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意气风发 ...

  •   曹军大胜,曹操清点人马,发现己方竟以五千人大破黄巾近万人,不禁喜上眉梢。稍作休整后,便令军队继续向颍川行进,欲与黄甫义真兵合一处。
      卓章作为曹操的护卫,自然又回到曹操身边。

      曹操见他一身白衣纤尘未染,忍不住教训道:“卓贤弟虽有兵不血刃之能,然战场之上,瞻前顾后可是大忌。”说着看向卓章的衣服,意有所指。看着看着,忽然又觉出不对劲儿来,卓章这一身孝衣,可是连铠甲都没穿啊!于是惊道:“卓贤弟怎地不穿护甲!”
      “负累尔,故不穿。”卓章道。他说的倒是没错,万花谷的功夫以灵动飘逸见长,讲求身法与飞指相结合。若穿着厚重的铠甲,行动不便,便是对身法的拖累。
      只不过他马上作战,穿不穿铠甲都无法自由运用步法,这么说还是穿上铠甲安全些。
      但卓章自负,觉得铠甲笨重,有损自身形象,故不愿穿。

      卓章倒是很有自负的根本。据他观察,东汉末年,黔首士官均不习内功心法,所谓“猛将”不过是力气大了些,与他这内功半成的江湖人来说,那是云泥之别。
      卓章本就自负武功甚高,盛唐时在同龄人中便罕逢敌手。如今来到这比力气的东汉,与人相敌只觉索然无味。盛唐习武之人多有罡气护体,黄巾小贼连他的罡气都破不了,自然不配他穿铠甲。
      曹操却不知道这些门道。他只觉卓章为人太过狂傲,虽然很有几分真才实学,但小小年纪便如此轻狂,将来恐怕要吃大亏。他却也不点破,只等卓章自己吃亏后发现,如今只是说:“贤弟好魄力。”也不再管。

      光和七年六月,曹操引兵与皇甫嵩、朱儁大军汇合,三军共同往汝南推进,一路得胜,沿途斩杀黄巾军数万人。曹操自愿请为前锋,皇甫嵩对这连战连胜的新人颇为看好,有意提拔,准了。
      卓章作为曹操的护卫,自然也跟着曹操。
      因与皇甫嵩合兵,皇甫将军军纪颇严,卓章无奈只得穿上铠甲。曹操见他不情不愿,很是大笑了几声。
      经过多次共同作战,越来越清楚卓章实力的曹操对他是越看越喜,甚至还盘算着,等他得胜升官了,怎么也得给卓贤弟讨个一官半职。他的好友袁绍府上如今已是高朋满座,而他却还是光杆将军一个,只有家中从弟夏侯惇愿意为他所用。
      曹操正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熟料天上还真给他掉下一块馅饼。

      波才残部此时正驻扎在吴房,波才派出斥候勘探地形,正被曹操捉了个准。听说曹操是黄甫义真的前锋,斥候立刻吓破了胆,一五一十地将波才敌营的情况尽数说了。甚至为保小命还谄媚道:“我愿助将军奇袭波才。”
      曹操不齿这小贼的嘴脸,将他砍了,后向下传令道:“前方就是贼首波才的营地!众将士随我冲杀进去,取那贼子首级!”
      士卒听见曹操此等豪言,士气激荡,纷纷恨不得立刻冲进敌营,击杀蛾贼。
      卓章看着这样的景象,素来无波的心里也迸发出一股豪情——建功立业,本是男儿所愿。
      于是策马追随曹操而去。

      波才起兵初时,率部十万余人。而今败走吴房,所率残部不过二万人。
      波才恨皇甫嵩,也怕皇甫嵩。他好不容易才突围成功逃至吴房,谁知刚歇下两天,就有黄甫义真的前锋来犯!
      波才赶忙命令士兵整军反抗,谁知黄甫义真那不要命的前锋居然直接冲进了他的大营!而他部下士卒多在歇息,盔甲都未穿齐,便直接叫人端了老窝。
      波才闻讯怒极,真是岂有此理!他下令士兵丢下辎重,火烧大营,就要在这熊熊烈火中与曹军决一死战!
      波才传令下去,其残部多是他的乡人亲兵,之前他们一直连战连捷,谁知却被黄甫义真一把火烧断了连胜。如今营地又着火,这帮黄巾贼心里憋的火气似乎也随着这烈火燃烧起来,一时间,波才残部居然士气高涨!

      曹操本来杀得痛快,谁知大火一烧,波才残部居然立刻集结起来,士气高涨,开始反攻了。而此时他已经身陷敌营,胯/下马儿惊火,居然撂起蹶子来!
      曹操心下焦急,马儿怕火,士兵当然也怕火。曹军因为这场大火疏散开来,而他们此时已经突入敌营腹地,一旦兵散,就是失去了突袭的势头。曹操心中暗骂,这不知从哪儿燎起来的野火真是邪了门儿了,而波才军居然没有因为这大火军心溃散,反而猛攻起来,更是见了鬼了!
      曹操无奈,只得大喊“撤退!”,边喊边扯着马儿往回跑。途中,却看见一道熟悉的人影擦肩而过,直往反方向掠去。
      曹操情急之下并未细想,待退出敌营才反应过来,那人影不是卓章还能有谁?

