抽旱烟,闻言道:“野味的话,可以跟猎户换。村东头山脚有个猎户叫林岩,人挺实诚的,东西也好。上次咱们家吃的山鸡就是我用山里采的草药跟他换的,那山鸡又嫩又好吃,还记得不?明儿我就去找他问问,看能不能再换点。”
苏安安点点头,没多在意,想进厨房帮忙做晚饭却被赵秀兰赶了出来,说她病才刚好,今天又劳神劳力做吃食,让她赶紧去休息。
没办法,只好去和幼崽侄儿们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