      却说卓章,他随曹军深入敌营后,解决了不少凑上来的黄巾军。其实曹操有一点没感觉错,他在战场上的确有些“妇人之仁”。
      他从不主动击杀敌方士兵,但他不主动,不代表没有人来杀他。是以虽然卓章虽不主动杀人,他手下的亡魂却并不少。
      毕竟,他还没有“仁义”到要把自己的小命送给对方的地步。

      卓章不主动杀人,只是因为他不喜战争。
      在他看来,世人皆为追名逐利者,利益分配不均,又有不甘之辈,是以会有争斗、战争。
      这是因为人性本恶。人性本恶,所以并没有所谓“正道”,人们在战场上拼杀,无非只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罢了。而利益,是永远分配不均的。
      汉庭有汉庭的利益,黄巾军有黄巾军的利益。难道因为天子身份尊贵,他的利益就比千万百姓的利益更重要吗?难道因为愚昧的百姓众多,他们的利益便比能制定法度的士族更重要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今时逢乱世,苍天无德,秩序崩坏,行将就木的汉庭与昙花一现的黄巾军,在卓章心里是一模一样的。
      卓章不愿杀人,在他看来,杀一个黄巾军与不杀一个黄巾军,对这纷乱的世道来说均无甚影响。既然如此,为何要让自己平白背了杀孽?
      只不过……他既然得曹操赏识,自觉应为这位太宗评价为“异于往代”的枭雄做点实事。
      因此,他运起轻功,在众曹军皆回撤的时候,孤身闯进了敌营。
      目标,直取波才。
      可怜那黄巾首领波才,刚刚松下一口气,得意于自己下令士兵火烧连营的妙计,谁知还没来得及大笑,便忽然感觉腰间一阵剧痛——竟然生生疼晕了过去!晕倒前,只觉得被什么人抓住了肩膀,提了起来……
      ……

      曹操见卓章完好无损地回来,心下惊奇。又见对方手里提着个人,问:“贤弟手里这是……”
      “正是波才。”卓章答,顺手把那人甩到地上。
      曹操定睛一看,黄巾军多为杂毛兵,一般士卒皆得不到好的装备。而卓章擒来的贼子着重甲、配宝剑、带一精钢头盔,就算不是波才,也得是一员大将。曹操看了大笑:“好、好啊!卓贤弟武功盖世,万将之中擒拿敌将居然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真是大才啊!”
      曹操高兴坏了,他突袭波才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道被野火误了事,原本即将到手的胜利眼看就要烟消云散了,谁知卓章却为他带来了这么个好东西。
      须知,他深入敌营虽然击杀了不少蛾贼,然被大火逼退,己方也死伤了不少人,说出去便要传成“败走”了。而今卓章擒了贼首,黄巾贼众必然惊慌逃走,他向皇甫将军汇报时,便成了“得胜,贼败走”。
      曹操看着卓章,越看越喜欢。

      曹操带着余部三千余人与皇甫嵩汇合。皇甫嵩见曹操归来,以为其败走,心下失望。而一旁的朱儁却首先看到令自己久战不胜的敌将,大惊道:“波才!”
      皇甫嵩顺着朱儁的眼光望去,却看那被五花大绑着的贼人,可不就是长困自己的黄巾贼首波才?
      皇甫嵩大喜,看向曹操的眼神也格外亲切了:“曹都尉竟生擒了波才!此乃大功,当上表!”

      曹操闻言,颇为春风得意。然曹操也不居功,而是引荐卓章道:“此为我帐下小将卓章,就是他生擒了波才。”
      皇甫嵩、朱儁皆以奇特的眼神看向卓章,说这么个少年生擒贼首,他二人当然不信,可曹操也没理由推脱功劳吧?
      见状,卓章谦虚道:“是曹都尉率兵杀入敌营,令蛾贼大乱。我不过是离贼首近了些,得利才将他生擒。”
      皇甫嵩、朱儁二人这才相信。想来是曹操将波才逼得退无可退,才让这少年偶然得手。而曹操居然不居功,反而要把功劳让给这年轻小子,真是仁义之至啊。两位老将军看着曹操,颇为感慨,都觉得后生可畏,大汉气数未尽。皇甫嵩说:“卓小将擒贼有功,但曹都尉指挥有方,仍是大功一件。我这就上表朝廷,拜你为中郎将。”
      曹操哪能不知道朱儁二人所想,他看了作谦虚状的卓章一眼,也不点破。心想卓贤弟这是为守孝道不愿为官才如此谦虚,既如此,他顶了这功劳又有何妨?索性人情以后还回来便是。于是曹操感激皇甫嵩提拔,又受了二人拨来的五千人马,率部万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意气风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